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及目的: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平戰(zhàn)時常見的一種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創(chuàng)傷,常導致病人四肢不同程度的癱瘓或大小便障礙,不僅給病人造成痛苦,也加重社會及家庭負擔。SCI在世界上總發(fā)生率20-40人/百萬人/年,美國發(fā)生率為28~55人/百萬人/年,每年新增病例約1萬人,損傷時平均年齡為31.7歲。每年護理與治療這些病人的總費用超過70億美元。我國沒有全面的統(tǒng)計,但北京市統(tǒng)計2002年脊髓損傷發(fā)病率為60人/百萬
2、,遠高于美國和世界總體水平,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交通、建筑及煤礦事故等導致的SCI越來越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首要問題。SCI所致殘疾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神經(jīng)功能恢復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題,因此關于脊髓損傷與修復的研究,無論從其社會意義還是科學意義上來說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當前關于脊髓損傷修復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神經(jīng)保護(Neuroprotection)方面的研究,脊髓遭受創(chuàng)傷后除原發(fā)損傷外,
3、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機制(如缺血缺氧、興奮性氨基酸毒性、離子穩(wěn)態(tài)失衡、鈣超載、細胞凋亡及炎癥等)導致繼發(fā)損傷,是引起脊髓功能喪失的主要原因。原發(fā)損傷很難挽救,而繼發(fā)損傷則可搶救。(2)神經(jīng)再生(Neuroregeneration)的研究,此領域在上世紀90年代進展較大,主要發(fā)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再生能力,但由于外部微環(huán)境導致神經(jīng)再生受抑制,如神經(jīng)再生抑制分子、膠質瘢痕及囊腔等的物理及化學性屏障。(3)神經(jīng)移植(Neurotransplant
4、ation),主要通過外周神經(jīng)、組織工程、(各種來源的)干細胞等的移植橋接壞死區(qū)、促進再生來修復損傷脊髓。(4)神經(jīng)可塑性或神經(jīng)重塑(Neuroplasticity),研究發(fā)現(xiàn)SCI后患者是可以自行恢復部分功能,這和脊髓自發(fā)可塑性有關,只要殘留少部分的神經(jīng)纖維,對脊髓功能重建的即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臨床常通過康復理療等幫助患者脊髓功能的重建。
雖然上述策略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臨床療效不盡如人意,循證醫(yī)學的證據(jù)顯示
5、針對繼發(fā)損傷的藥物,如被大家寄予厚望的NMDA受體抑制劑、神經(jīng)節(jié)苷脂、自由基清除劑等均對SCI無效。由此可見促脊髓損傷修復、再生的策略之路還很遙遠,因此,尋找脊髓損傷與修復新的突破點和新的治療靶點,具有重要的醫(yī)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很早人們己注意到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損傷后,女性患者的功能恢復及預后往往較男性好,進一步的臨床研究(包括流行病學調查)及動物實驗也得到了類似的發(fā)現(xiàn),
6、并推廣到神經(jīng)創(chuàng)傷和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如Alzheimer's病、Parkinson's病),眾多學者認為這主要是和雌激素有關,證明雌激素對神經(jīng)損傷是具有明確的保護作用的。長期以來,可溶性細胞內雌激素受體Erα/β(ER)一直被認為是其作用的唯一受體。該類受體通過與雌激素結合,發(fā)生構象變化,并轉移到核內與特定的DNA系列一雌激素反應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ERE)結合,調控一系列基因的轉錄及表達,從而影
7、響細胞的發(fā)育、增殖、凋亡等。此途徑為雌激素的經(jīng)典途徑,一般耗時較長,需數(shù)小時到數(shù)天,稱為雌激素的慢速基因作用。但有大量的研究顯示雌激素可在數(shù)十秒、數(shù)分鐘到數(shù)十分鐘內起效,如調節(jié)血管張力、快速促進NO釋放、Ca2+動員等。均提示雌激素除通過經(jīng)典的慢速基因途徑外,尚通過未被人們認識的非基因機制快速起效。在2005年Science刊文以充分的證據(jù)表明確實存在新的雌激素受體-GPR30(一種G蛋白耦聯(lián)受體)介導了雌激素的快速作用途徑,因此作為介
8、導雌激素快速作用的膜受體在雌激素對脊髓損傷的保護作用中可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脊髓損傷修復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新靶點。
目的:
1.觀察GPR30在正常大鼠脊髓內的空間的分布規(guī)律和在脊髓細胞上的表達情況。
2.了解SCI后經(jīng)E2、E2-BSA、G-1、生理鹽水干預后大鼠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及GPR30的蛋白表達情況。
方法
1.本課題以成年雌性SD大鼠為研究對象,對正常成年
9、大鼠脊髓進行形態(tài)學研究:用免疫組化染色的方法,觀察GPR30在脊髓的頸、胸、腰、骶各節(jié)段的空間分布特點;運用免疫熒光雙標記法觀察GPR30在大鼠脊髓中的細胞定位,探討GPR30在脊髓損傷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建立脊髓打擊傷實驗模型,圍繞正常組、SCI組、SCI+E2組、SCI+E2-BSA組、SCG-1組之間的對比進行以下研究:1)功能學研究:對各組的大鼠進行大鼠下肢運動功能評分(BBB評分),對各組結果進行比較,初步探討GPR30在S
10、CI中的作用。2)運用Western-blotting技術對干預各組的脊髓組織的GPR30的蛋白表達水平進行檢測,比較各組間GPR30的蛋白水平變化,進一步揭示GPR30在SCI中所起的作用。
結果:
1.GPR30在正常大鼠脊髓各節(jié)段的空間分布情況:GPR30可見在大鼠的脊髓各節(jié)段均有明確的表達,但主要表達在脊髓灰質,在白質中的分布情況各節(jié)段基本類似呈均勻分布,未見表達密集處,但在灰質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異
11、。GPR30在頸段脊髓灰質中主要分布在灰質的腹角,在中央管周圍亦可見較多表達,在背角基本未見GPR30的表達,但在靠近背角的灰質中可見有GPR30陽性信號。GPR30在胸段脊髓灰質中仍主要在腹角分布,但在中央管周圍僅見極少量分布,在背角及背角周圍灰質均未見明顯GPR30的陽性信號。GPR30在腰段脊髓灰質中仍主要在腹角分布,在灰質的聯(lián)合部可見極少量分布,但在背角及周圍灰質均可見有不少GPR30陽性信號的分布。在骶髓內可見GPR30仍主要
12、在灰質的腹角分布且分布較稀,未見明顯聚集,在灰質背角未見明顯分布。從細胞結構定位來看,GPR30在脊髓各節(jié)段的灰質細胞內均在胞漿胞膜中表達,在核內沒有檢測到GPR30陽性信號。
2.GPR30在正常大鼠脊髓細胞上的表達情況:運用免疫熒光雙標染色技術,對正常大鼠脊髓染色,觀察可見出GPR30在脊髓中的神經(jīng)元有明確的表達,在少突膠質細胞及小膠質細胞上也有表達,但在星形膠質細胞上未見表達。
3.功能學研究顯示:SC
13、I后按假手術對照、SCI組、E2組、E2-BSA組、G-1組分組給予干預后進行BBB評分,結果如下:
按分組給予不同干預條件各組在各時間點的BBB評分(分,-x±S,n=5)
4.用Western-blotting技術檢測各干預組的GPR30蛋白表達水平
結果:顯示:鹽水組、E2組、E2-BSA組和G-1組GPR30的蛋白水平均較正常對照組高。損傷后各干預組間比較可見鹽水組蛋白表達量顯著低于E2
14、組、E2-BSA組、G-1組,且鹽水組的蛋白表達增長趨勢同E2組是基本一致的。E2組蛋白表達水平在損傷后的初期階段上升較慢,在第十四天左右達到最高值,此后蛋白表達水平緩慢減少,E2組在第1、3天蛋白表達水平是顯著高于E2-BSA組,但是在第7天可見E2-BSA組蛋白表達水平快速增加,表達量顯著超過E2組。E2-BSA組在損傷后的3天以內蛋白表達水平也上升很緩慢,但在第七天左右表達水平達到最高值。G-1組蛋白表達水平則是在損傷后的初期節(jié)段
15、就開始快速增加,在第3天就已經(jīng)顯著高于其它各組,并在第7天左右達到最高值,此后蛋白表達量開始快速減少,并在第14天時開始明顯低于E2組的表達水平。
結論:
1.正常成年雄性大鼠脊髓中,雌激素膜受體GPR30在脊髓灰白質中均有表達,但主要分布在灰質中,且主要表達在脊髓腹腳運動神經(jīng)元。
2.正常成年雄性大鼠脊髓細胞中,GPR30在神經(jīng)元的胞漿上有表達,在小膠質細胞及少突膠質細胞上也明確存在表達,而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雌激素受體GPR30在乳腺癌細胞生長中的作用.pdf
- GPR30介導雌激素脊髓損傷后神經(jīng)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pdf
- 雌激素跨膜受體GPR30在子宮內膜癌的表達及其調控.pdf
- GPR30 在雌激素誘導Ishikawa細胞自噬中的作用研究.pdf
- 雌激素受體GPR30對黑素合成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 10799.新型雌激素受體gpr30在icp患者胎盤中的表達及意義
- 雌激素膜受體GPR30-GPER1在骨質疏松治療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pdf
- 慢性激動膜蛋白偶聯(lián)雌激素受體GPR30對心力衰竭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雌激素受體GPR30在人子宮肌瘤以及血管平滑肌細胞中的作用和機理研究.pdf
- 新型雌激素受體GPR30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pdf
- 雌激素膜受體GPR30對山羊卵母細胞成熟過程中卵丘擴展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pdf
- 雌激素受體GPR30在糖尿病大鼠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及高糖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中的保護作用.pdf
- 雌激素及其受體在急性肺損傷中作用的研究.pdf
- GPR30介導的雌激素非經(jīng)典途徑在子宮腺肌病發(fā)病機制中的研究.pdf
- GPR30在子宮平滑肌瘤細胞增殖中的作用研究.pdf
- G蛋白偶聯(lián)雌激素受體(GPR30)激動劑G-1抑制人主動脈平滑肌細胞遷移作用的研究.pdf
- 雌激素膜受體GPR30對新生大鼠心肌細胞肥大和升主動脈縮窄心肌肥厚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實驗性研究.pdf
- 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R30介導了雌激素和Tamoxifen誘導的子宮內膜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pdf
- GPR30與長骨生長的關系.pdf
- 黃芩素通過GPR30信號通路抑制雌激素誘導乳腺癌細胞的遷移、黏附和侵襲.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