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對該病害的病原菌進行鑒定、寄主范圍測定,并在室內(nèi)藥劑毒力測定、生防細菌的篩選和初步鑒定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描述了海南省蔞葉種植基地發(fā)生細菌性疫病的癥狀,根據(jù)對該病原菌的形態(tài)、染色反應、培養(yǎng)性狀、生理生化特性等測定結果,將該病原菌鑒定為甘藍黃單胞菌萎葉致病變種[Xanthomonascampestrispv.betlicola(Patel,KulkarnietDhande1951)Dye1978.
2、]。 2、寄主范圍測定研究結果表明,病原菌除能侵染蔞葉外,還能侵染胡椒科植物的胡椒、假藥、山藥等3種。病原菌不侵染椰子、小葉桉、橡膠樹、菠蘿蜜、香蕉、芒果、美人蕉、木薯、花生、油棕、佛肚竹、毛竹、魚尾葵、豇豆、茄子等15種植物。 3、本實驗采用抑制菌圈法測定了9種殺菌劑不同濃度下對蔞葉細菌性疫病的抑制能力。實驗研究結果表明,90%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對蔞葉細菌性葉斑病的抑菌效果最佳,抑制圈最大最明顯,其直線回歸方程為y=-
3、4.1421+3.1668x。當y=5為770.7260mg/L;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次之,其直線回歸方程為y=-3.4730+2.9244x,y=5的濃度為789.4052mg/L。15%細菌噻呋胺可濕性粉劑抑菌效果較差,其直線回歸方程為y=-2.4185+1.9385x,y=5時的濃度為6712.7427mg/L。其余藥劑無抑制活性或不明顯。 4、通過對5個菌株的菌體形狀和大小、染色反應、NA平板培養(yǎng)性狀、部分生理和生
4、物化學性狀測定,初步鑒定這5個生防菌株均為芽孢桿菌(Bacillusspp.)。抑菌圈測定表明:B1的抑菌效果最明顯,抑菌圈直徑為29.7mm;其次是B5和B3,抑菌圈直徑分別為27.7mm、26.0mm;B2和B4的抑菌效果一般,抑菌圈直徑在21.0mm和22.3mm。生防潛能及效價測定結果表明:B1和B5的防治效果最好,B3次之,在無菌濾液濃度為1%時,B1、B5抑菌圈直徑分別為9.3mm、9.0mm,B3為7.6mm:B4防治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玉米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的分離與特性鑒定.pdf
- 玉米細菌性葉斑病病原菌鑒定與分子檢測.pdf
- 瓜類細菌性果腐病病原菌鑒定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
- 浙江淡竹黑腐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其防治研究.pdf
- 上海地區(qū)大豆細菌性疫病病原鑒定及病害的發(fā)生為害和防治對策.pdf
- 養(yǎng)殖大菱鲆細菌性病原的鑒定及其免疫保護的初步研究.pdf
- 黃帝陵側柏葉枯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其田間防治試驗.pdf
- 辣椒疫病病原菌鑒定及抗源篩選.pdf
- 芝麻枯萎病的病原菌鑒定及其基于內(nèi)生細菌的生物防治研究.pdf
- 細菌性感染常見病原菌及藥物選擇
- 黃果柑炭疽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其防治研究.pdf
- 山藥細菌性葉斑病病原的鑒定.pdf
- 桑疫病原菌拮抗性桑樹內(nèi)生菌的篩選鑒定及其抑菌活性物質研究.pdf
- 常見病原菌化膿性細菌
- 常見病原菌厭氧性細菌
-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的病原鑒定和內(nèi)生生防菌的篩選.pdf
- 刺參弧菌病病原菌分離、鑒定及防治研究.pdf
- 紫荊葉枯病病原菌鑒定及致病性測定.pdf
- 南瓜葉枯病病原菌鑒定及品種抗病性研究.pdf
-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鑒定及抗病種質資源篩選.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