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朝前期的文化走向張永江2011年05月25日14:51來源:《黨建》清朝前期的文化走向清朝時期中國文化的走向至少有三個方面值得總結:一是以漢族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以滿蒙藏維諸族為代表的邊疆民族文化持續(xù)地匯聚、交融,由多元走向一體,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成員在政治、文化和情感上的認同。二是在統(tǒng)一的和平的政治大環(huán)境下,古老的漢族文明吐故納新,生機勃勃,在文學、史學、藝術、宗教、教育、禮樂制度等各個領域,超越宋、明,直追漢、唐,是史家公認的繁
2、榮時代。三是中西文化由有限接觸到全面急劇碰撞,最后走向會通,古老的中華文明終于向西方敞開大門,與此同時,其自身也鳳凰涅槃,演變?yōu)榻拿?。清朝時代的中國文化,也是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最后輝煌的集大成的時代。在如此重要的文化發(fā)展進程中,作為國家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以皇帝為代表的統(tǒng)治層的文化取向和態(tài)度如何?他們制定了怎樣的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無疑是至為關鍵的。本文主要談談清朝前期的文化走向。入關前的清朝史分為兩個時期。前一時期是努爾哈赤時代,即天
3、命朝。后一時期則是皇太極統(tǒng)治時期,到1643年,包括天聰和崇德兩朝。努爾哈赤時代,滿洲族作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正處在形成初期,“金國”的文化主要是世代延續(xù)下來的女真文化。立國以后,由于政權內包括了蒙古人和遼東漢人,文化上也開始受到蒙古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最初,由于自身的女真文字已經(jīng)失傳,在對外文書交往上,必須要借助蒙古文或者漢文。1599年努爾哈赤提出借助蒙文字母創(chuàng)制滿文的設想,并通過兩位文臣額爾德尼(此名本身就來自蒙古人名)和噶蓋的努
4、力得以實現(xiàn)。這就是“老滿文”,字形上與蒙文全無區(qū)別,使用了30多年以后才經(jīng)達海之手改進規(guī)范為“新滿文”。由于政治上的對立,努爾哈赤對待漢文化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不信任漢官,屠殺漢族的知識人;另一方面,他又欽慕漢族文化,喜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漢書,晚年對漢族的倫理道德也抱有好感。甚至嚴肅的國家制度中也引進了明朝的武官制度(包括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備御五等)和都堂(都察院堂官的簡稱,轉義為高級武官)。到了皇太極的時代,“金國
5、”的面貌已經(jīng)有很大變化,農(nóng)業(yè)成為主要的經(jīng)濟基礎,漢人雖地位低下,但占總人口的比例卻大為上升。治國的需要迫使皇太極不得不大力汲取漢族的文化資源,在治國方略上采納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禍亂,以文治佐太平”的歷史經(jīng)驗,大興文治:1629年,設立“文館”,大量翻譯漢族典籍,充實滿洲文化。選擇的都是重要的《明會典》、《三略》、《六韜》、《孟子》、《資治通鑒》以及擇要匯纂翻譯遼宋金元四史。仿照明制,建立檔案文書和史官制度。于是才有了流傳至
6、今的《滿文老檔》。1631年,推行教育,令八旗子弟讀書向學,以實現(xiàn)使其“忠君親上”的目的。改變對漢族知識人的政策,1629年開始,引入明朝的科舉取士制度,選拔滿蒙漢各族人才。1631年,“依仿明制”,定官制,設六部,又立蒙古衙門,完善國家機構。在此基礎上,1636年改國號為“大“崇儒重道”作為實行“文治”的基本政策,還體現(xiàn)在開“博學鴻儒”科和編纂圖書特別是儒書方面??滴醯蹖τ诨谡瘟霾豢匣虿槐銋⒓涌婆e考試的漢族奇才碩彥,特開“博學鴻
7、儒”科加以選拔,選出50人入翰林院供職。這是清廷崇獎儒學的一個有力舉措,收到了良好效果。它標志著漢族知識界與朝廷的全面合作。書籍關系文教,編纂儒書在順治朝已經(jīng)開始。康熙朝更是不遺余力,編纂了上百部經(jīng)史子集各類書籍。如經(jīng)學的《性理精義》、《朱子全書》;史學類的《明史》、《三朝實錄》;子部的如《佩文韻府》、《分類字錦》;集部的如《全唐詩》。更有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這些無疑推進了文教的繁榮興旺。清初重視、發(fā)展?jié)h文化的政策,成功地消弭了漢
8、族精英階層心理層面的反抗和抵制,促進了滿漢上層的合作。但也帶來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以滿人為首的旗人社會“漸習漢俗”??婆e考試是一個重要突破口??婆e為選官正途,改變了全社會的風尚,讀書、科舉、入仕,引導著旗人“輕武尚文”。旗人參加科舉是延續(xù)入關前的政策,順治朝滿漢分試,旗人受到優(yōu)遇。但康熙初年,旗人歸并文、武科與漢人同場同題考試,助長了旗人學習漢語、研習漢書的風氣。由此帶來的必然是旗人滿文滿語和弓馬騎射能力的退化。為此,雍正帝繼位伊始即開
9、始對八旗進行整頓。政治方面,終結宗室王貝勒與下五旗旗人的私屬關系。文化上,一方面大力開辦宗室學、覺羅學和八旗義學、官學,進行正規(guī)教育。教學內容包括滿學和漢學,滿學內容是清語清書(滿語滿文)、騎射。又在各甲喇(參領)普遍設立清文義學,專習滿語騎射技能。為了挽救八旗蒙古中蒙古語日漸衰亡的命運,還在八旗蒙古各旗普設蒙古官學,學習蒙文蒙語及騎射技能。與此相配合,停辦多年的滿漢翻譯科考試重新恢復,名之為清文翻譯科。1732年(雍正九年)又開設了蒙
10、文翻譯科。滿蒙旗人均可應試??荚噧热菀詽M漢文互譯、滿蒙文互譯為主,翻譯秀才試還必須考試馬步箭。這一系列舉措,表面上為了提高旗人素質,培養(yǎng)統(tǒng)治人才,實則蘊含著抵制旗人漢化趨勢,挽救衰亡中的國語、騎射等旗人文化“根本”的深意。對廣大的漢人社會,雍正帝則別出心裁,試圖通過整頓風俗,“正人心、醇風俗”,凈化社會風氣。整頓的對象主要是江南的“紳衿士庶”。為此他向浙江、湖南、廣東、福建等省派出“觀風整俗使”,查問風俗,稽察奸偽,勸懲地方。在鄉(xiāng)村則設
11、立鄉(xiāng)約,定時宣講雍正帝加工注釋的《圣諭廣訓》,對鄉(xiāng)民進行善惡登記,以表彰或規(guī)勸。又倡建義堂,獎敘樂善好施和拾金不昧的善行。其他方面,雍正帝沿襲了乃父的政策,如尊孔、加開科舉和編纂書籍,都是不遺余力。乾隆帝博學多才,究心經(jīng)史,勤于著述,全面通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為政方面,他以乃祖康熙帝為楷模,夙興夜寐,孜孜求治。在文化上,他以成功編纂《四庫全書》而名垂青史,該書被譽為“乾隆帝的文化大業(yè)”,對保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居功至偉。但是,為了強化統(tǒng)治,與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清朝前期政治(下)
- 清朝前期翻譯科舉探析.pdf
- 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pdf
- 清朝前期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閉關政策
- 清朝前期的戶籍管理與科舉教育.pdf
-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 第19課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 清朝前期政府及社會各界對瘟疫的應對措施.pdf
- 第19課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學設計
- 第19課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學設計
- 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以廣東地區(qū)來華外國人為中心
- 七下第19課清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 明朝前期的經(jīng)濟與政治
- 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以廣東地區(qū)來華外國人為中心_17056.pdf
- 試論唐朝前期的教育立法.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