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六大惡性腫瘤之一,預后極差,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僅15%左右。因早期EC無明顯特異性癥狀,臨床上95%以上EC患者首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令人驚奇的是,我們研究小組在EC高發(fā)區(qū)現場隨訪普查中發(fā)現,一部分中晚期EC患者可長期生存達10年(超長期生存,ultra-longer survival,ULS)。這種現象的機制尚不清楚。進一步分析發(fā)現無淋

2、巴結轉移和發(fā)病年齡早是食管癌患者超長期生存的重要影響因素。很顯然,闡明中晚期超長期生存食管癌患者的分子和免疫功能變化特征和規(guī)律對揭示這一獨特現象的分子機制和臨床應用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組已完成2.5萬例EC和對照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發(fā)現2個EC易感基因(自然-遺傳,2010),證明了遺傳的分子基礎,但尚未闡明GWAS發(fā)現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SNPs)與EC生存關系。近年腫瘤免疫研究提示機體免疫狀態(tài)與腫瘤發(fā)生、發(fā)

3、展密切相關。因此,本研究擬從SNP遺傳變異和免疫功能狀態(tài)角度探討EC患者超長期生存相關分子機制,即,(1)對比分析短期生存和ULS的EC患者臨床病理變化,揭示ULS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2)在本實驗室前期已完成的1,077例EC病例和1,073例對照人群的GWAS初篩數據基礎上,選擇初篩發(fā)現的40個生存相關SNPs,在3,921例有生存隨訪的EC患者中進行基因分型驗證,并運用Cox多因素回歸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與患者生存時間關

4、系;(3)采用流式細胞分析(flow cytometer, FCM)和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y, IHC)技術對相關免疫分子在EC患者外周血及腫瘤組織中進行驗證,確定食管癌預后相關免疫分子。
  2研究對象:
  2.1超長期食管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從本室已建立的超長期和短期EC資料庫中,根據明確病理診斷、治療方式、生存期隨訪結果及問卷調查,最后選定30,718例EC患者進入分析。其

5、中ULS患者7,180例;短期生存患者23,538例。
  2.2基于GWAS初篩數據的生存期相關SNPs分析:進入GWAS研究對象共6,047例。其中初篩2810例(病例組1077例,對照組1733例);驗證3,921例,(男性2,406例,中位生存時間3.05年;女性1,515例,中位生存時間6.93年),均為中國漢族人。采集每位患者及正常對照3-5ml外周靜脈血,-20℃儲存。
  2.3外周血中生存相關免疫分子分析:

6、進入流式細胞分析的研究對象共278例,包括218例EC患者(現癥病人組48例,男性35例,女性13例;短期生存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生存期5-10年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ULS組91例,男性52例,女性39例)和60例健康對照者(男性24例,女性36例)。肝素鈉抗凝管采集每位患者及正常對照外周靜脈血10ml,無菌操作。
  2.4組織微環(huán)境中生存相關免疫分子分析:進入免疫組織化學分析的研究對象共225例,包

7、括75例癌旁組織和150例EC組織,168例手術切除標本來自EC高發(fā)區(qū)、低發(fā)區(qū)57例,EC家族史陽性者70例、家族史陰性者155例。
  3研究方法:
  3.1問卷調查、隨訪及病理診斷和治療情況復核
  通過對河南安陽、林州、鶴壁、新鄉(xiāng)等EC高發(fā)區(qū)進行EC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確定EC患者,進行入戶問卷調查和隨訪,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家族史,治療醫(yī)院等)。最終進入本研究分析的患者均經入戶調查和隨訪。隨訪截止時間

8、為2013年3月15日。
  根據患者口述治療醫(yī)院和時間,到相應治療醫(yī)院對患者臨床病理資料(以病理診斷為準)包括患者確診時間、病理診斷、組織類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治療情況(外科手術、化療、放療);一般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血壓等)進行復核,未找到原始住院記錄者,不進入最終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檢驗水準取α=0.05。
  

9、3.2 GWAS篩選生存相關SNPs
  用德國QIAGEN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血液樣本基因組DNA,準確測定每份待標化樣本DNA的濃度,用于初篩的DNA濃度保持在50ng/μl,OD值在1.8-2.0之間,用于驗證的DNA濃度保持在15ng-20ng/μl,OD值在1.7-2.0之間。初篩選用Illumina Human610-Quad芯片,驗證選擇Sequenom iPLEX芯片。
  計算樣本得率、SNP得率、最

10、小等位基因頻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哈迪·溫伯格(Hardy-Weinberg; HWE)平衡律。對質控后的數據用Plink1.03軟件分析并輸出結果,用Cochran-Armitage趨勢檢驗計算P值、優(yōu)勢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區(qū)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數據分析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進行卡方檢驗、Kaplan-Meier生存

11、分析、Cox多因素回歸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與患者生存時間關系,檢驗標準取α=0.05。
  3.3 FACS檢測外周血中生存相關免疫分子
  FACS檢測278例研究對象外周血中PD-1,TIM-3,D27表達。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檢測其外周血中細胞因子IL-2,IL-10,TNF-a,IFN-γ濃度。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確定差異顯著性,檢驗水準取a=0.05。
  3.4 IHC檢測腫瘤微環(huán)境中生存相關免

12、疫分子
  應用IHC檢測組織芯片上EC癌和癌旁組織中PD-1,TIM-3,CD27表達。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標準取α=0.05; Cox多因素回歸模型分析腫瘤微環(huán)境中PD-1,TIM-3,CD27蛋白表達與患者生存時間關系。
  4結果:
  4.1 ULS患者臨床病理分析
  30,718例符合條件EC患者進入最終分析。其中ULS患者7,180例,男4,053例,平均診斷年

13、齡55±9.6,女3,127例,平均診斷年齡56±8.4;短期生存患者共23,538例,其中男15,554例,平均診斷年齡61±9.3;女7,984例,平均診斷年齡62±9.4。
  臨床病理資料分析發(fā)現ULS者中腫瘤分期為中晚期者占91%(2,994/3,313),中分化者占59%(1,208/2,067), T3浸潤者占75%(1,387/1,842)、淋巴結轉移陰性者占67%(2,168/3,212)、手術治療者占80%(2

14、,955/3,705)、EC家族史陰性者占60%(2,804/4,381)、ULS者≥56歲者占72%(5,195/7,180)、男性患者占56%(4,053/7,180)。
  對比分析發(fā)現ULS中的中晚期患者發(fā)生率低于短期生存者(91% vs.96%,x2=69.09,P<0.05); ULS中的高分化患者比短期生存者多兩倍(28% vs.10%,x2=614.16,P<0.05); T3浸潤發(fā)生率低于短期生存者(75% vs

15、.86%,x2=16.55,P<0.05);家族史陽性明顯高于短期生存者(40% vs.29%,x2=68.98,P<0.05);手術治療多于短期生存者(80% vs.60%,x2=390.61,P<0.05); ULS中≤45歲男性發(fā)病率是短期生存者≤45歲發(fā)病者的2倍(8.7%vs.3.5%),女性患者約為4倍(6.7%vs.1.7%)。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性別、年齡、分化程度為ULS食管癌患者預后的重要獨立影響因素

16、:女性預后明顯優(yōu)于男性(RR=1.68;95%CI:1.19-2.34);與≤45歲患者相比,≥56歲患者為生存期差危險因素(RR=0.82;95%CI:0.46-0.94);與高分化相比,中、低分化患者生存期差(HR=0.39,0.38;95%CI:0.19-0.82,0.19-0.74,)。患者腫瘤浸潤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治療方式及家族史不是ULS患者預后獨立影響因素。
  4.2 EC患者生存相關SNPs
  通過初

17、篩分析篩選出的40個有價值的SNPs(p≤1X10-7),在3,921例樣本中進行了高通量生存驗證,結果顯示其中3個SNPs是ESCC患者預后危險因素:攜帶rs1 AA、GG和GA基因型、攜帶rs2AA、GA和GG基因型及攜帶rs3 CC,CT和TT基因型的患者生存時間有差異(x2=12.258,8.399,6.671;P=0.002,0.015,0.036)。
  校正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和臨床分期等可能混雜因素后Cox多因素

18、生存分析顯示rs1、rs2、rs3變異均不是EC患者生存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43,0.52,0.21)。
  分析了目標SNP和其相關區(qū)域重組和鏈鎖不平衡類型之后,3個SNPs位點分別定為于1p36.31-p36.23的CAMTA1基因、1p36.33的cyclin L2基因和11q14.1的TENM4基因上。
  4.3外周血中免疫分子分布及與臨床病理相關分析
  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短期生存、ULS者外周血中

19、PD-1,TIM-3高表達,CD27低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3.55E-28,1.06E-37,1.57E-5)。
  PD-1表達與性別、年齡和腫瘤分期相關(P<0.05),即腫瘤分期為中晚期、男性、≥56歲患者,PD-1高表達;TIM-3、CD27表達與年齡相關(P<0.05),即隨著年齡增長,TIM-3高表達,CD27低表達。
  細胞因子IL-10,TNF-a,IFN-γ在不同預后EC組、健康對照組間有差異性表

20、達(p=4.44E-5,1.97E-5,0.003); IL-2表達無差異(p=0.323)。
  4.4腫瘤微環(huán)境中免疫分子分布及與臨床病理和患者預后關系
  TIM-3,PD-1,CD27在短期生存、ULS及對照組間有差異性表達(p=0.000,1.54E-12,0.001)。進一步兩兩比較發(fā)現TIM-3,CD27的表達在短期生存、ULS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611,0.242),PD-1的表達在SS、ULS組間有

21、顯著性差異(p=4.95E-4),SS、ULS組分別與對照組相比,其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4.38E-14,9.75E-5)。
  TIM-3、PD-1、CD27蛋白染色強度與EC患者的不同性別、年齡、有無家族史及高低發(fā)區(qū)無關(p>0.05);腫瘤的浸潤深度、淋巴結有無轉移與PD-1蛋白染色強度有關,與TIM-3,CD27染色強度無關。T2與T3-4、N0與N1相比,蛋白染色強度有差異(x2=9.442,8.599; P=0.0

22、09,0.014),與N0相比,N1期PD-1蛋白陽性、強陽性表達率增高(47% vs35.2%,25% vs18.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CD27,TIM-3表達強度對EC患者預后無影響(x2=1.283,0.112; P=0.52,0.945)。PD-1陰性表達者生存期好于PD-1陽性表達者(x2=14.155,P=0.001);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CD27,TIM-3,PD-1表達強度不是EC

23、患者預后獨立影響因素(P=0.172,0.275,0.049)。
  5結論:
  5.1 ULS者以中晚期、中分化、低淋巴結轉移率、T3、手術治療、≥56歲、男性患者高發(fā)病率為主;Cox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年齡、性別、分化程度是超長期EC患者預后的重要獨立影響因素。
  5.2 rs1、rs2、rs3遺傳變異是影響EC患者生存的危險因素,分別定為于1p36.31-p36.23的CAMTA1基因、1p36.33的cyc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