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外感發(fā)熱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發(fā)熱是臨床上的一個常見癥狀,可發(fā)生在許多疾病過程中,發(fā)熱不僅指體溫升高,而且還包括五心煩熱等自覺癥狀在內。,根據(jù)發(fā)熱的病因分為外感發(fā)熱和內傷發(fā)熱。,外 感 發(fā) 熱,外感發(fā)熱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或溫熱疫毒之氣,導致體溫升高,伴有惡寒、面赤、煩渴、脈數(shù)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一、概 念,1、外感六淫(火熱、外濕、暑邪) 2、感受疫毒(性猛烈、起病急、傳變迅速),二、病因病機,(二)病機,(一)病因,《瘟疫論》“疫者,感天地之厲氣

2、……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即病,邪從口鼻而入?!?“陽勝則熱”,(一)診斷 1、癥狀:主證、兼證 2、病史: 3、輔助檢查:,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二)鑒別診斷: 外感發(fā)熱與內傷發(fā)熱,1、惡寒發(fā)熱:惡寒與發(fā)熱同時存在 2、壯熱:持續(xù)高熱,不惡寒,波動小 3、潮熱:熱勢盛衰起伏有時,猶如潮汛 4、寒熱往來:惡寒與發(fā)熱交替出現(xiàn),一日數(shù)次發(fā)作,四、辨 證,(一)辨證要點—熱型,癥狀:發(fā)熱惡寒,鼻塞流涕

3、,頭身疼痛, 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治法:解表退熱方藥:銀翹散,(二)辨證分型,1、表熱證,癥狀:壯熱,不惡寒,口渴,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 肺熱者,咳喘胸痛,咯吐黃痰; 胃熱者,面赤渴飲,口苦口臭; 腑熱者,日晡熱甚,腹脹便秘。,2、里熱證--熱在氣分,治法與方藥: 肺熱證—清宣肺熱,平喘止咳—麻杏石甘湯 胃熱證—清熱生津—白虎湯 腑熱證—峻下熱結—大承氣

4、湯,熱入營血癥狀:身熱夜甚,心煩躁動,神昏譫語, 口干燥而不多飲,甚見出血癥狀, 舌紅絳,脈細數(shù)。治法:清營涼血,解毒透熱。方藥:清營湯—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犀角地黃湯—清熱涼血。,癥狀:寒熱往來,胸脅滿悶,口苦惡心, 苔薄脈弦。治法:解表清里,透邪外出。方藥:小柴胡湯,3、半表半里證,五、護 理,(一)病情觀察(二)生活起居護理(三)飲食護理(四)給藥護理(五)情志

5、護理(六)癥狀護理(七)健康指導,要點:辨別證型和早期發(fā)現(xiàn)危重癥 1、證型辨別的要點是有無寒熱及其程度 2、早期發(fā)現(xiàn)危重癥,及時采取措施,(1)熱盛傷津(原因、程度、糾正),(2)熱極生風,(3)邪入心包,(4)熱入血分,,,(一)病情觀察,津液損傷的原因:● 邪熱灼傷津液 ●用發(fā)散藥過量,汗出過多辨別津傷程度的方法: ●渴飲的程度

6、 ●皮膚的光澤 ●口唇的燥潤 ●小便的多少糾正:補液生津,,(二)生活起居護理 1、病室要求及安排 2、病人作息安排,(三)飲食護理 1、飲食原則 2

7、、補充津液 3、熱久傷陰者需要養(yǎng)陰,(四)給藥護理 1、湯藥服法(1)表熱證:(2)里熱證:(3)熱勢高,變化迅速者: 2、注意點:,熱服,稍加衣被,取遍身微汗。,頻服法,2-3劑/日,次/4-6h,熱退藥停,不可多服,1、口腔護理 2、皮膚護理 3、保持大便通暢 4、降溫護理,(五)癥狀護理,4、降溫護理 (1)方法:,19,,擦?。?0%石膏煎液擦浴,適用于邪熱入里之高熱證。冷敷:用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