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秋傷于燥”、“燥氣先傷于華蓋”、“燥勝則干”等經(jīng)典理論均指出燥邪特點其形成與時令有關。后世論燥,或描其象,或述其性,其文又散在于少數(shù)名家精選病案之中,宏觀的理論框架與缺乏系統(tǒng)的科學依據(jù)對其病因病機的精細闡析,成為對六淫之燥邪病因病機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查閱近30年國內(nèi)外文獻資料,未見對外燥致病機理的系統(tǒng)實驗研究和對溫燥與涼燥“溫度-濕度”空間量化指標的研究報道。如何運用多學科的現(xiàn)代科學理論與技術(shù),模擬符合中醫(yī)
2、六淫病因理論中關于外燥之溫度、濕度等空間量化指標,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外燥動物模型和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更是外燥病因病機研究中的“敏感性”課題之一。完整地模擬某個季節(jié)氣候及變化以研究與疾病的關系是困難的,選擇一個較小的時間段如一個季節(jié),結(jié)合多學科理論與技術(shù),是研究時令性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 本課題在《內(nèi)經(jīng)》“天人相應”指導下,遵循《內(nèi)經(jīng)》外燥致病的理論和后世名家思想與學說,在對外燥病邪進行理論回顧的基礎上,根據(jù)氣象學中“候平均氣溫”
3、、“季平均溫度”,擬以具有典型大陸氣候特征的華中地區(qū)的鄭州秋季之平均溫度和相對濕度,結(jié)合現(xiàn)代免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血液流變學、組織病理學等理論與技術(shù),首次模擬六淫燥邪之溫燥與涼燥的“溫度-濕度”量化空間并篩選相應指標,探索初步建立外燥小鼠模型;以檢測“肺系”生理功能為主要切入點,選擇反映外燥對“肺系”生理功能影響的相關指標,開展呼吸道液黏多糖與“肺津生成”、氣道纖毛運動試驗與“纖毛-黏液毯”生物防御屏障與氣道免疫功能、血液流
4、變學與“津血同源”及“燥勝則干”、氣道細胞凋亡與bcl-2、bax基因表達、對細菌攻擊的敏感性、氣管、肺與皮膚病理組織學,以及經(jīng)典方劑對溫燥與涼燥的治療效應等綜合性研究,旨在為闡析外燥傷肺、傷津、“燥勝則干”之病因病機宏觀理論框架提供科學實驗根據(jù),填補外燥病因病機系統(tǒng)性實驗研究的“空白”,豐富六淫燥邪病因理論,為研究治療秋燥之經(jīng)典方作用機制提供基礎模型和量化檢測指標,具有理論創(chuàng)新和臨床指導意義。 1材料1.1實驗動物:昆明種小鼠
5、(SPF級),體重18±1g,雌雄各半,湖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鄂)2003-2005。 1.2標準細菌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北京天壇生物制品公司)。 1.3主要儀器:LRH-250人工智能氣候箱(溫度:30-65℃±1℃,相對濕度:30%-90%±5%,廣東醫(yī)療器械廠);MASTER-K30H風扇程控儀(韓國Best機電有限公司),XSJ-D恒溫倒置顯微鏡(重慶),紫外分光光度計
6、(756MC,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85℃低溫冰箱(VXE380,法國),酶標檢測儀(KHBST-360,上海),F(xiàn)ASCO-全自動血液流變儀(重慶南方醫(yī)療設備公司),細菌菌落計數(shù)器(JLQ-S,江蘇),圖像分析系統(tǒng)(HPIAS-100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提供)。 1.4主要試劑:咔唑(054K078,Sigma公司)、D-葡萄糖醛酸內(nèi)酯(2711EC,Sigma公司)、羊抗鼠IgGELISA試劑盒(華美生物工程公
7、司,200501)、TUNEL試劑盒(MK1020)、Bcl-2兔IgG多抗(BA0412,200503)、bax兔IgG多抗(BA0315,200503)、各陽性對照片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有效期內(nèi)使用。 1.5實驗藥物:桑杏湯/杏蘇散組方源自《溫病條辨》。生藥由湖北省荊州市中藥材公司提供,經(jīng)鑒定系正品。取一劑,加3倍水浸泡2小時后微火煎至100ml、重復3次,取3次煎液過濾混勻并水浴濃縮至200ml,其生藥量為0
8、.360g/L。按臨床成人用劑量計算,治療組小鼠按0.009g·kg-1·d-1生藥量灌胃處理,1次/天,連用5天。對照組用無菌生理鹽水代替藥物。 2方法2.1造模條件:將560只昆明種小鼠(SPF級)分為常溫常濕組、常溫燥組、溫燥組、涼燥組,140只/組。分批購進的各組小鼠根據(jù)實驗設計,分批置于人工氣候箱內(nèi),用昆明種小鼠顆粒飼料飼養(yǎng),按表1模擬外燥“溫度-相對濕度-風”綜合條件刺激造模。 表1各組小鼠“溫度-相對濕度-
9、風”處理條件組別溫度(℃)相對濕度(RH,%)風速(m/S)處理小時/天(h/d)常溫常濕15±270±22.55常溫燥15±233±22.55溫燥22±233±22.55涼燥8±233±22.552.2實驗檢測項目:各組于處理后第7天和第14天按文獻方法檢測以下項目:2.2.1氣管、肺、背部皮膚與足墊皮膚組織病理學觀察:常規(guī)病理組織學方法。 2.2.2氣道液黏多糖檢測:咔唑比色法。 2.2.3腸道液黏多糖檢測:咔唑比色
10、法。 2.2.4氣管上皮纖毛運動試驗:離體氣管纖毛試驗法。 2.2.5血清IgG抗體與氣道液IgG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2.2.6血液流變學檢測:全自動血液流變學檢測法。 2.2.7脾臟與胸腺平均重量測定:常規(guī)稱重法。 2.2.8糞便含水率測定:剖取結(jié)腸糞便稱重法。 2.2.9氣管上皮細胞凋亡與bcl-2、bax基因表達檢測:細胞凋亡用TUNEL法;bcl-2、bax基因表達用免疫組化
11、法。 2.2.10外燥小鼠對細菌攻擊敏感性:經(jīng)鼻接種細菌后常規(guī)檢測小鼠肺細菌數(shù)。 2.2.11桑杏湯對溫燥小鼠的治療效應:檢測2.2.2至2.2.8之項目。 2.2.12杏蘇散對涼燥小鼠的治療效應:檢測2.2.2至2.2.8之項目。 3統(tǒng)計學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軟件,資料之間比較用ANOVA分析,顯著性檢驗采用多個樣本均數(shù)間q檢驗(Newman-Keuls法);各組第7天與
12、第14天比較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檢驗水準為雙側(cè)a=0.05。 3結(jié)果3.1組織病理學觀察。結(jié)果顯示,第14天溫燥組氣管上皮鱗狀化生與炎性細胞浸潤,氣管纖毛倒伏、粘連或片狀缺損,≥40%氣管黏膜漿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肺泡充血、水腫;皮膚毛枯色糙、新毛生長受阻、毛球數(shù)急驟減少與皮下脂肪增生;足墊皮膚角化層疏松,結(jié)締組織增生與汗腺減少,各項指標均較第7天為重。 上述病理變化與燥傷肺津,宣輸失司,更致皮膚
13、失之濡養(yǎng)有關。涼燥組氣管上皮鱗狀化生、氣管纖毛多呈灶狀缺損,≥20%氣管黏膜漿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肺部瘀血、水腫;足墊皮膚結(jié)締組織增生與汗腺減少,其機制與涼傷肺陽而致肺津不化、凝成痰飲有關。結(jié)果顯示外燥致病確有其組織細胞學基礎,為“肺主皮毛”之理論提供證據(jù)。 3.2外燥對氣管纖毛運動與氣道液生成的影響。與常溫常濕組第7天與第14天相對穩(wěn)定的氣管纖毛運動(17.56±1.96、17.89±1.96)與氣道液分泌(513.77±24
14、3.67、544.89±227.88)比較,常溫燥組第7天氣道液分泌略增加,氣管纖毛運動加快,至第14天該組氣道液分泌減少,同期氣管纖毛運動更快(P<0.01)。溫燥組第7天氣道液分泌代償性增加(846.11±287.70)、氣管纖毛運動速度加快(13.56±1.74,P<0.01);第14天氣道液分泌減少(342.22±107.91)、氣管纖毛運動減緩(15.75±2.46,P<0.01)。涼燥組第7天氣道液分泌減少、氣管纖毛運動加快
15、不明顯,但第14天氣道液分泌增加、氣管纖毛運動加快(P<0.01)。盡管與外燥相關的三組的氣道液分泌與氣管纖毛運動值不盡相同,但其趨勢是,當氣道液分泌增加時,氣管纖毛運動加快;當氣道液分泌減少時,氣管纖毛運動減緩。表明外燥傷肺、耗津之時,因致氣道液分泌減少而損傷其對氣道“纖毛-黏液毯”生物防御屏障的保護作用。 3.3血液流變學試驗。與常溫常濕組相比,在溫燥組第7天氣道液分泌代償性增高、第14天氣道液分泌明顯減少,溫燥耗傷肺津致血
16、之生成匱源,不僅滲入脈內(nèi)之津液不足,脈內(nèi)之津反而滲入脈外,更加重血量不足;該組血漿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還原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升高(P<0.01);血容量減少時,溫燥組同一切變率下全血還原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紅細胞電泳指數(shù)增高,顯示紅細胞聚集性增高;高切變率下全血粘度、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增高,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增高,表明紅細胞變形性減低(P<0.01)。 3.4抗體水平檢測。與常溫常濕組第7天與第14天抗體水平相比
17、(6.01±0.74、5.68±0.64),常溫燥組、涼燥組小鼠血清IgG抗體變化無顯著性(P>0.05),涼燥組氣道IgG抗體增高(7.95±0.77,8.82±0.71,P<0.01);溫燥組第14天血清IgG抗體增高(11.18±1.15),特點是第7天與第14天氣道IgG抗體顯著減少并持續(xù)低水平(2.13±0.29,2.66±0.77,P<0.01),表明溫燥傷耗肺、耗津與肺津生成減少之時,彌散入氣道的IgG抗體含量隨溫燥之延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燥傷肺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外燥小鼠模型的建立與評價.pdf
- 腸外致病性大腸埃希菌不同克隆株致病能力差異的機制.pdf
- 惡性黑素瘤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致病機制及其免疫防治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鴨源腸球菌的致病性和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念珠菌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腦腫瘤干細胞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致病性外瓶霉的分子分類鑒定研究.pdf
- Graves病的免疫分子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燥證之研究.pdf
- 綿羊種布魯氏菌致病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
- 病毒的感染與致病機制
- 林生地霉致病性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加味增液五仁湯治療便秘(陰虛燥結(jié))實驗研究.pdf
- 幽門螺桿菌空泡毒素致病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屎腸球菌致病性增強機制的研究.pdf
- 小鼠巨細胞病毒免疫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Caveolae介導腸外致病性大腸桿菌侵入腦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