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營營銷 >
    經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科 神經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中醫(yī)學基礎,第一節(jié)緒論,一、名詞解釋,1.中醫(yī)學是在中國產生,經過數(shù)千年發(fā)展,而形成的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并有豐富的養(yǎng)生和診療手段的傳統(tǒng)醫(yī)學。它包括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預防醫(yī)學和中醫(yī)臨床醫(yī)學三部分。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中醫(yī)基礎理論是指導中醫(yī)預防醫(yī)學和中醫(yī)臨床醫(yī)學的理論基礎。包括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y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中醫(yī)對疾病的認識,以及中醫(yī)養(yǎng)生和診療疾病的原則。,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一)形成的基礎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有著深遠的醫(yī)學基礎和哲學基礎。醫(yī)學基礎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原始醫(yī)藥知識,如這樣逐步積累了一些醫(yī)藥學知識。隨著時代的前進,醫(yī)藥知識愈積愈多。哲學基礎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思想日趨活躍,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哲學思想主要是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那時醫(yī)家就以當時盛行的哲學思想為指導,將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形成中醫(y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因此,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成為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主要指導思想。,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二)形成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形成的標志是黃帝內經的問世。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大部分。是我國現(xiàn)存的理論比較系統(tǒng),著作時間最早的一部醫(yī)學文獻,它還吸取了秦漢以前的天文、歷法、氣象、數(shù)學、生物、地理、哲學等多種學科的重要成就。黃帝內經系統(tǒng)地闡述了人體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內容。書中許多內容的記載均處于當時世界醫(yī)學的領先地位。如食管與腸的長度之比為135,現(xiàn)代解剖證明是137,二者非常接近。,同時期的代表性著作還有難經難,即問答的意思。全書共81個問答,稱為“八十一難”。該書用問答方式,闡述了人體的結構,生理,病因,病機,診斷,治則等,尤其在脈診和針灸治療方面內容較黃帝內經更為詳細。傷寒雜病論是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后被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前書以外感病為主,后書以內傷雜病為主。成就創(chuàng)立了臟腑辨證和六經辨證。神農本草經成書于漢代,載藥365種,根據(jù)養(yǎng)生、治病、有毒無毒分為上、中、下三品,并將藥物分為寒、熱、溫、涼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它系統(tǒng)地總結了漢以前的藥學成就,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的基礎。中醫(yī)藥學中現(xiàn)在所說的“四部經典”即為這些著作。,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發(fā)展主要經歷以下時期兩晉,隋唐時期這時期豐富的醫(yī)療實踐使理論體系內容得以充實和系統(tǒng)化。主要著作晉王叔和脈經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的藥典。,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宋,金,元時期醫(yī)學界百家爭鳴,涌現(xiàn)許多流派,中醫(yī)的理論體系產生突破性進展。金元四大家劉完素認為大多數(shù)病證性質屬于火熱,治療善用寒涼藥物,世稱寒涼派。張從正認為人患病是因為感受邪氣,邪去則正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為主,世稱攻邪派(攻下派)。李杲認為脾胃虛弱或異常是內傷疾病的主要病因,脾胃一傷,百病由生,治療上善補脾胃,世稱補土派。朱丹溪認為人體陰津常不足,相火常有余,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治療以滋陰降火為主,世稱滋陰派。,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明清時期在繼承古人同時,提出一些新的創(chuàng)見,尤其是溫病學說的提出。代表作葉天士溫熱論,創(chuàng)立衛(wèi)氣營血辨證。吳鞠通溫病條辯,創(chuàng)立三焦辨證。,二、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近代和現(xiàn)代隨著西醫(yī)的流入,逐步走上中西醫(yī)結合和多學科研究中醫(yī)的道路。,,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一)整體觀念整體觀念認為,事物是一個整體,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既重視人體自身的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又認為人和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一)整體觀念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醫(yī)學認為,構成人體的各個部分之間,在結構上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協(xié)調,彼此為用;在病理變化上,相互影響;在疾病診斷上,從整體出發(fā),察外知內,知此及彼;在治療上,要考慮相互聯(lián)系關系,確定治療方法。,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一)整體觀念2.人與環(huán)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1)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①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②晝夜晨昏變化。③地理區(qū)域不同。2)與社會環(huán)境的密切性。,,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二)辨證論治病是疾病從開始到最后的一個完整過程。感冒、麻疹癥又叫癥狀,體癥。是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是病人訴說的不適或醫(yī)生檢查獲得的結果。證是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關系。反映出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質。,,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二)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分為辨證和論治兩個階段。辨證將四診(望、聞、問、切)所茯得的資料,癥狀,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而明確其診斷。論治治療疾病,是根據(jù)辨證的結果,針對其證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的方法。,,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二)辨證論治例1某病人表現(xiàn)為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等。臨床診斷感冒(風寒表實證)治法是辛溫解表,用麻黃湯治療。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jù),論治是辨證的目的。,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二)辨證論治例2脫肛和子宮脫垂,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中醫(yī)均辨為中氣不足,清陽下陷相同的證,故在治療上,均采用益氣固脫,升陽舉陷的治法,方藥均可以補中益氣湯加減。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出現(xiàn)了相同的病機,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療。,,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二)辨證論治例3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yī)叫“暑溫”,當病在氣分,病人表現(xiàn)為高熱,汗多,口渴,脈洪大。治療清暑泄熱,方藥用白虎湯。當病人出現(xiàn)灼熱,煩渴,夜寐不寧,舌紅絳時病已在血分,治療當清營涼血,解毒,用犀角地黃湯加減。同病異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于發(fā)病的時間、地區(qū)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的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所以表現(xiàn)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樣。,,四、中醫(yī)學在世界醫(yī)藥界所處的地位,中國醫(yī)藥學具有悠久歷史,它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以及同疾病斗爭實踐中的經驗總結,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內容。中外醫(yī)藥交流,早在秦漢時期就已開始,至今從末間斷。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古代醫(yī)籍很早就傳到日本等國,成為該國醫(yī)學生的必修課。17世紀以后,我國藥物學、針灸學等流傳到歐洲一些國家,并產生了一定影響。近年來,中醫(yī)藥在世界醫(yī)藥界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四、中醫(yī)學在世界醫(yī)藥界所處的地位,生活條件,生存條件變化,使人類身心疾病增加,現(xiàn)代疾?。ü谛牟?,糖尿病等)對人類的威脅正取代以往的傳染性疾病。人類醫(yī)學模式已由單純治療疾病轉為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相結合的模式。在人類回歸自然潮流中,綠色運動的推動使人們對傳統(tǒng)中醫(yī)藥學引起了重視,迫切希望借助中醫(yī)藥寶藏開辟新的醫(yī)療保健局面。由于化學藥物毒副作用大,易產生耐藥性,對一些世界性疑難病癥力不從心,且使藥源性疾病增多,已很難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健康要求。中醫(yī)藥簡、便、廉、驗,在預防疾病的治療某些慢性疾病、疑難病和老年病方面尤有所長。中國目前已加入WTO,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使中醫(yī)藥的研究越來越熱。,章節(jié)小結,1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是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的主要指導思想,也是其形成的哲學基礎。2中醫(yī)基礎理論體系形成的標志是黃帝內經的問世。它分為靈樞素問兩部,是我國現(xiàn)存的理論比較系統(tǒng),著作時間最早的一部醫(yī)學文獻。3傷寒雜病論后被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前書以外感病為主,后書以內傷雜病為主。成就創(chuàng)立了臟腑辨證和六經辨證。4中醫(yī)藥學中現(xiàn)在所說的“四部經典”即為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5金元四大家劉完素世稱寒涼派張從正世稱攻邪派(攻下派)李杲世稱補土派。朱丹溪世稱滋陰派。6中醫(yī)學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7名詞解釋證,癥,辨證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整體觀念,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shù): 23
      1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學基礎,董曉英EMAILSOFTSONGS126COMTEL83911634,1診法診察疾病的方法。,2四診望、聞、問、切四種中醫(yī)診察疾病的方法。,,3四診合參望、聞、問、切四診相結合的方法。,概說,望診,望診是醫(y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氣血經絡形態(tài)、局部表現(xiàn)、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質變化等以診察病情的方法。人體的外部表現(xiàn)可反映內在臟腑、氣血、經絡的病變。觀察人的外部異常表現(xiàn)可診察內在的病變?!巴^之神”。,全身望診,一望神,望神是觀察病人生命活動的總體表現(xiàn)(包括臟腑組織功能活動與思維意識狀態(tài))來診察病情的方法。“何者為神血氣已和,榮衛(wèi)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膘`樞天年,原理和意義,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氣及其所化生的氣血津液為物質基礎。神與精氣的關系密切,精充氣足則體健神旺,抗病力強;精虧氣虛則體弱神衰,抗病力弱。意義可了解臟腑精氣的盛衰,判斷病情的輕重和預后。,神的外在表現(xiàn)及望神的方法有形才顯神,形健則神旺(神形合一)兩目目光、眼球色澤面色(善、惡)神情神志、表情、語言體態(tài)形體、動作、姿態(tài)其他飲食、呼吸等,方法“以神會神”,神的分類及判斷得神(有神)精充、氣足、神旺少神(神氣不足)精氣不足,神氣不旺失神精虧神衰,或邪盛神亂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的某些癥狀,突然出現(xiàn)暫時“好轉”的現(xiàn)象,望神的內容,兩目兩目靈活,明亮有神色澤面色榮潤,含蓄不露神情神志清晰,表情自然體態(tài)肌肉不削,反應靈敏其它呼吸調勻,飲食如常意義提示臟腑精氣充盛,是健康的表現(xiàn)。即使患病,也易于恢復痊愈,預后良好。,得神,得神,兩目兩目晦滯,目光乏神色澤面色少華,暗淡不榮神情精神不振,思維遲鈍體態(tài)肌肉松軟,動作遲緩其它少氣懶言,食欲不振意義提示臟腑精氣不足,機能減退,多見于素體虛弱、虛證患者或疾病以后恢復階段的患者。,少神,少神,①正虛失神精虧、神衰兩目兩目晦暗,目無光彩色澤面色無華,晦暗暴露神情精神萎靡,意識模糊體態(tài)形體羸瘦,反應遲鈍其它呼吸微弱,飲食異常意義精氣大傷,機能衰減,多見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預后不良。,失神,②邪盛失神邪盛、神亂壯熱煩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卒然神昏,兩手握固,牙關緊急。意義邪氣亢盛,內擾神明;或肝風挾痰上蒙清竅,阻閉經絡。多見于急性危重患者。,失神,失神,神昏譫語,撮空理線,撮空理線,概念患者在久病、重病階段,突然出現(xiàn)某種癥狀暫時“好轉”的現(xiàn)象,稱為假神。目光原來目光晦滯,突然目似有光,但卻浮光外露;面色本為面色晦暗,一時面似有華,但為兩顴泛紅如妝;神情本應神情萎靡,突然神志似清,但實為精神煩躁不安;體態(tài)原來沉重難移,忽思起床活動,但并不能自己轉動;語言原本不能或無力說話,突然一時間言語不休,想見親人等;飲食原本不能進食或無食欲,突然欲進飲食。意義臟腑精氣極度衰竭,正氣將脫,陰陽即將離絕。危重病人臨終前的預兆(回光返照)。,假神,假神,區(qū)別假神與病情好轉,重病好轉時其精神好轉是逐漸的,并與整體狀況的好轉相一致;假神是精神突然好轉,且為時短暫,與整體病情的惡化不相符合。,望神的內容和意義,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鑒別表,思考題,1何謂望診望診包括哪些內容2怎樣鑒別得神與假神,二望色,望色是通過觀察病人全身皮膚(主要是面部皮膚)的顏色和光澤變化來診察病情的方法。,色、澤的意義和關系,,判斷氣血盛衰識別病邪性質確定疾病部位預測疾病的輕重與轉歸,望面色的診斷意義,1.常色概念健康人面部的常見色澤。特點紅黃隱隱,明潤含蓄,常色與病色,常色,主色與客色,主色人生來就有的基本膚色,屬個體素質,一生基本不變。我國多數(shù)民族的主色特點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蜕芨鞣N非疾病因素的影響,面部發(fā)生的正常范圍內的色澤變化。氣候、晝夜、情緒、飲酒、饑飽,常色的概念與意義,概念人體在疾病狀態(tài)時面部的色澤。特點晦暗面色枯槁晦暗,是精氣虛衰的表現(xiàn)。暴露某種面色異常明顯,是病色外現(xiàn)或真臟色外露的表現(xiàn)。,2.病色,,善色與惡色,善色面色光明潤澤。說明雖病而精氣未衰,胃氣尚能上榮于面,屬新病、輕病、陽證。惡色面色枯槁晦暗。說明精氣已衰,胃氣不能上榮于面,屬久病、重病、陰證。,善色面色異常,但是光明潤澤,病色的概念與意義,五色主病,主寒證、痛癥、血瘀、驚風。(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劇(2)面色與口唇青紫多屬心氣心陽虛衰、血行瘀阻。(3)面色青黃肝郁脾虛。(4)小兒眉間、鼻柱、唇周發(fā)青驚風。,青色,,主熱證,亦可見于戴陽證。(1)滿面通紅實熱證。(2)午后兩顴潮紅陰虛證。(3)久病重病,陰盛格陽所見的戴陽證。,赤色,滿面通紅,顴紅,主脾虛、濕證。(1)面色萎黃脾胃氣虛。(2)面黃虛浮脾虛濕蘊。(3)面目一身俱黃黃疸病。面黃鮮明如橘皮色屬陽黃(肝膽濕熱);面黃晦暗如煙熏者屬陰黃(寒濕困脾)。,黃色,面色萎黃,黃疸,,陽黃,陰黃,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1)面色淡白無華血虛證、失血證。(2)面色白虛浮陽虛水泛。(3)面色蒼白陽氣暴脫或陰寒內盛。,白色,,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1)面黑暗淡多屬腎陽虛。(2)面黑焦干多屬腎陰虛。(3)眼眶周圍發(fā)黑腎虛水飲內停,或寒濕帶下。(4)面色黧黑,肌膚甲錯血瘀日久。,黑色,面色黧黑,眼眶周圍發(fā)黑,1知常達變,綜合判斷;2整體為主,榮枯為要;3排除干擾,辨別假象;(1)光線;(2)晝夜;(3)情緒;(4)飲食,望色的注意事項,望舌,“舌診”的含義是通過觀察舌象(包括舌質與舌苔的變化)以了解機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診察方法。,一舌的結構,絲狀乳頭蕈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舌,粘膜層,肌層,固有層,,乳白色,分布全舌;顏色偏紅,分布于舌尖和舌邊;呈人字形排列在舌體后緣;為葉片狀,分布于舌體后部兩側的邊緣;,絲狀乳頭,蕈狀乳頭,輪廓乳頭,舌乳頭圖示,1、舌與臟腑經絡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舌為心之苗,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舌為脾之外候,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腎藏精,足少陰腎經挾舌本。肝藏血,主筋,其經脈絡于舌本。肺系上達咽喉,與舌根相連。,二、舌診的原理,舌的臟腑分布圖,舌體的形質和舌色與氣血的盈虧和運行有關舌苔和舌體的潤燥與津液的盈虧、輸布有關。舌為血脈豐富的肌性器官,有賴于氣血的濡養(yǎng)和津液的滋潤,2氣血津液與舌象的關系,1體位和姿勢坐位或仰臥位光線明亮舌體充分暴露避免伸舌過分用力,三、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三、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2望舌方法順序觀察先看舌尖,再舌中、舌側,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質,再看舌苔。迅速全面刮舌揩舌可用于鑒別舌苔有根無根,以及是否屬于染苔。,三、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項,3注意事項光線光照的強度與色調飲食藥品口腔情況對舌象的影響如缺牙側舌苔偏厚;鑲牙側舌邊見齒痕;張口呼吸舌苔變干等等。,進食前后食物的冷熱、種類食物顏色長期服用藥物長期吸煙,,望舌質舌體的神、色、形、態(tài)望舌苔苔質、苔色。,四、望舌的內容,舌質主要是反映機體臟腑虛實,氣血盛衰;舌苔可以分析病邪的深淺,邪正的消長。,舌象舌質和舌苔綜合的外在形象,特征淡紅舌、薄白苔。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干濕適中。意義提示臟腑機能正常,氣血津液充盈,胃氣旺盛。,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生理變異年齡兒童舌質多淡嫩;老年人舌色較暗性別女性月經期體質先天性裂紋舌、齒痕舌、地圖舌氣候,望舌質1舌神,榮榮潤而有光彩,舌色紅活,運動靈活,富有生氣,是謂有神??莞煽荻薨禑o光,死板而毫無生氣,舌色暗滯,運動失靈,是謂無神。,反映了臟腑、氣血、津液的盛衰,關系到疾病的預后和吉兇。,2舌色,淡紅舌特征舌色淡紅潤澤,白中透紅機理氣血充盈,調和意義正常人、外感初起,淡白舌特征白色偏多,紅色偏少。比正常舌色淺淡。機理陽氣不足,氣血兩虛意義氣血兩虛;陽氣虛衰;“虛寒舌之本色”,淡白舌,紅舌特征舌色紅,甚則鮮紅色。機理邪熱亢盛,氣血佛涌,舌部血絡充盈意義主熱證、陰虛,,絳舌特征較紅舌色更深,或略帶暗紅色機理熱邪耗傷營陰,血液濃縮意義主熱極。里熱亢盛,陰虛火旺,絳舌,青紫舌特征紫色,或局部青紫斑點。有紫紅舌、絳紫舌、斑點舌之分。機理各種原因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意義主氣血瘀滯。,,3舌形,老、嫩舌,,舌質老嫩是辨別疾病虛實的重要指標之一?!胺采噘|堅斂而蒼老,,病多屬實;舌質浮胖嬌嫩,,病多屬虛。”辨舌指南,胖、瘦舌,,觀察胖嫩舌同樣可以獲知疾病的虛實。,點、刺舌,,裂紋舌,舌象特征舌面出現(xiàn)各種形狀的裂紋、裂溝,溝裂中無舌苔覆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可見于全舌,也可見于舌局部。臨床意義邪熱熾盛、陰液虧虛、血虛不潤、脾虛濕侵所致。,,齒痕舌,舌象特征舌體邊緣有牙齒壓迫的痕跡臨床意義主脾虛、水濕內盛。,,,三、舌態(tài),舌態(tài)就是舌體運動時的形態(tài)。正常舌態(tài)舌體伸縮自如,運動靈活。病理舌態(tài)常見有痿軟舌、強硬舌、歪斜舌、顫動舌、吐弄舌、短縮舌。,舌象特征舌體軟弱無力,不能隨意伸縮回旋。臨床意義多見于傷陰或氣血俱虛。,痿軟舌,,舌象特征舌失柔和,屈伸不利,或不能轉動,板硬強直。臨床意義熱入心包,或為高熱傷津,或為風痰阻絡。,強硬舌,紅強硬舌黃燥裂苔(霉醬苔),淡紅強硬舌(危象),舌象特征伸舌時舌體偏向一側,或左或右。臨床意義多見于中風、喑痱,或中風先兆。,歪斜舌,,特點舌體不自主地顫動,動搖不寧。原因氣血虛衰、陰液虧損、熱極動風、肝陽化風等所致。主病為動風之征,主病有虛風、實風之別。氣血兩虛動風舌淡白而顫動;熱盛動風舌絳紫而顫動;陰虛動風舌紅少苔而顫動。。,顫動舌,(三)望舌苔,病理性舌苔原因由于胃氣夾邪氣上蒸而成。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正常舌苔原因由胃氣上蒸而成。表現(xiàn)薄白苔,干濕適中,不滑不燥,為胃氣正常的表現(xiàn)。,,苔色白苔、黃苔、灰黑苔,,苔質薄厚苔、潤燥苔、膩腐苔、剝(落)苔、偏全苔、真假苔,望舌苔,白苔,特點薄白苔舌苔薄白可見舌體;厚白苔舌苔厚白不露舌體。主病主表證、寒證。表證初起,或里證病輕苔薄白而潤;外感寒濕,或陽虛內寒,或水濕內停苔白而滑;濕濁內困,或痰飲內停、食積不化苔白厚膩。,望苔色,薄白苔,白厚膩苔,黃苔,特點舌苔呈淡黃、深黃或焦黃色。主病為邪熱熏灼所致,苔色愈黃,邪熱愈甚淡黃苔為熱輕,深黃苔為熱重,焦黃苔為熱極;主熱證、里證。舌苔由白轉黃提示外邪化熱入里;濕熱蘊結、痰飲化熱,或食積熱腐多苔黃而膩。,,,灰黑苔,特點舌苔淺黑者為灰苔,深灰者為黑苔。主病主里證,主熱極或寒極。陽虛寒濕、痰飲內停之重證苔白膩灰黑濕潤,舌淡胖嫩;熱極津枯之證苔焦黑干燥,舌質干裂起刺者。,,望苔質,特點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薄苔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厚苔。主病薄苔是胃氣所生,屬正常舌苔,若有病見之,亦屬病輕淺,邪在表;厚苔主病邪入里,或食積痰濕。意義觀察舌苔厚薄的變化,能了解病邪的輕重和病情的進退。,厚薄苔,,薄白苔,潤燥苔,特點舌苔干濕適中,不滑不燥潤苔;若苔面有過多水分,滑利而濕滑苔;若苔面干燥,望之枯涸燥苔。主病潤苔為津液上承之征;滑苔主水濕內停;燥苔多見于熱盛傷津、陰液虧耗的病證,為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意義觀察舌苔的潤燥,能測知津液變化的情況。苔由燥轉潤為邪熱漸退,津液漸復的表現(xiàn);苔由潤轉燥提示熱勢加重,津液已傷或邪從熱化。,,腐膩苔,特點苔質疏松,刮之難去,狀如豆腐渣堆積于舌面腐苔;苔質細膩致密,刮之難去,狀如油膩覆蓋于舌面膩苔。主病腐苔主陽熱有余,蒸化胃中腐濁之氣上泛于舌所致;膩苔主濕濁內盛,郁遏陽氣濕濁痰飲上泛于舌面而致。意義觀察舌苔的腐膩,可知脾胃的濕濁情況。,,剝落苔,特點舌苔部分剝脫,脫落處光滑無苔剝落苔;全舌之苔脫落,不再復生,舌面光潔如鏡鏡面舌。主病部分剝落是胃氣、胃陰不足的表現(xiàn),多見于虛證;鏡面舌為胃氣大傷,胃陰枯竭之象。意義觀察舌苔的剝落,可知胃氣胃陰的虛實。,有根無根苔,特點有根苔舌苔堅斂著實,緊貼舌面,刮之不去,舌與苔如同一體,又稱真苔;無根苔舌苔不著實,似浮涂于舌上,刮之即去,不像從舌上生出來的,又稱假苔。主病有根苔是有胃氣的表現(xiàn),多見于實證、熱證;無根苔是胃氣已虛的表現(xiàn),多見于虛證、寒證。意義觀察舌苔的有根無根,可辨邪正虛實、胃氣的有無。,,臨床意義,1)判斷正氣的盛衰舌為心之外候,苔乃胃氣所生,故查舌驗苔可判斷正氣的盛衰。凡舌質紅潤為氣血旺盛;凡苔薄白而潤,為胃氣旺盛。2)分辨病位的深淺察舌苔之厚薄,可反映邪氣之深淺輕重。凡苔薄多為疾病初期,病位在表;苔厚則為病邪入里,病位較深。3)區(qū)別病邪的性質不同性質的邪氣(熱邪、寒邪、濕邪、風邪、瘀血等),在舌象上都能有所反映。4)推斷病情的進退苔色與苔質往往隨著正邪消長和病情的進退呈相應的動態(tài)變化。,望舌小結,謝謝,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123
      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XX市中醫(yī)醫(yī)院西學中知識培訓中醫(yī)對發(fā)病的認識,授課人XXX2012年8月8日,一、七情內傷的病因與發(fā)病機理概念七情即喜,怒,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是機體的精神體態(tài),七情是人體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由于它是造成內傷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也稱“內傷七情”。,七情致病的特點七情致病與六淫不同。六淫侵襲人體,從皮膚及口鼻而入,發(fā)病之初均見表癥,而七情內傷,則直接影響相應的內臟,使臟腑氣機紊亂,氣血失調,導致種種病變的發(fā)生。⑴直接傷及內容①臨床上不同情志刺激,可對各臟有不同的影響。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但并非絕對如此,因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②一臟有病可影響到其他臟腑。如心神受損可涉及其他各臟。又如郁怒傷肝,肝氣橫逆,常犯脾胃,出現(xiàn)肝脾不調,肝胃不和等證。③故情志氣傷的病癥,以心,脾,肝,三臟和氣血失調為多見。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運化而位于中焦,是氣機升降的樞紐,又是氣血生化之源。,思慮勞神過度,常損傷心脾,導致心脾氣血兩傷,出現(xiàn)神志異常和脾失健運等。郁怒傷肝,怒則氣上,血隨氣逆,可出現(xiàn)肝氣郁結的兩脅脹痛,善太息等癥;氣滯血淤,出現(xiàn)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等。此外,情志內傷還可以化火,即“五志化火”,而致陰虛火旺等癥或導致濕、食、痰諸郁為病。,⑵影響臟腑氣機中醫(yī)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①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可見氣逆,面紅目赤,或嘔血,甚至昏厥卒倒。②喜則氣緩,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在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營衛(wèi)通利,心情舒暢。但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xiàn)精神不集中,甚至失神狂亂等癥狀。,③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悲傷,可使肺氣抑郁,意志消沉,肺氣耗傷。④恐則氣下,是指恐懼過度,可使腎氣不固,氣泄以下,臨床可見二便失禁,或恐懼不解則傷精,發(fā)生骨酸萎縮,遺精等癥。,⑤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以致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驚慌無措。⑥思則氣結,是指思慮勞神過度,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郁結。古人認為“思”發(fā)于脾,而成心,故思慮過度不但耗傷心神,也會影響脾氣。陰血耗散,心神失養(yǎng)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氣機郁結阻滯,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xiàn)納呆,脘腹脹滿,便溏等癥。,⑶情志異常波動,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惡化根據(jù)臨床觀察,許多疾病的過程中,若患者有較劇烈的情志波動,往往使病情加重,或急劇惡化。若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若遇事惱怒,肝陽暴張,血壓可迅速升高,發(fā)生?;?,或昏仆不語,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心臟病患者,也常因情志波動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惡化。,二、痰飲、瘀血的病因與發(fā)病痰飲和瘀血是人體受到某種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過程中產生的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形成后,又可直接或間接作用于某一臟腑組織,發(fā)生多種疾病,故又屬致病因素之一。,⑴痰飲痰和飲都是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一般以較稠濁的稱為痰,較清稀的稱為飲。痰除了指咳吐出來的有形可見的痰液,還包括痰核等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看不見的痰液,臨床上可通過其表現(xiàn)的證候來確定,這種痰稱為“無形之痰”。飲即水液停留在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癥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痰飲”“懸飲”“支飲”等。,①痰飲的形成痰飲多由外感六淫,或飲食及七情內傷等,使肺、脾、腎及三焦等臟腑氣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謝障礙,以致水液停滯而成。故肺、脾、腎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濕而生痰飲。②痰飲的病證特點痰飲形成之后,由于停滯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xiàn)亦不一樣。,阻滯于經脈的,可影響氣血運行和經絡的生理功能;停滯于臟腑的,可影響臟腑的功能和氣機的升降。痰滯在肺,可見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可見胸悶心悸;痰迷心竅,可見神昏癡呆;痰火擾心,則發(fā)為癲狂;痰停于胃,可見惡心嘔吐;痰在經絡筋骨,則可致肢體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濁上犯于頭,可見眩暈,昏冒;痰氣結于咽喉,則可出現(xiàn)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癥狀。飲在腸間,則腸鳴瀝瀝有聲;飲溢肌膚,則胸脅脹滿;飲在胸膈,則胸悶咳喘,不能平臥;飲溢肌膚,則肌膚水腫無汗,身體疼重。,⑵瘀血瘀血指體內有血液停滯,包括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行不暢,阻滯于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均稱為瘀血。①瘀血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原因,使血行不暢而凝滯。二是由于內外傷、氣虛失攝或血熱妄行等原因造成血離經脈,積存于體內而形成瘀血。,②瘀血的病證特點疼痛,多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甚;腫塊,外傷肌膚局部,可見青紫腫脹,瘀積于體內,久聚不散,則按之有痞塊,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塊狀;望診方面,久瘀可見到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唇甲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曲張等征象;脈象多見細澀、沉弦或結代等。,謝謝,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17
      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婦科學,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三院中醫(yī)科趙藏朵,第十章妊娠病,妊娠期間,發(fā)生與妊娠有關的疾病,稱妊娠病,亦稱胎前病。妊娠病不但影響孕婦的健康,還可妨礙胎兒的正常發(fā)育,甚至造成墮胎、小產,因此必須注意平時的預防和發(fā)病后的調治。臨床常見的妊娠病有妊娠惡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動不安、滑胎、小產、胎死不下、異位妊娠、胎萎不長、鬼胎、胎氣上逆、胎水腫滿、妊娠腫脹、妊娠心煩、妊娠眩暈、妊娠癇證、妊娠咳嗽、妊娠失音、妊娠小便淋痛、胎位不正、過期不產等。,第十章妊娠病,妊娠病的發(fā)病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情志內傷以及勞逸過度、房室不節(jié)、跌仆閃挫等。其發(fā)病機理受孕以后,陰血聚于沖任以養(yǎng)胎,致使孕婦機體處于陰血偏虛,陽氣偏亢的生理狀態(tài);同時隨著胎體漸長,往往影響氣機之升降,這些生理變化,多數(shù)孕婦皆能適應,若素有臟腑氣血偏盛偏衰(如體質因素影響),或孕后復感邪氣,則可傷及臟腑、氣血或沖任,從而發(fā)生妊娠病。妊娠病的辯證要點,需要了解妊娠月份、胎兒情況,孕婦的全身癥狀及舌苔、脈象等,運用四診八綱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其診斷。臨床常借助妊娠試驗、B超及相關實驗檢查等協(xié)助診斷。,第十章妊娠病,妊娠病論治過程上,要注意三個問題。首先,通過妊娠試驗和B超檢查,確定妊娠為第一要務,同時根據(jù)其他證候及檢查所見,確定其為何種妊娠。其次,辯明母病胎病的不同,如因母病致胎不安者,當重在治療母病,母病去則胎自安;若因胎不安而致母病者,應重在安胎,胎安則母病自愈。再次,選方用藥須知刻刻顧護胎元。,第十章妊娠病,妊娠病的治療原則,是治病與安胎并舉。具體治療大法有三補腎,目的在于固胎之本,用藥以補腎益陰為主;健脾,目的在于益血之源,用藥以健脾養(yǎng)血為主,疏肝,目的在于通調氣機,用藥以理氣清熱為主。若胎元異常,胎殞難留,或胎死不下者,則安之無益,宜從速下胎以益母。妊娠期間,用藥時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氣、散氣以及一切有毒藥品,都宜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況下,如妊娠惡阻也可適當選用降氣藥物,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惟須嚴格掌握劑量,并當“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動胎、傷胎。,第一節(jié)惡阻,概說妊娠二、三月,惡心嘔吐,頭重眩暈,心中煩悶,惡聞食氣,或食入即吐,稱為“惡阻”,古人也有叫“子病”、“病兒”、“食病”、“阻病”的。這是妊娠期最常見的疾患。嚴重的可使孕婦迅速消瘦,或誘發(fā)其他疾病。產生惡阻的原因,主要是胃氣不降,沖脈之氣上逆所致。常見的有胃虛、肝熱、痰滯三種證型。本病的治療原則,以調氣和中,降逆止嘔為主。輕者不必服藥,只須在飲食情志方面加以注意。如病情較重,當根據(jù)不同的病因,配合清熱豁痰等法。禁用升散之劑。,惡阻,病因病機一、胃虛胃氣素虛,受孕之初,月經停閉,血海不瀉,沖脈之氣較盛,沖脈麗于陽明,其氣上逆犯胃,胃虛不能下降,反隨逆氣上沖,而致嘔惡。二、肝熱平素肝陽偏亢,或郁怒傷肝,肝失條達。孕后血聚養(yǎng)胎,肝血益虛,陰虛陽盛,木火上炎。肝脈挾胃貫膈,木升土逆,遂致惡心嘔吐。三、痰滯脾陽不足,痰飲停滯。妊娠之后,經血壅閉。沖脈之氣上逆,痰飲隨逆氣上沖而致嘔惡。正如戴思恭證治要決所說“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故飲隨氣上。,惡阻,診斷與鑒別診斷一、診斷(一)病史有停經史、早期妊娠反應,多發(fā)生在孕3個月內。(二)病狀嘔吐發(fā)作頻繁,厭食,甚則可導致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明顯消瘦,全身皮膚和黏膜干燥,目巢凹陷,體重下降,嚴重者可出現(xiàn)血壓降低。體溫升高,黃疸,嗜睡和昏迷。,惡阻,(三)檢查1、婦科檢查為妊娠子宮2、實驗室檢查尿妊娠試驗陽性,尿酮體陽性。為辨別病情輕重,可進一步測定外周血紅細胞計數(shù)、血細胞壓積、血紅蛋白、二氧化碳結合力、血酮體、血鉀、鈉、氯等電解質,必要時作尿素氮、肌酐及膽紅素測定,記24小時尿量等。,惡阻,二、鑒別診斷(一)與葡萄胎的鑒別葡萄胎患者多惡心嘔吐,可伴有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水泡樣物排出。婦科檢查發(fā)現(xiàn)子宮大于妊娠月份。B超檢查可明確診斷。(二)與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鑒別急性病毒性肝炎有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史,接受輸血、注射血制品的病史;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的同時伴有厭油膩、腹脹腹瀉及肝區(qū)痛,有的高熱、黃疸;檢查肝臟腫大,有壓痛;肝功能、HBSAHG、血清膽紅素的化驗檢查等可資鑒別。,惡阻,(三)與急性膽囊炎的鑒別急性膽囊炎可有飽餐病史;右上腹絞痛,向右肩放射,伴有惡心嘔吐,并可有高熱,寒戰(zhàn);右上腹肌緊張、反跳痛,化驗白細胞增多等。(四)與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鑒別急性胰腺炎有飽食或飲酒史,突然上腹劇痛,向左肩或腰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發(fā)熱等;尿或血清淀粉酶測定有意義。(五)與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的鑒別急性闌尾炎有腹痛,開始于臍周或中上腹部,伴有惡心嘔吐,隨后腹痛轉移到右下腹;有壓痛及反跳痛,伴腹肌緊張,出現(xiàn)體溫升高和白細胞增多。,惡阻,辯證論治辯證應著重了解嘔吐物的性狀、色、質、氣味,結合全身表現(xiàn)、舌脈進行綜合分析,以辨其寒、熱、虛、實。治療大法以調氣和中,降逆止嘔為主。并應注意飲食和情志的調節(jié),用藥宜忌升散之品。,惡阻,一、胃虛型主要證候妊娠早期,惡心嘔吐,吐出食物,甚則食入即吐,脘腹脹悶,不思飲食,頭暈體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證候分析孕后血聚于下以養(yǎng)胎元,沖氣偏盛而上逆,胃氣虛弱,失于和降,沖氣夾胃氣上逆,是以嘔吐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因而脘腹脹悶,不思飲食;中陽不振,清陽不升,則頭暈體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脈緩滑無力,為脾胃虛弱之征。治療法則健胃和中,降逆止嘔,惡阻,方藥舉例香砂六君子湯(名醫(yī)方論)。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棗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大棗健脾養(yǎng)胃,益氣和中,生姜、半夏降逆止嘔;砂仁、木香、陳皮理氣和中。全方補脾胃,降逆氣,使嘔吐得止。若脾胃虛寒者,酌加丁香、白豆蔻以增強溫中降逆之力;若吐甚傷陰,癥見口干便秘者,宜去木香、砂仁、茯苓等溫燥或淡滲之品,酌加玉竹、麥冬、石斛、胡麻仁等養(yǎng)陰和胃;若孕婦唾液分泌量異常增多,時時流涎者,古稱“脾冷流涎”,原方可酌加益智仁、白豆蔻溫脾化飲,攝涎止唾。,惡阻,二、肝熱型主要證候妊娠早期,嘔吐酸水或苦水,胸脅滿悶,噯氣嘆息,頭暈目眩,口苦咽干,渴喜冷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燥,脈弦滑數(shù)。證候分析孕后沖氣夾肝火上逆犯胃,故嘔吐酸水或苦水;肝郁氣滯,氣機不利,是以胸脅滿悶,噯氣嘆息,肝火上逆,因而頭暈目眩,口苦咽干,熱盛傷津,故渴喜冷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燥,脈弦滑數(shù),為肝熱內盛之征。治療法則清肝和胃,降逆止嘔。,惡阻,方藥舉例加味溫膽湯(醫(yī)宗金鑒)。陳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黃芩黃連麥冬蘆根生姜方中黃芩、黃連、竹茹清肝熱,除煩止嘔;枳實、陳皮寬胸和胃,調氣降逆;半夏、茯苓、生姜除溫化痰,降逆止嘔,麥冬、蘆根養(yǎng)陰清熱,除煩止嘔;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清肝和胃,降逆止嘔之效。若嘔甚傷津,五心煩熱,舌紅口干者,酌加石斛、玉竹、麥門冬以養(yǎng)陰清熱;便秘者,酌加胡麻仁潤腸通便。,惡阻,三、痰滯型主要證候妊娠早期,嘔吐談涎,胸膈滿悶,不思飲食??谥械?,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舌淡胖,苔白膩,脈滑。證候分析痰濕之體,或脾虛停飲,孕后血壅氣盛,沖氣逆,夾痰飲上泛,故嘔吐談涎,膈間有痰飲,中陽不運,故胸膈滿悶,不思飲食,口中淡膩,痰飲中阻,清陽不升,故有頭暈目眩,飲邪上凌心肺,則心悸氣短。舌淡胖,苔白膩,脈滑,也為痰飲內停之征。治療法則化痰除濕,降逆止嘔。,惡阻,方舉舉例青竹茹湯(濟陰綱目)。鮮竹茹橘皮白茯苓半夏生姜方中半夏、橘皮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茯苓除煩止嘔,茯苓、生姜健脾溫胃,滲濕止嘔。共收除濕化痰,降逆嘔之效。若脾胃虛弱,痰濕內盛者,酌加蒼術,白術健脾燥濕,兼寒者,病見嘔吐清水,形寒肢冷,面色蒼白,酌加丁香,白豆蔻以溫中化痰,降逆止嘔,若夾熱者,病見嘔吐黃水,頭暈心煩,喜食酸冷,酌加黃芩,知母、前胡、或用濟陰綱目蘆根湯(蘆根、竹茹、橘皮、麥冬、前胡)以祛痰濁,清邪熱。,惡阻,上述三型者可因嘔吐不止,不能進食,而導致陰液虧損,精氣耗散,出現(xiàn)精神萎靡,形體消瘦,目巢下陷,雙目無神,四肢無力,嚴重者,嘔吐帶血樣物,發(fā)熱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紅,苔薄黃或光剝,脈細滑數(shù)無力等氣陰兩虧的嚴重證候(查尿酮體常呈強陽性反應)。治宜益氣養(yǎng)陰,和胃止嘔。方用生脈散合溫病條辨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酌加烏梅、竹茹、蘆根。嘔吐帶血樣物者,酌加藕節(jié)、烏賊骨、烏梅炭養(yǎng)陰清熱,涼血止血,必要時,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給以輸液,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若經治療無好轉,或體溫增高達38℃以上,心率超過120次/分鐘,或出現(xiàn)黃疸時,應考慮終止妊娠。,第三節(jié)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概說懷胎以后,陰道不時下血,量少,或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并無腰脹、腹痛、小腹墜脹現(xiàn)象,稱為“胎漏”,亦稱“胞漏”或“漏胎”。如先感胎動下墜,繼有輕微的腹脹,或陰道內有少許血液流出,這種癥狀,稱為“胎動不安”。,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如上述癥狀持續(xù)不止,腰酸,小腹下墜加重,流血增多,以致流產的,稱“墮胎”或“小產”。一般在懷孕三月以內,胎兒還未成形的,稱為“墮胎”;在三月以外,已經形成的,稱為“小產”,又叫“半產”。在墮胎或小產之后,下次受孕,仍如期而墜的,稱為“滑胎”。妊娠胎漏,或胎動不安,常是墮胎、小產的先兆,應及時注意治療。產生上述諸癥的因素,主要是氣血不調,沖任不固所致。其治療原則,應以調氣養(yǎng)血為主。氣血調和,沖任得固,可免墮胎之于。,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病因病機本病的發(fā)病機理,主要在于沖任不固,不能攝血養(yǎng)胎。因為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之氣固,則胎有所載,血有所養(yǎng),才能正常地生長發(fā)育。反之,就會發(fā)生胎漏、胎動不安等病。至于導致沖任不固的機理,又有氣虛、血虛、腎虛、血熱、外傷等。將在以下分別敘述。一、氣虛孕婦體弱,或孕后曾患他病損傷正氣,或脾胃素虛中氣不足,以致沖任之氣不固,不能約制其經血,形成胎漏;或沖任不固,不能載胎而為胎動不安。,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二、血虛平素血虛,或孕后惡阻甚重,以致脾胃虛弱,不能化水谷為精微,上奉于心而生血,血少則沖任之血亦不足,不能養(yǎng)胎而胎動不安。三、腎虛稟賦素弱,先天不足,腎氣虛怯;或孕后房室不慎,縱欲不節(jié),傷耗腎氣,腎虛沖任不固,胎失所養(yǎng),就會導致胎動不安。四、血熱素體陽盛,孕后陰血聚以養(yǎng)胎,陽氣偏旺,陽盛則熱,下擾血海,迫血妄行,損傷胎氣而動不安。五、外傷跌仆閃搓,或勞力過渡損傷沖任,氣血紊亂,不足以養(yǎng)胎載胎,以致胎動不安。,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辯證施治本病除各種不同因素所致的各種征候,應分別辨識而外,胎漏、胎動不安等病的臨床表現(xiàn),亦各有不同。其中胎漏又易與“激經”、“妊娠尿血”相混淆,應注意鑒別。,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鑒別表,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胎漏、激經、妊娠尿血鑒別表,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本病治法,以調氣、養(yǎng)血、安胎為主。并根據(jù)不同情況,佐以補氣、固腎、清熱之品。如下血過多,小腹墜脹特甚,或胎兒已死腹中不能安的,又應當從速促其流產,以免發(fā)生意外。如胎已墜出,則按產后處理。,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一、氣虛胎漏、胎動不安1、主證妊娠初期,陰道不時下血,色淡如黃水,或腰酸腹脹,胎動下墜,面色晄白,精神委靡,甚或流血增多,其胎欲墜,舌淡,苔薄,脈浮滑無力,或沉弱。2、證候分析氣虛不能攝血載胎,以致胎漏下血,或胎動不安。不能化血為赤,則色淡如黃水。中氣下陷,沖任不固,不能載胎,則腰酸腹脹,胎動欲墜,甚至流血增多,其胎欲墜。氣虛陽不展布,則面色光白,精神委靡。舌淡,苔薄,脈浮滑或沉弱,亦屬氣虛血少之候。,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3、治法補氣安胎,佐以益血。4、方藥方用舉元煎加味。人參黃芪炙甘草升麻白術本方以參、芪、甘、術補氣,升麻升陽為主,酌加艾葉、阿膠、烏賊骨以育陰暖宮而攝血。胎漏下血者,原方家阿膠、艾葉以止血安胎;胎動下墜,腰酸腹脹甚者,再加杜仲、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以固腎安胎。甚用當歸、川芎等行血藥。,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二、血虛胎動不安1、主證妊娠胎動下墜,腰部及小腹墜脹,或腹痛下血,小腹墜甚,面色淡黃呈浮腫,神疲無力,皮膚不潤,舌淡紅,苔薄,脈虛緩而滑。2、證候分析胎賴血以成長,血虛則胎失所養(yǎng),動而不安,甚至下墜。血為脾化,而脾賴血養(yǎng),血少脾虛,則外不榮肌膚,內不濡臟腑,是以呈現(xiàn)面色淡黃浮腫,皮膚不潤,神疲無力。舌淡紅,脈虛緩,亦為血少脾氣不足之征。,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3、治法補脾益血,佐以安胎。4、方藥用胎元飲(景岳全數(shù))。人參當歸杜仲芍藥熟地白術陳皮(無滯者不用)炙甘草方中人參、白術、陳皮、炙甘草補脾益氣調中,當歸、白芍、熟地養(yǎng)血,杜仲固腎安胎。全方有補脾、益血、安胎之效。加胎墜甚者,加菟絲子、桑寄生;已下血者,加阿膠、艾葉;氣虛者,加黃芪。,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三、腎虛胎動不安1、主證妊娠期中,腰部酸脹,小腹下墜,或有陰道流血,頭暈耳鳴,兩腿軟弱,小便頻數(shù),甚至失禁,或曾數(shù)次滑胎,舌淡,苔白滑,尺脈沉弱。2、證候分析證屬腎氣虛,沖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不安,甚至陰道下血,小腹下墜。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虛則骨不堅,髓不滿,故兩腿軟弱,頭暈耳鳴。腎與膀胱為表里,腎虛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shù),甚至失禁。舌淡,苔白滑,脈沉弱,亦為腎氣衰弱,血脈不充之象。,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3、治法以固腎安胎為主。4、方藥用壽胎丸(衷中參西錄)。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阿膠前三味,扎細,水化阿膠和為丸,每丸干重一分,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日再服。方中菟絲子、寄生強腰膝、固腎安胎,續(xù)斷補腎強筋骨、且能止血,阿膠滋腎陰、益血安胎。全方重在補腎,腎氣足則沖任固而胎自安。下血者,加炒艾葉;小便自遣者,加益智仁。,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如腎虛氣弱甚者,用補腎安胎印(中醫(yī)婦科治療學)。黨參白術杜仲續(xù)斷益智仁阿膠(炒珠)艾葉菟絲補骨脂方中參、術扶氣健脾,杜仲、續(xù)斷、菟絲、益智、補骨脂溫腎固胎,阿膠養(yǎng)血,艾葉暖臟。使腎氣健旺則胎有所系,自無墮胎之患。如經常滑胎者,可服泰山石散(景岳全書)。人參黃芪當歸續(xù)斷黃芩熟地黃川芎白芍白術炙甘草砂仁糯米服法有孕后,每隔三、五日進一服,至四月后可保無虞。有熱者,倍黃芩,減砂仁;胃弱者,重用砂仁,少加黃芩。,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四、血熱胎漏,胎動不安1、主證妊娠胎漏下血,色鮮紅,或胎動下墜,小腹作痛,心煩不安,口干咽燥,渴喜冷飲,小便短黃,舌紅,苔薄黃而干,脈滑數(shù)。2、證候分析證屬熱伏沖任,迫血妄行,以致血海不固,故胎漏下血,而色鮮紅,或胎動下墜。熱邪乘心,則心煩不安。熱傷津液,則口干咽燥,渴喜冷飲,苔黃而干,小便短黃。舌紅,脈數(shù),亦屬熱迫血行之象。3、治法清熱養(yǎng)血,佐以安胎,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4、方藥用保陰煎(景岳全書)。生地熟地芍藥山藥續(xù)斷黃芩黃柏生甘草方中生地、黃芩、黃柏清熱涼血,熟地養(yǎng)血滋陰,芍藥和血斂陰,續(xù)斷止血安胎,山藥、甘草扶脾和中。全方有清熱養(yǎng)血,涼血安胎的作用。如下血多者,加旱蓮草、阿膠;胎動甚者,加桑寄生。,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五、外傷胎動不安1、主證跌仆閃搓,或持重過渡,胎動下墜,腰酸,小腹脹痛而墜,或兼陰道流血,精神倦怠,脈滑無力。2、證候分析跌仆傷血,閃搓傷氣,氣血俱傷,沖任不固,胎動不安。過勞則傷脾,脾虛則中氣下陷,是以精神疲倦,腰酸腹墜。氣血兩傷,不足以胎載胎,以致胎氣受損而不安,甚至漏紅下血。脈滑無力,亦氣血衰少之征。3、治法宜扶氣、養(yǎng)血、安胎。,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4、方藥用圣愈湯(東垣十書)加味。人參黃芪熟地當歸川芎白芍杜仲砂仁桑寄生續(xù)斷圣愈湯即四物湯加參、芪。用四物以養(yǎng)血,人參、黃芪補氣。再加砂仁健胃調氣,杜仲、續(xù)斷、桑寄生固腎安胎。如下血較多,胎動甚者,去當歸、川芎,加麻根、阿膠、艾葉。,胎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如妊娠期卒然下血,其勢甚劇,俗名妊娠血崩。此乃勞力過度,或大怒傷肝所致。宜急服安胎飲(素庵醫(yī)藥)。艾葉川斷杜仲香附牡蠣黃芩地榆黃芪川芎當歸白芍熟地人參茯神白術方中四物加杜仲、川斷以補陰血,四君去甘草加黃芪以大補元氣,牡蠣固胎,地榆涼血,黃芩清熱安胎,香附理氣。以其下血勢猛,故用大隊固氣攝血之品以之澀。,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39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肛門直腸疾病,湖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脫肛,概述一定義(現(xiàn)代)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而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直腸脫垂。中醫(yī)理論“肛門者,大腸之下截也”,故大腸之下截脫出謂之脫肛。二、特點(1)主癥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并伴肛門松弛。(2)對象多見于兒童及老年人。(3)全身癥狀起病緩慢,全身癥不明顯,多為虛證。,二、病因病機,1、小兒氣血未旺,老人氣血衰退,婦女生產耗氣氣血耗損---固攝失司而脫出。2、慢性瀉痢、長期咳嗽、習慣性便秘氣虛下陷,固攝失司。西醫(yī)病因1解剖因素(1)小兒骶尾彎曲較正常淺,直腸呈垂直狀,腹內壓增加時直腸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脫出。(2)或某些成人直腸前陷凹處腹膜較正常人低,腹壓增高時腸袢直接壓迫于直腸前壁將其下推而脫出。2、盆底組織及肛管的軟弱和松弛無力老年人肌肉無力括約肌松弛,骨盆直腸窩等間隙脂肪量減少,女性行育過多和分娩時會陰撕裂,幼兒發(fā)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發(fā)育不全、萎縮,不能支持直腸正常位置。3、神經障礙手術損傷或腫瘤侵犯骶尾神經導致提肛肌麻痹;神經性疾病及神經過敏營養(yǎng)障礙引起所支配的直腸周圍組織和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致不能支持直腸而脫出。4、長期腹壓增加如長期便秘、慢性腹瀉,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難,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的長期咳嗽等均可致長期腹壓增加而使直腸脫出。病理肛提肌分離直腸前陷窩加深,直腸與骶尾分離呈垂直狀,乙狀腸過長,肛門括約肌松弛。,診斷,一、臨床表現(xiàn)1、好發(fā)對象多見于幼兒、老人、久病體弱及身高瘦弱者,婦女因盆骨口較大及分娩等發(fā)病率高于男性。2、主癥脫出早期便后直腸粘膜從肛門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以后漸不能自然界回復,須手托或平臥方能復位,日久失治,致各層組織向下移位,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甚至咳嗽、蹲下或行走時脫出。3、伴隨癥狀常有大便不盡和不暢,嚴重者或下腹部墜脹,腰痛、腹股溝及兩側下肢有酸脹和沉重感覺;或因直腸粘膜反復長期脫出暴露在外,發(fā)生充血、水腫、糜爛、出血肛門潮濕、瘙癢。4、全身癥狀一般無全身癥狀。二、查體(視診)可見肛門呈散開狀,指檢常發(fā)現(xiàn)肛門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肛門鏡檢可見直腸內粘膜折疊。,分度及鑒別診斷,分度一度脫出直腸粘膜長35CM,淡紅色,呈環(huán)形層狀,質柔軟,無彈性??勺孕谢貜停酂o肛門松弛。二度脫出直腸全層長510CM,淡紅色,呈圓錐狀,質較厚,有彈性。需手托回復,肛門松弛。三度脫出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10CM以上,呈圓柱狀,質很厚,有彈性。手托或平臥可回復,肛門松弛無力四、鑒別診斷主要是一度脫肛與內痔相鑒別病種出血脫出物形態(tài)脫出物顏色內痔多有出血痔核呈顆粒狀暗紅或青紫色脫肛無出血呈環(huán)層狀粘膜皺壁淡紅色,五、治療,內、外藥物治療、針灸保守治療注射和其它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辨證論治1、內治脾虛氣陷證一般情況的脫出,多伴神疲乏力,納呆,頭昏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氣升提,收斂固澀。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脫重,腰酸)濕熱下注證脫出久,伴感染的情況。肛內墜痛,組織潰破、糜爛,灼熱感,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治法清熱利濕。方藥萆解滲濕湯加減。(出血)2、外治熏洗苦參湯加石榴皮、枯礬、五倍子煎水熏洗。外敷以五倍子散或馬勃散外敷。,,,手術治療,(二)、針灸1、體針及電針取穴長強、百會、足三里、承山、提肛穴等。2、梅花針在肛門周圍外括約肌部位點刺。(三)手術治療1、1、注射術粘膜下注射術分為點狀和柱狀注射。適應證一、二度脫肛。一度為佳。禁忌證直腸炎、腹瀉肛周炎及持續(xù)性腹壓增加的疾病。藥物本院多用消痔靈注射液。68明礬溶液。操作略,控制大便23天。一般一次可獲得滿意效果,不佳者,710天后再注射一次。直腸周圍注射術適應證二、三度脫肛。禁忌證腸炎、腹瀉、肛周急性炎癥。藥物本院多用消痔靈注射液。68明礬溶液。術前準備術前晚術前各灌腸一次。操作略。術后抗炎治療,控制大便23天。,預防和護理,其它手術治療肛門環(huán)縮術、(經腹)腸管懸吊術、脫出腸管切除術,PPH術。預防和護理1患脫肛后應及時治療,防止發(fā)展到嚴重和度。2避免負重遠行,積極治療慢性腹瀉、便秘、慢必咳嗽、防止腹壓過度增加。3局部可用丁字帶墊棉固定,或進行提肛運動鍛煉。,第四節(jié)肛癰,概述⒈定義⒉特點多發(fā)病急驟,疼痛劇烈,伴高熱,破潰后多形成肛漏。⒊名稱很多二、病因病機中醫(yī)飲食不節(jié);肛門破損染毒;肺、脾、腎損,濕熱乘虛下注而成。西醫(yī)肛腺感染后炎癥向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組織蔓延而成。三、診斷⒈臨床表現(xiàn)①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壯年為多。②主證肛周疼痛,腫脹,有結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倦怠等全身癥狀,膿腫部位和深淺不同,癥狀有差異。,A肛門旁皮下膿腫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膿成按之有波動感,全身癥狀輕。B坐骨直腸間隙膿腫,發(fā)于肛門與坐骨結節(jié)之間,感染區(qū)域比肛門皮下膿腫廣泛而深。初起僅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出現(xiàn)發(fā)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繼而局部有灼痛或跳痛,排便、咳嗽、行走時加劇。指診患側飽滿,有明顯的壓痛和波動感。C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局部癥不明顯,僅有直腸下墜感,全身癥明顯。指診患側直腸壁處隆起,壓痛及波動感。D直腸后間隙膿腫癥狀同上,但直腸內有明顯的墜脹感,骶尾部有鈍痛,放射至下肢。指診直腸后方腸壁處觸痛,隆起和波動感。本病約57天成膿,若成膿期逾月,潰后膿出色灰稀薄,不臭或微臭,無無發(fā)熱或低熱,應考慮結核性膿腫。,⒉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⑴血常規(guī)WBC↑N↑⑵超聲波了解肛癰的大小,位置及與肛門括約肌和肛提肌的關系。四、鑒別⒈肛周毛囊炎、癤腫病灶僅在皮膚或皮下,與肛竇無關系,不會形成肛漏。⒉骶前畸胎瘤繼發(fā)感染與直腸后間隙膿腫相似。肛門指診直腸后有腫塊,光滑,無明顯壓痛,有囊性感。X線檢查骶骨與直腸之間的組織增厚和腫物,或見骶前腫物將直腸推向前方,腫物內有散在鈣化陰影、骨質、牙齒。⒊骶髂關節(jié)結核性膿腫病程長,有結核病史,病灶與肛門和直腸無病理聯(lián)系。X線可見骨質改變。,五、治療以手術為主,預防肛漏的形成⒈辨證論治⑴內治⑵外治⒉手術療法⑴膿腫一次切開法適應證適用于低位膿腫⑵一次切開掛線法適應證高位膿腫⑶分次手術適應證體質虛弱或不愿住院治療的深不膿腫患者注意事項①定位要準確先穿刺,后切開②切口淺放射狀深弧形切口③引流要徹底分開纖維間隔④預防肛漏形成切開原性肛窩炎,六、預防與調護⒈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清潔。⒉積極防治肛門病變。⒊患病后及時治療,防止炎癥范圍擴大。,第五節(jié)肛漏,一、概述⒈定義肛漏是指直腸或肛管與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瘺管,也稱肛瘺。⒉組成一般由原發(fā)性內口、瘺管和繼發(fā)性外口三部分組成,也有僅具內口或外口者。內口為原發(fā)性,絕大多數(shù)在肛管齒線處的肛竇內;外口是繼發(fā)的,在肛門周圍皮膚上,常不止一個。肛漏多是肛癰的后遺癥。⒊分類兩類;化膿性和結核性⒋特點以局部反復流膿、疼痛、瘙癢為主要癥狀,并可觸及或探及瘺管通到直腸。,二、病因病機化膿性肛癰潰后,余毒未盡,蘊結不散,血行不暢,瘡口不合,日久成漏;結核性虛勞久嗽,肺、脾、腎虧損,邪乘于下,郁久肉腐成膿,潰后成漏。西醫(yī)學認為,肛瘺與肛周膿腫分別屬于肛周間隙化膿性感染的兩個病理階段,急性期一肛癰;慢性期一肛瘺。,三、診斷⒈臨床表現(xiàn)⑴主要癥狀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和性質,以成年人為多見。通常有肛癰反復發(fā)作史,并有自行潰破或曾作切開引流的病史。①流膿間歇性或持續(xù)性,久不收口。一般先多后少,若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門部疼痛者,常示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②疼痛一般無,僅有局部墜脹感。③瘙癢由于膿液不斷刺激肛門周圍皮膚而引起瘙癢,有時可伴發(fā)肛周濕瘡。⑵體征化膿性外口凸起較小結核性外口較大,凹陷,膚暗,皮下有穿鑿性低位可觸及硬索,高位結核性者不易觸及探查常可找到內口,⑶分類①單純性肛漏A、完全漏B、外盲漏C、內盲漏②復雜性肛漏有3個以上開口,或管道穿通2個以上間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橫生;1975年全國首屆肛腸學術會議制定了肛漏的統(tǒng)一分類標準,以外括約肌深部劃線為標志。低位單純性肛漏低位復雜性肛漏高位單純性肛漏高位復雜性肛漏⑷肛漏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羅門氏定律(SOLUMAN),⒉實驗室和其他鋪助檢查X線碘油造影術可示漏管走行、深淺、有無分支及內口的位置,與直腸及周圍臟器的關系等,為手術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四、鑒別⒈肛門部化膿性汗腺炎是皮膚及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稍诟刂芷は滦纬陕┕芗巴饪?,流膿,并不斷向四周蔓延。檢查時可見肛周皮下多處漏管及外口,皮色暗褐而硬,肛管內無內口。⒉骶前畸胎瘤潰破是胚胎發(fā)育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多在青狀年時期發(fā)病,初期無明顯癥狀,如腫瘤增大壓迫直腸可發(fā)生排便困難。若繼發(fā)感染,可從肛門后潰破而在肛門后尾前有外口,但肛門指診??捎|及骶前有囊性腫物感而無內口。手術可見腔內有毛發(fā)、牙齒、骨質等。,五、治療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內治以增強體質,減輕癥狀,控制炎癥發(fā)展。⒈辨證論治⑴內治①濕熱下注證治法清熱利濕方藥二妙丸合萆薢滲濕湯加減②正虛邪戀證治法托里逶毒方藥托里消毒散加減③陰液虧損證治法養(yǎng)陰清熱方藥青蒿鱉甲魚湯加減。肺虛者加沙參、麥冬;脾虛者加白術、山藥。,⒉其他療法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成敗的關鍵在于正確地找到內口,并將內口切開或切除,否則創(chuàng)口就不能愈合,即使暫時愈合,日久又回復發(fā)。目前常用的手術療法有掛線療法、切開療法、切開與掛線相結合等。目前常用的手術療法有掛線療法、切開療法、切開與掛線相結合等。①掛線療法機理利用結扎線的機械作用,以其緊縛所產生的壓力或收縮力,緩慢勒開管道,給斷端以生長并和周圍組織產生炎癥連的機會,從而防止了肛管直腸環(huán)突然斷裂回縮而引起肛門失禁的和生。適應證適用于距離肛門4CM以內,有內外口的低位肛漏;亦作為復雜性肛漏切開療法或切除療法的輔助方法②切開療法適應證低位單純性肛漏和低位復雜性肛漏;對高位肛漏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以免造成肛門失禁。,⑵手術時注意事項①探針由外口探入時,不能用力,以免造成假道。②如漏管在肛管直腸環(huán)下方通過,可以一次全部切開漏管。如漏管通過肛管直腸環(huán)的上方,必須加用掛線療法,可避免由一次切斷肛管直腸環(huán)而造成失禁。③漏管若在外括約肌深、淺兩層之間通過者,該處肌肉未形成纖維化時,不能同時切斷兩處外括約肌,在切斷外括約肌時,要與肌纖維成直角,不能斜角切斷。④高位肛漏通過肛尾韌帶,可以作縱行切開,不能橫行切斷肛尾韌帶,以免造成肛門向前移動。,⑶術后處理①術后須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可給予潤下劑。②術后疼痛者可給予止痛或采用耳針療法。③每天便后用苦參湯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換藥。④一般掛線后,像皮筋在7天左右可以脫落,若10天以后不脫落,可以剪開,若橡皮筋較松,需要再緊線1次。⑤傷口必須從基底部開始生長,防止表面過早粘連封口,形成假愈合。⑥管道切開或掛開后,改用生肌散紗條或生肌玉紅膏紗條換藥至收口。⑦肛漏在切開或掛開后,可有少量膿水流出,如仍有較多膿水,應檢查有無支管或殘留的管道。⑧如有局部感染,應及時予以治療。,六、預防與調護⒈經常保持肛門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⒉發(fā)現(xiàn)肛癰宜早期治療,可以防止后遺肛漏。⒊肛漏患者應及早治療,避免外口堵塞而引起膿液積聚,排泄不暢,引發(fā)新的支管。,第六節(jié)肛裂,一、概述⒈定義肛管的皮膚全層縱行裂開并形成感染性潰瘍者稱肛裂。⒉發(fā)病年齡好發(fā)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⒊發(fā)病部位一般在肛門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見,位于前正中線的肛裂多見于女性。⒋特點臨床上以肛門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為主要特點。⒌中醫(yī)本病稱為“鉤腸痔”、“裂痔”等。二病因病機⒈中醫(yī)陰虛津乏或熱結腸燥而致大便秘結,排便努責,可使肛門皮膚裂傷,然后染毒而逐漸形成慢性潰瘍。⒉西醫(yī)認為肛裂的形成與解剖因素、局部損傷、慢性感染、內括約肌痙攣等因素有關。,三、診斷⒈臨床表現(xiàn)⑴疼痛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癥狀,常因排便時肛管擴張刺激潰瘍面,引發(fā)撕裂樣疼痛,或灼痛,或刀割樣疼痛,持續(xù)數(shù)分鐘后減輕或緩解,稱為疼痛間歇期,時間一般在5分鐘左右;隨后括約肌持續(xù)性痙攣收縮而劇烈疼痛,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使病人坐臥不安,十分痛苦,直到括約肌疲勞松弛后,疼痛逐漸緩解,這一過程為肛裂疼痛周期病情嚴重時,疼痛,可向骨盆及下肢放射。⑵出血大便時出血,量不多,鮮紅色,有時染紅便紙,或附著于糞便表面,有時滴血。⑶便秘病人多數(shù)有習慣性便秘,又因恐懼大便時疼痛,不愿定時排便,故便秘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⒉查體截石位6點和12點處,肛管縱行裂口或縱行梭形潰瘍。肛門括約肌痙攣,指檢時可引起劇烈疼痛。陳舊性肛裂可見到贅皮外痔、肛乳頭肥大等并發(fā)癥。⒊分類⑴早期肛裂時間短,小潰瘍,創(chuàng)面淺鮮紅,邊緣整齊而有彈性。⑵陳舊性肛裂六大病理改變;裂口、櫛膜帶、贅皮性外痔、單口內瘺、肛竇炎、肛乳頭炎和肛乳頭肥大。,四、鑒別診斷品⒈結核性潰瘍五、治療早期肛裂可采用保守治療,陳舊性肛裂多需采用手術治療。⒈辨證論治⑴內治①血熱腸燥證治法請熱潤腸通便。方藥涼血地黃湯合牌約麻仁丸②陰虛津虧證治法養(yǎng)陰清熱潤腸方藥潤腸湯③氣滯血瘀證治法理氣活血,潤腸通便方藥六磨湯如紅花、桃仁、赤芍等⑵外治①早期肛裂外涂、外洗②陳舊性肛裂外搽、封閉,⒉其他療法⑴擴肛法適用于早期肛裂,無合并癥⑵切開療法適用于陳舊性肛裂伴有結締組織外痔、乳頭肥大等⑶肛裂側切術適用于不伴有結締組織外痔、皮下漏等的陳舊性肛裂⑷縱切橫縫法適用于陳舊性肛裂伴有肛管狹窄者術后處理進流質飲食或飲食2天,控制大便12天。便后用1∶5000高錳酸鉀坐浴、換藥,57天拆線,六、預防與調護,⒈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及時治療便秘。⒉飲食中應多含蔬菜水果,防止大便干燥,避免粗硬糞便擦傷肛門。⒊注意肛門清潔,避免感染,第八節(jié)鎖肛痔肛管直腸癌,一、概述⒈定義本病是發(fā)生在肛管直腸的惡性腫瘤,病至后期,腫瘤阻塞,肛門狹窄,排便困難,猶如鎖住肛門一樣,故稱為鎖肛痔。⒉發(fā)病年齡40歲以上⒊早期特點便血二、病因病機濕熱下注、火毒內蘊,結而為腫是病之標;正氣不足、脾腎兩虧乃病之本。直腸癌多為腺癌。肛門部疤痕組織、濕疣、肛瘺等亦可誘發(fā)癌變。,三、診斷⒈臨床表現(xiàn)⑴便血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大便帶血,血為鮮紅或黯紅,量不多,常同時伴有粘液,呈持續(xù)性。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盡感,糞便中有血、膿、粘液,并有特殊的臭味。⑵排便習慣改變常見的早期癥狀。排便次數(shù)增多,便意頻繁,有排便不盡感等。⑶大便變形便細、便扁,并出現(xiàn)腹脹、腹痛、腸鳴音亢進等。⑷轉移征象,⑸查體早期呈現(xiàn)疣狀。進一步發(fā)展,在肛門部可看到突起包塊或潰瘍,基底不平,質硬,并可能有衛(wèi)星轉移結節(jié)和腹股溝淋巴節(jié)轉移⑹直腸指檢80%的直腸癌位于手指可觸及的部位,可以捫到腸壁上的硬塊、巨大潰瘍或腸腔狹窄。指套上染有血、膿和黏液。,⒉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⑴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⑵鋇劑灌腸檢查⑶病理學檢查4其他檢查四、鑒別診斷早期應與痢疾、腸炎、內痔出血等鑒別;觸到腫塊,應與息肉、肛乳頭肥大等鑒別;肛管癌性潰瘍應與肛漏、濕疣等鑒別,五、治療,本病一經診斷,應及早采取根治性手術治療。⒈辨證論治⑴外治外敷九華膏或黃連膏⒉其他療法⑴手術⑵放療與化療⑶灌腸敗醬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80ML,保留灌腸,每天2次,每次40ML。六、預防與調護40歲以上,出現(xiàn)排便習慣改變及便血者,即應早期就診,警惕直腸癌的發(fā)生。,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35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子滿,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傅山學院張人偉,壹,貳,叁,肆,定義,病因病機,診斷、鑒別診斷,辨證論治,教學目標,壹,定義,妊娠5~6月后出現(xiàn)胎水過多,腹大異常,胸膈脹滿,甚或遍身俱腫,喘息不得臥者,稱“子滿”。又稱“胎水腫滿”。最早見于諸病源候論“胎間水氣,子滿體腫者,此由脾胃虛弱”。葉氏女科證治“妊娠五六月間,腹大異常,生子手足必然短軟,形體殘疾,或水下而死”。,西醫(yī)學的認識,西醫(yī)學的羊水過多可參照本病治療,羊水是什么,羊水有什么作用,正常的羊水有多少,羊水過多的病因,羊水是什么,充滿羊膜腔內的液體稱為羊水。妊娠早期主要是母體的血清經胎膜進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兒的尿液是主要的來源。,羊水有什么作用,保護胎兒,保護母體,正常的羊水有多少,孕10周時30ML孕20周時400ML孕38周時1000ML足月時800ML妊娠期間羊水>2000ML,稱為羊水過多。妊娠晚期羊水<300ML,稱為羊水過少。,羊水過多的病因,1、胎兒畸形2、多胎妊娠3、孕婦與胎兒疾病糖尿病、母兒血型不合、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婦嚴重貧血4、胎盤臍帶病變5、特發(fā)性羊水過多,尚不明確,貳,病因病機,脾失健運、水漬胞中,飲食不節(jié),素體脾虛,情志因素,脾陽不振水停胞中,叁,診斷、鑒別診斷,病史早孕史、病毒感染史、孕婦糖尿病史、或畸胎、雙胎史。臨床表現(xiàn)妊娠中后期,腹大異常,腹部脹滿,腹皮繃緊發(fā)亮,胸脅滿悶,甚至喘息不得平臥,行動艱難,或伴有腹部、下肢、外陰水腫,小便短少,甚至不通。產科檢查宮底高度、腹圍均大于相應妊娠月份,腹部觸診有明顯液體震蕩感,胎位不清,胎心音遙遠或聽不清。輔助檢查B超;AFP(羊水與母血),鑒別診斷,肆,辨證論治,治療原則治病與安胎并舉(標本兼顧)治療大法健脾消水若有胎兒畸形則下胎益母,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主癥妊娠中后期,腹部增大異常,胸膈滿悶,呼吸短促,神疲體倦,四肢不溫,小便短少,甚則喘不得臥,舌淡胖,苔白,脈沉滑無力。治法健脾利水,養(yǎng)血安胎方藥鯉魚湯加黃芪、桑白皮(千金要方)鯉魚湯鯉魚白術白芍當歸茯苓生姜橘紅方義本方旨在健脾行水。方中鯉魚行水消腫為君,白術、茯苓、生姜、橘紅健脾理氣燥濕以行水;當歸、白芍養(yǎng)血安胎,使水祛而不傷胎,黃芪補氣,桑白皮平喘下氣利肺。,中醫(yī)治療,臨證加減若喘甚不得臥加杏仁、蘇葉、桔梗宣肺平喘,提壺揭蓋;尿少甚至尿閉者加車前子、澤瀉利尿消腫;兼腎虛者加桂枝溫陽化氣行水,配以桑寄生、續(xù)斷養(yǎng)血安胎,醫(yī)案兩則劉奉五婦科經驗,轉歸預防,轉歸與預后若為胎兒畸形,及早終止妊娠。預防與調攝孕后注意飲食調節(jié),休息,定期檢查。,小結一下,子滿常常合并胎兒畸形主要病機脾失健運,水漬胞中治療治病與安胎并舉,健脾消水注意保護胎兒,謝謝觀賞,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2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外科教研室制作,1,第四節(jié)肛癰,外科教研室制作,2,概述,定義肛癰是指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fā)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相當西醫(yī)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簡稱肛周膿腫。特點發(fā)病急驟,疼痛劇烈,或伴有發(fā)熱,破潰后成肛漏。男性多見,青壯年多見。分類肛旁皮下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骨盆直腸窩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外科教研室制作,3,,肛提肌,肛周膿腫部位,外科教研室制作,4,中醫(yī)古籍記載,陳自明外科精要“谷道前后生癰,謂之懸癰”臟毒、懸癰、坐馬癰、跨馬癰等。,外科教研室制作,5,病因病機,過食肥甘厚味辛辣醇酒→損傷脾胃→濕濁不化→熱邪蘊結→下注大腸→發(fā)為肛竇炎、肛腺炎→炎癥向周圍走散→毒阻經絡→瘀血凝滯→熱勝肉腐而成膿→癰疽。肺、脾、腎虧虛→濕熱乘虛下注,外科教研室制作,6,現(xiàn)代醫(yī)學的認識,感染因素肛隱窩-肛腺感染損傷感染肛管皮膚擦傷、肛裂、肛門直腸手術。骨源性感染(結核性膿腫)性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其他因素炎性腸病、結核、敗血癥等。病菌種類需氧菌大腸桿菌厭氧菌脆弱類桿菌,外科教研室制作,7,診斷,1臨床表現(xiàn)肛周腫脹,疼痛,有結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全身倦怠、大便困難。一般5-7天成膿,潰后多形成肛漏。肛提肌以下局部癥狀重,全身癥狀輕肛旁皮下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肛提肌以上局部癥狀輕,全身癥狀重骨盆直腸窩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外科教研室制作,8,診斷,本病約5~7天成膿,若成膿期逾月,潰后膿出灰色稀薄,無發(fā)熱或低熱,應考慮為結核性膿腫,或其它全身慢性疾病。,外科教研室制作,9,診斷,2、實驗室檢查(1)血常規(guī)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不同程度升高。(2)B超了解膿腫的大小、位置和肛周肌肉的關系。,外科教研室制作,10,鑒別診斷,肛周毛囊炎、癤腫、汗腺炎與肛竇無病理性聯(lián)系,不與肛門相通,不會形成肛漏。骶骨前(較?。┗チ龈腥緸榕咛グl(fā)育異常的先天性疾病。與直腸后間隙膿腫相鑒別指診及X線檢查。骶髂關節(jié)結核性膿腫有結核史,與肛門直腸無病理性聯(lián)系。,外科教研室制作,11,治療,1辨證施治內治火毒蘊結(初期)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惡寒,發(fā)熱,便秘,溲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表面灼熱。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清熱解毒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熱毒熾盛(成膿期)肛門腫痛劇烈,持續(xù)數(shù)日,痛如雞啄,難以入寐,伴有惡寒發(fā)熱,口干便秘,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舌紅,苔黃,脈弦滑。清熱解毒透膿,透膿散加減陰虛毒戀(結核性)肛門腫痛,皮色暗紅,成膿時間長,潰后膿出稀薄,瘡口難斂,伴有午后潮熱,心煩口干,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養(yǎng)陰清熱解毒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外科教研室制作,12,外治初起外敷。實證-金黃膏;虛證-沖和膏。成膿手術根據(jù)膿腫部位深淺及病情的緩急選擇手術方法。潰后引流??股刂委熛蠕h霉素、青霉素、慶大霉素。,治療,外科教研室制作,13,手術治療首選膿腫一次切開法淺部膿腫一次切開掛線法深部高位膿腫。手術后處理分次手術體質虛弱或不愿住院治療者,,2、其它療法,外科教研室制作,14,酌情使用抗生素及緩瀉劑便后坐浴、換藥掛線一般10天左右脫落,若不脫落,則緊線或剪除注意術后高熱、寒戰(zhàn)。,,,一次切開掛線手術后處理,外科教研室制作,15,▲分次手術注意,切口應在壓痛或波動明顯部位,盡可能靠近肛門,切口呈弧狀或放射狀,須有足夠長度,用紅油膏紗布條引流,以保持引流通暢。待形成肛瘺后,再按肛瘺處理。病變炎癥局限和全身情況良好者,如發(fā)現(xiàn)有內口,可采用切開掛線法,以免二次手術,但必須配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術后感染。,,外科教研室制作,16,▲手術注意事項,1定位要準確一般在膿腫切開引流前應先穿刺,侯抽出膿液后,再行切開引流。2切口淺部膿腫可行放射狀切口,深部膿腫應行弧形切口,避免損傷括約肌。3引流要徹底切開膿腫后要用手指去探查膿腔,分開膿腔內的纖維間隔以利引流。4預防肛瘺形成術中應切開原發(fā)性肛隱窩炎即肛瘺內口,可防止肛漏形成。,外科教研室制作,17,▲預防與調攝,1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清潔。2積極防治肛門病變,如肛竇炎、肛腺炎、肛乳頭炎、直腸炎、內外痔等。3患病后應及早治療,防止炎癥范圍擴大。,外科教研室制作,18,,,肛周膿腫,,外科教研室制作,19,肛癰切開術,,外科教研室制作,20,掛線術,,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20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外治法在眼表疾病中的應用,中日友好醫(yī)院眼科訾迎新,瞼板腺,淚腺和副淚腺,結膜杯狀細胞,,,,提供角膜營養(yǎng),滋潤、清潔、殺菌,防止水分蒸發(fā)過快,瞼板腺功能障礙,淚液存儲功能受限,杯狀細胞黏液分泌不足,淚膜失衡,角膜疾病,結膜疾病,頻繁點藥,毒素刺激,,,一、淚膜的結構、功能和影響因素,結膜輕度充血結膜乳頭濾泡淚膜破碎T縮短淚液分泌減少等,干眼,,,一淚膜穩(wěn)定性,更年期絕經期婦女雌激素減少影響淚液分泌老齡化70歲以上的老人淚液可明顯減少,與淚腺萎縮有關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SJ?GREN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多結節(jié)性動脈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進行性全身硬化癥,造成淚腺炎性病變、淚腺萎縮,影響淚膜水液層的穩(wěn)定性,(二)干眼癥發(fā)病原因,淚液蒸發(fā)過快型,淚液分泌不足型,環(huán)境室外煙霧、粉塵、干燥、風沙;空調等至濕度降低50電腦計算機久視屏幕,眨眼頻率降低,淚膜穩(wěn)定性降低接觸鏡鏡片透氣性及擦傷易致脂肪與粘蛋白層接觸形成干眼瞼板腺功能障礙沙眼、瞼緣瘢痕、眼瞼炎癥等致脂缺乏,,,二、干眼的治療原則,中重度,輕中度,1、淚腺替代性手術2、腮腺管改道術3、自體頜下腺移植術4、眼瞼縫合術,(一)現(xiàn)代治療手段,,,灸熏法,淚液分泌減少型干眼癥,淚液蒸發(fā)過快型干眼癥,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貼敷法,藥熏法,藥物霧化效應將中藥液體擊散為更小的分子通過血房水屏障而不進入結膜囊,透皮吸收效應藥物經眼周肌膚吸收,改善局部眼肌痙攣和改善血供,循經效應經絡12經脈中8條從眼周起止或經過,溫熱理療效應灸療的溫煦作用產生理療效應促進淚腺的分泌,(二)干眼的中醫(yī)療法介紹,療法1雷火灸,三外治法在眼表疾病中的應用,30分鐘/次2周/療程淚腺按摩促進局部血循溫熱理療改善淚液分泌煙霧熏蒸中藥滲透效應局部點穴經脈循經效應,療法2中藥超聲霧化治療淚液蒸發(fā)過快型干眼癥,藥物黃精、黃芩、黃連、黃菊等功效滋陰生津,清肝明目制備提取、靜置、過濾、離心等用法20ML/20分鐘/次;2次/日療程1周,療法3局部眼貼緩解干眼癥狀,,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治療干眼優(yōu)勢,眼貼法,灸熏法,藥熏法,適應癥SJOGRENS綜合征MGDVDT,操作按摩熱熏30分/次中藥冷熏20分/次中藥貼敷20分/次,淚腺按摩促進局部血循溫熱理療改善淚液分泌煙霧熏蒸中藥滲透效應局部點穴經脈循經效應,藥物經霧化載體導入眼內藥物經霧化器超聲波霧化改變藥液表面張力和慣性擊散液體形成霧滴和分子,特點,藥物濕敷眼周非眼表淚膜藥物濕敷經眼周透皮吸收藥物濕敷沿經脈穴位行走藥物芳香走竄促淚腺分泌,優(yōu)勢1、藥物因不進入眼內促進淚膜穩(wěn)定2、藥物停留眼周20分鐘延長藥效3、藥物具有清熱生津、芳香開竅、疏通經絡緩解,其它療法,,小結,1、中醫(yī)對干眼再認識重視整體觀2、現(xiàn)代療法重視局部生理與病理的依存關系3、中西醫(yī)外治法維持淚膜穩(wěn)定性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4、中醫(yī)外治法以循證、經驗、實驗相結合5、體現(xiàn)“異病同治”與“同病異治”的理念如干眼、口干、鼻干,咽干,治則大致相同如淚液蒸發(fā)型干眼、淚液缺乏型干眼,謝謝,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13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八章癭,第一節(jié)概述,廣義泛指頸部的腫塊狹義指頸前結喉兩側的腫塊現(xiàn)代涵義指甲狀腺腫大或腫塊類疾病,特征頸前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逐漸增大,病程纏綿。,EMILTHEODORKOCHER18411917瑞士伯爾尼大學外科教授,開展甲狀腺外科發(fā)展的先驅。獲得1909年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甲狀腺的解剖與生理,甲狀腺位置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上極平甲狀軟骨下極平第五、六氣管軟骨正常甲狀腺重量約30G,解剖,甲狀腺的被膜甲狀腺固有被膜;甲狀腺外科被膜,兩層被膜之間具有疏松的結締組織,其內有血管、神經、淋巴、甲狀旁腺。手術應在此間隙內進行。,解剖,甲狀旁腺緊密附著在左右兩葉甲狀腺背面的內側。上下兩對,共四個。外觀呈黃、紅或棕紅色,腺體扁平、卵圓形、質軟。分泌甲狀旁腺素(PTH),調節(jié)體內鈣的代謝并維持鈣和磷的平衡。甲狀旁腺損傷可引起低鈣性抽搐,解剖,甲狀腺的血管,甲狀腺的血供甲狀腺上動脈發(fā)自頸外動脈甲狀腺下動脈發(fā)自鎖骨下動脈甲狀腺動脈與氣管、食管動脈有廣泛吻合甲狀腺的靜脈甲狀腺上、中靜脈匯入頸內靜脈甲狀腺下靜脈匯入無名靜脈,解剖,甲狀腺的血供甲狀腺上動脈發(fā)自頸外動脈甲狀腺下動脈發(fā)自鎖骨下動脈甲狀腺動脈與氣管、食管動脈有廣泛吻合甲狀腺的靜脈甲狀腺上、中靜脈匯入頸內靜脈甲狀腺下靜脈匯入無名靜脈甲狀腺的淋巴沿頸內靜脈排列的頸深淋巴結,,解剖,喉上神經喉上神經來自迷走神經,分內支、外支內支(感覺支)分布在喉粘膜上,手術損傷會出現(xiàn)飲水嗆咳。外支(運動支)與甲狀腺上動脈貼近、同行,支配環(huán)甲肌,使聲帶緊張,損傷后引起聲帶松弛,音調降低。,,,解剖,喉返神經喉返神經來自迷走神經,左側鉤繞主動脈弓,右側鉤繞鎖骨下動脈,上行于甲狀腺背面的氣管與食管溝內。喉返神經與甲狀腺下動脈在甲狀腺側葉下極的后方有復雜的交叉關系。喉返神經支配除環(huán)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一側損傷引起聲音嘶啞,雙側損傷可引起失音或嚴重的呼吸困難。,解剖,,生理功能,甲狀腺功能合成、貯存和分泌甲狀腺素T3、T4)甲狀腺素主要作用增加全身組織細胞的氧消耗及熱量產生促進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促進人體的生長發(fā)育及組織分化,臟腑肝、腎經絡任脈、督脈、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與臟腑經絡的關系,氣癭肉癭石癭癭癰,癭病的分類,,病因病機氣滯、痰凝或血瘀結塊;沖任失調。,患者端坐,頭部略低,雙手放于兩膝。醫(yī)者坐在對面。先望后觸,先健側后患側。望診是否對稱,有無隆起,血管怒張等觸診腫塊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硬度、光滑度、活動度、有否壓痛、邊界;氣管有無移位,頸部淋巴結情況。,檢查方法,基礎代謝率血液T3、T4、TSHB超X線同位素掃描針吸,特殊檢查,測定基礎代謝率(BMR),基礎代謝率(脈率脈壓)-111±10為正常,2030為輕度甲亢,3060為中度甲亢,60以上為重度甲亢。術前必須把BMR控制在20以下,甲狀腺腫大可分三度,Ⅰ度不能看出腫大但能觸及者;Ⅱ度能看到腫大又能觸及,但在胸鎖乳突肌以內者;Ⅲ度超過胸鎖乳突肌外緣者。,第二節(jié)氣癭,氣癭是頸部漫腫,邊緣不清,皮色如常,腫塊柔軟無痛,可隨喜怒而消長的甲狀腺腫大性疾病?!按蟛弊印辈 0l(fā)病情況常見于缺碘的山區(qū)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西醫(yī)單純性甲狀腺腫部分地方性甲狀腺腫,第二節(jié)氣癭,病因病機,隋巢元方諸病源侯論氣癭之狀,頸下皮寬,內結突起,膇膇然亦漸大,氣結所致也。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亦曰飲沙水,沙隨氣入于脈,搏頸下而成之。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飲食偏嗜,情志失調,沖任失調,高原山區(qū)水源及食物中缺碘,情志郁結,肝郁氣滯,脾失健運,痰濕凝聚,妊娠及產后腎氣虧虛,沖任失養(yǎng),外邪乘虛侵襲,病因病機,甲狀腺激素原料減少碘飲食、水源缺碘甲狀腺激素需要量增加相對不足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甲狀腺素生物合成和分泌障礙食物、藥物、酶、疾病遺傳/精神因素,現(xiàn)代病因,腫物形態(tài)初期逐漸腫大彌漫性,對稱性,表面平坦,質軟無痛,皮色不變日久可在一側或兩側觸到大小不等、軟硬不均的結節(jié)或囊腫吞咽時腫塊隨喉和氣管上下移動一般癥狀初起時無任何不適較大時可自覺沉重感、壓迫感特別癥狀隨喜怒而消長,氣癭的診斷,壓迫癥狀(三管一經)氣管一側氣管向對側移位或出現(xiàn)彎曲兩側氣管變扁平,內腔變窄,嚴重時致呼吸困難食管吞咽有不適感。但不致食道梗阻頸深部大靜脈頸部血液回流受阻,出現(xiàn)面部青紫浮腫,頸部和胸前表淺靜脈曲張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氣癭的診斷,氣癭的診斷,甲狀腺功能改變一般甲狀腺功能正常,但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可繼發(fā)甲亢。也可發(fā)生惡變,惡變率4。輔助檢查超聲顯示均勻對稱性甲狀腺腫大X線發(fā)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甲狀腺腫及鈣化結節(jié),是否氣管受壓、移位或狹窄。T3、T4,TSH,辨證論治,肝郁脾虛證候頸部彌漫性腫大,伴四肢困乏,善太息,氣短,納呆體瘦,面色晄白。苔薄,脈弱無力。治法舒肝解郁,健脾益氣方藥四海舒郁丸加減孕期及哺乳期菟絲子、補骨脂、首烏,,四海舒郁丸組方海蛤粉、海帶海藻、海螵蛸昆布、青木香、陳皮簡記藻(找)昆布,蛸(削)木皮,蛤(割)海帶,辨證論治,肝郁腎虛證候頸部腫塊皮寬質軟,伴有神情呆滯,倦怠畏寒,行動遲緩,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脈沉細。治法舒肝補腎調攝沖任方藥四海舒郁丸合右歸飲加減,黃藥子性味苦、平功能涼血降火,解毒消癭主治治吐血,衄血,喉痹,癭氣,瘡癰瘰疬用法15G,水煎,每日2次,單方,外治(針灸),局部取穴翳風、風池、天突、尺澤、曲池、心俞等,⑴因氣管、食管或喉返神經受壓引起臨床癥狀者;⑵胸骨后甲狀腺腫;⑶巨大甲狀腺腫影響生活和工作者;⑷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繼發(fā)功能亢進者;⑸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疑有惡變者。,外治(手術),氣癭,氣癭,青春期和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狀腺腫,無需治療,食用含碘豐富的食物。彌漫性單純性甲狀腺腫,可給予小劑量甲狀腺素,以抑制內源性TSH的分泌,補充內生甲狀腺素的不足,從而達到緩解甲狀腺增大的目的。36個月為一個療程。,西醫(yī)治療,第二節(jié)肉癭,肉癭是甲狀腺的良性腫瘤,約占甲狀腺疾病的60。相當于西醫(yī)的甲狀腺腺瘤(囊腫)特點頸前喉結一側或兩側結塊,柔韌而圓,如肉之團,能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發(fā)展緩慢。好發(fā)于中青年女性。,第二節(jié)肉癭,,第二節(jié)肉癭,,第二節(jié)肉癭,病因病機,中醫(yī)憂思郁怒,氣滯、痰濁、淤血凝結而成。西醫(yī)病因目前暫不清楚,有學者認為,甲狀腺腺瘤是由甲狀腺內殘存的胚胎細胞發(fā)展而形成,與促甲狀腺素的刺激及缺碘、攝入致甲狀腺腫物質等因素有關。甲狀腺內殘存的胚胎細胞發(fā)展而形成。,現(xiàn)代醫(yī)學,多發(fā)于中青年女性,3040歲。腫塊一側或兩側,柔韌而圓,表面光滑,能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生長緩慢。初期無明顯癥狀有時可因囊內出血,腫瘤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局部出現(xiàn)脹痛壓迫癥狀腫塊增大,憋氣或壓迫感。甲狀腺功能改變可伴有甲亢癥狀(20)有惡變可能10。同位素掃描呈溫結節(jié),診斷,正常甲狀腺靜態(tài)顯像,甲狀腺攝锝功能增強,甲狀腺攝锝功能低下,內治外治手術療法,辨證論治,內治,氣滯痰凝證候頸部腫塊不紅、不熱、不痛,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可有呼吸不暢,或吞咽不利,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苔薄膩,脈弦滑。治法理氣解郁化痰軟堅方藥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內治,氣陰兩虛證候頸部腫塊柔韌,常伴有性情急燥,易怒,怕熱,易汗,口苦,心悸,失眠,多夢,手顫,善食,消瘦,月經不調。舌紅,苔薄,脈弦。治法益氣養(yǎng)陰軟堅散結方藥生脈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海帶化痰軟堅青皮陳皮疏肝理氣當歸川芎獨活活血通絡半夏貝母連翹散結消腫甘草調和諸藥共同起到化痰軟堅,行氣活血的作用,海藻玉壺湯,其中海藻與甘草本是反藥,但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海藻為鈣性藥物,不溶于水,甘草含有皂素,能使不溶于水的鈣性物質溶于水。故二者合用能增加療效。常用于肉癭腫塊<3CM,病程在一年以內者。,海藻玉壺湯,加減法囊內出血迅速增大赤芍胸悶不舒急燥聲啞香附川楝子郁金桔梗手足及眼球震顫白芍石決明鉤藤桑椹多食易饑知母生石膏黃芩消瘦乏力黨參黃芪白術山藥丹參月經不調熟地首烏菟絲子肉蓯蓉益母草,海藻玉壺湯,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或桂麝散烏梅與甘遂21,共研細末,醋調外用。,外治,多發(fā)結節(jié)的肉癭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內服藥物治療三個月無改善者近期增長較快,有惡變可能者,手術療法,名醫(yī)經驗,疏肝理氣、化痰活血法處方以柴胡、當歸、赤芍藥、山慈姑、桃仁、丹參、象貝母、三棱、莪術、制半夏、海藻等,名醫(yī)經驗,艾儒棣,男,1944年生,重慶市人,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名醫(yī)經驗,根據(jù)“無痰不成塊”、“百病皆由痰作祟”理論,從痰入手治療本病,但艾教授認為痰之生,由于液不化而液之結,由于氣不化,故必查其所因之氣,而后可治其所因之痰,因于火則當治火,因于氣則當調理氣機,是為治痰之本。,,治則疏肝行氣,化痰散結。方用四逆散合二陳湯加減,藥用柴胡10G,白芍20G,陳皮15G,香附15G,郁金15G,法半夏8G,茯苓15G,夏枯草20G,白芥子15G,淡昆布15G,淡海藻15G,山慈姑6G,合歡皮20G,益母草15G,甘草3G。,第四節(jié)癭癰,癭癰是頸靨部炎癥性疾患相當于西醫(yī)的急性甲狀腺炎特點結喉兩側結塊,腫脹,灼熱,疼痛,急性發(fā)病。,風溫風火客于肺胃,肝郁胃熱積熱上壅,氣血痰熱凝滯結喉,癭癰,,,病因病機,多發(fā)生于中年女性,起病前多有上感史急性發(fā)病,頸部結節(jié),紅腫熱痛,甚則波及耳后及枕部,化膿后有波動感大者可有壓迫癥狀伴有惡寒、高熱、口渴、咽干等癥狀實驗室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診斷,內治外治,辨證論治,內治,風熱痰凝(急性)證候局部結塊疼痛明顯,伴惡寒、發(fā)熱、口渴、咽干、頭痛。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滑數(shù)。治法疏風清熱化痰方藥牛蒡解肌湯加減,內治,氣滯痰凝(亞急性)證候腫塊堅實,輕度作脹,重按才感疼痛,其痛常反射到后枕部,或有喉間梗塞感,痰多,一般無全身癥狀。苔黃膩,脈弦滑。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方藥柴胡清肝湯加丹參莪術赤芍等,初期箍圍消腫金黃散四黃散雙柏散成膿期循經切開引流,八二丹藥線引流,金黃膏外敷。膿盡生肌散紅油膏,外治,甲狀腺炎分類,急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急性甲狀腺炎,化膿菌感染(金葡菌、鏈球菌等)起病急,突發(fā)高熱、寒戰(zhàn)、頭痛、頸部疼痛并向耳枕部放射,局部紅腫熱痛,化膿后有波動感。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一般甲狀腺功能正常。早期適當應用抗生素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原因尚不明,與病毒感染有關。也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多夏季發(fā)病多見于中年女性,起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甲狀腺腫脹、質硬、疼痛向頜下、耳后或頸部放射,吞咽困難。伴發(fā)熱、惡寒、乏力、納呆等狀,早期甲狀腺功能亢進,中期減退病后1周內因部分濾泡破壞可表現(xiàn)基礎代謝率略高,但甲狀腺攝碘率顯著降低。實驗室檢查血沉增快,血常規(guī)正常治療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10MG/次,3次/日,連用1周后每周遞減5MG/D,療程為12個月。抗生素治療無效。禁忌手術。,亞急性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橋本氏?。?050歲女性多見甲狀腺彌漫性、對稱性、無痛性腫大、質較硬,表面光滑,多伴功能減退基礎代謝率降低、吸碘功能下降抗甲狀腺抗體多陽性診斷困難時,可行細針穿刺活檢確診,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原因不明,可能與纖維化疾病有關。少見男女比例13,以3060歲多見。起病緩慢,部分有疼痛,甲狀腺大小正常或輕、中度腫大,單側或雙側腫塊,堅硬如石,常被誤診為甲狀腺癌,但局部淋巴結無腫大。引起周圍器官的壓迫癥狀。偶有甲減,掃描病灶部位多為冷結節(jié)。治療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療效不肯定。有壓迫癥狀需手術切除。,第五節(jié)石癭,石癭是指頸前結喉部兩側結塊堅硬如石,不可移動的惡性腫瘤。相當于西醫(yī)的甲狀腺癌特點甲狀腺單側或雙側腫塊,堅硬如石,高低不平,不能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病因病機,情志內傷,肝脾氣逆,痰濕內生,氣滯則血瘀,瘀血與痰濕互結,上逆于頸部;也可由肉癭日久而成。,多見于40歲以上,女>男,或有肉癭病史腫塊生長迅速,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活動度差,界限不清。壓迫癥狀聲音嘶啞等轉移癥狀骨和肺輔助檢查甲狀腺同位素掃描,多顯示涼結節(jié)或冷結節(jié)。穿刺細胞學檢查,診斷,診斷,病理分型乳頭狀癌約占60%,多見于青年女性。癌腫較小,生長緩慢;惡性度低。轉移多在頸部淋巴結。濾泡狀癌約占20,多見于中年人。腫塊較大,質軟,界限不清,發(fā)展較慢;中等惡度。容易經血液轉移到肺和骨。,,未分化癌約占15。多見于老年人。惡性度高,發(fā)展迅速,短期內即可侵犯兩側的甲狀腺,并向周圍組織浸潤而出現(xiàn)壓迫癥狀。早期發(fā)生淋巴及血行轉移。髓樣癌分泌5-羥色胺和降鈣素。中度惡性可有腹瀉、心悸、臉面潮紅、血鈣降低,內治外治手術療法,辨證論治,內治,痰瘀內結證候頸部腫塊短期內增大較快,堅硬如石,高低不平,活動性差,但全身癥狀不明顯。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治法解郁化痰活血消堅方藥海藻玉壺湯加三棱、莪術、白花蛇舌草、山慈姑、蛇六谷等,內治,瘀熱傷陰證候晚期石癭,或潰破流血水,或頸部他處發(fā)現(xiàn)轉移性結塊,形倦體瘦,或聲音嘶啞。舌紫暗,或見瘀斑,脈沉或澀。治法和營養(yǎng)陰方藥通竅活血湯合養(yǎng)陰清肺湯加減,外治,陽和解凝膏摻阿魏粉。腫塊灼熱疼痛者,可用生商陸搗爛外敷。,原則一旦確診宜盡早手術乳頭狀腺癌大部切除術濾泡性腺癌大部或全部切除術放射碘治療未分化癌不宜手術。放療中藥髓樣癌雙側切除清掃淋巴結,手術療法,,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93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電子講稿藏象臟腑之間的關系山東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基礎理論教研室孫廣仁,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五節(jié)臟腑之間的關系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四、五臟與奇恒之腑的關系,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一)心與肺表現(xiàn)在血液運行與呼吸吐納之間的協(xié)同調節(jié)關系。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氣,兩者相互協(xié)調,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行。血液的正常運行,必須依賴于心氣的推動,亦有賴于肺氣的輔助。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又能維持肺的主氣司呼吸功能。宗氣是連結心之搏動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病理上,心的搏動與肺的呼吸是相互影響的。,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心肺關系示意圖心主行血,有助肺的呼吸肺主呼吸,推動心的行血,心,肺,宗氣,,,,,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心與脾1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養(yǎng)于脾以維持其正常的運化功能。脾主運化而為氣血生化之源。病理上,心脾兩虛之證。2血液運行方面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既有賴于心氣的推動以維持通暢而不遲緩,又依靠脾氣的統(tǒng)攝以使血行脈中而不逸出。病理上,或見氣虛血瘀,或見氣虛失攝的出血。,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心與脾的關系示意圖心主行血,促進脾的運化功能(火生土)脾主運化,為血液生化之源,使心有所主,心,脾,病理心脾兩虛,,,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三)心與肝表現(xiàn)在血液運行及精神情志調節(jié)兩個方面。1血液運行方面心氣主行血,肝氣主疏泄和藏血,兩者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病理上,可出現(xiàn)心肝血虛證或心肝血瘀證。2精神情志方面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氣疏泄,情志調暢;肝氣疏泄有度,情志暢快,亦有利于心神內守。病理上,心神不安與肝氣郁結,心火亢盛與肝火亢逆,可兩者并存或相互引動,出現(xiàn)心肝氣郁證或心肝火旺證。,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心與肝的關系示意圖促進血液運行心主行血,肝主疏泄藏血(病理上心肝血虛證,心肝血瘀證)調控精神情志心藏神,肝調暢情志(病理上心肝氣郁證,心肝火旺證),心,肝,,,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心肝神魂之間的關系示意圖,心,血,神,肝,血,魂,,,,,主,藏,生,舍,調控,,,,互資,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四)心與腎主要表現(xiàn)為“心腎相交”。1水火既濟心位居上,故心火(陽)必須下降于腎,使腎水不寒;腎位居下,故腎水(陰)必須上濟于心,使心火不亢。2精神互用心藏神,腎藏精。精能化氣生神;神能控精馭氣。故積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3君相安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病理上,稱為心腎不交。主要表現(xiàn)為陰虛火旺、陽虛水泛、精虧神逸。,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心腎相交示意圖,心,腎,,,水火既濟,,,精神互用,君相安位,,,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心腎水火之間的關系示意圖,心陽,腎陽,心陰,腎陰,,,,,,,涼潤寧靜抑制,溫煦推動興奮,溫煦推動興奮,涼潤寧靜抑制,上濟,下溫,腎水不寒,心火不亢,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精神互用示意圖,心,腎,血,氣,精,神,,,,,,,,,生,生,攝,馭,化養(yǎng),行攝,主,藏,,,,,生,攝,生,調,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五)肺與脾表現(xiàn)在氣的生成與水液代謝兩個方面。1氣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氣;脾主運化,化生水谷之精并進而化為谷氣。清氣與谷氣在肺中匯為宗氣,宗氣與元氣再合為一身之氣。宗氣的生成決定一身之氣的盛衰。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病理上常見肺脾兩虛。2水液代謝肺脾兩臟協(xié)調配合,相互為用,是保證津液正常輸布與排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肺與脾的關系示意圖水液輸布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司宣降,輸布水液宗氣生成脾化水谷之精,化氣上輸肺,與吸入清氣合,脾,肺,,,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六)肺與肝主要體現(xiàn)在人體氣機升降的調節(jié)方面。肝氣左升,肺氣右降,升降協(xié)調,對全身氣機的調暢,氣血的調和,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古人稱為“龍虎回環(huán)”。病理狀態(tài)下肝郁化火,或肝氣上逆,肝火上炎,可耗傷肺陰,使肺氣不得肅降,而出現(xiàn)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證,稱為“左升太過,右降不及”。,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肺與肝的關系示意圖,肝氣,肺氣,左升,右降,病理狀態(tài)左升太過右降不及,,肝火犯肺,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七)肺與腎1水液代謝肺主行水,為水之上源;腎主水液代謝,為主水之臟。肺氣宣發(fā)肅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賴于腎氣及腎陰腎陽的促進;腎氣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賴于肺氣的肅降作用使之下歸于腎或膀胱?!捌浔驹谀I,其標在肺”。2呼吸運動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胺螢闅庵鳎I為氣之根”。3陰陽互資肺腎陰陽,相互資生。肺腎陽虛,肺腎陰虛。,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肺與腎的關系示意圖維持呼吸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水液代謝肺輸布水液,腎蒸化水液陰氣互資肺陰滋腎陰,腎陰養(yǎng)肺陰,肺,腎,,,,,,,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八)肝與脾1飲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進脾胃對飲食物的消化及對精微的吸收和轉輸功能;脾氣健旺,運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氣血生化有源,肝體得以濡養(yǎng)而使肝氣沖和條達,有利于疏泄功能的發(fā)揮。病理狀態(tài)下,可見“肝脾不調”、“土壅木郁”,或濕熱郁蒸肝膽而見黃疸。2血液運行肝主藏血,調節(jié)血量;脾主生血,統(tǒng)攝血液。脾氣虛弱,則血液生化無源而血虛,或統(tǒng)攝無權而出血,均可導致肝血不足。此外,肝不藏血也與脾不統(tǒng)血同時并見,臨床稱為“藏統(tǒng)失司”。,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肝脾之間關系示意圖,肝氣疏泄,脾氣運化,水谷精微,血液,肝血充足,肝氣暢達,,,,,,,促進,化生,化生,充實,涵養(yǎng),發(fā)揮,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九)肝與腎1精血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養(yǎng),且能相互資生,故曰同源互化。病理上可見肝腎精血兩虧。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腎主封藏。肝氣疏泄可促使腎氣開合有度,腎氣閉藏可防肝氣疏泄太過。3陰陽互滋互制腎陰滋養(yǎng)肝陰,共同制約肝陽,則肝陽不偏亢;腎陽資助肝陽,共同溫煦肝脈,可防肝脈寒滯。,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肝腎精血同源關系示意圖,肝,血,精,腎,,,,,同源,互化,藏,藏,,同源,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肝腎藏泄關系示意圖,肝氣,腎氣,精血,,,疏泄,閉藏,藏泄失常,女子可見月經周期失常,經量過多或閉經,排卵障礙;男子可見陽痿、遺精、滑泄或陽強不泄等癥。,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肝腎陰陽關系示意圖,肝陽,肝陰,腎陽,腎陰,腎氣,肝氣,,,,,,,滋養(yǎng),資助,,相互制約,相互制約,,,,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十)脾與腎表現(xiàn)為先天與后天的互助及水液代謝方面。1先天后天相互資生先天溫養(yǎng)激發(fā)后天,后天補充培育先天。2水液代謝脾氣運化水液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須賴腎氣的蒸化及腎陽的溫煦作用的支持。腎主水液輸布代謝,又須賴脾氣及脾陽的協(xié)助,即所謂“土能制水”。,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脾腎先后天之本之間的關系,腎陰腎陽,腎氣,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脾氣,腎精,,,充養(yǎng),化生,化生,,,融合,,脾陰脾陽,,,滋養(yǎng),分為,資助,,合為,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胃,小腸,大腸,膀胱,膽,飲食物,肝,,,,,三焦,,,,,,受納腐熟,受盛化物泌別清濁,傳化糟粕,膽汁,水液,水道出焉,貯尿排尿,食糜,食物殘渣,,,水液,水液,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三、臟與腑之間的關系臟與腑的關系,是臟腑陰陽表里配合關系。臟與腑的關系,是臟腑陰陽表里配合關系。一臟一腑的表里配合關系,其依據(jù)有三①經脈絡屬。②生理配合。③病理相關。,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一)心與小腸手少陰經屬心絡小腸,手太陽經屬小腸絡心,心與小腸通過經脈相互絡屬構成了表里關系。心與小腸生理上相互為用。心陽之溫煦,心血之濡養(yǎng),有助于小腸的化物功能;小腸主化物,泌別清濁,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濃厚部分經脾氣轉輸于心,化血以養(yǎng)其心脈。心與小腸病理上相互影響。心經實火,可移熱于小腸;小腸有熱,亦可循經脈上熏于心。,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二)肺與大腸體現(xiàn)在肺氣肅降與大腸傳導功能之間的相互為用關系。肺氣清肅下降,氣機調暢,并布散津液,能促進大腸的傳導,有利于糟粕的排出。大腸傳導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氣的肅降。肺與大腸在病變時亦可相互影響。肺氣壅塞,失于肅降,氣不下行,津不下達,可引起腑氣不通,腸燥便秘。若大腸實熱,傳導不暢,腑氣阻滯,也可影響到肺的宣降,出現(xiàn)胸滿咳喘。,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肺與大腸關系示意圖肺氣肅降,肺津下潤,有助于大腸傳化糟粕大腸傳化通暢,有助于肺氣的肅降而利呼吸,肺,大腸,,,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三)脾與胃1水谷納運相得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脾主運化提供前提;脾主運化、消化食物,轉輸精微,也為胃的繼續(xù)攝食提供條件及能量。2氣機升降相因脾氣主升而胃氣主降,相反而相成。脾氣升則腎氣、肝氣皆升,胃氣降則心氣、肺氣皆降,故為臟腑氣機上下升降的樞紐。3陰陽燥濕相濟脾為陰臟,以陽氣溫煦推動用事,脾陽健則能運化升清,故性喜燥而惡濕;胃為陽腑,以陰氣涼潤通降用事,胃陰足則能受納腐熟,故性喜潤而惡燥。,2024/3/10,中醫(yī)基礎理論,脾與胃關系示意圖納運相合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升降相因脾氣主升,胃氣主降燥濕互濟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胃,,,,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34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基礎理論考試題型特點和答題指導,首先,同學們應以良好的心態(tài)應考,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從容安定的情緒,在這一前提下,認真閱卷,仔細審題,這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基礎。,中醫(yī)基礎理論考試常用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詞語解釋題和問答題五種,亦有判斷題。其中,前三項屬于客觀性試題,主要考核考生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能力;后兩項屬于主觀性試題,主要考核考生掌握理解知識以及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不同的答題要求,若能掌握其規(guī)律技巧,對正確答題是大有裨益的。,一、單項選擇題,(一)題型特點由一個問題及若干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所組成,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最佳(最優(yōu))的,即最符合題意的答案,通常稱之為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特點是其一,題量較多;其二,覆蓋面廣,教材每章都有它的題目。單項選擇題,主要考核考生的記憶、判斷和理解能力。,例1后天之本為()A心B肺C脾D肝E腎正確的答案是“C”,其余均為錯誤答案。例2下列各項,稱為“水之上源”的是()A心B肺C脾D肝E腎本題要求指出在五臟之中,位于上焦且又具有調節(jié)水液代謝作用的臟。肺居上焦且又主水,故稱肺為水之上源。所以正確答案為B。,單選題答題技巧,1認真審題,弄清題干的內容和要求。這是單項選擇題選準正確答案的關鍵。2在答題技巧上可以采取兩種方法其一直接法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其二排除法即排除干擾答案,剩下的一個必然是正確答案。,直接法如例2,在5個備選答案中,肺、脾、腎是調節(jié)人體水液代謝的主要臟腑,但肺主通調水道,位居上焦,故答案顯然是B。間接法如例2,在5個備選答案中,心、肝不是調節(jié)水液代謝的主要臟腑,而肺、脾、腎三者,雖均有調節(jié)水液之功,但脾居中焦,腎居下焦,故心、肝、脾、腎均應排除。所以,B項就是正確答案了。,又如單項選擇題以下不屬于心腎生理關系的是A、升降相因B、水火既濟C、精血互生D、精神互用,正確答案是“A”。有些同學一看到“升降”,覺得甚為熟悉,不加細審,認為心在上,腎在下,所以認定“升降相因”屬于心腎關系。其實“升降相因”是專門描述脾與胃生理關系的術語,心腎陰陽之間的升降協(xié)調關系并不屬此意。由于對備選答案含義審查馬虎,似曾相識就草率肯定,不認真審題,從而導致選擇錯誤。,例如單項選擇題“根據(jù)十二經脈流注次序,手少陽經應流注至”()A、手厥陰經B、足少陽經C、足厥陰經D、手少陰經,正確答案應為“B”,足少陽經,即足少陽膽經。由于平時在基本知識的掌握識記方面基本功較差,沒有記住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所以無法正確選擇,只好胡亂應付;也有的考生雖然記住了流注次序,但由于是簡便的口訣背誦,只記十二經脈的簡稱,如胃經、肺經等,沒有記住十二經脈的全稱,如足陽明胃經、手太陰肺經,所以亦不能從備選答案提供的信息中獲得依據(jù),使本來能從容取分的題目,變得無從下手。,如單項選擇題“治療陽虛導致陰盛的病證應采用”的治則是()A、陽病治陰B、陰病治陽C、熱者寒之D、寒者熱之正確答案應為“B”。陰病治陽概念中,“陰病”指的是由于陽虛不能制約陰,從而導致了陰盛;“治陽”即補陽。所以,選“B”完全符合題干的要求。從答卷看,考生對“C”、“D”兩個備選答案大多選擇了排斥,但由于“陽病治陰”和“陰病治陽”的概念模糊,分不清誰是補陰,誰是補陽,所以難以作出正確的選擇。,又如單項選擇題“腎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D、生殖之精。,正確應選“C”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有不少同學選擇了“A”先天之精,或“D”生殖之精。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時學習上的疏漏,對腎藏精的概念沒有注意其具體闡述的內容,加之腦海里有“腎為先天之本”、腎主生殖的印象,從而導致了錯選。,再如單項選擇題“下列屬于‘用寒遠寒’治則的是”備選答案有A、陰盛慎用寒藥B、陽虛慎用寒藥C、冬季慎用寒藥D、假寒慎用寒藥。,正確答案應為“C”。有的考生由于弄不清這兩個寒字的含義是前者指藥物的性質,后者指寒涼的氣候,所以導致對“用寒遠寒”概念理解的偏誤,自認為推理正確,錯選而不自知。,如單項選擇題“下列不宜用陰陽的基本概念來概括的是()A、寒與熱B、上與下C、動與靜D、邪與正。,正確答案是“D”邪與正。此題應從陰陽以水火為征象的觀點分析,抓住事物可以與陰陽的基本特性相比較,才能確定其陰陽屬性的基本要求來進行選擇。雖然邪氣和正氣各自可以分出陰陽,但就邪與正而言,是不符合上述確定陰陽屬性的基本要求的,所以不宜用陰陽的基本概念來概括。由于沒能深刻理解這一基本要求,所以就不能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新的問題。,又如單項選擇題“脾病面色黃,見何種脈時為逆”()A、浮脈B、洪脈C、弦脈D、緩脈。,正確答案是“C”。此題完全是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分析應用能力,答題的理論根據(jù)是從色與脈的生克關系來判斷疾病的預后,其中,脈生色為順,脈克色為逆。如此,選弦脈對脾病面色黃而言,就是克色之脈,所以為“逆”。由于有的考生只死記住了書中肝病時脈象的順逆情況,沒有動腦筋思考其為何為順為逆,所以在遇到“脾病”時,就顯得束手無策,不會分析。持有這種死讀書學習方式的考生,在遇到需要利用所學知識分析新問題,或者在臨考時忘記所背書本內容需要按理推論解決問題時,尤其顯得力不從心。,3單項選擇題的正確答案是唯一的,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最優(yōu)或最佳),所以答題時不能多選,也不能寫成兩項而模棱兩可,否則就不能得分。在答題中應當注意。,二、多項選擇題,(一)題型特點由一個問題及若干可供選擇的答案所組成,正確答案的數(shù)目因題目而異,但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通常稱之為多項選擇題。但多項選擇題在難易度、能力層次上,均比單項選擇題難而且高。總之,多項選擇題是一種難度較大的題型。,但是,多項選擇題的正確答案,一般是確定的,比較規(guī)范或標準的,不易產生歧義。所以,只要熟悉大綱,認真學習教材,掌握正確的答題方法,同樣會取得較好成績。多項選擇題,主要考核分析、判斷、綜合和理解能力。,[例3]下列各項,根據(jù)陰陽互根原理確定的治則為()A陽病治陰B陽中求陰C陰病治陽D陰中求陽正確答案是B、D。這是根據(jù)陰陽互根原理確定的治療原則,適用于陰陽互損之候。,多選題答題技巧,1、認真審清題干及答題要求。多項選擇題可參考單選題的方法,即直選法和排除法。[例4]下列各項與水液代謝最密切的臟腑為A、心B、肺C、脾D、肝E、腎正確答案為BCE,有些同學匆匆一瞥,匆忙下筆,忙中出錯。此題答題的關鍵是題干最后兩字“為主”,“為主”與“有關”不同,是“有關”中最主要的部分。不仔細審查題干用詞的含義,覺得簡單易選,結果輕意丟失了不該失去的一分。,2多項選擇題涉及面較廣,中醫(yī)基礎理論中的基本概念、關鍵術語、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無不含于其中。因此,考生必須按照大綱的要求,熟練地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內容,方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例5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是()A心正常搏動B肺助心行血C肝疏泄藏血D脾氣之統(tǒng)攝E腎封藏固密,本題題干的內容涉及人體血液循行的調節(jié)機制。人體血液正常循行需兩種力量的作用一是推動力,二是固攝力。前者為血液循行的動力,后者則約束血液循行于脈內,而不溢于脈外。心主血脈,心的正常搏動是血液循行的根本動力。肺主氣、朝百脈而助心行血,氣為血之帥,對血液循行具有推動作用,為血液循行的第二個動力臟器。心與肺對血液循環(huán)均有推動作用,但心為主,肺為輔,合為人體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又如多項選擇題“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A、調節(jié)精神情志B、促進消化吸收C、維持氣血運行D、協(xié)助水液代謝E、調理沖任二脈。(調節(jié)男子排精、女子月經),正確答案應為ABCDE全選。有的考生漏選了其中一、二項。這類題目涉及五臟功能,平時就是學習的重點,應該熟知并記住,可見錯答的原因在于學習不夠努力,該記的不記,基本功不扎實。在填空題和與經絡內容有關的題目中常反映出此類問題。,三、填空題,題型特點填空題是指給出一個不完整的句子或一小段敘述,要求應試者將句子或敘述補充完整,只有這樣,在語法上才正確,意思表達才準確。填空題主要考核應試者對本門課程基本內容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例6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為、。正確答案是干澀傷津、最易傷肺,答題指導填空題本身為不完整的敘述(句子或段落)要求應試者加以補充,使之完整。補充的部分即是答案。答案應明確、簡練、準確,一般為詞、詞組、短語等。答案應與試題內容有密切聯(lián)系,保證題意的連貫性,并應注意前后的邏輯關系。例7氣與血的關系,可概括為和。本題的題意是講氣與血的關系,包括氣對血的關系和血對氣的關系。正確答案是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四、名詞解釋,題型特點中醫(yī)基礎理論中的名詞和術語,是指用以表述中醫(yī)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專用和固定的名詞術語,如氣、陰陽、臟腑、氣滯血瘀等等。名詞術語解釋題是選擇最基礎、最能反映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名詞、術語來考核。其目的是要考核應試者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答題指導目前,中醫(yī)學的名詞術語的規(guī)范化尚未最后完成,學術界對名詞術語的含義、范圍、性質,尚有見仁見智之處。應試者必須以本門課程的指定教材為準,作出完整、準確、規(guī)范的回答。例8氣在中醫(yī)學中,氣的含義有二1哲學含義氣是運動著的,至精至微的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是構成世界的本原。2醫(yī)學含義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例神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內在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狹義的神,是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又如詞語解釋題“五行相乘”,此題應該回答出“乘”和“五行相乘”的含義,還應指出五行相乘的次序。有的考生雖然掌握了與此題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但由于不能把握答題的要求,結果漏答了相關內容,這是非常遺憾的。,五、簡答題,題型特點簡答題又稱簡述題、簡釋題、簡析題等,是一種答案比較簡短、明確的主觀性試題。其題型通常由一個“直接問句”或“簡單的敘述句”構成。其命題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論方面。主要考查應試者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論掌握的程度以及對問題的認識能力,它不要求應試者對其進行詳細、系統(tǒng)地分析,而是予以概括性、準確性地回答。,答題指導,回答簡答題的要求是觀點明確,要點突出,簡明扼要。在答題時應注意如下幾點1認真審題,準確地判明試題的題意和要求,然后再回答問題。勿在題意和要求尚不十分清楚的情況下,便匆忙答題,以免造成失誤。2應全面、準確地回答問題的答案要點,特別是關鍵性的要點,不得遺漏。否則,便會丟分。3答案的要點應做簡明扼要的分析,使答案完整而明確。,例9脾的生理功能如何本題題干的題意很明確,是要求回答脾有哪些生理功能。,其正確的回答是脾的生理功能有1脾主運化脾有對飲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化為精微物質(包括津液),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作用。2脾主統(tǒng)血脾有統(tǒng)攝血液在脈內運行,防止其逸出脈外的功能。3脾主升清脾能吸收水谷精微,并上輸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全身。,簡答題的技巧,首先答出要點;其次對要點做出定義式的解釋。如例11僅答出脾主運化、脾主統(tǒng)血和脾主升清三個生理功能,而不對三者進行定義式的說明,則答案要點雖然明確,但缺乏簡要分析而不完整,便會丟分。總之,簡答題通常是圍繞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其相互關系來進行命題的。其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在答題上要求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準確性。,六、判斷題,(一)題型特點判斷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判斷力,以及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準確把握能力。一般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一些容易出錯的問題。,(二)答題指導回答判斷題一般只要求判斷是非,一定要在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非常清晰的基礎之上經過仔細的、逐字逐句的推敲后方能正確把握。例10藏象學說就是系統(tǒng)研究人體臟腑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的理論體系。,此題答案為“錯”,如果同學們十分清楚藏象學說的概念,就應該知道藏象學說除了研究臟腑的功能以外,還研究臟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臟腑與自然界的關系。,七、論述題,(一)題型特點論述題又稱論說題、論證題。它主要考核考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即分析綜合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論述題的最大特點是1答題時不但要講清道理,而且要回答為什么。要有理有據(jù),并且通常要舉例加以說明、論證。2論述題的答案,在指定教材中大多沒有現(xiàn)成的,需要考生歸納、概括、總結,并聯(lián)系實際,才能較好的答題。,論述題的命題方式,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教材中雖有詳細的闡述,有現(xiàn)成答案可供參考,但對考生來說也是很難的題。如論心藏神的具體生理作用,論肝主疏泄的具體生理作用、論肺為水之上源、論腎藏精的具體生理功能等等。二,教材中沒有現(xiàn)成答案可資參考,需要考生綜合概括和聯(lián)系實際的題。如論肺脾腎三臟在水液代謝方面的協(xié)同作用、論女子以肝為先天等等。,答題指導,回答論述題時,必須注意如下幾個方面1根據(jù)題意的要求,答題的要點必須全面、系統(tǒng)和完整。2答案的要點應層次分明,條理清楚,邏輯嚴密。3答題時,不僅要回答“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回答“為什么”。4根據(jù)題干的要求,處理好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要貼切主題,符合題意,切忌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傊?,解答論述題時,應做到論點正確,論據(jù)充分,思維清晰,明確而系統(tǒng)地陳述問題。結論要準確,緊扣題目。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例11論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根據(jù)題意,本題要求氣與血的關系。其中,氣為血帥包括三個要點(論點)即氣能生血、氣能行血和氣能攝血;血為氣母的要點(論點)為血能載氣,血能生氣。答題時,對每個要點都應從“是什么”、“為什么”、“實踐意義”三個方面來論證。,答案1氣為血帥是指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1)氣能生血一是指氣化是血液生成的動力,二是指氣為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質,主要指營氣。所以,氣虛生血無能,則可致血虛。(2)氣能行血一是氣直接推動血行,如宗氣。二是氣有促進臟腑功能活動的作用,進而通過臟腑功能活動推動血行??傊畾庑袆t血行,若氣虛、氣滯推動障礙或無力,可致血瘀;氣逆可致出血。(3)氣能攝血氣可固攝血液在脈中運行。若氣不攝血,可見出血之像。,2血為氣母是指血為氣之載體。(1)血能載氣血載氣以行。所以,臨床上大出血病人可見氣脫之候。(2)血能生氣氣存血中,血不斷地為氣的生成提供水谷精微。因此,血少可致氣虛。,注意上述僅是就回答本題的思路而言的,不是唯一的標準答案,應在此基礎上從廣度和深度,特別是深度上,進一步論述,以形成一個圓滿的答案。,例如問答題中分別有“如何認識腎主水的生理功能”和“如何認識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這種涉及闡述五臟生理功能的題目在問答題中的出現(xiàn)率是極高的,所以理應掌握其答題的一般規(guī)律,即首先回答出這一生理功能的含義;其次闡述其具體的生理作用或生理體現(xiàn);最后舉病理之例加以說明。從答卷看,有的學生長篇累幅,羅羅嗦嗦,但層次不明,要點不清,東扯西拉,所以盡管下筆千言,得分點卻很少;還有少數(shù)學生雖然知道五臟生理功能是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但未能落到學習的實處,所以只能在考卷上留下空白的遺憾。,祝同學們考試成功再見,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53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陰陽五行,,最高指示,“中醫(y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yǎng)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绷暯?中華文明是個偉大的寶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左傳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有人說,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王陽明,從小立志做圣賢得罪劉瑾、廷杖下獄被貶龍場、龍場悟道“知行合一”、“致良知”平諸寇擒宸濠陽明講學平思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一個人身上的最好體現(xiàn)。,中醫(y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如果說“中醫(y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那么什么是打開中醫(yī)藥學的鑰匙呢“陰陽五行”中醫(yī)理論的核心(內核)代表黃帝內經,伏羲時代的代表性文化符號是八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雖已表達了陰陽的概念,但作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比較單一,不足以成為文明標志。陰陽學說上升到了五行的層面。史記歷書說“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标庩栁逍械於酥腥A文明的思想模式,大橈作甲子、容成造歷等文化創(chuàng)造都是在陰陽五行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代表我們民族文明的文化,是到黃帝時期才基本定型,以陰陽五行作為標志的。,陰陽五行學說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思想模型,開創(chuàng)了中華文明,故我們自稱“炎黃子孫”。黃帝內經植根于黃帝文化,凝聚了黃帝時代的文化精粹,所以能成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糾正對”天”的各種誤解,黃帝內經講的“天”不是有意志的上帝,而是自然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是有象可則的?!疤齑瓜螅ト藙t之”,古人通過觀察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象”來總結規(guī)律,以遵循這些規(guī)律作為行事的準則,也是古人論道立德的基礎。,,謝觀中國醫(yī)學源流論謂“中國自西周以前,本為陰陽五行之世界”,其說可信。,陰陽五行,陰陽五行,作為中國人似乎沒有不知道的,而作為中醫(yī)醫(yī)生更是整天掛在嘴邊的。陰陽比較容易理解如南北,水火,男女等。誤解不要把陰陽看成靜止的。其實陰陽是在不斷的運動著的。,陰陽代表了氣化運動的兩種象態(tài)由衰到盛陽象;由盛到衰陰象。,從太極河洛看陰陽本義,通過觀察日影并結合自然氣息的變化,容易得出冬至陰極而一陽生,夏至陽極而一陰生,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為陽,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為陰的概念。,洛書與太極圖,太極圖用數(shù)字來表達就成了“洛書”(圖2),“洛書”是數(shù)字化的太極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是什么呢木火土金水五行是怎樣來的“木火土金水”就是五種物質嗎其真正的含義是什么呢我們真的知道了嗎,五行木火土金水,史記歷書說“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漢書藝文志謂“五行者,五常之形氣也”?!疤齑瓜?,圣人則之”。,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五,五種;行,運行。五行,即五種不同方式的運行,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名詞表示,是古人對天地自然運行規(guī)律的高度總結。,五行木,春天入夜以后,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方,二十八宿的蒼龍七宿出現(xiàn)在東方的天空,東風頻吹,氣候轉溫,大地復蘇,萬象更新,草木開始發(fā)芽、長出新葉,呈現(xiàn)一片青綠之色,自然界充滿了生機。把春天東方溫風青色生氣等等聯(lián)系在一起,用“木”作為代表符號,就是“木行”或“木運”。,五行火,隨后斗柄逐漸南指,蒼龍七宿行進到南天,時序進入夏季,天氣轉熱,自然界紅色增多,萬物生長茂盛,因而夏天南方熱赤色“長氣”等等組成了以“火”為代表符號的一類自然氣息,在五行就是“火”行。,,五行木火土金水,以下長夏、秋、冬以次類推。把一年分作五個時段,就會依次出現(xiàn)木、火、土、金、水五大類自然氣息。,“考定星歷,建立五行”,因為五行是隨時間演變的五類氣息表達,古人靠觀察天上的星象來定時,故史記歷書說“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通過觀察,古人發(fā)現(xiàn)不僅宇宙自然有孕育到生長到消亡規(guī)律,生命也有這種規(guī)律,疾病也有這種規(guī)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人相應”。以后,五行被引進到醫(yī)學中,用來解釋生命現(xiàn)象和疾病,于是有了中醫(yī)的氣血陰陽、五臟六腑。,五行木火土金水,古人強化了陰陽五行的文化核心地位,在此文化背景下圍繞五行而形成五時、五方、五色、五味、五星、五音、五谷、五官、五志、五德等概念不難理解,構建以五藏為中心的醫(yī)學理論框架也就順理成章。陰陽五行學說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思想模型,開創(chuàng)了中華文明。,五行配屬,五行木火土金水,宇宙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從孕育到生長到消亡規(guī)律,這就是“道”,五行是把這種規(guī)律分成了五個階段,是五分法。中國文化中還有天干和地支,這是十分法和十二分法,都是對萬事萬物從孕育到生長到消亡的規(guī)律的總結。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近現(xiàn)代教科書認為陰陽的涵義很樸素,“是指日光的向背”,是對日月、男女、水火等概念的哲學抽象;因而將陰陽概括為對立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把陰陽學說定性為“古代自發(fā)的、樸素的辯證法”。僅據(jù)日光的向背,日月、男女、水火的相對,不足以形成陰陽學說;僅僅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也產生不了五行學說。,問題,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么是“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界的陰陽氣不是靜態(tài)的比對,而是具有盛衰變化周期的節(jié)律運動,古人將自然界陰陽氣的盛衰變化理解為一種周期性的開闔運動。“開闔”,又稱“離合”、捭闔、闔辟等。陰陽離合變化同樣以天文觀測為依據(jù),史記歷書“以至子日當冬至,陰陽離合之道行焉”。開闔運動可分為“開”、“闔”、“樞”三種狀態(tài),故“三生萬物”。,黃帝內經中三生萬物的思想,“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保梢姟叭辈皇翘臁⒌?、人,而應該是開、闔、樞。)中醫(yī)講“三陰三陽”,其來源正是“三生萬物”的思想。,,謝謝,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30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篇,臟腑篇五臟肝、心、脾、肺、腎、心包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肝膽,一主解毒癥狀⑴皮膚斑、痘、疹、暗黃、粗糙⑵大、小便脹氣、腹硬、便秘、干結大便色深、小便黃二主情志癥狀急躁、心煩易怒、情緒抑郁、乳腺增生、脅肋脹痛、小腹脹痛三主藏血癥狀頭暈、月經量少、色深、提前四主筋,癥狀容易扭傷、崴腳、抽筋、酸痛五開竅于目癥狀干澀、疲勞、視力模糊、視力下降、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六分泌膽汁,儲藏于膽囊膽一協(xié)助消化癥狀消化不良、脹氣、脂肪肝、酒精肝、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等二主決斷癥狀猶豫不決、膽小,脾胃一主運化水濕癥狀眼袋、胸部結節(jié)、腹部腫脹、腿部腫脹、白帶多、經期墜脹感、贅生二主運化氣血營養(yǎng)癥狀氣血不足、月經量少、易疲勞、膚色暗黃或蒼白三主肌肉緊實癥狀法令紋、面部松、胸部松、腹部松、陰道松弛、全身肌肉松弛四主統(tǒng)血,癥狀月經淋漓不斷、易淤青、皮下出血點、便血、尿血、崩漏四脾主免疫癥狀免疫低下、易感冒發(fā)燒、皮膚濕疹、慢性疾病五開竅于口,其華在唇癥狀口干、唇裂、嘴唇顏色深六脾固涉中氣癥狀臟器下垂胃下垂、子宮下垂、低血壓胃(主受納和消化)癥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打嗝、脹氣、反酸、嘔吐、胃炎、胃潰瘍等胃部不適癥狀,腎膀胱一主骨生髓㈠主生長發(fā)育1小孩子牙齒不齊、發(fā)育不良、頭發(fā)稀疏、智力低下、動作緩慢2成年人未老先衰、牙齒松動易落、彎腰駝背、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骨質疏松㈡髓化血充腦癥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白發(fā)、脫發(fā),三腎主生殖泌尿㈠腎主生殖1男性不育、陽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2女性月經失調、周期提前/推后、量多/少、痛經、血塊、腰酸背痛㈡主泌尿膀胱夜尿、尿少、尿頻、尿床、尿痛、失禁四腎主水液代謝癥狀眼腫、腰部腫、大腿腫、腳腫、手腳冰涼五腎開竅于耳癥狀耳背、耳鳴、耳聾、中耳炎,肺大腸一肺主氣司呼吸癥狀呼吸困難、胸悶、咳嗽、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疲勞二肺主皮毛癥狀皮膚干燥、毛囊角化、毛囊炎三肺開竅于鼻癥狀鼻炎、鼻塞、咽喉腫痛四肺其華在毛癥狀排汗功能減弱,大腸(排泄糟粕)癥狀便不盡、便秘、便溏、大便干、色深心小腸一心主神明癥狀思慮過多、心思甚密、失眠多夢二心主血脈癥狀四肢冰涼、胸悶、心悸、心慌、氣短、心臟病、高血壓,三心開竅于舌癥狀舌尖發(fā)紅、舌卷曲小腸一、主吸收癥狀營養(yǎng)不良、瘦弱、便溏二、辯清濁癥狀好的營養(yǎng)吸收給身體濁的交給大腸,體質篇,人體的三大體質,自然界中的六淫邪氣是導致亞健康的外界因素當我們的身體受到不同邪氣的侵害時,身體就會表現(xiàn)不同的體質類型六淫邪氣分為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燥邪、火邪那風為百病之長,可導致多種邪氣入侵,綜合各種邪氣的特性,我們把人體分為寒性體質、燥熱體質和濕行體質,燥熱體質特點紅、熱、痛、干、炎(一)紅熱面色潮紅、眼睛紅血絲、舌尖紅、嘴唇紅、手腳心紅、痘痘紅(二)痛眼睛干痛、鼻子干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頭痛(三)干眼睛干澀、鼻子干澀、咽喉干澀、皮膚干、陰道干澀(四)炎角膜炎、鼻炎、咽炎、扁桃體炎、胃炎,腸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炎,濕性體質特點黃、腫、分泌物、炎癥、松㈠黃色面色萎黃、皮膚黃、痰黃、白帶黃、舌苔黃㈡腫全身腫脹、眼瞼腫脹、眼袋、胸部硬結、胃腩突挺、腹部突挺腫脹、腿部腫脹、關節(jié)腫脹、關節(jié)疼痛、腳踝腫脹㈢分泌物眼屎多,鼻涕多,口水多、痰多、白帶多大便黏膩易粘在馬桶上、小便容易渾濁,寒性體質特點白、黑、痛(一)白皮膚蒼白、無血色、手腳冰涼(二)黑膚色發(fā)黑、黑眼圈、嘴唇發(fā)黑、乳頭發(fā)黑、腋下發(fā)黑、鼠溪部位發(fā)黑、外陰發(fā)黑、腎的反射區(qū)發(fā)黑(三)痛頭痛、腰背酸痛、肌肉僵硬酸痛、關節(jié)疼痛,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16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崩漏,,,古代文獻記載,崩首見于素問陰陽別論“陰虛陽搏謂之崩?!甭┦滓娪诮饏T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眿D科玉尺“崩漏,究其源,則有六大端一由火熱,二由虛寒,三由勞傷,四由氣陷,五由血瘀,六由虛弱?!?一、定義,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瀝不盡,稱為“崩漏”。前者稱為“崩中”,后者稱為“漏下”。經期延長達2周以上者,應屬崩漏范疇,稱為“經崩”或“經漏”。,注意點,突然出血,來勢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來勢緩,血量少的叫漏。崩和漏發(fā)病機理一致,因果相干,往往交替出現(xiàn)。此病纏綿難愈,是婦科的疑難病癥。,二、病因病機,崩漏的發(fā)病主要是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的嚴重失調。主要病機是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血,使子宮藏瀉失常。,腎虛,脾虛,血熱,腎陰虛,腎陽虛,血瘀,血失統(tǒng)攝,迫血妄行,血不循經,崩漏,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血,迫血妄行,封藏失職,,,,,,,,,,,,,腎氣虛,,封藏失司,,,崩漏病程較長,易于反復,故往往氣血同病,多臟受累,因果相干,崩漏的病因病機,雖有在臟在經、在氣在血之不同,然其病本在腎,病位在沖任,變化在氣血,表現(xiàn)為子宮藏瀉無度。,三、診斷與鑒別診斷,病史及癥狀(1)經血非時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凈,或崩漏交替出現(xiàn)。(2)多見于青春期和圍絕經期。(3)月經病中一但出現(xiàn)月經周期的不規(guī)則,可以診為崩漏。檢查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查、其他檢查(B超檢查、宮頸刮片、活組織檢查),,鑒別診斷,月經先期、月經過多伴經期延長以及月經先后無定期。經間期出血。胎漏。異位妊娠。外陰外傷出血。內科血液病。,檢查是否有器質性疾病至關重要,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引起的異常出血。子宮內膜息肉。宮頸炎癥(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其他原因流產后組織物殘留(絨毛、蛻膜、胎骨)。,,四、急癥處理,崩中量多時如果不及時處理,往往會因為出血量多而導致貧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因此必須掌握“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1、補氣攝血止崩獨參湯(野山參、紅參、高麗參)2、溫陽止崩出血量多,亡陽之象,予參附龍牡湯或六味回陽湯3、滋陰固腎止崩生脈注射液或參脈注射液4、祛瘀止崩三七粉、云南白藥、宮血寧膠囊5、針灸止血6、西藥或手術止血,,五、辨證論治,(一)辨證論治的原則,崩漏以無周期性的陰道出血為辨證要點。結合出血的量、色、質變化和全身證候辯明寒、熱、虛、實。治療根據(jù)病情的緩急輕重、出血的久暫,采用“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靈活運用塞流、澄源、復舊三法。,塞流止血,為治療崩漏的當務之急。治崩宜固攝升提,不宜辛溫行血,以免失血過多導致陰竭陽脫;治漏宜養(yǎng)血行氣,不可偏于固澀,以免血止成瘀。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療崩漏的重要階段,一般是用于出血減緩后的辨證論治。復舊即固本善后,是鞏固崩漏治療的重要階段,用于止血后恢復健康,調整月經周期或促排卵。以上的治療原則與西醫(yī)的止血、調整月經周期、出促排卵的原則是吻合的。,(二)出血期辨證論治(塞流、澄源為主),脾虛型補氣攝血,固沖止崩。固本止崩湯(或固沖湯。腎氣虛多見于青春期和圍絕經期的婦女,補腎益氣,固沖止血,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黨參、黃芪、阿膠腎陽虛溫腎益氣,固沖止血。右歸丸加黨參、黃芪、田七。腎陰虛滋腎益陰,固沖止血,左歸丸合二至丸。,,血熱型虛熱證養(yǎng)陰清熱,固沖止血,上下相資湯實熱證清熱涼血,固沖止血,清熱固經湯血瘀證活血化瘀,固沖止血,逐瘀止血湯或將軍斬關湯(蒲黃炭、炒五靈脂、熟軍炭、炮姜炭、茜草、益母草、仙鶴草、桑螵蛸、三七粉),(三)止血后治療(以復舊為主,結合澄源),崩漏止血后的治療是治愈崩漏的關鍵,臨證中個體化治療要求較高青春期以調整月經周期為主育齡期以促排卵為主圍絕經期解決崩漏導致的體虛貧血和防止復發(fā)及預防惡性病變,,具體方法,辨證論治中藥人工周期療法主要是調整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配合測量基礎體溫,有條件的可進行卵泡監(jiān)測或激素水平的監(jiān)測先補后攻法血止后前3周以調補為主,第4周以攻為主(活血化瘀通經)健脾補血法主要用于圍絕經期的崩漏,以糾正崩漏引起的體虛貧血,常用大補元煎或人參養(yǎng)榮湯手術治療促絕經法,目前中醫(yī)對于崩漏的治療,根據(jù)崩漏的特點,此病的病程往往比較長,病久易留瘀,故崩漏常夾瘀,因此在治療上往往加入化瘀之品,止血也用化瘀止血藥。如蒲黃、莪術、三七粉、海螵蛸等。青春期崩漏以腎虛為多見,治療以益腎化瘀為主;更年期則以肝旺和腎虛為主,治療以清肝化瘀、益腎化瘀為主。益腎常用川斷、菟絲子、鹿角片、枸杞子等。清肝藥可用山梔、知母、黃柏、丹皮、龍膽草等。在出血量多,導致氣隨血脫,氣血兩虛,甚至亡陽時,應以益氣回陽固脫為主,可用參附龍牡湯。病情緊急的情況下,應及時采用西醫(yī)的激素止血和診斷性刮宮止血。,,思考題,崩漏的治療原則是塞流、澄源、復舊。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化瘀止血。,,,,思考題,一患者17歲,以往月經周期不規(guī)則,本次經行四天,量多如沖,夾血塊,頭暈,面色不華,四肢厥冷,舌淡,邊有牙印,脈細無力。治療首選方為清熱固經湯參附龍牡湯左歸丸,,,,,思考題,實熱型崩漏的主要證候有經血非時忽然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凈經色深紅質稠心煩潮熱大便干結脈細數(shù),,,,,,思考題,腎陰虛崩漏的主要證候有經亂無期,出血淋漓不凈或量多經色鮮紅脈沉細腰酸無力,,,,,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24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癃閉,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一、概述二、歷史源流三、范圍四、診斷要點五、辨證論治,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概述,定義指小便量少,點滴而出,甚則小便不通為主證的一種疾患。癃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閉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二者均是指排尿困難,但是程度不同,臨床上難以截然分開,故多合稱為癃閉。,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4,歷史源流,內經病位在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足焉,氣化則能出矣。病機膀胱氣化不利,而膀胱的氣化不利又與三焦氣化有密切關系。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三焦不利實則癃閉,虛則遺溺。,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5,歷史源流,漢張仲景奠定了癃閉辨證施治的基礎。由于漢殤帝姓名中有癃,為避諱把癃改為淋,所以當時淋與癃有點混淆。張認為本病的病機,膀胱氣化不利水濕互結,瘀血夾熱,脾腎兩虛治療五苓散氣化不利水熱互結豬苓湯瘀血夾熱者蒲灰散或滑石血魚散脾腎兩虛夾濕者茯苓鹽湯,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6,歷史源流,隨唐時期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孫思邈千金要方載了小便不通和小便困難的區(qū)別及治療方劑千金方并記載了用蔥管做為導尿管治尿潴留,這是最早的尿尿術。宋元時代治療本病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朱丹溪對本病的病因較前人有了進一步認識,并施用探吐法治本病,為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開其上竅,下竅必利,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7,歷史源流,明代將癃、淋分開張景岳對癃病因,治法詳細描述病因歸為火邪結聚小腸膀胱者熱質肝腎,敗精,搞血一陽塞,真陽下竭,元海無根,氣虛不化,肝強氣逆氣實而閉。并用左歸、右歸、氣化、八味等治療清代李用證治匯補,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8,范圍,尿潴留,無尿癥,義神經性尿閉,膀胱括約肌痙攣,尿道結石,尿路腫瘤,前列腺增生,脊髓病變引起的尿潴,急性腎功能不全。,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9,范圍,病因病機基本病機為膀胱氣化不昨,下焦?jié)駸岚螂资茏璺螣釟廑账朗ㄆ獠簧凉彡幭陆蹈纹鉁鈾C壅塞腎元虧虛陽衰陰竭異物阻塞尿路不通,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0,范圍,正常人小便通暢,有賴于氣化的正常,而三焦的氣化主要又依靠肺、脾、腎三臟來維持在生理情況下,水液通過胃的受納,脾的轉輸,肺的肅降,下達于腎,再經過腎的氣化功能,使清者上升于肺而布散周身,濁者下輸膀胱而排出體外。維持正常的水液運化,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1,診斷要點,病理1、肺失肅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癃閉2、脾主運化,脾運化水稍微及水濕,脾失運化,升氣不升,濁陰不降小便不利3、腎主水液,依靠其氣化作用,腎的氣化正常則開合有度,若腎陽不足,命門大表膀胱氣化無權癃閉。,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2,診斷要點,4、腎陰不足,所謂無陰則陽無以化癃閉5、膀胱濕熱下注氣化不利6、肝氣郁結,疏泄無權三焦水液運化及氣化功能受損不能通調水道癃閉,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3,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1、細審主證,辨分型小便短赤灼熱,苔通舌紅,脈數(shù)者熱口渴欲飲,咽干,氣促熱壅于肺口渴不欲飲,小腹脹滿者熱積膀胱尿線變細或時而迫暢,時而不通尿路阻塞年老排尿無力,點滴而下,甚或尿用腎虛命門火衰小便不利兼小腹重脹,肛門下墜中氣不足,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4,辨證論治,2、辨虛實實證發(fā)病急驟,小腹脹或疼痛,小便短赤灼熱,苔黃膩或薄黃,脈弦澀或數(shù)虛證發(fā)病緩慢,面色不華或白,小便排出無力,語聲低細,舌淡,脈沉細弱。,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5,辨證論治,3、辨輕重由癃閉,多為病勢由輕轉重,由閉癃,多為病勢由重轉輕癃閉兼氣息喘促,惡心嘔吐,甚或昏迷抽搐則表明病情危重。,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6,辨證論治,4、辨淋與癃丹溪心法癃者,罷也,不通為癃,不約屬遺,小便滴瀝澀痛謂之淋。癃閉小便困難,甚則點滴難出,閉塞不通,但溺時不疼痛,每日排出尿量多正常。關格大便不通謂之內關小便不通謂之外格二便俱不通,為關格伴有嘔吐,上下不通轉脆為妊娠壓迫膀胱致排尿困難,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7,辨證論治,(二)治療原則根據(jù)“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著眼于通,但迫之法,又因證候的虛實而各異。實證清濕熱,最瘀結,利氣機,通水道。虛證補脾腎,助氣化,達到氣化得行,則小便自通的目的。根據(jù)病因,審證論治,根據(jù)病變在肺、在脾、在腎的不同,進行辨證施治,不可濫用通利小便之品。,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8,辨證論治,診斷要點相關檢查分型論治1、春澤湯王苓散加人參2、代抵當湯歸尾、山甲、桃仁、大黃、芒硝通瘀化結3、滋腎通關散知母、黃柏、肉桂4、香茸丸證治準繩補養(yǎng)精血,另陽通竅麝香活血散結,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19,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癃閉的辨證首先要判別病之虛實。實證當辨濕熱、濁瘀、肺熱、肝郁之偏勝;虛證當辨脾、腎虛衰之不同,陰陽虧虛之差別。其次要了解病情之緩急,病勢之輕重。水蓄膀胱,小便閉塞不通為急??;小便量少,但點滴能出,無水蓄膀胱者為緩證。由“癃”轉“閉”為病勢加重,由“閉”轉“癃”為病勢減輕。,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0,辨證論治,二、治療原則應以“腑以通為用”為原則,但通利之法,又因證候虛實之不同而異。實證者宜清邪熱,利氣機,散瘀結;虛證者宜補脾腎,助氣化,不可不經辨證,濫用通利小便之法。對于水蓄膀胱之急癥,應配合針灸、取嚏、探吐、導尿等法急通小便。,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1,辨證論治,三、證治分類1.膀胱濕熱證小便點滴不通,或量極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滿,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飲,或大便不暢,舌質紅,苔黃膩,脈數(shù)。證機概要濕熱壅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治法清利濕熱,通利小便。,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2,辨證論治,代表方八正散加減。本方有清熱利濕、通利小便的功能,適用于濕熱蘊結膀胱之排尿不暢,小便黃赤灼熱等癥。常用藥黃柏、山梔、大黃、滑石清熱利濕;瞿麥、篇蓄、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3,辨證論治,舌苔厚膩者,可加蒼術、黃柏以加強清化濕熱;若兼心煩、口舌生瘡糜爛者,可合導赤散以清心火,利濕熱;若濕熱久戀下焦,導致腎陰灼傷而出現(xiàn)口干咽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光紅,可改用滋腎通關丸加生地黃、車前子、牛膝等,以滋腎陰,清濕熱,而助氣化;若因濕熱蘊結三焦,氣化不利,小便量極少或無尿,面色晦滯,胸悶煩躁,惡心嘔吐,口中有尿臭,甚則神昏譫語,宜用黃連溫膽湯加車前子、通草、制大黃等,以降濁和胃,清熱利濕。,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4,辨證論治,2.肺熱壅盛證小便不暢或點滴不通,咽干,煩渴欲飲,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證機概要肺熱壅盛,失于肅降,不能通調水道,無以下輸膀胱。治法清泄肺熱,通利水道。,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5,辨證論治,代表方清肺飲加減。本方清肺泄熱利水,適用于熱壅肺氣,氣不布津之癃閉。常用藥黃芩、桑白皮、魚腥草清泄肺熱;麥冬、蘆根、天花粉、地骨皮清肺生津養(yǎng)陰;車前子、茯苓、澤瀉、豬苓通利小便。有鼻塞、頭痛、脈浮等表證者,加薄荷、桔梗宣肺解表;肺陰不足者加沙參、黃精、石斛;大便不通者,加大黃、杏仁以通腑瀉熱;心煩、舌尖紅者,加黃連、竹葉清心火;兼尿赤灼熱、小腹脹滿者,合八正散上下并治。,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6,辨證論治,3.肝郁氣滯證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抑郁,或多煩善怒,脅腹脹滿,舌紅,苔薄黃,脈弦。證機概要肝氣失于疏泄,三焦氣機失宣,膀胱氣化不利。治法疏利氣機,通利小便。,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7,辨證論治,代表方沉香散加減。本方疏達肝氣,活血行水,適用于氣機郁滯所致的癃閉。常用藥沉香、橘皮、柴胡、青皮、烏藥疏肝理氣;當歸、王不留行、郁金行下焦氣血;石韋、車前子、冬葵子、茯苓通利小便。若肝郁氣滯癥狀嚴重者,可合六磨湯以增強其疏肝理氣的作用;若氣郁化火,而見舌紅、苔薄黃,可加丹皮、山梔以清肝瀉火,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8,辨證論治,4.濁瘀阻塞證小便點滴而下,或尿如細線,甚則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證機概要瘀血敗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治法行瘀散結,通利水道。代表方代抵當丸加減。本方活血化瘀散結,適用于瘀血阻塞尿道所致的癃閉。常用藥當歸尾、山甲片、桃仁、莪術活血化瘀;大黃、芒硝、郁金通瘀散結;肉桂、桂枝助膀胱氣化。,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29,辨證論治,瘀血現(xiàn)象較重,可加紅花、川牛膝以增強其活血化瘀作用;若病久氣血兩虛,面色不華,宜益氣養(yǎng)血行瘀,可加黃芪、丹參、當歸之類;若尿路有結石,可加金錢草、海金沙、冬葵子、瞿麥、石韋以通淋排石利尿;若一時性小便不通,脹閉難忍,可加麝香009015克裝膠囊內吞服,以急通小便。此藥芳香走竄,能通行十二脈,傳遍三焦,藥力較猛,切不可多用,以免傷人正氣。,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0,辨證論治,5.脾氣不升證小腹墜脹,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暢,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氣短而語聲低微,舌淡,苔薄脈細。證機概要脾虛運化無力,升清降濁失職。治法升清降濁,化氣行水。,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1,辨證論治,代表方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加減。前方益氣升清,用于中氣下陷所致諸癥;后方益氣通陽利水,用于氣陽虛損,不能化水,口渴而小便不利之證。二方合用益氣升清,通陽利水,適用于中氣下陷之癃閉。常用藥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益氣健脾;桂枝、肉桂通陽以助膀胱氣化;升麻、柴胡升提中氣;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滲濕。,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2,辨證論治,氣虛及陰,脾陰不足,清氣不升,氣陰兩虛,證見舌紅苔少,可改用參苓白術散;若脾虛及腎,可合濟生腎氣丸以溫補脾腎,化氣利水。,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3,辨證論治,6.腎陽衰憊證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咣白,神氣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酸軟無力,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或弱。證機概要腎中陽氣虛衰,氣化不及州都。治法溫補腎陽,化氣利水。,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4,辨證論治,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加減。本方溫腎通陽,化氣行水,適用于腎陽不足,氣化無權之癃閉。常用藥附子、肉桂、桂枝溫腎通陽;地黃、山藥、山茱萸補腎滋陰;車前子、茯苓、澤瀉利尿。,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5,辨證論治,形神萎頓,腰脊酸痛,為精血俱虧,病及督脈,多見于老人,治宜香茸丸補養(yǎng)精血,助陽通竅;若因腎陽衰憊,命火式微,致三焦氣化無權,濁陰內蘊,小便量少,甚至無尿、嘔吐、煩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以溫補脾腎,和胃降逆。,2024/3/10,中醫(yī)內科學,36,謝謝,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shù): 36
      16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