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腮腺混合瘤MRI表現,濟南軍區(qū)總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腮腺正常解剖,腮腺略呈錐形,底向外側,尖向內側突向咽旁,可分為淺葉、深葉兩部分。通常以下頜骨后緣或以穿過腮腺的面神經叢做為為兩者的分界。,腮腺位于面?zhèn)葏^(qū),上緣鄰接顴弓、外耳道和顳下頜關節(jié);下平下頜角;前鄰咬肌、下頜支和翼內肌的后緣,前部向前延伸,覆蓋于咬肌后份的淺面;后緣鄰接乳突前緣及胸鎖乳突肌前緣的上份;深部位于下頜后窩內及下頜支的深面。腮腺的深面與莖突諸肌及深部血管神經相鄰。這些肌肉、

2、血管神經包括頸內動脈、靜脈、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經共同形成“腮腺床”,緊貼腮腺的深面,并借莖突與位于其淺面的頸外動脈分開。,穿經腮腺的血管和神經:由淺入深依次為:面神經及其分支,下頜后靜脈,頸外動脈及耳顳神經。,混合瘤:最常見的良性腫瘤60-80%,女性多見,一般為單發(fā)腫塊,呈圓形或類圓形。少數可分葉狀,具有包膜,瘤內偶有粘液樣變或鈣化。腫塊大多位于腮腺淺葉,深葉少見,可致莖突后移,通過莖突下頜峽向咽旁間隙生長。MRI上腫塊邊緣光滑,

3、清楚,均質或不均質,在T1WI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咽旁間隙唾液腺腫瘤為咽旁間隙最常見腫瘤之一,其可為腮腺深葉擴展來。較少來自異位唾液腺(多為良性混合瘤),更少來自粘膜下小唾液腺(多為惡性)。起源于腮腺深葉的腫瘤在莖突前通過莖突-下頜峽使其間距增寬,腫塊與腮腺深葉相連而無脂肪間隙。如腮腺較大,常致頸動脈鞘向后移位,有的還可見腮腺向外隆起。,咽旁間隙:為自顱底下至舌骨上一段(限于舌骨上區(qū)),居于咽括約肌與翼內肌之間,由頸深筋膜層反

4、折形成的纖維脂肪間隙,似三角形,上寬下窄、后寬前窄,雙側對稱,有咽升動脈、咽靜脈叢、三叉神經分支和異味小唾液腺隱藏于脂肪中。,一般以莖突和其附著肌群為界,將咽旁間隙分為前后兩間隙。莖突后實際為頸動脈鞘。咽旁間隙后壁的腮腺深葉和頸動脈鞘與之分隔的筋膜薄弱,故此兩部分發(fā)生的腫瘤極易向阻力低的咽旁間隙擴展,造成此間隙腫塊較難區(qū)分原發(fā)還是繼發(fā)。,據文獻報道:咽旁間隙腫瘤40-50%為唾液腺腫瘤,17-25%為神經鞘瘤,10-15%為副神經節(jié)瘤,

5、10-33%為腮裂囊腫、脂肪瘤、淋巴結腫瘤等。起源于腮腺和頸動脈鞘的腫瘤較咽旁間隙原發(fā)腫瘤為多見。,唾液腺腫瘤可成均質或不均質,T1WI等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較大腫塊多不均質,瘤內可見粘液樣變,在T2WI呈局灶性高信號。良性腫瘤邊緣清楚、光滑,有包膜。惡性腫瘤邊緣多不規(guī)則,包膜不清楚,呈浸潤生長。,神經鞘瘤:大多數發(fā)生于頸動脈鞘周圍。頸動脈鞘內附迷走神經,為咽旁間隙神經鞘瘤最常見起源。迷走神經位于頸動脈背側,交感神經位于頸動脈后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