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對鋰-匹羅卡品模型大鼠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的療效及對海馬S-100βmRNA表達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1)通過建立鋰-匹羅卡品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Li—Pilo SE)大鼠模型,經蝎毒(SV)、丙戊酸(VPA)干預后,觀察Li-Pilo SE模型鼠癲癇發(fā)作的行為學表現及在該模型中的抗癲癇作用,并進行比較性研究;
   (2)觀察Li-Pilo SE模型鼠干預后不同時間點海馬S-100β mRNA表達的動態(tài)變化及意義;<

2、br>   (3)探索VPA、SV對Li-Pilo SE大鼠模型海馬S-100βmRNA表達的影響及可能的抗癲癇機制。
   方法:
   (1)清潔級正常雄性SD大鼠12只,分別納入A組(正常對照組,n=6)、B組(蝎毒對照組,n=6);Li-Pilo SE模型大鼠60只,按隨機化原則分為:C組(模型組,n=20)、D組(VPA干預組,n=20)、E組(SV干預組,n=20)。C、D、E組再根據干預后大鼠處死時間點的

3、不同分為6h、24h、2d、3d、7d五個亞組(n=4);
   (2)分組后A組、C組給予等體重劑量的生理鹽水干預,B、E組給予SV(0.3mg·kg-1·d-1)干預,D組給予VPA(120mg·kg-1·d-1)干預。觀察經干預后7d內各組大鼠的行為學改變和癇性發(fā)作次數、發(fā)作級別及死亡情況;
   (3)使用原位雜交技術觀察SE后6h、24h、48h、3d、7d各組大鼠海馬S-100β mRNA陽性細胞數的動態(tài)變化

4、,并進行組問比較。
   結果:
   (1)Li-Pilo SE模型大鼠行為學觀察結果
   ①造模大鼠有74.23%成功誘發(fā)SE;
   ②7d觀察期內,模型組發(fā)作級別以Ⅲ~Ⅴ級為主,發(fā)作頻率較高;正常對照組和SV對照組無癇性發(fā)作和SE發(fā)作;
   ③與模型組比較,SV干預組、VPA干預組癇性發(fā)作級別降低,7d觀察期內癇性發(fā)作總次數顯著減少,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④

5、SV干預組與VPA干預組比較,雖然癇性發(fā)作總次數較VPA干預組多,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兩者的發(fā)作級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
   (2)Li-Pilo SE模型鼠干預后各組大鼠海馬S-100β mRNA陽性細胞表達的動態(tài)變化
   ①正常對照組S-100β mRNA陽性細胞在大鼠海馬各觀察區(qū)均有少量表達,主要分布在CA1、DG區(qū);
   ②干預后6h,模型組和VPA、SV干預組大鼠海馬各觀察區(qū)

6、均有S-100β mRNA陽性細胞表達。但各組間表達量相近,兩兩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③干預后24h,VPA、SV干預組S-100β mRNA陽性細胞表達達峰值,模型組未達峰值,表現為繼續(xù)上調。各組間S-100β mRNA陽性細胞的表達量相近,兩兩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6h表達量比較,模型組(CA1區(qū))和VPA干預組(CA1、DG區(qū))、SV干預組(CA1、CA3、DG區(qū))陽性細胞表達顯著

7、上調,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④干預后2d,VPA、SV干預組S-100β mRNA陽性細胞表達逐漸下調。VPA干預組S-100β mRNA陽性細胞的表達與模型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SV干預組(CA1、CA3、DG區(qū))的表達較模型組和VPA干預組均有明顯下調,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與24h表達量比較,VPA干預組下調平緩,無統計學差異(P>0.05);SV干預組(CA1、DG區(qū))下調顯著

8、,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模型組表達量與24h比較無明顯變化,無統計學差異(P>0.05);
   ⑤干預后3d及7d,VPA干預組S-100β mRNA陽性細胞在大鼠海馬各區(qū)的表達較模型組有明顯下調,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SV干預組S-100β mRNA陽性細胞在各區(qū)的表達較模型組和VPA干預組均有明顯下調,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模型組于3d達峰值,較VPA、SV干預組峰值時間延遲;VPA、SV

9、干預組3d后的表達量與前一時間點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⑥VPA、SV干預組至觀察期7d結束時S-100β陽性細胞均未能恢復正常,但表達量明顯弱于模型組,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1)。模型組無恢復趨勢,仍繼續(xù)上調。
   結論:
   (1)SV對Li-Pilo SE模型鼠癇性發(fā)作有顯著的控制效果;與安慰劑比較,不管是在發(fā)作級別還是在發(fā)作次數上均有顯著療效;
   (2)Li-Pi

10、lo SE模型在急性期觀察中,SV在降低癇性發(fā)作級別上與VPA無顯著差異,但在本試驗干預劑量在減少發(fā)作次數上弱于VPA;
   (3)SV在預防神經元損傷、防止膠質化形成和促進神經元軸突生長方面的作用可能較VPA更具優(yōu)勢;
   (4)Li-Pilo SE模型鼠經VPA、SV干預后S-100β mRNA陽性細胞在大鼠海馬各區(qū)的表達隨時間的推移呈動態(tài)變化:于6h開始上調,24h左右達峰值,此后表達逐漸下調。模型組無此變化趨

11、勢,在3d表達量達峰值,此后在7d觀察期內仍呈緩慢上調趨勢。說明在癲癇發(fā)作后短時間內S-100β mRNA的變化可能反映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及預后。腦保護可能是SV與VPA發(fā)揮抗癲癇作用的相同機制之一;
   (5)VPA、SV干預后S-100β mRNA陽性細胞表達于24小時達峰值,模型組直至3d達到峰值,說明經VPA、SV干預后可使達峰值時間提前,可能更早的發(fā)揮腦保護作用;
   (6)Li-Pilo SE模型鼠予以VP

12、A、SV干預治療后,大鼠海馬CA1、CA3、DG區(qū)S-100β mRNA陽性細胞的表達均有明顯下調,SV較VPA下調明顯,說明SV與VPA發(fā)揮抗癲癇作用的主要機制可能并不完全相同,通過抑制神經系統損傷反應發(fā)揮抗癲癇作用可能是SV發(fā)揮抗癲癇作用的主要機制之一。本試驗結果顯示SV干預劑量在抑制神經系統損傷反應上可能優(yōu)于VPA;
   (7)VPA、SV干預組至觀察期7d結束時S-100β mRNA陽性細胞均未能恢復正常,雖然表達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