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論述:
  第一部分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特征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
  目的:探討我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的臨床特征及主要實驗室特征,在傳統(tǒng)臨床分期的基礎上評價細胞遺傳學異常、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區(qū)(IGHV)突變狀態(tài)等綜合因素對CLL患者疾病進展的影響,建立新型的針對CLL患者治療間隔時間(TTFT)的預后積分系統(tǒng),用以預測疾病早期的進展風險。進一步探討伴染色體17p缺失(17p-)患者

2、的預后因素。探討不同治療方案對我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療反應和長期療效。
  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15年2月間503例CLL患者的臨床及實驗室檢查資料。分析其臨床特征及實驗室檢查特征對預后的影響,應用X2檢驗進行差異性檢驗,并利用Log-rank法檢驗各組患者生存率的差異,并建立Cox回歸模型在其中篩選出影響TTFT的獨立預后因素,后在173例患者中進行驗證,并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療效。

3、>  結果:1、臨床特征:中位發(fā)病年齡58(26-86)歲,男性:女性比例為1.99;初診時臨床分期以Binet A期為主,為204例(40.5%),其次為Binet C期和B期,分別為151例(30.1%)和148例(29.3%);初診時108例(21.1%)貧血[血紅蛋白(HGB)<100g/L],427例進行乳酸脫氫酶(LDH)檢測的患者中,有113例(26.5%)患者LDH升高,344例進行CD38檢測的患者中共計100例(29

4、.1%)的患者可檢測到CD38的表達。330例具有完整熒光原位雜交(FISH)資料的患者中,156例(47.3%)的患者伴13q缺失(13q-),為檢出率最高的細胞遺傳學異常;其次為IgH易位[t(IgH),22.4%],12號染色體三體(+12,21.2%)和17p-(14.5%)。在230例進行IGHV突變狀態(tài)檢測的患者中,165例患者IGHV為突變狀態(tài)(71.7%),表達V4-34基因的患者比例最高,占12.4%(28例)。中位無

5、進展生存期(PFS)為89.0(95% CI75.0-103.0)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129.0(95% CI106.9-151.1)個月;2、遺傳學異常與預后:伴有17p-的CLL患者(17p-CLL)總體反應(OR)率為56.9%,而17p高比例缺失(定義為≥25%)者OR率更低。17p-CLL患者中位OS為78.0(95% CI,55.6-100.4)個月,較17p-陰性患者顯著縮短(中位OS162.0個月,95% CI9

6、2.2-231.8個月,P<0.001)。在17p-CLL患者中,Binet B-C期、LDH、伴B癥狀、IGHV為未突變狀態(tài)及17p缺失比例在25%以上者PFS顯著縮短,其中LDH水平升高為17p-CLL患者PFS的獨立預后不良因素;3、TTFT預后積分系統(tǒng):我們通過建立Cox回歸模型,利用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Rai分期中高危組、17p-及IGHV未突變狀態(tài)是影響CLL患者TTFT的獨立預后因素,將以上因素按照風險比進行權重積分,積分和即為

7、CLL預后積分系統(tǒng)(CLL-PI),驗證組173例患者按照CLL-PI被分為四個危險組:低危組(CLL-PI0分)、中低危組(CLL-PI1分)、中高危組(CLL-PI2分)及高危組(CLL-PI3-6分),四組患者中位TTFT分別為未達到、65.0個月、36.0個月及19.0個月(P<0.001);4、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的療效分析:一線采用含利妥昔單抗方案治療的患者為72例(43.6%);未用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為93例(56.4%)

8、。利妥昔單抗治療組完全緩解(CR)率和OR率均顯著高于未應用利妥昔單抗治療組(38.9% vs.21.5%,P=0.015;83.3% vs.60.2%,P=0.001);一線治療獲得CR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均較未達CR的患者顯著延長(P<0.01)。利妥昔單抗治療組中位PFS為53.0(95% CI27.0-79.0)個月,中位OS為112.0(95%CI81.1-142.9)個月,均較未應用利妥昔單抗組(PFS28.0個月,9

9、5% CI18.3-37.7;OS89.0個月,95% CI72.0-106.0)延長,但兩組間無顯著性差異。按照是否伴有高危遺傳學因素(染色體17p-或11q-)將患者分組,高危組應用利妥昔單抗治療可顯著提高OR率,但PFS及OS無明顯優(yōu)勢;而在非高危組中,應用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PFS顯著延長(P=0.05)。
  結論:與歐美國家相比,本組CLL患者發(fā)病年齡偏輕,總體生存率和生存期與歐美國家相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CLL的

10、特點。17p-CLL雖然病程相對侵襲,但仍具有一定異質(zhì)性,LDH作為應用普遍的血清學指標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17p-CLL患者預后。在傳統(tǒng)分期基礎上整合遺傳學預后因素的CLL-PI積分系統(tǒng)(危險因素包括Rai分期中高危組、17p-及IGHV未突變型)可以有效劃分具有不同進展風險的危險組,用于預測CLL患者TTFT。而利妥昔單抗聯(lián)合化療的方案治療CLL可獲得更高的CR率、OR率,明顯優(yōu)于單純化療的方案,對不伴高危遺傳學因素的患者,還可以顯著

11、延長PFS。一線治療獲得CR的患者PFS和OS更長。
  第二部分 PD-1/PD-L1通路抑制劑逆轉(zhuǎn)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免疫抑制狀態(tài)的研究
  目的:在CLL微環(huán)境中,間充質(zhì)干細胞、單核細胞等可支持CLL細胞的生存,部分CLL患者存在免疫異常。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體,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組成的PD-1/PD-L1通路可一方面促進C

12、LL細胞增殖,并同時抑制效應性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功能。本研究旨在研究CLL微環(huán)境中PD-1、PD-L1分子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并證實抑制PD-1/PD-L1通路對逆轉(zhuǎn)CLL免疫抑制狀態(tài)的作用。
  方法:研究主要應用流式細胞術檢測初診、進展、復發(fā)CLL患者外周血免疫效應細胞表面PD-1分子的表達水平,腫瘤細胞及單核細胞表面PD-L1分子的表達水平。之后應用磁珠分選技術分離CLL患者原代T細胞、單核細胞及腫瘤細胞,在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

13、PD-L1及PD-1單克隆抗體,或聯(lián)合應用來那度胺(Len),并檢測細胞表型變化及T細胞免疫功能。
  結果:相較于正常對照,CLL患者CD4+童貞T細胞(TNaive)細胞亞群及CD8+TNaive細胞亞群比例均顯著低于正常人(P<0.001);CD4+效應性記憶T細胞(Tem)細胞亞群及CD8+ Tem細胞亞群比例均顯著高于正常人(P<0.001);而中央性記憶T細胞(Tcm)及終末分化的效應性T細胞(Teff)與正常對照無顯

14、著差異。患者CD4+T細胞中31.7±15.4%表達PD-1分子,CD8+T細胞中18.8±13.4%表達PD-1,Treg細胞中24.7±15.2%表達PD-1,均顯著高于正常人(CD4+T細胞17.0±8.0%,CD8+T細胞10.6±7.2%,Treg14.5±7.0%,P<0.001),并且CD4+T細胞分化亞群表面PD-1表達水平也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TNaive:7.5±10.7%vs.1.2±0.8%; Tcm:22.3±

15、15.0% vs.13.6±8.2%; Tem:43.0±15.1% vs.34.1±9.1%;Teff:21.8±17.8% vs.11.1±10.4%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P<0.01)。將患者單核細胞(Mo)與同源CLL細胞在體外共培養(yǎng)后,CLL細胞表面PD-L1較未與Mo共培養(yǎng)組升高,而PD-1表達水平則較未共培養(yǎng)組CLL細胞顯著降低(P<0.001),同未與Mo共培養(yǎng)的Control組相比,共培養(yǎng)組(+Mo組)CLL細胞增殖活性

16、為Control組1.39±0.14倍(P=0.0391)。而在共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PD-1單抗、PD-L1單抗,或同時聯(lián)合應用來那度胺(Len),CLL細胞的增殖活性又再次下降,其中以PD-1/PD-L1抑制劑與Len聯(lián)合用藥組最顯著,為Control組1.16±0.15倍,較+Mo組顯著降低(P=0.0489)。T細胞的增殖活性在與Mo共培養(yǎng)后較對照組明顯降低(28.0% vs.86.6%),而在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PD-1單抗阻斷PD-1/

17、PD-L1通路后后,T細胞增殖活力較前組明顯提高(83.9% vs.28.0%)。PD-1/PD-L1抑制劑處理組及Len單藥處理組T細胞對CLL細胞的殺傷作用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而Len與PD-1/PD-L1抑制劑聯(lián)合用藥組則差異更為顯著(P<0.01),且T細胞所釋放的殺傷性細胞因子水平,包括顆粒酶B(GzmB)、干擾素γ(IFN-γ)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在應用Len與PD-1/PD-L1抑制劑預處理后均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