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Ⅰ〕〔Ⅰ〕理論部分理論部分1.1.緒論緒論歡迎同學們到生物化學實驗室來!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這不是第一次做化學實驗,但是我們相信,生物化學實驗一定是大家最感興趣、最激動人心的實驗,當然也是花費最大、最辛苦的實驗。同學們在過去幾年中所學到的各種實驗技術和操作技能,在這些實驗中將會經(jīng)常用到,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一些新的、在生物化學的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實驗方法。同學們在生物化學實驗方面要取得好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們對這些專門化實驗
2、技術的熟練掌握和對生物化學原理的深入了解。當同學們進行實驗時,無疑將會與以前做的各種實驗進行比較。在生物化學實驗中,大家會發(fā)現(xiàn),極少有像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實驗那樣進行化學反應和分離出“克”數(shù)量級的產物。同學們將進行的是“毫克”和“微克”數(shù)量級的研究,并且在多數(shù)情況下,生物分子是溶解在溶液中的,而且往往看不到所研究的物質,但是將會看到動態(tài)的生物化學過程和由生物分子引起的生物化學變化。實驗中所用到的各種技術和方法,將起到“眼睛”的作用,用以
3、對各種生物化學過程進行監(jiān)測。同學們通過生物化學實驗應該做到:⑴學習設計一個實驗的基本思路,掌握各個實驗的基本原理,學會嚴密地組織自己的實驗,合理地安排實驗步驟和時間。⑵訓練實驗的動手能力,學會熟練地使用各種生物化學實驗儀器,包括各種天平、各種分光光度計、各種離心機、自動部分收集器、恒流泵、核酸蛋白檢測儀、冰凍干燥機、酸度計、電導率儀、高速分散器、各種電泳裝置和搖床等等。⑶學會準確翔實地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的技能,提高實驗報告的寫作能力,能
4、夠整齊清潔地進行所有的實驗,培養(yǎng)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⑷掌握生物化學的各種基本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術,尤其是各種電泳技術和層析枝術,為今后參加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預祝同學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跨進這一新的科學殿堂,成為攀登生物科學高峰的新的勇士!1.1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發(fā)展簡史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發(fā)展簡史生物科學在20世紀有驚人的發(fā)展,其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尤為迅速,這樣一門最具活力和生氣的實驗科學,在21世紀必將成為帶頭的學科,這主要有賴于生
5、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這里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的發(fā)展歷史。20年代:微量分析技術導致了維生素、激素和輔酶等的發(fā)現(xiàn)。瑞典著名的化學家T.Svedberg奠基了“超離心技術”,1924年制成了第一臺5000g(5000rmin~8000rmin)相對離心力的超離心機(相對離心力“RCF”的單位可表3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因此受到生命科學、醫(yī)學和化學等學科的科學工作者的極大重視,發(fā)展極為迅速,是生化實驗技術和儀器
6、分析領域的重大突破,意義深遠?,F(xiàn)今,由于HPCE技術的異軍突起,HPLC技術的發(fā)展重點己轉到制備和下游技術。1984年德國科學家Kohler、美國科學家Milstein和丹麥科學家Jerne由于發(fā)展了單克隆抗體技術,完善了極微量蛋白質的檢測技術而共享了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198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etus公司的Mullis等發(fā)明了PCR技術(PolymeraseChainReaction)即聚合酶鏈式反應的DNA擴增技術,對于生物化學和
7、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而與第一個設計基因定點突變的Smith共享199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除上述歷史以外,還可以列出許多生物化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成就,例如:美國哈佛大學的Folin教授和中國的吳憲教授對生物化學常用的各種分析方法(血糖分析、蛋白質含量分析、氨基酸測定等)的建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美國化學家Pauling確認氫鍵在蛋白質結構中以及生物大分子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等,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英藉德裔生物化學家Kre
8、bs,在1937年發(fā)現(xiàn)了三羧酸循環(huán),對細胞代謝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與美藉德裔生物化學家Lipmann共獲1953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英國生物化學家Sanger還于1953年確定了牛胰島素中氨基酸的精確順序而獲得195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59年,美藉西班牙裔科學家Uchoa發(fā)現(xiàn)了細菌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研究并重建了將基因內的遺傳信息通過RNA中間體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他和Knberg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而后者
9、的主要貢獻在于實現(xiàn)了DNA分子在細菌細胞和試管內的復制。美國生物化學家Nirenberg在破譯遺傳密碼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Holly闡明了酵母丙氨酸t(yī)RNA的核苷酸排列順序,后來證明所有tRNA的結構均相似。美藉印度裔生物化學家Khana曾合成了精確結構的己知核酸分子,并首次人工制成酵母基因。他們3人共獲1969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法國生物學家Lwoff、JAcob和生物化學家Monod由于在病毒DNA和mRNA等方面出色的大量研究工作
10、而共獲1965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1988年,美國遺傳學家McClintock由于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并發(fā)現(xiàn)了可移動的遺傳因子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1989年,美國科學家Altman和Cech由于發(fā)現(xiàn)某些RNA具有酶的功能(稱為核酶)而共享諾貝爾化學獎。1993年,美國科學家Roberts和Sharp由于在斷裂基因方面的工作而榮獲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1994年,美國科學家Gilman和Rodbell由于發(fā)現(xiàn)了G蛋白在細胞內信息傳導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