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生物反應動力學,生物反應動力學:是研究生物反應速率和各種因素對反應速率影響的的科學。,􀂄生物反應,酶促反應,細胞培養(yǎng),,第二章 生物反應動力學,第一節(jié) 酶促反應動力學第二節(jié) 細胞生長過程動力學,?本章要求: 掌握簡單酶催化反應動力學、有抑制的和復雜的酶催化反應動力學,掌握影響酶催化反應速率的因素,以及動力學參數(shù)的求取。 了解微生物反應過程的計量學,掌握分批培養(yǎng)時細胞生長動力學、底物消耗

2、及產(chǎn)物生成動力學,學會細胞反應動力學參數(shù)的估算。,第一節(jié) 酶促反應動力學,1.1 酶促反應動力學概述1.2 均相酶促反應動力學1.3 有抑制的酶催化反應動力學1.4 影響酶催化反應的因素,酶促反應是生物反應的基礎,從酶促反應可獲知: (1)酶催化反應機制;􀀹 (2)對酶促反應速率的規(guī)律進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建立可靠的反應動力學方程,從而確定適宜的操作條件。,1.1 酶促反應動力學概述,1.1

3、.1 在生物反應器中使用的催化劑,1.1.2 酶的應用特點,酶是以活力、而不是以質(zhì)量購銷的。 酶有不同的質(zhì)量等級:工業(yè)用酶、食品用酶、醫(yī)藥用酶。 酶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沒有必要使用比工藝條件所需純度更高的酶。,經(jīng)典酶學研究中,酶活力的測定是在反應的初始短時間內(nèi)進行的,并且酶濃度、底物濃度較低,且為水溶液,酶學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酶促反應的機制。 工業(yè)上,為保證酶促反應高效率完成,常需要使用高濃度的酶制劑和底物,

4、且反應要持續(xù)較長時間,反應體系多為非均相體系,有時反應是在有機溶劑中進行。,1.1.3 酶促反應的特征,常溫、常壓、中性范圍(個別除外)下進行反應;與一些化學反應相比,省能且效率較高;專一性好;反應體系較簡單,反應過程的最適條件易于控制等。,優(yōu)點:,不足:,多限于一步或幾步較簡單的生化反應過程;一般周期較長。,1.1.4 研究酶促反應的目的,對工程技術(shù)人員而言,僅用于解釋酶促反應的機制是不夠的,還應對影響其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定

5、量分析,建立可靠的反應速率方程式,為反應器的合理設計合反應過程的最佳條件選擇服務。,􀂄均相酶反應:系指酶與反應物系處于同一相—液相的酶催化反應,它不存在相間的物質(zhì)傳遞。􀂄非均相酶反應:系指酶與反應物系處于不同相的酶催化反應,反應過程存在相間的物質(zhì)傳遞。,1.2 均相酶促反應動力學,1.2.1 酶促反應動力學基礎,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濃度因素:酶濃度、底物濃度、產(chǎn)物濃度、效應物濃度。,內(nèi)部因

6、素(結(jié)構(gòu)因素):底物或效應物的結(jié)構(gòu)、酶的結(jié)構(gòu)。,外部因素(反應環(huán)境):溫度、pH、離子強度、溶劑介電常數(shù)。,1 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根據(jù)酶促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之間關系,利用化學反應動力學方法建立相應動力學方程:􀂄零級反應􀂄一級反應􀂄二級反應􀂄連鎖的酶促反應,1.2.1 酶促反應動力學基礎,2 反應方程的建立,1.2.1 酶促反應動力學基礎,酶促反應與

7、底物濃度無關。,式中:CA-底物濃度, CB-產(chǎn)物濃度。 rmax -最大反應速率,3 零級反應,1.2.1 酶促反應動力學基礎,4 一級反應,式中:k1-一級反應速率常數(shù) CA0-底物A的初始濃度 CB-t時刻產(chǎn)物B的濃度,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一次方成正比。,1.2.1 酶促反應動力學基礎,5 二級反應,式中:k2-二級反應速率常數(shù)

8、 CA0,CB0-底物A和B的初始濃度 CD-t時產(chǎn)物D的濃度,積分,1.2.1 酶促反應動力學基礎,6 鏈鎖酶促反應過程,A的初始濃度CA0,B、D的初始濃度為0,且CA+CB+CD=CA0,式中:k1、k2-反應速率常數(shù) CA、CB、CD-A、B、D的濃度,,,【例2-1】 卵狀假單胞菌在分批式反應中先將葡萄糖轉(zhuǎn)變?yōu)槠咸烟莾?nèi)脂,再轉(zhuǎn)化為葡萄糖酸,此反應為一級反應,反應式如下:,求中間

9、產(chǎn)物(葡萄糖內(nèi)脂)濃度達到最大時所需時間tmax及其最大濃度值CLmax,已知反應常數(shù)k1和k2分別為0.87/h和0.7/h。CG0(初始G濃度)=38mg/ml,葡萄糖內(nèi)脂,葡萄糖,葡萄糖酸,解:,當L物達到最大值時,t=0: CG0 0 0,t=t: CG CL CP,1.2.2 簡單的酶催化反應動

10、力學,指由一種反應物(底物)參與的不可逆反應,例如酶催化的水解反應和異構(gòu)化反應。 可以寫為:,,,,其反應機理可以認為是:首先是底物S和酶E相結(jié)合形成中間復合物[ES],然后該復合物分解成產(chǎn)物P,并釋放出酶E。即有: S+E→[ES] →P+E,上述反應的速率可表示為:,式中:rs—底物S的消耗速率,mol/(L?S) rp—產(chǎn)物P的生成速率,mol/(L?S) v—反應體系的體積,L

11、 ns ,np—分別為底物S和產(chǎn)物P的物質(zhì)的量,mol Cs ,Cp—分別為底物S和產(chǎn)物P的濃度,mol /L t—時間,s,由于中間復合物[ES]的濃度C[ES]為一難測定的未知量,因此不能用它來表示最終的速率方程。為此,需用反應體系中的可測量來代替該未知量。這樣得到的反應速率方程可以用來描述反應的進程,知道隨著反應的進行各組分濃度的變化情況,據(jù)此可以設計相關的反

12、應器。,根據(jù)質(zhì)量作用定律,P的生成速率可表示為:,對于上述反應,我們假設:(1)反應過程中,酶濃度保持恒定,即 (2)與底物濃度Cs相比,酶的濃度是很小的,因而可忽 略由于生成中間復合物[ES]而消耗的底物。 (3)產(chǎn)物的抑制作用可以忽略。,,有兩種推導反應速率方程的方法:平衡假設法和擬穩(wěn)態(tài)假設法。,平衡假設:1913年, Michaelis-Menten認為酶催化反應歷程中,生成產(chǎn)物一步的反應速率要慢于底物S和酶形成中間復合物

13、的可逆反應速率,因此生成產(chǎn)物一步的反應速率決定整個酶催化反應的速率,生成復合物的可逆反應則達到平衡狀態(tài)。,1.2.2.1 平衡假設法—Michaelis-Menten方程,根據(jù)假設有: r=rp= k+2C[ES]根據(jù)生成復合物的可逆反應有:,,,,,k+1CECS= k-1C[ES]∵CE0=CE+C[ES],∴,該方程中引入了兩個參數(shù):KS=k-1/k+1 ——解離常數(shù)rP,max=k+2CE0rP,max —— P的

14、最大生成速率,mol/L.s,,,,最后一式即為M-M方程。 M-M方程是一個兩參數(shù)方程。當從中間復合物生成產(chǎn)物P的速率與其分解成酶和底物的速率相當時,M-M方程不適用。,,1.2.2.2 Briggs-Haldane 方程,,當從中間復合物生成產(chǎn)物的速率與其分解成酶與底物的速率相差不大時,米氏方程的平衡假設不適用。1925年,Briggs-Haldane提出了擬穩(wěn)態(tài)假設:即中間復合物的濃度不再隨時間而變化,即:,,這就是“擬穩(wěn)

15、態(tài)”假設。這是從反應機理推導動力學方程又一重要假設。,,根據(jù)反應機理和擬穩(wěn)態(tài)假設,有下述方程式:,,,,∵CE0=CE+C[ES],∴,,,,,,,,,該方程中引入了兩個參數(shù):,rP,max=k+2CE0,rP,max —— P的最大生成速率,mol/L.s最后一式即為B-H方程。,,,,M-M方程與B-H方程比較,在具體應用時,人們亦將B-H方程稱為M-M方程。一律表示為:,,上述B-H方程好M-M方程推導中,都假設CE0<<CS0

16、,因而C[ES]值也很小,如果酶的濃度較高時,C[ES]值在反應過程中有可能很高,如果按上述的簡化處理會帶來誤差,此時,物料平衡和速率方程可表示為:,,CE0=CE+C[ES]CS0=CS+C[ES]+CP,,,,對此方程組一般得不到解析解,只能得到數(shù)值解。,,1.2.3 米氏方程動力學特征,,?當CS,Km接近時,呈混合級反應,則符合M-M關系。,?當CS<<Km時,,一級反應。,?當CS>>Km時,,r≈rp,max 零級反應。

17、,Km和rmax的意義,① 當r=rmax/2時,Km=CS。因此,Km等于酶促反應速度達最大值一半時的底物濃度。,② 當k-1>>k+2時,Km=k-1/k+1=Ks。因此,Km可以反映酶與底物親和力的大小,即Km值越小,則酶與底物的親和力越大;反之,則越小。,③ Km可用于判斷反應級數(shù):當CS 100Km時,r=rmax,反應為零級反應,即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無關;當0.01Km< CS <100Km時,反

18、應處于零級反應和一級反應之間,為混合級反應。,Km和rmax的意義,⑤ Km可用來判斷酶的最適底物:當酶有幾種不同的底物存在時,Km值最小者,為該酶的最適底物。,④ 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數(shù):在一定條件下,某種酶的Km值是恒定的,因而可以通過測定不同酶(特別是一組同工酶)的Km值,來判斷是否為不同的酶。,⑥ Km可用來確定酶活性測定時所需的底物濃度:當CS =10Km時,r=91% rmax,為最合適的測定酶活性所需的底物濃度。,⑦ rma

19、x可用于酶的轉(zhuǎn)換數(shù)的計算:當酶的總濃度和最大速度已知時,可計算出酶的轉(zhuǎn)換數(shù),即單位時間內(nèi)每個酶分子催化底物轉(zhuǎn)變?yōu)楫a(chǎn)物的分子數(shù)。,[例2-2] 有一均相酶催化反應,Km值為2×10-3mol/L,當?shù)孜锏某跏紳舛菴S0為1×10-5mol/L時,若反應進行1min,則有2%的底物轉(zhuǎn)化為產(chǎn)物。試求出:(1) 當反應進行3min,底物轉(zhuǎn)化為產(chǎn)物的百分數(shù)是多少? 此時底物和產(chǎn)物的濃度分別是多少?(2) 當CS0為1

20、×10-6mol/L時,也反應了3min,底物和產(chǎn)物的濃度又是多少?(3) 最大反應速率rmax值為多少?,解: (1) 根據(jù)題意,CS0<0.01Km,此時一般認為可按一級反應處理。其動力學方程可表示為:,因為 已知t=1min時,Xs=0.02所以 CS=CS0(1-XS)=1×10-5(1-0.02)=0.98×10-5mol/L 將已知數(shù)據(jù)帶入上式中,求得 K=0.0202min-1

21、 當t=3min時,可以求得 CS=0.94×10-5mol/L,XS=6%,CP=6×10-7mol/L(2) CS0=1×10-6mol/L時,仍可視為一級反應,所以當t=3min時,同樣可以求得Xs=6%,CS=0.94×10-6mol/L,CP=6×10-8mol/L(3) 根據(jù)K=rmax/Km=0.0202 min-1得rmax=KKm=4.04

22、5;10-5mol/(L?min),【例2-3】某酶催化反應,其Km=0.01mol/l 。為了求其最大反應速率rmax值,現(xiàn)通過實驗測得該反應進行到5min時,底物已轉(zhuǎn)化了10%,已知CS0=3.4×10-4mol/l,并假定該反應可用M-M方程表示。試求: (1)最大反應速率rmax為多少? (2)反應15min后,底物濃度為多少?,可得:rmax=2.72×10-4代入t=15min, 可知 CS=2.3

23、4×10-4,解:,將數(shù)據(jù)代入,積分得,,1.2.4 動力學常數(shù)的計算,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動力學方程,必須用動力學實驗確定其動力學參數(shù)。對M-M方程,就要確定rmax=k+2CE0和Km 值,由于M-M方程為一非線性方程,無法直接通過作圖法求取。為此要對方程進行線性化處理。不同的線性化處理方法,就是不同的參數(shù)求取方法。使用時依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選擇適宜的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將M-M方程取其倒 數(shù)得到

24、下式:,以1/rs對1/Cs作圖得一直線見圖,該直線斜率為Km /rmax, 直線與縱軸交于1 /rmax ,與橫軸交于-1 /Km ,此法又稱雙倒 數(shù)圖解法。,1.2.4.1 Lineweaver-Burk法(簡稱L-B法),,以Cs/rs對Cs作圖,得一斜率為1/rmax的直線,直線與縱軸交點 為Km/rmax,與橫軸交點為-Km。,1.2.4.2 Hanes-Woolf法(簡稱H-W法),將式兩邊均乘以Cs得:,,,以rs對rs

25、/Cs作圖,得一斜率為-Km的直線,與縱軸交 點為rmax,與橫軸交點rmax/Km。,1.2.4.3 Eadie-Hofstee法(簡稱E-H法)。,將M-M方程重排為:,1.2.4.4 積分法:,,【例2-4】在常溫下利用蔗糖酶水解蔗糖,蔗糖初始濃度CS0=1.0mmol/L,酶的初始濃度CE0=0.01mmol/L,在實驗室反應器內(nèi)進行分批式操作,測定如下表中前兩行的數(shù)據(jù)。,試確定可否用米氏方程來描述該反應速率,若可以,求km

26、和k+2,解:首先將米氏方程轉(zhuǎn)換為:,,其中:,積分得:,,,由已知數(shù)據(jù)計算,和,結(jié)果畫圖,若方程與數(shù)據(jù)符合,應為直線。其斜率k1=k+2/Km,k2=-1/Km。由圖可以看出,已知數(shù)據(jù)可以用米氏方程來描述該反應。直線斜率等于1,截距等于-5.08,即Km=0.197mmol/L,k+2=19.7/h,實際酶促反應中,往往關心反應時間與底物轉(zhuǎn)化率的關系。,當t=0時,CS=CS0,,,,【例2-5】將底物和酶加入到分批式反應器中,經(jīng)反

27、應,底物轉(zhuǎn)化率為90%,空時為多少?已知反應速率方程式為:,酶濃度為0.001mol/L,底物濃度為2mol/L。,空時:底物在反應器中停留時間??账伲嚎諘r的倒數(shù),又稱稀釋率。,解:,當?shù)孜镛D(zhuǎn)化率為90%時,,1.3 有抑制的酶催化反應動力學,實際情況:? 底物濃度過高反使反應速率下降;? 由于外源化合物的存在,使得反應速率下降;? 有些反應,當產(chǎn)物濃度達到一定值后會使反應速率下降。這些情況就是所謂的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

28、:如果抑制劑與酶的基團成共價結(jié)合,則此時不能用物理方法去掉抑制劑。此類抑制可使酶永久性地失活。例如:重金屬離子對木瓜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 可用諸如透析等物理方法把抑制劑去掉而恢復酶的活性,此時酶與抑制劑的結(jié)合存在著解離平衡的關系。包括:競爭性抑制,非競爭性抑制,反競爭性抑制,混合型抑制,底物抑制和產(chǎn)物抑制。,抑制作用,,抑制劑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若在反應體系中存在有與底物結(jié)構(gòu)相類似的物質(zhì),該物質(zhì)也能在酶的活性部位上結(jié)合,從

29、而阻礙了酶與底物的結(jié)合,使酶催化底物的反應速率下降。這種抑制稱為競爭性抑制,該物質(zhì)稱為競爭性抑制劑。,1.3.1 競爭性抑制動力學,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部位,當抑制劑與酶的活性部位結(jié)合之后,底物就不能再與酶結(jié)合,反之亦然。 在琥珀酸脫氫酶催化琥珀酸為延胡索酸時,丙二酸是其競爭性抑制劑。,競爭性抑制主要特點:,競爭性抑制,競爭性抑制反應機理:,采用穩(wěn)態(tài)法推導動力學方程:,,解方程組,得:,式中:,令,可變形為:,可以看出,競爭

30、性抑制動力學的主要特點是米氏常數(shù)值的改變,rmax不受競爭性抑制劑的影響。由于有抑制劑的存在,須有較高的基質(zhì)濃度,才能維持一定的rmax值。,,KI—抑制劑的解離常數(shù) (mol/l)K'm—有競爭性抑制時的米氏常數(shù)(mol/l),抑制程度取決于CS,CI,Km和K'm,當CI增加,或KI減小,都會使K'm值增大,使酶與底物的結(jié)合能力下降,活性復合物減少,因而使底物反應速率下降。若CI不變,增加CS ,抑制程度降

31、低;若CS不變,增加CI ,抑制程度增加。在一定的CS和CI條件下,KI值越低,抑制程度越大。,競爭性抑制動力學的主要特點:,競爭性抑制的Cs-r關系圖,,,,競爭性抑制的雙倒數(shù)方程式,競爭性抑制的L-B圖,,抑制劑的解離常數(shù),由此可看出,KI愈小,表明抑制劑與酶的結(jié)合力愈強,對酶催化反應能力的抑制作用就越強。,,,以K'm對CI作圖,據(jù)此圖可求出Km和KI值,例2-6:在一定的酶濃度、pH和溫度條件下,沒有抑制劑時,酶催化反的

32、反應速率為r0;當抑制劑濃度為5×10-3M時,酶反應速率為rsI,底物濃度與對應的反應結(jié)果如下表,求Km、 K'm 、rmax值。,解: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圖。,,,,,,,,,,,,有抑制劑時,抑制作用為競爭性抑制。,若抑制劑可以在酶的活性部位以外與酶相結(jié)合,并且這種結(jié)合與底物的結(jié)合沒有競爭關系,這種抑制稱為非競爭性抑制。,1.3. 2 非競爭性抑制動力學,抑制劑既可與游離的酶相結(jié)合,也可以與復合物ES相結(jié)合,生成了底物—酶

33、—抑制劑的復合物SEI。 絕大多數(shù)的情況是復合物SEI為一無催化活性的端點復合物,不能分解為產(chǎn)物,即使增大底物的濃度也不能解除抑制劑的影響。 還有一種是三元復合物SEI也能分解為產(chǎn)物,但對酶的催化反應速率仍然產(chǎn)生了抑制作用。 如核苷對霉菌酸性磷酸酯酶的抑制屬于非競爭性抑制。,非競爭性抑制特點,非競爭性抑制,非競爭性抑制反應機理,穩(wěn)態(tài)法推導動力學方程:,,,解方程組,得,式中:,可變形為:,令,對非競爭性抑制,

34、由于抑制劑的作用使最大反應速率降低了 倍,并且增加CI、KI減小都使其抑制程度增加。此時rS對CS的關系如圖。,,以 作圖,可得一直線,并求出Km和 r’max值。,,,根據(jù)L—B作圖法,上式可整理成,,又根據(jù)式,可通過實驗測得不同CI下的r’max,進而確定KI值。,競爭性抑制,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大,抑制劑的影響可減弱; 非競爭性抑制,即使增大底物濃度也不能減弱抑制劑的影響。從這個

35、意義上說,競爭性抑制作用是可逆的,非競爭性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非競爭性抑制與競爭性抑制的主要不同點:,反競爭性抑制的特點是抑制劑不能直接與游離酶相結(jié)合,而只能與復合物ES相結(jié)合生成SEI復合物。,1.3. 3 反競爭性抑制動力學,反競爭性抑制反應機理,,,,據(jù)擬穩(wěn)態(tài)假設和物料平衡,經(jīng)整理后可得其速率方程為,式中:,以 rS 對CS作圖,,據(jù)L—B作圖法,方程為,,,,,,直線斜率為,與縱坐標交點為,與橫坐標交點為,在不同的CI濃度下得

36、一系列平行線。,線形混合型的最簡單機制可表示為:,,1.3.4 線性混合型抑制動力學,以上基本上與非競爭性抑制的模型相同,不同的是,當EI與S結(jié)合生成SEI時,由于抑制劑的存在影響了EI與S的結(jié)合,因而其解離常數(shù)由KS變?yōu)?,同樣ES與I結(jié)合時,其解離常數(shù)由KI變 為 。,,,,,,,,,上式中:,根據(jù)上述機理式,可推出其速率方程為,,,,,,對此種抑制,,式中 為KS和KI的修正系數(shù)。當 ,

37、 時,上述抑制實為非競爭性抑制。,例2-7:某酶的Km值為4.7×10-5 mol/L ,如果rmax值為2.2×10-5mol/L·min,在底物濃度為2×10-4mol/L和在(1)競爭性抑制劑與(2)非競爭性抑制劑的濃度均為5×10-4mol/L情況下,其反應速率分別為多大?假定在上述情況下KI值均為3×10-4mol/L,則在上述兩種抑制情

38、況下的抑制程度各有多大?,,,解:(1)對競爭性抑制,可列出下式,,,,(2)對非競爭性抑制,可列出下式,mol/L·min,,,(3)求抑制程度,當無抑制劑存在時的反應速率為,mol/L·min,,,所以上述兩種抑制的抑制程度應分別為,競爭性抑制,非競爭性抑制,酶促反應中,有時隨產(chǎn)物濃度提高,產(chǎn)物與酶形成復合物,阻礙了底物與酶的結(jié)合,從而降低了酶促反應的速度。,1.3. 5 產(chǎn)物抑制,反應機理:,其中EP為無活性

39、的端點復合物,,,穩(wěn)態(tài)法推導動力學方程:,,解方程組,得:,式中:,稱為產(chǎn)物抑制解離常數(shù)。,與無抑制相比較,最大反應速率值rmax不變,米氏常數(shù)增大了 倍,同競爭性抑制一樣,使反應速率下降。,對于某些酶促反應,當?shù)孜餄舛容^高時,反應速率呈下降趨勢,稱為底物抑制。,1.3.6 底物抑制,底物抑制反應機理:,快速平衡法推導動學方程:,,,,,解方程組,得:,式中:,KSS為底物抑制的解離常數(shù)mol/l,當?shù)孜镆种?/p>

40、時,r與CS的關系表示在圖中。,速率曲線有一最大值,即為最大底物消耗速率。相對應的底物濃度值可通過下式求出。在點( )處可微分且有極值,則 為最佳底物濃度,,,,,,1.4 影響酶催化反應的因素,內(nèi)部因素:包括酶的結(jié)構(gòu)特性和底物的結(jié)構(gòu)特性。,外部因素:包括各種物質(zhì)的濃度因素(例如酶的濃度、底物和產(chǎn)物的濃度、抑制劑的濃度等)和操作條件(如:溫度、壓力、離子強度、pH值等)。,,內(nèi)部因

41、素是由反應體系所決定的,這不是本門課程討論的內(nèi)容。本節(jié)重點討論對酶催化反應速率最明顯的兩個因素,即 PH值和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有兩方面的含義:􀀹(1) 酶穩(wěn)定性的影響􀀹(2) 對酶活性的影響,1.4.1 pH的影響,酶分子上有許多酸性和堿性的氨基酸側(cè)鏈基團,如果酶 要表示其活性,則這些基團必須有一定的解離型式。隨著pH的變化,這些基團可處在不同的解離狀態(tài),而具有催化活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