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佛教文化,佛法,,佛史,禪宗,菩提樹,一、佛學基本觀點,四圣諦說,三法印說,1,四圣諦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佛教對現(xiàn)實世界的根本看法和基本價值判斷。它認為,一切眾生的存在意義就是一個“苦”字,生命所包含的是無盡的煩惱、不安、困惑、痛苦。,苦諦,“集”的本意是“招聚”或“集合”,集諦是指造成世間人生苦痛 的根本原因。,集諦,滅諦的“滅”,是指人生苦難的滅寂、解脫。滅諦是指斷滅世俗諸苦得以產(chǎn)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
2、達到的最高目的。,滅諦,道諦,道諦的“道”,指道路、途徑、方法。道諦是指滅除痛苦、證得涅槃的途徑和方法,,2,三法印說,,,涅槃寂靜,諸形無常,諸法無我,,,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世間一切現(xiàn)象,包括各種物質現(xiàn)象、心理活動和形式概念,無一不是遷流轉變,故它們都稱為“行”。,,1,諸行無常,諸行無常,法,指世間存在的事物。我,是主宰、自性、實質和實體。世上沒有單一獨立的、自我存在的、自我決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合和
3、、相對和暫時的。,諸法無我,涅槃,指斷滅生死輪回后獲得的精神境界,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寂靜,是指涅槃的狀態(tài)。所謂涅槃寂靜,就是要遠離煩惱,斷絕患累,超脫生死輪回,進入涅槃境界。,涅槃寂靜,二、佛教文化的歷史源流,印度佛教,中國佛教,1,印度佛教的發(fā)展歷程,,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原始佛教,原始佛教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前4世紀中葉,釋迦牟尼及其弟子傳教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理論重心是四圣諦說。,說“佛”,佛(Budd
4、ha)的本義是悟、覺、知,本為古代印度的普遍觀念,后來成為釋迦牟尼(Sakya-muni)的尊稱,佛教即以他的尊號命名,亦即修行成佛的宗教。,,,佛之三寶 佛為教主, 法為教義, 僧為教徒。 三寶歌,,部派佛教,部派佛教時期是指公元前4世紀中葉以后,至公元1世紀時期的佛教。,,當時佛教系憑口頭傳說,難免記憶有誤,以訛傳訛,這
5、樣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對于原來的戒律和教義在理解上的歧義,并逐漸分化為上座部和大眾部兩大派系。,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指公元1世紀左右,至公元7世紀時期的佛教。大乘佛教思潮形成于1世紀左右,至此印度佛教開始出現(xiàn)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歷史性分裂。,,“乘”,一般解釋為“車輛”、“乘載”、“運度”之意,梵文原意有“道路”或“事業(yè)”的意思。大乘佛教以普度眾生到彼岸世界為標榜,貶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只著眼于追求個人的解脫,是小乘佛教。,,“大乘”意思
6、就是“偉大的車輛”或“在大道行進的事業(yè)”,能運送眾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而“小乘”就是指只能運載一人的車輛或僅能容許一人通過的羊腸小道。,密教,公元7世紀至12世紀是密教時期。由于大乘佛教傾向于理論論證,難以為一般群眾所理解和接受,佛教為了爭取更大影響,便采用了印度教的方法,使佛教和印度教以及當時流行的迷信思想結合起來,形成為密教。,2,中國佛教哲學發(fā)展歷程,傳譯 鼎盛 衰落,傳譯期:漢魏晉南北朝,佛經(jīng)
7、翻譯的主要內容可分兩類:一是以安世高為代表的小乘禪學,一是以支讖為代表的大乘般若學。前者偏重于宗教修持,強調默坐專念;后者偏重于教義的研究和宣傳,論證現(xiàn)實世界是虛幻的。,鼎盛期:隋唐,隋唐時期的佛教是一種宗派佛教,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學派逐漸形成若干新的佛教宗派,著名的有: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唯識宗、律宗、華嚴宗、密宗、凈土宗和禪宗等。,衰落期:宋元明清,這一時期佛教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心性問題成為佛學理論的核心,各宗派逐漸走向融通,佛教思想
8、與儒、道思想走向調和。,三、禪宗 —中國佛教的代表,,,“禪”是梵語“禪那”的簡稱,意譯為“靜慮”,它是印度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修習方式,但印度佛教只有禪而沒有禪宗。,禪宗,特指奉菩提達摩為始祖的中國佛教宗派,因其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禪宗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顯著標志,是典型的中國佛教,故又稱“中國禪”。,禪史,(1)西天28祖:從摩訶迦葉到菩提達摩(2)東土6祖: 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
9、《六祖壇經(jīng)》,佛性頓悟無念,佛性說,,慧能《壇經(jīng)》:“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凈。日月常明,只為云蓋覆。”,,,,禪宗認為,人人都是可以成佛的,成佛并非另有佛身,自性就是佛。,,“摩訶般若波羅蜜“可譯為“將大智慧渡到彼岸”,這個“彼岸“就是“此岸”,就是吾心,“萬法盡是自性”。一切法皆從心生,肯定個體心靈感受的惟一實在性。,頓悟說,所謂頓悟,是指無須煩瑣儀式和長期修習,一旦把握佛教真諦,即可突然覺悟。禪宗明確反對坐禪念佛,也不
10、要求累世修行,而是強調“直指本心”、“頓悟成佛”。,,禪的本義是沉思,禪的狀態(tài)是沉思的狀態(tài),是潛意識十分活躍的時候,是最能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和靈感的時刻。 在不可思議處思議,在過于玄奧處領悟,在幽微曖昧處開朗--這就是靈感,這就是頓悟。,無念說,“無念”是禪宗的最高宗旨和最高境界,指認識不要存留世俗世界的任何想法、任何分別,而只有符合佛教真如的念頭。,,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 ,進入無差別境界(北宗禪追求清靜境界),主張消解空間
11、方位和時間概念,天地不能置于虛空之外,虛空不能置于吾心之外,以心觀物,物無大小,亦無南北。,境界說,“真如本性”這種境界是佛學的也是藝術的?!熬辰纭痹从诜鸬涞摹傲迸c“六境”,所指稱的是物我兩忘、心物一體的世界,它既圓融于意境之中又超然于意境之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禪宗與士大夫精神生存方式王維式(詩性):禪趣入詩,形成閑雅澄淡之詩風(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白樂天式(世俗化):宗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佛教哲學復習整理
- 試論佛教哲學與蘇軾
- 試論佛教哲學與蘇軾.pdf
-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哲學思想研究
- 論陸九淵對佛教哲學的融攝.pdf
-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哲學思想研究.pdf
- 和尚與哲學家——佛教與西方思想的對話
- 古代中韓佛教哲學中的圓融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
- 古代中韓佛教哲學中的圓融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pdf
- 原始佛教、根本佛教與初期佛教
- 佛教徒的人格、佛教態(tài)度與佛教行為的關系研究
- 佛教哲學中的倫理思想——以《六祖壇經(jīng)》為中心的研究.pdf
- 佛教見解
- 心靈與幸福——印度非佛教派別的心靈哲學及其幸福觀意義.pdf
- 佛教語言
- 佛教歌曲
- 佛教ppt
- 佛教徒的人格、佛教態(tài)度與佛教行為的關系研究.pdf
- 認識佛教4
- 元代河南佛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