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禪”對少林武術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禪”是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是 Dhyana。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非肉身)即是“禪”。禪的風格確是相當獨特的,所謂教外

2、別傳,不立文字,實是得其真機。但是由于禪門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然而禪的機鋒教化,都是明心見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他的原則是建立在“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以儒、釋、道為主的多家文化的有機融合的開放型的文化系統(tǒng)。佛教的人生智慧是解脫的智慧,無執(zhí)的智慧,啟迪人們放棄外在的追逐,消解心靈上的偏執(zhí),破開自己的囚籠,直悟生命的本真。禪與人世間是不可分割的,禪講頓悟,即

3、世間人的覺悟。只有將禪的意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隨緣遷往,心注一境,就能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儒、道文化是中國土生土長起來的,而佛教是舶來品,禪思想傳入中國以后,與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相合浸染、相合補充,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中國化的佛教具有印度佛教不具備的寬容性和世俗性,禪宗宣揚“見性成佛”和“頓悟成佛”,認為成佛在于一念領悟,毋須長期修行,禪以簡單易行的修行方式,使傳統(tǒng)佛教擺脫了繁瑣、高深的理論和嚴格的修行戒律,迅速適應了中國社會,使佛教進一步

4、世俗化,為禪武結合提供了理論依據,從而為少林武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禪武結合是少林武術區(qū)別于其它武術流派的最大特點,少林寺僧將習武作為修禪在一種法門。少林武術存在與以少林寺為核心的文化空間內,被少林寺僧人轉化為修禪的方法。在少林武術作為僧人們學佛修禪的方式以后,僧人們又反過來將自己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融入到少林武術的修習中,使少林武術的內涵和品質得到提升,達到“禪武合一”的境界。其少林武術追求“不修之修”與禪宗的“不

5、修之修”相互融合,練習的極致是練就“不動心”。此種“不動心”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堅定的信念,使習武者領悟無我的境界,在套路修習過程中,將自己對套路的理解表達出來,完全融入到運動中去,以求拳與道合、人與拳合、內與外合,達到“形神兼?zhèn)洹钡耐覡顟B(tài)。禪是武的精神本質,武是禪的表現形式,以禪入武,便可達到少林武術的高層境界,也就是禪道。少林武術是中華民族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少林寺這種特定的宗教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獨

6、特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少林武術最初是僧人們?yōu)榍笞员6捎玫膹娚硎侄危谄溟L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有機地融攝、吸收了佛教禪宗的理論學說,容納了佛教禪宗的演習方法,使原本只有儒、道理論做支撐的中國傳統(tǒng)武術,在經歷了禪宗文化的洗禮后,形成了具有凸現特征的禪武文化,促進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多元化發(fā)展。少林武術和禪思想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禪武文化。禪文化的傳入一方面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另一方面禪宗的形成為少林武術提供了發(fā)展的空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