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內部控制的起源與發(fā)展一、內部控制的起源內部控制(InternalControl)的起源通常與獨立審計師的需求聯(lián)系在一起。但一般認為,作為一種審計方法的內部控制源于以職責分工為特征的“內部牽制”,其目的是保護單位組織內部現(xiàn)金資產的安全和賬簿記錄的準確。根據(jù)赫曼霍特墓石①記載,當時每將貨幣存入銀庫時,首先要由記錄官在銀庫外加以記錄,然后接受銀庫出納官的監(jiān)察和登記。同樣,每當收獲季節(jié)結束將谷物運進谷倉之前,都要由監(jiān)督官當場監(jiān)視谷物裝運情
2、況,并做好記錄進倉時,有記錄官登記每批谷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這種谷物和貨幣入庫須經記錄官、出納官和監(jiān)督官幾道環(huán)節(jié)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內部牽制控制。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內部會計控制”的概念得以提出和使用。內部會計控制相對于內部控制來說要狹義一些,它主要關注財務報表審計,更適合于當時的審計人員。①法老統(tǒng)治時期的古埃及就存在內部控制的萌芽,《蒙哥馬利審計學》P7二、內部控制的發(fā)展內部控制在世界范圍的發(fā)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幾個主要發(fā)展階段:第
3、一個階段是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第二個階段是40年代到80年代;第三個階段是90年代以后直到21世紀。第一個階段:20世紀20~40年代的內部控制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以后,美國各界紛紛致力于治理會計秩序和財務報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①(SEC)的成立推動著會計和審計實務朝著標準化方向發(fā)展。但是,盡管SEC和會計職業(yè)界做出了很多努力,會計和財務報告還是面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1938年,轟動美國的商業(yè)丑聞——“麥克森—羅賓
4、斯丑聞”引發(fā)了SEC和會計職業(yè)界對審計中內部控制問題的極大關注。①根據(jù)1934年根據(jù)證券交易法令而成立,是直屬美國聯(lián)邦的獨立準司法機構,總部在華盛頓特區(qū),負責美國的證券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是美國證券行業(yè)的最高機構。麥克森—羅賓斯是一家從事化學與制藥的大型公司,1937年對外提供的資產總額達到1億美元,在當時具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對其進行審計的是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麥克森—羅賓斯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證
5、券交易所進行交易。1938年12月,證券交易所停止了該公司股票的交易。隨后美國證監(jiān)會的調查發(fā)現(xiàn),該公司虛構了2000萬美元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占全部資產20%,在當時的大蕭條時期數(shù)額是相當巨大的。對麥克森—羅賓斯公司的調查報告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當時內部控制實務進行了研究,并認為“全面了解客戶的內部審計和控制體系的必要性是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的”。SEC同時注意到,對內部牽制系統(tǒng)的審查不應僅僅局限在某些特定的會計職能方面,而應
6、擴大到對交易方式的全面了解。隨后的實踐也表明,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必須超出會計職能的范疇。第二個階段:20世紀40~80年代的內部控制1949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AICPA)出版了第一本審計學意義上的內部控制研究專著《內部控制——協(xié)作體系的要素及其對于管理層和獨立公共會計師的重要性》,并首次給內部控制下了定義:“內部控制包括在組織內部采用的,以保證資產安全性、核查會計了財務報告過程的其他方面,并突出了內部控制。1988年4月美國注冊會計
7、師委員會(AICPA)針對80年代大量的財務失敗所導致的投資者的損失,為了盡量彌補公眾對于審計保證的期望值和職業(yè)界認為審計所能實際傳遞的差距,發(fā)布了《審計準則公告第55號》SASNo.55,取代了1972年發(fā)布的《審計準則公告第1號》SASNo.1,首次提出內部控制結構(internalcontrolstructure)。從“制度二分法”向“結構分析法”的演變被認為是內部控制史上的一個重大轉變。SASNo.55將控制的研究重點逐步從一般
8、含義向具體內容深化。在內部控制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進程中,“全美反舞弊性財務報告委員會”的作用不可忽視。該委員會成立于1985年,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委員會(AICPA)、美國AAA信用評級、財務經理人協(xié)會(FEI)、美國內部稽核協(xié)會(IIA)以及美國管理會計師協(xié)會(IMA)發(fā)起。Treadway委員會主要目標是識別引發(fā)欺詐性財務報告的各種常見因素,并為減少這些事件的發(fā)生提供建議。它也再次對管理層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報告提出要求。1987年的報
9、告試圖從更寬泛的立場,也就是綜合考慮獨立審計師和公司高級管理層的角色和態(tài)度,關注關于內部控制統(tǒng)一指南的制定。該委員會調查發(fā)現(xiàn),近50%的財務舞弊案件是由于內部控制失敗或部分失敗造成的。第三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內部控制全美反舞弊性財務報告委員會的報告發(fā)表不久,COSO委員會①成立,其于1992年發(fā)表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成為迄今為止研究內部控制問題的經典文獻。在COSO報告中,內部控制被定義為: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該過程受到公司董
10、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的影響,其目的是為下列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合理保證,這些目標包括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有效性和效率、遵守法律法規(guī)。在COSO整體框架中,內部控制是由控制環(huán)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及溝通、監(jiān)督五個要素構成。①美國全國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的發(fā)起人委員會,全美反舞弊性財務報告委員會發(fā)起組織。1994年,COSO委員會提出對外報告的修改篇,擴大了內部控制涵蓋范圍,增加了與保障資產安全有關的控制,與此同時,美國注冊會計師委
11、員會(AICPA)則全面接受COSO報告的內容,于1995年據(jù)以發(fā)布了《審計準則公告第78號(SASN0.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審計準則公告框架》征求意見稿,在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基礎上提出了風險管理的框架,由此將內部控制的5個要素擴充為基于風險管理的8個要素,將內控為風險管理服務的理念發(fā)揮得淋漓盡致。2004年9月,COSO委員會發(fā)布了《企業(yè)風險管理框架》終稿,這是內部控制發(fā)展到風險管理層面的一個里程碑。第二節(jié)內部控制規(guī)范化
12、成為全球趨勢隨著世界范圍的企業(yè)合并、資本國際化、貿易壁壘的逐漸消失和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內部控制日益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受到1973~1976年“水門事件”調查的影響,政府立法機構和規(guī)章制定部門開始密切關注內部控制?!八T事件”特別檢舉辦公室和SEC分別進行了幾個獨立的調查,作為對這些調查的反應,國會委員會舉行了聽證會,來聽取大眾關于美國公司對國外政府官員不適當支付的意見,于1977年以全票通過了《反國外賄賂法》(FeignCrupt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