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二 章,瀉 下 劑,瀉 下 劑 一、概念: * 組成:以瀉下藥為主; * 作用:通導大便、排除腸胃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 — “下法” 。 * 立法依據(jù):《內(nèi)經(jīng)》:“其下者,引而竭之”、 “留者攻之”、“其實者,散而瀉之”。 * 治證:胃腸積滯,大便秘結(jié); 里實積滯;

2、 胸腹積水; 水飲內(nèi)停證; 水腫。,,,二、分類與適應證: 1. 寒下 — 攻下積滯,蕩滌實熱; — 里熱積 滯證;(大承氣湯) 2. 溫下 — 溫下寒積; — 里寒積滯證; ( 溫脾湯) 3. 潤下 — 潤燥滑腸,緩下通便;— 津虧腸燥

3、 之便秘證;(麻子仁丸) 4. 逐水— 攻逐水飲,消除水積; — 水飲壅積 于里之實證;( 十棗湯) 5. 攻補兼施 — 瀉下通便,扶助正氣;— 里實 積滯,正氣虧虛證; ( 黃

4、龍湯),瀉下劑,三、使用注意: 1. 若表證未解,里實積滯已成,治應先表后里或表里雙解,不宜單獨應用下法。 2. 年老體虛、婦女新產(chǎn)血虧、病后津傷者,雖有里實積滯,亦宜攻補兼施。 3. 婦女妊娠或月經(jīng)期間,慎用下法,以免損傷胎元或致月經(jīng)過多。 4. 瀉下之法,每易傷及胃氣,故應用時須得效即止,慎勿過劑。,瀉下劑,第一節(jié),寒 下,第一節(jié) 寒 下,適應證,傷寒之邪入里化熱,或溫病熱入中焦—熱結(jié)腸道、腑氣不

5、通之證,,食 積 泄 通因通用,消除積滯使腸濕熱滯中 瀉 道傳導復常則泄瀉自止。,,上焦 口腔咽 釜 引熱下行,使熱邪熱盛 喉疾病 底 隨瀉下而去,血熱 吐血衄 抽 則上部熱勢可緩。妄行 血發(fā)狂 薪,,,,,,,第一節(jié) 寒 下,方藥配伍方法1.以泄熱通便藥(寒性瀉下藥)為主:如大黃、芒硝、牽牛等;2.里熱積滯壅阻,影響腸腑氣機通降,常配行氣藥:如枳實、厚樸

6、、陳皮等;3.兼有瘀血,配活血化瘀藥:如桃仁、赤芍、丹皮等;4.兼熱毒赤盛,配清熱解毒藥:如黃芩、黃連、石膏、知母等;5.兼濕熱,配清熱除濕藥:如冬瓜仁、苡仁。,大承氣湯,《傷寒論》,,重點:大承氣湯的主治證候、配伍枳實和厚樸意義、用法 難點:大承氣湯之急下存陰、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的含義,組成,大黃 酒洗,四兩 厚樸去皮,炙,半斤 枳實炙,五枚 芒硝三合【用法】 * 原方四味

7、,以水一半,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nèi)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芒硝,更 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大承氣湯,,峻 下 熱 結(jié),功用,大承氣湯,,大承氣湯,主治,【病證】陽明腑實證;熱結(jié)旁流證;熱厥、痙病、發(fā)狂。,* 傷寒邪氣,內(nèi)傳,化熱,胃腸腑,邪熱與燥屎互結(jié)成實:大便秘結(jié);,熱結(jié)腸胃 脘腹痞滿,氣機壅滯 脹痛拒按; 熱結(jié)津傷:口燥咽干,苔燥;,燥熱濁毒上沖:或發(fā)熱、譫語; 熱積內(nèi)結(jié):舌紅苔黃厚

8、而燥,脈沉實,* 證候特征:燥、實、痞、滿俱在(陽明腑實證)。 【病機】熱邪、積滯壅結(jié)腸胃; 熱盛津傷。 【治法】瀉下泄熱,行氣消積。 峻下熱結(jié)(急下存陰)。,,,,,大承氣湯,方證分析,,本方證由于傷寒之邪傳入陽明之腑,入里化熱,或溫病熱入中焦,邪熱與腸中燥屎相結(jié),壅結(jié)腸中,腑氣不通,故見大便秘結(jié)不通,頻傳矢氣,脘腹痞滿而硬,腹痛拒按;陽明之經(jīng)氣旺于申、酉之時,腑熱蒸騰,上擾神明,故日晡潮熱,甚則

9、神昏譫語;四肢稟氣郁陽明,陽明里熱熾盛,迫津外泄,則手足濈然汗出。,至于熱結(jié)旁流,自利清水,乃腑熱熾盛,燥屎內(nèi)結(jié),邪熱迫腸中津液從旁而下所至。此種下利物色純青而穢臭難聞,更見臍腹疼痛不減,按之堅硬有塊;熱邪灼傷津液,津液虧損不能上承于口,則見口燥咽干。,由于實熱積滯閉阻于內(nèi),陽氣受阻,不得達于四肢,則可見熱厥之證—四肢逆冷而胸腹灼熱; 熱盛于里,陰液大傷,筋脈失養(yǎng)則出現(xiàn)痙病抽搐、牙關緊閉、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癥。 針對這種

10、陽明實熱內(nèi)盛,燥屎內(nèi)結(jié),陰津虧損的病證,應急下實熱燥屎,以救陰液,即所謂“釜底抽薪,急下存陰”,大承氣湯,方解,君:大黃— 苦寒泄熱,蕩滌腸胃邪熱積滯 長于 瀉下通便,治療主要癥狀 推蕩之功臣:芒硝— 咸寒瀉熱,軟堅潤燥通便。使堅結(jié)的糞便 變軟以利于大黃發(fā)揮瀉熱蕩積推陳致新之效 · 黃、硝相須為用,清瀉熱結(jié)力強,燥、實并治。,,,相須為用,佐: 枳實—破氣散結(jié)

11、 行氣導滯,消除痞滿,助君以 消積除痞 下熱結(jié),不僅治療兼證,通 過 厚樸— 寬腸下氣 二者調(diào)暢氣機作用, 消脹除滿 促進大便的排泄。 枳、樸相配,助黃、硝以推蕩積滯,攻下熱結(jié)。,,配伍特點,大承氣湯,大黃

12、+ 行氣藥并用,瀉下力強;釜底抽薪,急下存陰;通因通用;寒因寒用。,大承氣湯,本方主證,前人歸納為“痞、滿、燥、實”四字。痞:即自覺胸中有悶塞重壓感;滿:是指脘腹脹滿,按之有抵抗感;燥:是指腸中燥屎干結(jié)不下;實:即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痛不減。在臨床運用時,當以實熱與積滯壅結(jié)為著眼點,一旦診斷建立,應及早使用,不可拘泥于“痞、滿、燥、實”四字俱全。實踐證明早用比晚用療效好,且副作用小,安全度大。,本方為陽明腑實、燥屎內(nèi)

13、結(jié)而設。,辨證要點,大承氣湯,運用,臨床應用以大便秘結(jié),腹脹滿硬痛拒按,苔黃脈實為辨證要點。對于里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fā)狂也可用之。,加減變化,邪熱較重者,+ 黃芩、黃連;,兼熱盛成瘀者,+ 丹參、丹皮;,大承氣湯,兼氣虛者,+ 人參;,兼陰津虧損,+ 玄參、生地。,增強胃腸蠕動、增強胃腸道推進運動作用;,藥理研究,大承氣湯,軟便通里、清熱解毒、行氣消脹、除滿止痛。,增加腸容積作用;,解除梗阻、促使腸套疊還納作用;,急性單純性腸梗阻、

14、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腸麻痹、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胰腺炎、 急性闌尾炎、急性菌痢初起以及某些熱性病過程中出現(xiàn)高熱、神昏、譫語、痙厥、發(fā)狂等而有陽明腑實證者,均可加減使用。藥理研究證明,方中大黃的有效成分具有瀉下作用,不耐高溫,若長時間煎煮,瀉下成分即遭破壞,證實了仲景先煮枳實、厚樸,后下大黃的用法是非??少F和正確的用藥經(jīng)驗。,現(xiàn)代運用,大承氣湯,本方為瀉下峻劑,胃腸無熱結(jié),或氣陰虧虛者均不宜用。 中病即止,慎勿過劑;口腔臟器的

15、嚴重梗阻、或有絞窄、壞死以及穿孔先兆等,禁用本方。,使用注意,大承氣湯,〖典型病案〗 王××,男,48歲。 主訴:便秘1個月。 病史:患者一月前高燒后出現(xiàn)大便干結(jié),常3~5日排便1次,近一周來便后肛門撕裂樣劇痛,時帶血鮮紅,伴腹脹腹痛,口干口臭,納差,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飲。舌紅, 苔黃燥,脈滑數(shù)。,診斷:便秘(燥熱內(nèi)結(jié)) 治則:清熱潤腸 方藥:小承氣湯加減。大黃9克、枳實9克、厚樸12克、火麻仁15克、白芍15

16、克、生地 15克、槐花12克。 按語:患者因高熱傷津、腸道失潤出現(xiàn)便干,隨著病期的延長而見陽明腑實證,且燥糞內(nèi)結(jié)難出,日久至肛門撕裂。此證治療當清、潤并行。故方中既以小承氣湯瀉熱通腑,又用火麻仁、生地、白芍等潤腸生津,槐化涼血止便血,共成清熱潤腸之劑。,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的組成、主治、功效及主要配伍意義。,組成,大黃四兩 牡丹一兩 桃仁五十個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原方用法】

17、 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芒硝,再煎沸,頓服之。(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大黃牡丹湯,【病證】腸癰初起。 【病機】濕熱蘊結(jié)腸中,與氣血搏結(jié),氣血凝滯不暢,瘀熱壅盛,血敗肉腐。,,,大黃牡丹湯,主治,主治證候病機分析:濕熱搏結(jié)氣血濕熱蘊結(jié)腸中,不涉膀胱氣血瘀滯,營衛(wèi)失和濕熱蘊結(jié),大黃牡丹湯,主治,,蘊結(jié)成癰,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則腫痞(初起),,,小便自調(diào),,,時時發(fā)熱,自汗惡寒(腸癰已成),,,,舌苔薄膩而黃,脈滑數(shù),

18、臨床表現(xiàn): 轉(zhuǎn)移性:腹痛開始于心窩部或臍周,數(shù)小 性質(zhì) 時或一二日轉(zhuǎn)移至右下腹 反跳性:按后放開疼痛加劇,腹肌緊張。 1.腹痛 部位:右下腹右髂上棘與臍窩連線的外1/3內(nèi)2/3 的闌尾點。

19、 體態(tài):右足曲而不伸,伸則痛甚。2.或見發(fā)熱惡寒汗出,(注意與外感鑒別),苔薄膩而 黃,脈滑數(shù)。,大黃牡丹湯,主治,,,,瀉熱破瘀 ,消腫散結(jié),功用,大黃牡丹湯,君:大黃—苦寒攻下,瀉熱通便、活血祛瘀 牡丹—辛苦微寒,涼血化瘀臣:芒硝—咸寒,瀉熱導滯,軟堅散結(jié), 與大黃合用,蕩滌腸中實熱 桃仁—苦平,性善破血,活

20、血祛瘀 佐使:冬瓜仁—甘寒,清腸利濕,排膿散結(jié) 諸藥合用,既可瀉熱破瘀,又可散結(jié)消腫。,大黃牡丹湯,方解,本方為治療腸癰初起的常用方。對于早期未成膿者,確有消癰散結(jié)之功;膿已成者,也可加減運用。但無論膿未成還是已成未潰,均應以實證熱證為主。,辨證要點,大黃牡丹湯,運用,臨床應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辨證要點。,加減變化,大黃牡丹湯,若熱毒較重,加蒲公英、金銀花

21、、敗醬草;,若血瘀較重,加赤芍、乳香、沒藥等;,現(xiàn)代研究:具有抑菌作用(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促進腸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作用。,現(xiàn)代臨床多用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屬于濕熱瘀滯者。 若加銀花、蒲公英、敗醬草、白花蛇舌草、赤芍,再配合芒硝外敷患部,可提高療效。 若高熱、腰痛劇烈者可加黃連以清熱解毒。,現(xiàn)代運用,大黃牡丹湯,第二節(jié),溫 下,適應證,里寒積滯實證:腹痛便秘,手足不溫,脈沉實等。,組方結(jié)構(gòu),1.瀉下藥:如大黃、巴

22、豆等;2.溫里祛寒藥:如附子、干姜等;3.兼氣虛者,配補氣藥:如人參、炙甘草等。,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重點:溫脾湯中大黃與附子的配伍意義,組成,,溫脾湯,大黃四兩 芒硝二兩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 干姜三兩 附子大者一枚 當歸三兩,用法:原方五味,(口父)咀,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臨熟下大黃。,【病證】陽虛寒積之便秘證。寒積阻于腸道—腹痛

23、便秘,臍下絞結(jié), 繞臍不止脾陽不足—手足不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主治,溫脾湯,,攻下冷積 溫補脾陽,功用,溫脾湯,溫脾湯,方解,君:附子 — 溫壯脾陽; — 溫散寒凝,以宣通寒積; 大黃 — 蕩滌瀉下,攻積通滯。 附、黃相配,以溫制寒,(大黃為制性存用) 溫中陽,下積滯以除冷積。,臣:干姜 — 助附子溫中陽以散寒凝; 芒硝—潤腸軟堅,

24、助大黃瀉下攻積佐:人參 當歸使:甘草 — 和中調(diào)藥。,,益氣養(yǎng)血,使下不傷正,配伍特點: 溫通、瀉下、補益三法兼?zhèn)?,寓溫補于攻下之中,具有溫陽以祛寒、攻下不傷正之特點。,運用,溫脾湯,1.辨證要點:腹痛、便秘,手足不溫,脈沉弦。 2.臨證加減: · 腹痛甚者(寒凝氣滯)+ 厚樸、木香; · 嘔吐者 + 半夏、砂仁。 3. 現(xiàn)代運用: ·肝硬化腹水、蛔蟲性腹

25、痛、幽門梗阻屬于中陽 虛寒,冷積內(nèi)結(jié)者。,〖典型病案〗 曹××,男,40歲。 主訴:大便秘結(jié)多年。 病史:大便常年5日1行,干燥難解,甚是費力。伴脘腹隱痛不舒,遇冷更甚,得溫按則舒。望其唇面,皆呈青蒼之色。脈沉弦而緩。,診斷:冷積便秘。方藥:溫脾湯加味。炮附子12克,干姜6克,黨參10克,白術15克,生大黃6克,炙甘草6。 服藥后大便自利,脘腹舒適,繼服2劑。便秘基本緩解。偶有腹痛大便不暢,即自服

26、附子 理中丸數(shù)日,諸癥即逝。按語:本患者為搬運工人,饑飽失常,餐風飲冷在所難免,胃腸功能差,且病情已久,舌苔、脈象均辨為脾陽不足,冷積內(nèi)停之便秘證,處以溫里攻下之溫脾湯,正與證相符,故使病證得以痊愈。,第三節(jié),潤 下,腸燥津虧大便秘結(jié)。,適應證,1.潤腸通便藥為主:如火麻仁、柏子仁、桃仁、杏仁等;2.配行氣藥:如陳皮、厚樸;3.邪熱傷津或素體火旺配瀉熱通便藥:如大黃、芒硝;4.陰血不足配滋陰養(yǎng)血藥:如首烏、生地、當歸。,組方

27、結(jié)構(gòu),溫脾湯,《備急千金要方》,麻子仁丸 (脾約丸),《傷寒論》,,重點:如何理解“脾約”麻子仁丸配伍杏仁的意義,組 成,麻子仁丸,麻子仁二升 枳實炙,半斤 芍藥半斤 厚樸炙,去皮,一尺 大黃去皮,一斤 杏仁去皮、尖、熬,別作脂,一升 【用法】 1.丸劑:蜜丸 每服9g 每日3次。 2.湯劑:水煎服(大黃后下),每日3次。,方歌 麻

28、子仁丸治脾約,大黃枳樸杏仁芍, 胃熱津枯便難解,潤腸通便功效高。,【病證】脾約證。(胃腸燥熱,津液不足之便秘證) 胃有燥熱,脾津不足(胃強脾弱),脾的功能為胃所約束(脾約),津液輸布失調(diào),(腸道失以濡潤) (但輸膀胱),大便干結(jié) 小便頻數(shù),,,,,,,麻子仁丸,,,,,,,麻子仁丸,【病機】腸胃燥熱,脾津不足。 【治法】潤腸瀉熱,行氣通便。,君:火麻仁 — 滋脾潤燥,滑腸通便。 臣:杏仁 —

29、苦泄降氣,潤腸通便; 白芍 — 養(yǎng)陰以助潤下; 麻、杏、芍合用,養(yǎng)陰增液,潤腸通便。 佐:大黃 — 通便泄熱以除燥結(jié)之屎。 枳實 下氣破氣,行滯消脹, 厚樸 助黃、麻以降泄通便。 使(兼):蜂蜜 — 潤燥滑腸,調(diào)和諸藥。,麻子仁丸,方解,,以小承氣湯加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組成。重用麻仁益陰增液、潤腸通便,并緩承氣攻伐之力,體現(xiàn)潤腸攻下之法;潤腸為主,攻下為次,使下不傷正,潤

30、不膩邪。,配伍特點,麻子仁丸,麻子仁丸,大便干結(jié),小便頻數(shù),舌紅苔黃而干。,加減變化,作湯劑,熱盛者,加重大黃用量 ;,麻子仁丸,燥熱傷津較甚,便秘甚者,+ 柏子仁、瓜蔞仁以生津潤腸;,痔瘡便血者,+ 地榆、槐花以涼血止血 。,習慣性便秘、老人與產(chǎn)后便秘、痔瘡手術后便秘等屬于胃腸燥熱者。 本方可作為痔瘡術后或肛腸科手術后的常規(guī)用藥,可以防止肛門手術后因大便干燥而引起的疼痛及出血。,現(xiàn)代運用,麻子仁丸,1.老人體虛、內(nèi)無邪熱之便秘

31、、孕婦便秘,慎用。2.不可長期服用。本方雖為緩下之劑,但組成中有小承氣湯,兼攻下破氣作用。,使用注意,麻子仁丸,〖典型病案〗 陳×× ,男,57歲。 主訴:便秘半年余。 病史:半年前始患便秘,5-6天大便一次,痛苦非常。自服番瀉葉維持大便2天1次,但一停 服,便又不通。自覺口咽干燥,小便次數(shù)增多。舌質(zhì)淡紅,兩手關脈浮大有力。,診斷:脾約 治則:清熱潤腸 方藥:麻子仁丸加減。麻子仁20克,杏仁10克,白芍10

32、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川軍10 克。上藥服3劑,小便次數(shù)減少,大便亦通,日行1次,但便時不暢快。后將原方大 黃改為15克,又服3劑,大便正常。以后每隔10余日服此方3-6劑,半年而愈。 按語:本病例為較典型的脾約之證?!磅藐柮}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 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傷寒論》)。大便硬,小便數(shù),二者互為 因果,所以治療重在通便,燥熱一去,大便調(diào)暢,則小便次數(shù)自然減少,是不治小便 而治小便也

33、。,濟 川 煎 ﹡ 《景岳全書》【組成】 當歸二至五錢 牛膝二錢 肉蓯蓉酒洗去咸,二至三錢 澤瀉一錢半 升麻五至七分或一錢 枳殼一錢,虛甚者不必用 【用法】原方水一盞半,煎七分,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湯劑水煎服。),方歌: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濟川煎配伍澤瀉的意義,【主治】腎虛精虧,腸燥便秘證. 腎陽不足氣化無力 大便

34、秘結(jié),舌淡苔白脈沉細 津液不布開合失司 小便清長; 腎虛精虧: 腰膝酸軟、頭暈目眩。 【病機】腎虛精虧,腸道失以滋潤 便秘。,,,,,,,,【治法】溫腎益精,潤腸通便。,【方解】 君:肉蓯蓉 — 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臣:當歸 — 養(yǎng)血和血,潤腸通便; * 蓉、歸相配:溫腎益精,養(yǎng)血潤腸而 通便。 牛膝 — 補肝腎,強筋骨。 佐:枳殼 — 下氣寬

35、腸以助通便; 升麻 — 宣以升清陽。 澤瀉 — 滲濕以泄?jié)幔?· 三藥降泄?jié)釟舛尻?,以助通便?* 配伍特點: 1、標本兼顧溫腎益精治其本,潤腸通便治其標2、補中有瀉,降中有升寓通于補之中,寄降于升之內(nèi),【運用】 1.辨證要點: 大便秘結(jié),小便清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2.臨證加減: 腎虛甚者 + 熟地黃、鎖陽; 兼氣虛者 + 白術、人參。

36、3.現(xiàn)代運用: 習慣性便秘、老年人便秘屬于腎虛精虧者。,〖典型病案〗 王×,男,76歲。 主訴:便秘6個月,加重7天。 病史:半年來患者每于排便時覺有冷氣沿脊柱上沖頸項,且糞便難出,常3~4日排便1次, 便質(zhì)不干。7天前進食蘋果后至今未排便,腹中冷痛,欲便不得,伴夜尿頻多,畏寒肢冷。既往有老慢支病史,現(xiàn)仍咳痰稀薄量多。,診斷:便秘(陰寒凝滯) 治則:溫陽通便。 方藥:濟川煎加味。肉桂15克、當歸15克、枳殼15

37、克、牛膝12克、菟絲子12克、杜仲10克、 肉蓯蓉15克、蘇子12克、半夏12克、附子10克、干姜10克、甘草12克。 按語:患者因年高體弱,命門火衰致陰寒內(nèi)生,腸失傳導,故見大便艱澀難出;陽衰溫運無 力則氣機阻滯而腹中冷痛;因其里無實熱,故便質(zhì)不干;陽衰失溫,寒自督脈上攻,故 覺排便時有冷氣上沖;7天前過食生冷,加重陽虛寒凝,腸失傳導尤甚;舌淡胖,脈沉 遲無力均為陽虛寒凝之征。治療以溫壯腎陽為法,方中肉桂、附子、干姜、杜仲、菟絲 子

38、補命門之火;肉蓯蓉、當歸補養(yǎng)通便;枳殼、蘇子降氣助腸傳導;半夏、蘇子尚可兼 治其痰多;甘草和中調(diào)藥。全方共奏溫陽通便之功,第四節(jié),逐 水,第四節(jié) 逐 水,適應證,水飲壅盛于里的實證,第四節(jié) 逐 水,方藥配伍方法 峻下逐水藥如甘遂、大戟、芫花 逐水 配行氣藥如青皮、木香 配養(yǎng)胃扶正之品如大棗,,十棗湯,《傷寒論》,,十棗湯配伍大棗的意義、服用方法,組成,,十棗湯,芫花熬 甘遂

39、 大戟各等分【用法】 原方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一錢匕,贏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yǎng)。,1.傳統(tǒng)劑型:散劑。三味藥等分研成細末,選肥大棗十枚,以水煎湯去大棗,調(diào)服藥末。身體壯實者約2g,體弱者約1g,一日一次,清晨空腹服。若瀉后水飲病邪未盡,第二日加服1g;若水飲盡去,則以稀粥調(diào)養(yǎng)。2.現(xiàn)代劑型:膠囊劑。

40、三味等分研成細末,裝入膠囊,每次1g,一日一次,以肥大棗10枚煎湯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利后糜粥自養(yǎng)。,十棗湯,主治,水飲壅盛,,上擾清陽 頭昏目眩飲停胸脅,肺氣不利 咳唾胸脅引痛,短氣飲停心下 心下痞硬飲邪犯胃,胃氣上逆 干嘔飲停脘腹,氣機不利 腹脹飲溢肌膚 水腫

41、(一身悉腫, 下半身尤甚)苔白滑,脈沉弦,,懸飲,,實水,,,攻逐水飲,功用,十棗湯,十棗湯,方解,君:甘遂— 善攻逐經(jīng)遂絡脈中之水濕痰飲。 臣:大戟— 善瀉臟腑中之水濕痰飲。 芫花— 善消胸膈間的伏飲痰癖。 遂、戟、芫相須為用,瀉水逐飲力強, 以 除積聚,消腫滿。佐、使: 大棗— 益氣護胃,減少藥后反應; — 緩和

42、諸藥的峻烈、毒性, 使下不傷 正; —培土制水,邪正兼顧。,具體服用方法1、三藥為散劑(膠囊),大棗煎湯送服2、清晨空腹服,小量開始,每日一次,各等分,每次0.5-1.0g,服后下水量少,次日加量,最多至1.5g。3、服藥得快利后停服,宜食糜粥養(yǎng)胃。4、老人體弱慎用,孕婦忌用。,十棗湯,,,使用注意,服藥后的藥性作用:藥后大約1小時左右,感覺上脘部不適,輕度眩

43、暈和惡心,繼而腹中腸鳴腹痛,痛漸向下移,最后大便瀉下稀水,一般一日5~6次,最多可8~9次不等。若只有1~2次瀉,則應認為太少,未達到預期效果,第二日可稍加量再服一次。瀉下的同時,可能有全身微汗,有的患者藥后還可見劇烈嘔吐的副作用。對膿性胸膜炎及干性胸膜炎大致無效。,本方為逐水峻劑。,辨證要點,十棗湯,運用,臨床應用以咳唾胸脅引痛、或水腫腹脹、二便不利、脈沉弦為辨證要點。,滲出性胸膜炎、結(jié)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所致之胸水、腹水

44、或全身水腫,以及晚期血吸蟲病所致的腹水屬于邪盛而體質(zhì)壯實者。,現(xiàn)代運用,十棗湯,第五節(jié),攻補兼施,第五節(jié) 攻補兼施,方藥配伍方法 攻下藥如大黃、芒硝等 攻補兼施 補益藥如人參、當歸、生地、 玄參、麥冬等,,黃龍湯﹡,《傷寒六書》,大黃三錢 芒硝四錢 枳實二錢 厚樸一錢 甘草一錢 當歸三錢

45、 人參二錢,【用法】 原方以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一撮,熱沸為度。,黃龍湯,黃龍湯,,陽明腑實證,,,邪實,,,自利清水,色純青,脘腹脹滿,腹痛據(jù)按,,,應下失下,,,氣血不足,,,正虛,,,身熱口渴,神疲氣少,譫語,甚則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神昏肢厥,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黃龍湯,瀉熱通便,益氣養(yǎng)血,功用,大黃、芒硝 (大承氣湯) 枳實、厚樸 瀉熱通便,行氣除積。 人參、當歸

46、— 益氣養(yǎng)血,既扶正以祛邪,又使下不傷正。 桔梗 — 宣肺(上)以助通下。 生姜、大棗 調(diào)補脾胃。 甘草 — 兼調(diào)和藥性。,方解,黃龍湯,,配伍特點: 瀉熱通便藥與益氣養(yǎng)血藥同用,攻補兼施。驅(qū)邪不傷正,扶正不戀邪。,黃龍湯,【運用】 1. 辨證要點: · 大便秘結(jié)或自利清水,腹痛拒按,身熱口渴, 體倦少氣,舌苔焦黃或焦黑,脈虛。 2. 臨證加減: · 老年氣血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