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中國古籍英譯策略</b></p><p>  [摘 要]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其對外翻譯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實現(xiàn)中西文化對等交流,達到世界文化融合的一條重要途徑。本文從文化因素,傳神達意思想以及不同文體翻譯三個方面探討了中國文化典籍英譯的策略。 </p><p>  [關(guān)鍵詞]翻譯策略;中國古籍;文化因素

2、;傳神達意;文體 </p><p>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6-0292-02 </p><p><b>  引言 </b></p><p>  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經(jīng)典文學是中國古老文明的結(jié)晶,古代典籍英譯是一個特殊的翻譯領(lǐng)域,它對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有著重

3、大作用。幾百年來,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譯者都在英譯中國經(jīng)典作品中探索出了自己獨有的方法,本文通過不同的古籍英譯作品來探討這些值得借鑒和學習的英譯策略。 </p><p>  一、正確處理古籍中的文化因素 </p><p>  翻譯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語際活動”[1],是用一種語言(目的語)等值的本材料來取代另一種語言(源語)的文本材料[2],要成功的進行語言材料的轉(zhuǎn)換,不但要掌握兩種語言還要熟

4、悉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在國外許多研究者把翻譯看作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而中國典籍英譯正是這種跨文化傳播與交際活動的體現(xiàn)。美國語言家,翻譯家尤金?奈達甚至把把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分為五類,即生態(tài)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質(zhì)文化和社會文化[3]。因此在典籍翻譯時注意到不同的文化因素以采取適當?shù)挠⒆g方法。如《道德經(jīng)》第42章中“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譯為“The ten thousand things support the Yin and

5、 embrace the Yang. It is in the blending of the breaths that their harmony depends.” 這里就沒有考慮到文化因素,萬物不能直譯為 “ten thousands things”; “負陰而抱陽”指的是一切事物均包含有陰陽兩方面在內(nèi)而構(gòu)成對立統(tǒng)一體。因此可試譯為Everything is impregnated </p><p>  關(guān)

6、于在翻譯中如何處理原作的文化因素問題有兩種觀念,一是保留源語文化的“異化派” ,另一種是主張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歸化派” 。二者各有優(yōu)勢和不足。 </p><p>  1、異化主要體現(xiàn)在直譯上,有時“直譯”的方法比“意譯” 更能傳達原文風格,保留原文風格。偉大文學家和翻譯家魯迅一改傳統(tǒng)采用新的譯法―忠實于原著的直譯法。他主張“以信為主,以順為輔” ,反對“順而不信” ,主張“力求其解”和“保存原作風姿”[5]。

7、雖然譯文讀者與原文讀者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對原文或譯文的感受不同,但直譯法確實是保留源語文化和風格的好方法?!恫烁T》是一部語錄體的勸世之作,書中濃縮著佛儒道之精髓是中國文化的完美體現(xiàn)。其中“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罹其中;螳螂之貪,雀又乘其后。機里藏機,變外生變,智巧何足持哉!”一句采用直譯法譯為“A net for fish is set, but a toad is caught instead; the mantis stalks the

8、cicada, while behind them lurks the oriole. The mysterious workings of fate know no limit, and unforeseen events supersede one another: of what account is ma</p><p>  2、保留中國文化同時也要兼顧西方讀者喜好,易于西方讀者接受。奈達的“翻譯即交際”

9、 理論認為翻譯的首要任務(wù)是使讀者看了譯文就能一目了然,無需源語文化背景知識就能看懂。這就要求在翻譯中盡可能少地搬用生硬的外來語,盡可能多的使用屬于接受語的表達法[7]。因此對于古籍翻譯中的文化因素,有時也可以適當采用歸化法。辜鴻銘的英譯儒經(jīng)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如子曰: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辜教授譯為 Confucius remarked: “There was the E

10、mperor Shun. He was perhaps what may be considered a truly great intellect. Shun had a natural curiously of mind and he loved to inquire into near facts (literally near words, meaning here ordinary topics of conversation

11、 in everyday life). </p><p>  早在1994年,汪榕培教授英譯《詩經(jīng)》時就提出了“傳神達意”的典籍英譯思想?!皞魃襁_意”更具體的應(yīng)該是“達意的傳神” 。首先,“達意”是典籍英譯的出發(fā)點,譯者在自己的譯文中必須準確地體現(xiàn)自己對原文文本的理解和闡釋。其次,單純“達意”還不夠,必須是“傳神的達意” 。現(xiàn)以汪榕培英譯《詩經(jīng)》中《上邪》為例深入探討典籍英譯中“傳神達意”的重要性。《上邪》原文與

12、譯文: </p><p><b>  上邪 </b></p><p>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 </p><p>  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p><p>  Oh Heaven Above </p><p>  Oh heaven above/ &

13、lt;/p><p>  I will shower you with my love/ </p><p>  it will endure despite the fates above/ </p><p>  when the mountains do not rise high/ </p><p>  or the rivers dry/or

14、 winter thunders come by/ </p><p>  or summers snows fly/ </p><p>  or the earth meets the sky/ </p><p>  only then shall I abandon my love[9] </p><p>  “傳神”包括形似和神似兩個方面

15、。 </p><p><b>  1、 形似 </b></p><p>  就譯詩而言,要給人原詩的生動逼真的印象,需要盡可能保持原始的風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以詩譯詩”。從形式方面來看,詩節(jié)的行數(shù)、詩行的長短、節(jié)奏和韻律都能相同或相似自然是最理想的[10]。原詩是漢樂府《繞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熾熱表白,分為長短不一的9行。汪先生的譯文有長有短,整

16、體上體現(xiàn)出人物情緒的變化,同時采用aaa, bbbb, a的韻律,分別以 /v/和/ai/為韻腳,給人以高而洪亮的感覺,與詩中的山盟海誓互相照應(yīng)。 </p><p><b>  2、神似 </b></p><p>  神似是指譯作的內(nèi)在意蘊,精神實質(zhì)上的一致。原詩第4-8行是表示與君絕的條件,汪譯用時間連詞 “when” 引出第一個條件,其后每個條件都用”or” 來連

17、接,表示一種選擇關(guān)系,與原詩所表達內(nèi)容一致。由此看來,汪譯確實在神似上下了功夫,通過連詞的巧妙使用,準確傳達出原詩的內(nèi)在韻味。 </p><p><b>  3、達意 </b></p><p>  汪榕培把“達意” 作為翻譯的出發(fā)點,并分為字詞達意和比喻達意兩個方面。他認為“字詞的字面意義的理解對于譯詩的達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修辭格的合理使用,對于達意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18、?!盵11] 《上邪》這個題目中“上”指的是 “上天” ,而“邪”又讀“ye”,相當于感嘆詞“啊” ,沒有具體含義,因此汪榕培把題目譯為“Oh Heaven Above”, 采用直譯法忠實于原文。對于比喻達意,體現(xiàn)在這首詩譯中最明顯的就是“or” 表達的幾個排比句,結(jié)構(gòu)工整,傳神達意。 </p><p>  三、譯文應(yīng)關(guān)注不同文體表達功能的體現(xiàn) </p><p>  20世紀70年代,德國

19、著名翻譯家卡塔琳娜?萊斯提出文本理論,他強調(diào)指出:“決定譯者采用什么翻譯方法的是文本類型,文本類型是影響譯者選擇恰當?shù)姆g方法的首要因素。”[12]與文本理論相似,20世紀80年代后期,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根據(jù)翻譯文本的功能,提出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的方法。根據(jù)他的觀點,原語文本可以分為表達功能,情報功能和交際功能三類,其中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屬于表達功能文本范疇,而科技作品等非文學作品屬于信息功能一類。對于以表達功能為主的文本,紐馬克認為應(yīng)

20、采用語義翻譯,作者獨特的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應(yīng)視為同等重要,在譯語語義和句法所能容忍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再現(xiàn)作者的原意,忠于作者。翻譯以信息功能為主的文本時宜采用交際翻譯的方法,強調(diào)忠于讀者,便于讀者接受譯文。 </p><p>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英譯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忠實原文,然后根據(jù)不同題材采取不同的策略。如英譯唐詩要體現(xiàn)“三美”原則;散文翻譯要在緊扣原文基礎(chǔ)上重新斷句,選擇適當連

21、接詞句型和結(jié)構(gòu)加以連接,使譯文流暢自然;戲劇翻譯要求形式對等語言通俗;而小說的翻譯更有講究,小說以人物的塑造,環(huán)境的描寫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主?!都t樓夢》中有大量的人名,俗語,隱語等,如果譯者只看字面就進行翻譯,往往會忽視了內(nèi)在含義的傳達,原作的忠實性和譯文藝術(shù)性都會受到破壞。如人名的翻譯可采用音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辦法,寶玉譯為Bao-yu,而紫鵑譯為Nightingale(夜鶯)等;對于人物關(guān)系,家譜等則可采用附錄的形式;同時英譯還要注

22、意譯文的藝術(shù)性,借助一切文學和藝術(shù)手段傳達原作精神和藝術(shù)特點,如霍克斯把《好了歌》譯為Won-Done Song, 音韻和諧鏗鏘,譯文節(jié)數(shù)與漢語原文完全吻合且語義貼切,整個詩篇的譯文韻味都給人一種民間勸善的說唱文學味道充分體現(xiàn)了譯文的藝術(shù)性。 </p><p>  關(guān)于信息功能文本的非文學文體則涉及許多領(lǐng)域--天文,地理,農(nóng)業(yè),醫(yī)學,軍事,歷史,機械等,這些都是對某一領(lǐng)域的深入研究,更具體更專業(yè),因此在英譯時要忠

23、實準確,通順流暢,規(guī)范專業(yè),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杰出的一步兵書,它的英譯本就準確精煉,妙語連珠且具有兵法之風。如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譯為“Attack where he is least prepared. Take action when he least expects you.” 這是兵法中的名句,譯文用祈使句,其中兩個least 的使用以程度表否定,和where 與when 的變異使用,暗示時空

24、變換,頗有警示風格。[13] 另外原文中“曰”不用直譯而是用直陳轉(zhuǎn)換為引語譯為“find out”; “天”譯為heaven( tian 天),“地”譯為earth(di 地),“法”譯為 regulation(fa 法) 兼用意譯、注音和給原文漢字三種方法;句子多用被動、省略、合并等譯法,這些都很好的體現(xiàn)了非文學文體古籍英譯的特點。   四、結(jié)語 </p><p>  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典籍翻譯活動方興未艾,越

25、來越受到重視,東方譯者和西方譯者形成兩股力量為中國典籍英譯貢獻著力量。而英譯版本的好壞,是否為西方人接受都由翻譯方法決定。因此,譯者們在翻譯活動時應(yīng)遵循一定的技巧和策,略,維護民族文化身份同時考慮到西方讀者感受,讓中國古籍英譯真正為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世界各文化和諧相處以及共同發(fā)展跨文化與交流活動做出偉大貢獻。 </p><p><b>  參考文獻 </b></p><p

26、>  [1] Eugene A.Nida(2001),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P.114. </p><p>  [2] J.C.Catford (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

27、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20. </p><p>  [3] 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 異化與歸化》,見郭建中編:《文化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第277頁. </p><p>  [4] 王宏?。骸吨袊幕浼⒆g》,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72頁. </p><p>  [5] 高華麗:《中外

28、翻譯簡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第107頁. </p><p>  [6] 蔣堅松:古籍翻譯中的若干文化因素及處理[J].外國語言文學究,2004 (4). </p><p>  [7] 高華麗:《中外翻譯簡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第305頁. </p><p>  [8] 辜鴻銘文集:下 [M],黃興濤,譯,??冢汉D铣霭嫔纾?996,第530頁.

29、</p><p>  [9] 趙明敏.從汪榕培譯《上邪》看“傳神達意”的翻譯標準.長江大學學報,2012(3). </p><p>  [10] 汪榕培.傳神達意譯《詩經(jīng)》[J].大連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4). </p><p>  [11] 汪榕培.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設(shè),1997. </p><p>  [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