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統(tǒng)計預測與決策課程設計</p><p><b>  目 錄</b></p><p>  課題一 簡單線性回歸分析………………………………………………………… 1</p><p>  1.1 散點圖與線性趨勢線……………………………………………………………1</p><p>  1.2 回歸分析

2、…………………………………………………………………………2</p><p>  課題二 非線性回歸分析 ……………………………………………………………5</p><p>  2.1 指數(shù)模型…………………………………………………………………………5</p><p>  2.2冪函數(shù)模型………………………………………………………………………6</p>&

3、lt;p>  2.3多項式……………………………………………………………………………8</p><p>  2.4對數(shù)模型……………………………………………………………………… 9</p><p>  課題三 時間序列平滑預測…………………………………………………………13</p><p>  3.1加權移動平均法……………………………………………………………

4、… 13</p><p>  3.2簡單季節(jié)性……………………………………………………………… ……15</p><p>  參考文獻……………………………………………………………………………</p><p>  課題一 簡單線性回歸分析</p><p>  摘要: 簡單線性回歸模型是復雜回歸分析的基礎,是一種理想化的形式。簡單線性回歸模型的

5、一般形式為 ,其中為線性回歸系數(shù)。下文就給定的一組數(shù)據(jù),對如何建立簡單的回歸模型,并且對模型進行分析展開說明。</p><p>  關鍵字: 散點圖、趨勢線、回歸分析</p><p>  1.1散點圖與線性趨勢線</p><p>  在進行簡單回歸分析前,先繪制散點圖很重要,如果散點圖上的點大致分布于一條直線上,則使用線性回歸方法,否則應重新考慮非線性回歸等方法。&

6、lt;/p><p>  例如:下表為隨機抽取的10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元)和消費支出(元)數(shù)據(jù),一般認為消費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可支配收入,所以消費支出為因變量,可支配收入為自變量。</p><p>  在EXCEL中輸出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散點圖,如下:</p><p>  從散點圖可以看出,其數(shù)據(jù)點大致沿直線分布,故可以插入線性趨勢線進行分析。</p>

7、;<p>  1.1.1插入線性趨勢線</p><p>  數(shù)據(jù)點大致沿直線分布,故可以插入線性趨勢線。步驟如下:</p><p>  1.依次單擊“圖表”——“添加趨勢線”——“線性”——“確定”。</p><p>  2.依次單擊“趨勢線”——“選項”——選擇“自動設置”“顯示公式”“顯示R平方”,清除“設置截距”——“確定”。</p>

8、<p><b>  結果如下圖:</b></p><p>  由插入趨勢線后的散點圖可知,消費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間的函數(shù)關系為:</p><p>  消費支出=0.67*可支配收入+142.4</p><p>  公式中截距為142.4,單位為元;斜率為0.67,表示每增加一元可支配收入,引起的消費支出的平均變化為0.67元。<

9、;/p><p>  =0.9935,表明消費支出中有99.35%可用可支配收入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加以解釋,剩余的0.65%則由其余因素引起,兩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顯著。</p><p><b>  1.2 回歸分析</b></p><p>  上例中兩變量間線性關系顯著,則可以進一步計算回歸系數(shù)并進行檢驗和預測。若某人的收入為3300,試估計該人的食品

10、支出(顯著性水平=0.05)。</p><p><b>  步驟如下:</b></p><p>  把數(shù)據(jù)輸入到工作表中。</p><p>  設食品支出為,收入為,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p><p><b>  計算回歸系數(shù):</b></p><p> ?。?)斜率=,

11、在G2輸入截距公式=(G1*SUMPRODUCT</p><p>  (A2:A11,B2:B11)-SUM(A2:A11)*SUM(B2:B11))/(G1*SUMSQ(A2:A11)-SUM</p><p>  (A2:A11)^2)。G1=10;</p><p> ?。?)截距=,在G3輸入截距公式=AVERAGE(B2:B11)-G2* AVERAGE<

12、;/p><p>  (A2:A11);各回歸參數(shù)顯示如圖。食品支出和收入的函數(shù)關系為Y=0.67*X+142.4</p><p> ?。?)y的估計值為=,在D2輸入公式=$G$3+$G$2*A2,并往下復制到D11處,。</p><p>  4.檢驗線性關系的顯著性:</p><p>  可決系數(shù)=1–,在G4輸入公式</p>&

13、lt;p>  =1-SUMXMY2(B2:B11,D2:D11)/DEVSQ(B2:B11),</p><p>  得=0.993481,在G5中輸入=SQRT(G4),得相關系數(shù)R=0.996737,</p><p>  當顯著性水平=0.05,自由度為=8時,查相關系數(shù)臨界值表得。</p><p>  本題中相關系數(shù)為0.996735,大于臨界值0.632

14、,故在=0.05顯著性水平上,檢驗通過,兩變量間相關系數(shù)顯著。</p><p><b>  5.預測:</b></p><p> ?。?)計算估計標準誤差在G6輸入Y的估計標準誤差公式=SQRT(SUMXMY2(B2:B11,D2:D11)/(G1-2))得標準誤差= 52.28814</p><p> ?。?)計算當顯著性水平=0.05,自由

15、度=8時的t的臨界值,在G7中輸入=TINV(0.05,G1-2)得2.306004。</p><p>  (3)計算,在G10中輸入3300,在G8中輸入=G6*SQRT(1+1/G1+(G10-AVERAGE(B2:B11))^2/DEVSQ(A2:A11))得=59.11369;</p><p>  (4)當可支配收入為3300時,消費支出的估計值為:選擇G11,輸入公式=G3+G2

16、*G10,得食品支出的點估計值為2353.4元。</p><p>  (5)計算消費支出的預測區(qū)間:</p><p>  在G12中輸入=G11+G7*G8得預測區(qū)間的上限為2489.716</p><p>  在G13中輸入=G11-G7*G8得預測區(qū)間的下限為2217.084</p><p>  即得當收入為3300時,當顯著性水平=0.

17、05時,食品收入的預測區(qū)間為2217.084~2489.716元之間。</p><p><b>  結果如下圖:</b></p><p><b>  1.2.1回歸函數(shù)</b></p><p>  對于上例,也可用專門的函數(shù)來分析:</p><p>  在F2中輸入斜率公式=SLOPE(B2:B11

18、, A2:A11);</p><p>  在F3中輸入截距公式=INTERCEPT(B2:B11,A2:A11);</p><p>  在F4中輸入決定系數(shù)公式=RSQ(B2:B11, A2:A11);</p><p>  在F5中輸入相關系數(shù)公式=CORREL(B2:B11, A2:A11);</p><p>  在F6中輸入Y的估計標準差

19、公式=STEYX(B2:B11, A2:A11);</p><p><b>  可得到相同的結果。</b></p><p>  課題二 非線性回歸分析</p><p>  摘要:在社會經濟現(xiàn)象中,常常會遇到非線性的情況。這時,就要選配適當類型的曲線,才符合實際情況。非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包括冪函數(shù)法,指數(shù)法,對數(shù)法和多項式法。對于課題一中的散點圖

20、也可以用指數(shù)模型,冪指數(shù)模型和多項式模型進行擬合。</p><p>  關鍵字:指數(shù)模型、冪函數(shù)模型、多項式模型、對數(shù)模型</p><p><b>  2.1指數(shù)模型</b></p><p>  指數(shù)模型的數(shù)學方程式為,該函數(shù)適用于按指數(shù)增長的模型,Excel生成指數(shù)函數(shù)的趨勢時,將Y數(shù)據(jù)進行對數(shù)變換,轉換為線性模型:</p>&

21、lt;p><b>  (X>0,Y>0)</b></p><p>  然后對該模型進行分析,求得截距和斜率,即截距為,斜率為。</p><p>  在上例離散點圖中按上面的步驟插入指數(shù)函數(shù)趨勢線后的結果,如下圖:</p><p><b>  具體步驟如下:</b></p><p>

22、  在D列中求得LN(消費支出)</p><p>  依次單擊“工具”——“數(shù)據(jù)分析”——“回歸”——“確定”,在Y區(qū)域中輸入“$D$1: $D$11”,在X區(qū)域中輸入“$B$1: $B$11”,選取“標記”復選框,清空“常數(shù)為零”和“置信水平”復選框,單擊“輸出區(qū)域”按鈕,并鍵入輸出范圍的左上角單元地址F1;單擊“確定”,,得回歸結果如下圖:</p><p>  由以上結果可以得出:=0

23、.955186,指數(shù)模型劣于線性模型。F=170.5161相應的顯著水平為0.00000112,t統(tǒng)計量為13.05818,可以99.999888%的置信度拒絕方程整體和自變量不顯著的虛假設。</p><p>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得,模型為:Ln(Y)=Ln(C)+b*X=6.2933+0.0005X</p><p><b>  即原模型為.</b></p>

24、<p><b>  2.2冪函數(shù)模型</b></p><p>  冪函數(shù)模型的數(shù)學公式為,Excel生成冪函數(shù)的趨勢線時,將原始X和Y數(shù)據(jù)進行對數(shù)變換,轉換為線性模型: (X>0,Y>0),然后對該模型進行標準線性回歸分析,求得截距和斜率,即截距為,斜率為。</p><p>  在上例離散點圖中按上面的步驟插入冪函數(shù)趨勢線后的結果,如下圖:&l

25、t;/p><p>  =0.9909,優(yōu)于指數(shù)模型,而劣于線性模型。</p><p><b>  具體步驟如下:</b></p><p>  在D列中求得Ln(收入),在E列中求得Ln(食品支出),并求出相應的數(shù)值。</p><p>  按2.1中相同的步驟“回歸統(tǒng)計”和“方差分析表”,所得的圖表如下:</p>

26、<p>  由以上結果可以得出:=0.9909,冪函數(shù)模型優(yōu)于指數(shù)模型,略劣于線性模型。F=873.4562相應的顯著水平為0.00000000186,t統(tǒng)計量為29.55429,可以99.999999814%的置信度拒絕方程整體和自變量不顯著的虛假設。</p><p><b>  由以上得:模型為:</b></p><p>  即原模型為: ,與散點圖顯

27、示的公式完全一致。</p><p><b>  2.3多項式</b></p><p>  如果數(shù)據(jù)所對應的散點圖表現(xiàn)為單曲線或S曲線,可以用多項式形式替代線性形式作為回歸模型。</p><p>  一般多項式模型為: (k=1,2,3,…)</p><p>  對上例用多項式模型進行分析:</p><

28、;p>  在離散點圖中按上面的步驟插入多項式趨勢線后的結果,如下圖:</p><p>  趨勢線擬合結果如上圖,=0.9939,擬合效果比線性模型,比指數(shù)模型,冪函數(shù)模型都要好。</p><p><b>  2.4對數(shù)模型</b></p><p>  對數(shù)模型在實踐中應用也非常廣泛,其模型形式為: (X>0)</p>

29、<p>  按同樣的步驟在散點圖中添加對數(shù)趨勢線,得下圖:</p><p>  由圖可得=0.9492,擬合效果比指數(shù)模型,冪函數(shù)模型,多項式模型都要差,擬合效果不太理想。</p><p>  課題三 時間序列平滑預測</p><p>  摘要:時間序列平滑預測法在實際經濟活動中有著廣范的應用,并且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法。在此,我們分別對移動平

30、均模型和指數(shù)平滑模型展開說明,配以實際數(shù)據(jù),介紹了兩種方法的使用。</p><p>  關鍵字:加權移動平均法、簡單季節(jié)性</p><p>  3.1移動平均模型(以加權移動平均法為例)</p><p>  加權移動平均法是簡單移動平均法的改進,在進行移動平均時,對于近期數(shù)據(jù)以較大的權重。設時間序列:加權移動平均公式</p><p><

31、b>  () </b></p><p>  預測時采用第t期的加權移動平均數(shù)作為第t+1期的預測值:</p><p>  例如:下圖是某產品的銷售額,試用加權平均法預測12月份的銷售額。 </p><p><b>  步驟:</b></p><p>  在Excel輸入相應的數(shù)據(jù),并在F列和G列輸入相應

32、的權和權數(shù)。</p><p>  取w1=1,w2=2,w3=3;</p><p>  計算12月份的銷售額:在C13輸入預測公式=SUMPRODUCT(B10:B12,$G$1:$G$3)/SUM($G$1:$G$3),得預測值為95.667萬元。</p><p><b>  計算修正系數(shù)</b></p><p>  

33、將C13中的公式往上復制到C5處,計算出個年的預測值;</p><p>  計算各年的相對誤差:在D5輸入=(B5-C5)/B5,并往下復制到D12處;</p><p>  計算總的平均相對誤差,在D13中輸入=AVERAGE(D5:D12),得到預測值比實際值平均低2.097%;</p><p><b>  計算修正后的預測值</b><

34、/p><p>  在C14輸入公式=C13/(1-D13),得12月的預測值為95.670萬元。</p><p><b>  操作結果如下圖:</b></p><p>  3.2 指數(shù)平滑模型(以簡單季節(jié)性分析為例)</p><p>  指數(shù)平滑模型可以對不規(guī)則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加以平滑,從而獲得其變化規(guī)律和趨勢,并以此對未來的

35、經濟數(shù)據(jù)進行推斷和預測。</p><p>  簡單季節(jié)性指數(shù)平滑模型適用于沒有趨勢并且季節(jié)性影響隨時間變動保持恒定的序列,其平滑參數(shù)是水平和季節(jié)。下面以實例說明。</p><p><b>  實驗數(shù)據(jù)描述:</b></p><p>  注:因數(shù)據(jù)較多,不便在此一一列出,上表中給出的部分數(shù)據(jù)僅說明數(shù)據(jù)真實。</p><p>

36、;  接下來,利用指數(shù)平滑模型對聯(lián)邦基金利率差額進行擬合,以消除非正常波動得到聯(lián)邦基金利率差額在48年中穩(wěn)定長期的走勢。</p><p><b>  步驟如下:</b></p><p>  1、打開數(shù)據(jù)文件,進入SPSS Statistics數(shù)據(jù)編輯器窗口,在菜單欄中選擇“數(shù)據(jù)”|“定義日期”命令,打開“定義日期”對話框,在“個案為”列表框中選擇“年份、月份”,然后在

37、“第一個個案為”選項組中的“年”和“月份”文本框中輸入數(shù)據(jù)開始的具體年份1960和月份1,然后單擊“確定”,完成時間變量的定義。</p><p>  2、在菜單中選擇“分析”|“預測”|“創(chuàng)建模型”命令,打開“時間序列建模器”對話框,將“SPREAD”變量選入“因變量”列表中,在“方法”下拉列表框中選擇“指數(shù)平滑模型”。</p><p>  3、單擊“條件”按鈕,打開“時間序列建模器:指數(shù)

38、平滑條件”對話框,選中“簡單季節(jié)性”,單擊“繼續(xù)”按鈕,保存設置。</p><p>  4、單擊“統(tǒng)計量”標簽,選擇“參數(shù)估計”復選框和“顯示預測值”,然后單擊“繼續(xù)”按鈕,保存設置。</p><p>  5、單擊“確定”按鈕,便可以得到指數(shù)平滑模型建模的結果。</p><p><b>  實驗結果及分析:</b></p><

39、;p>  圖一給出了模型的基本描述。從該圖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因變量標簽是“US spread”,模型名稱為“模型-1”,模型的類型為簡單季節(jié)性。</p><p><b>  圖一:模型描述</b></p><p>  圖二給出了模型的八個擬合優(yōu)度指標,以及這些指標的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及百分位數(shù)。其中,平穩(wěn)的R方值為0.556,而R方值為0.898

40、,這是由于因變量數(shù)據(jù)為季節(jié)性數(shù)據(jù),因此平穩(wěn)的R方更具代表性。從兩個R方值來看,該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擬合情況比較良好。</p><p><b>  圖二:模型擬合</b></p><p>  圖三給出了模型的擬合統(tǒng)計量和Ljung-BoxQ統(tǒng)計量。平穩(wěn)的R方值為0.556,與模型擬合圖中的平穩(wěn)的R方一致。Ljung-BoxQ統(tǒng)計量值為123.819,顯著水平為0.000,因

41、此建議采用ARIMA模型繼續(xù)擬合。</p><p><b>  圖三:模型統(tǒng)計量</b></p><p>  圖四給出了指數(shù)平滑法模型參數(shù)估計值列表。從該圖可以看到本實驗擬合的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水平Alpha值為0.999,P值為0.00,不僅作用很大而且非常顯著。而季節(jié)Delta值為0.001,該值不僅很小而且沒有顯著性,因此可以判斷SPREAD盡管為季節(jié)性數(shù)據(jù),但該序

42、列幾乎沒有任何季節(jié)性特征。</p><p>  圖四:指數(shù)平滑法模型參數(shù)</p><p>  圖五給出了SPREAD的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擬合圖和觀測值。SPREAD序列整體上成波動狀態(tài),擬合值和觀測值曲線在整個區(qū)間中幾乎重合,因此可以說明指數(shù)平滑模型對SPREAD的擬合情況非常良好。通過指數(shù)平滑模型的擬合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聯(lián)邦基金利率差額在48年中出現(xiàn)過兩次劇烈波動下行,并且總體上前二十年的波動較

43、為劇烈,而最近二十年波動相對平緩。</p><p>  圖五:“SPREAD”模型</p><p><b>  參考文獻</b></p><p>  1、徐國祥主編.統(tǒng)計預測與決策(第三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p><p>  2、李子奈,潘文卿編著.計量經濟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