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重構——佩里_安德森的歷史唯物主義“圖繪”.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反思與重構——佩里·安德森的歷史唯物主義“圖繪”》為主題,對安德森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進行系統(tǒng)闡發(fā)和剖析。
   首先,由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策略始終是安德森的首要研究目的和興趣所在。在他看來,這需要我們提出如何戰(zhàn)勝有彈性的、持久的資產階級國家結構的理論和策略,也就是到底動員什么樣的社會集團力量,以什么方式,出于什么目的,依據什么價值觀和理想,才能發(fā)起一場與今天世界上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制度作斗爭的社會運動?在安德森看來,歷

2、史唯物主義將不得不對這些問題提出它的應對策略。
   其次,安德森主張把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放在歷史與結構的雙重維度中來理解,在具體的文化傳統(tǒng)和意識形態(tài)情境中對政治時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澄明和分析。這對于我們正確地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根本處境、探索通往社會主義的未來道路、煥發(fā)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安德森認為,“結構與主體”關系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關鍵問題,“在馬克思的著作中,他一方面把歷史變革的

3、原動力歸因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將歷史變革的原動力歸因于階級斗爭”①,前者為結構,后者為主體。怎樣才能使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因果關系或解釋原則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中連結在一起呢?在安德森看來,要在生產方式的結構變遷中發(fā)掘階級結構和政治結構變化的深層原因,避免經濟主義(強調結構)和唯意志論(強調主體)兩種極端。
   第四,安德森認為,階級之間的斗爭最終是在社會的政治層面——而不是在經濟或文化層面——得到解決。換言之

4、,只要階級存在,國家的形成和瓦解是生產關系重大變遷的標志。雖然徹底廢除國家依然是革命的社會主義者的目標之一,但是,人們對國家最終消亡賦予了最重大的意義,恰恰說明它以往的歷史存在的重要性。因此,對“自上向下看的歷史”——階級統(tǒng)治的復雜機制的歷史,其重要性不亞于“自下向上看的歷史”,這應被視作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第五,安德森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自我批判的理論,不只是對事態(tài)的一種理想陳述,同時也產生于事物的現實運動之中。

5、不包含自滿的實證成分——就如真理需要由時間來保證,存在需要由生成來保證那樣。所以安德森既反對教條主義地對待歷史唯物主義,也對虛無主義地對待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主張“冷靜而又堅定不移地重新檢驗經典思想家從馬克思、恩格斯直到列寧、盧森堡和托洛斯基的遺產,力求鑒別、批判和解決他們本身固有的疏忽或混亂。重新考察歷史的全部法則和意義,在現有的水平上使思想體系(歷史唯物主義)完全適應于現在和未來”②。
   上述幾個方面所

6、反映的,正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內涵的“內在張力”,使得歷史唯物主義必須隨時隨地地根據現實的歷史進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但安德森坦言,到目前為止,正確把握這種“內在張力”的目標遠未實現,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片面:當強調無產階級的整體作用時,則很可能陷入自發(fā)性崇拜而忽視組建政黨和革命理論的作用;當過多強調邏輯對歷史的優(yōu)先性時,很可能以想象代替活生生的現實,而如果太過于偏重鮮活的歷史時,又很容易沉迷于感性經驗而排除理論建構的優(yōu)先性。正是沒有正確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