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種以多系統(tǒng)和多器官損傷、自身抗體和免疫復合物沉積等免疫功能異常表現(xiàn)為特征的原發(fā)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至今,SLE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闡明。但其有兩個明顯的免疫功能異常:是體液免疫亢進,表現(xiàn)為Th2細胞活化、增殖,產(chǎn)生細胞因子,使B細胞異常激活、自身耐受喪失,直接產(chǎn)生針對自體細胞核抗原的高水平抗體;二是細胞免疫功能缺陷,表現(xiàn)為抗原呈遞細
2、胞和Thl細胞功能障礙。
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一個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刺激雙重作用的免疫調(diào)節(jié)細胞因子,既可以抑制Thl細胞株功能和細胞因子合成,又可以刺激B細胞異常激活,在機體免疫機制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SLE患者高表達的IL-10,在其體液免疫亢進(自身免疫B細胞的過度活化等)與細胞免疫功能缺陷(Thl/Th2的免疫失衡)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IL-10基因位
3、于1號染色體1q31-1q32區(qū)域,相對分子量4.7x103,其基因5’端側翼區(qū)轉錄起始位上游的3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1082G/A(rs1800896)、-819C/T(rs1800871)和-592C/A(rs1800872)及其組成的常見單倍型,可以影響IL-10基因表達水平。關于這些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單倍型與SLE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雖多有報道,然而,結果并不一致,難以定論。
本課題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利用TaqMa
4、n基因型分型技術,研究中國漢族人群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s:-1082/-819/-592)及其常見單倍型與SLE易感性的關系;收集關于IL-10-1082G/A與SLE易感性、以及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SNPs:-1082/-819/-592)單倍型與SLE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文獻,結合本次對中國漢族人群的研究結果進行Meta分析,探討它們與SLE易感性的關系。
研究分3部分。
第一部
5、分:中國漢族人群IL-10基因-1082G/A、-819C/T和-592C/A及其單倍型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旨在比較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SNPs:-1082/-819/-592)基因型及其單倍型在SLE病例和對照的分布差異,探討它們與中國漢族人群SLE易感性的關系。
方法: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收集來自兩所三甲醫(yī)院住院和門診的SLE病例579例,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修訂的SLE診斷標
6、準;對照632例,為排除SLE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的健康獻血員。收集研究對象的一般流行病學資料情況,抽取外周靜脈血并提取DNA,利用ABI7300PCR儀采用TaqMan探針基因分型技術對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SNPs:-1082/-819/-592)進行基因型分型,并用SHEsis軟件構建其常見單倍型,分析比較它們在SLE病例與對照的頻率分布差異。
結果:(1)3個SNPs在病例和對照組的基因型頻率分布
7、均符合哈迪-溫伯格平衡。IL-10-1082G/A:對照組,x2=1.348,P=0.246,病例組,χ2=0.047,P=0.829;IL-10-819C/T:對照組,χ2=0.408,P=0.523,病例組,χ2=2.208,P=-0.137;IL-10-592C/A:對照組,χ2=0.269,P=0.604,病例組,χ2=2.039,P=-0.153。(2)IL-10-1082G/A基因型分型:病例和對照的G/G、G/A、A/A基
8、因型頻率分別為4.66%、33.16%、62.18%和1.11%、15.03%、83.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844,P=-5.59×10-17)。病例和對照的G和A等位基因頻率分別21.24%、78.76%和8.62%、91.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2.858,95%CI=2.245-3.640;χ2=76.946,P=-1.769×10-18)。按性別分析分層,男性病例與對照的基因型頻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9、025,Fisher精確檢驗),G、A等位基因頻率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075,P=-0.008,OR(95%CI)=2.091(1.204-3.633)];女性病例和對照的基因型頻率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635,P=-5.591×10-15),G、A等位基因頻率的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516,P=-5.765×10-6,OR(95%CI)=3.192(2.384-4.273)]。(3)IL-10-819C
10、/T基因型分型:病例和對照的C/C、C/T、T/T基因型頻率分別為8.29%、45.42%、46.29%和11.39%、43.04%、45.5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358,P--0.187)。病例和對照的C和T等位基因頻率分別31.00%、69.00%和32.91%、67.0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95%CI)=0.916(0.772-1.087);χ2=1.013,P=-0.314]。按性別分層分析,男性病例和對照的
11、基因型頻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44,P=0.036),C、T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95%CI)=0.550(0.345-0.877);χ2=6.419,P--0.011];女性病例和對照的基因型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34,P---0.282),C、T等位基因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95%CI)=1.008(0.829-1.226;0.007,P=0.936]。(4)IL-10-592C/A基因型分
12、型:病例和對照的C/C、C/A、A/A基因型頻率分別為8.29%、45.25%、46.46%和11.23%、43.20%、45.5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06,P=0.222)。病例和對照的C和A等位基因頻率分別30.92%、69.08%和32.83%、67.1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95%CI)=0.915(0.771-1.086);χ2=1.022,P=-0.312]。按性別分層分析,男性病例與對照的基因型頻率差異
13、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44,P=0.036),C、A等位基因頻率差異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95%CI)=0.550(0.345-0.877);X2=6.419,P=0.011];女性病例和對照的基因型頻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67,P=-0.356),C、A等位基因頻率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95%CI)=1.009(0.830-1.228);χ2=0.008,P=-0.927]。(5)單倍型:連鎖不平衡分析結果顯示3個S
14、NPs在中國漢族人群呈現(xiàn)中到高等程度連鎖不平衡,其中ATA(IL-10-1082A-819T-592A)單倍型是中國SLE的保護性單倍型[OR(95%CI)=0.663(0.560-0.785);χ2=22.936,P=1.700×10-6]。
結論:中國漢族人群IL-10-1082G/A與SLE易感性密切相關,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ATA可能是中國漢族人群SLE的保護性單倍型。
第二部分:IL-10基因-108
15、2G/A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Meta分析
目的: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1082G/A與SLE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存在爭議,本部分研究應用Meta分析對文獻報道結果進行綜合定量評價。
方法:以"interleukin10"、"interleukin-10"、"IL10"、"IL-10","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polymorphism"、"al
16、lele"、"genotype"、"genetic variation"、"genetic variant"作為關鍵詞,全面檢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至2012年12月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并對相關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追蹤檢索,收集關于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1082G/A與SLE遺傳易感性相關的病例對照研究。結合第一部分相關研究結果,運用Stata11.2對各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合并,計算OR值及95%CI。Meta分析
17、中分別用等位基因模型(G vs.A)、隱性模型(G/G vs.G/A+A/A)、顯性模型(G/G+G/Avs.A/A)、純合子模型(G/G vs.A/A),比較病例和對照的差異。Q檢驗評價各研究間是異質(zhì)性是否顯著,異質(zhì)性顯著(P<0.10,I2>50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異質(zhì)性不顯著(P>0.10,I2<50%)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繪制Begg’s漏斗圖,并根據(jù)Egger線性回歸檢驗結果定量評價漏斗圖的對稱性和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
18、。
結果:14個研究(含本次研究)納入分析,共2385例病例與3032例對照;其中5個基于亞洲人群研究,9個基于高加索人群研究。(1)G vs.A:全部研究、亞洲人群、高加索人群合并OR值及其95%CI分別是1.210(0.958-1.530)(P--0.110)、1.407(0.822-2.408)(P=0.213)、1.100(0.976-1.240)(P=0.119),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組間無明顯發(fā)表偏倚。(2)G/G
19、 vs.G/A+A/A:全部研究、高加索人群合并OR值及95%CI分別是1.279(0.911-1.796)(P=0.155)、1.026(0.835-1.260)(P=0.807),亞洲人群為3.601(1.975-6.569)(P--0.000)。對比組間無明顯發(fā)表偏倚。(3)G/G+G/A vs.A/A:全部研究、高加索人群合并OR及95%CI分別是1.320(1.003-1.736)(P=0.047)、1.222(1.017-1
20、.468)(P--0.0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亞洲人群為1.412(0.754-2.645)(P=0.28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亞洲人群、高加索人群分析,無明顯發(fā)表偏倚;對全部研究分析,發(fā)表偏倚顯著(P<0.05)。(4)G/G vs.A/A:全部研究、亞洲人群合并OR值及95%CI分別是1.540(1.056-2.245)(P=0.025)、4.502(2.408-8.416)(P=-0.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高加索人群
21、為1.223(0.959-1.560)(P=0.10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組間無明顯發(fā)表偏倚。
結論:IL-10-1082G/A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易感性相關,該結果尚需在大樣本人群研究中獲得進一步證實。
第三部分:IL-10基因(-1082G/A、-819C/T和-592C/A)單倍型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易感性的相關性研究—Meta分析
目的:利用Meta分析對IL-20基因5’端側翼區(qū)(-1082G/A
22、、-819C/T和-592C/A)單倍型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易感性的關系進行研究。
方法:以"interleukin10"、"interleukin-10"、"IL10"、"IL-10","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haplotype"、"haplotypes"作為關鍵詞,全面檢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至2012年12月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并對相關文獻的參考文獻
23、進行追蹤檢索,收集關于IL-10基因5’端側翼區(qū)單倍型與SLE易感性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結合第一部分相關研究結果,運用Stata11.2對各研究的數(shù)據(jù)計算合并OR值及95%CI,Q檢驗評價各研究間異質(zhì)性是否顯著,異質(zhì)性顯著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異質(zhì)性不顯著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繪制Begg’s漏斗圖,并根據(jù)Egger線性回歸檢驗結果定量評價漏斗圖的對稱性和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
結果:共13個研究(含本次研究)納入分析,共179
24、0例病例與2368例對照;其中5個基于亞洲人群研究,8個基于高加索人群研究。(1)GCC vs.ATA:全部研究、亞洲人群、高加索人群合并OR值及95%CI分別是1.132(0.989-1.295)(P=0.073)、1.209(0.961-1.520)(P=0.105)、1.093(0.925-1.292)(P=0.298),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全部研究和亞洲人群存在明顯發(fā)表偏倚(P<0.05),高加索人群無明顯發(fā)表偏倚(P>0.05)。
25、(2)ACC vs.ATA:全部研究、亞洲人群、高加索人群合并OR值及95%CI分別是0.923(0.765-1.114)(P=0.404)、0.939(0.662-1.331)(P=0.722)、0.949(0.792-1.137)(P+0.569),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組間均無明顯發(fā)表偏倚。(3)GCC vs. ACC:全部研究的OR(95%CI)是1.173(1.026-1.340)(P=0.0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亞洲人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白細胞介素-1基因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易感性相關研究.pdf
- 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IgA腎病及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白細胞介素-10受體R1,R2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Pre-miRNA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ITGAM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分析.pdf
- 白細胞介素18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白細胞介素-21基因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Peli-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mRNA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瘦素和瘦素受體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趨化因子受體6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SOCS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mRNA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RIP2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6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CLEC16A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相關性研究.pdf
- IL-9血清水平及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19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血清水平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SLC15A4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TMEM39A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VISA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4血清水平和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