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腭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的初步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Magneti.Stimulation,TMS)的方式研究先天性腭裂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腭部肌肉運動誘發(fā)電位的特點,探討先天性腭裂患者腭部肌肉電生理與正常人的差異。 方法:先天性腭裂術前、術后患者各20例為研究對象,健康志愿者20例對照組。采用磁刺激器在顱外刺激皮層語言中樞產生誘發(fā)電位,刺激信號沿神經傳導至腭部肌肉,使腭部肌肉產生動作電位,利用軟腭表面電極接收腭部肌肉的誘發(fā)電位,測量腭部

2、肌肉經顱磁刺激誘發(fā)電位的潛伏期及振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正常對照組左側及右側經顱磁刺激潛伏期和振幅分別為:潛伏期2.66±0.51ms/D和2.68±0.3.ms/D;振幅35.69±6.38μV和35.92±8.85μV。未經手術治療的先天性腭裂患者左側與右側經顱磁刺激潛伏期和振幅分別為:潛伏期左側4.09±0.89ms/D,右側4.15±0.75ms/D;振幅左側27.6±5.98μV,右側26.6±6.45μV

3、。先天性腭裂手術后患者經顱磁刺激潛伏期和振幅分別為:潛伏期左側3.31±0.51ms/D,右側3.50±0.85ms/D;振幅左側29.3±4.77μV,右側28.9±5.5μV。正常對照組與先天性腭裂術前組、術后組比較,潛伏期和振幅差別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先天性腭裂術前組、術后組相比較,潛伏期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振幅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組、先天性腭裂組左右兩側比較,潛伏期和振幅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