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 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的人口學資料及危險因素 目的:分析后循環(huán)缺血危險因素的分布特點,從而為危險因素的篩查及預防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 方法:本研究從2004年1月-N 2006年6月南京卒中注冊系統(tǒng)中的1227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中篩選出首次后循環(huán)缺血發(fā)作患者254例,分析危險因素在性別及不同年齡組別間的分布差異,并與NEMC-PCR研究相比較。 結果:(1) 254例患者中男性171例,女性83例;平均(6

2、5.0±14.8)歲,其中≤45歲24例(9.4%),>45歲230例(90.6%)。(2)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是后循環(huán)缺血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且與NEMC-PCR相比,高血壓、高血脂在本研究中較常見,而吸煙、冠心病及心臟疾病則相反。(3)后循環(huán)男性梗死患者較女性更常伴有高血脂(36.9%vs 21.9%,P<0.05)、吸煙(38.5%vs1.6%,P<0.001)、飲酒(21.3%vs 0%,P<0.001),而冠心病則在女性

3、梗死患者中更常見(29.7%vs 14.8%,P<0.05)。(4)>45歲后循環(huán)梗死患者較<45歲患者更常伴有高血壓(79.4%vs 38.1%,P<0.001)、糖尿病(37.0%vs 4.8%,P<0.05)。 結論:(1)國人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的危險因素分布與西方人存在一定的差異。(2)危險因素在后循環(huán)梗死患者中的分布具有性別及年齡差異,因此危險因素的篩查及預防要根據(jù)性別及年齡而有所針對性。 第二部分 后循環(huán)梗死部位

4、的分布 目的:闡述國人后循環(huán)梗死部位的分布特點。 方法:根據(jù)MRI,從254例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中篩選出具有后循環(huán)梗死灶的186例患者;參照NEMC-PCR研究,將后循環(huán)梗死分為近段梗死、中段梗死及遠段梗死。 結果:(1)遠段梗死是后循環(huán)梗死最常見的梗死部位(53.2%),其次是中段(30.6%)及近段(23.1%)。(2)多發(fā)性梗死約占后循環(huán)梗死的25.3%,其中以遠段、近段及中段合并遠段最常見。(3)延髓梗死多為

5、孤立性病變,合并同側小腦近段梗死并不常見。小腦梗死以近段最為常見,其次是遠段和中段。PCA區(qū)域梗死中,PCA皮層支梗死最常見,其次是PCA深穿支梗死和PCA皮層支合并PCA 深穿支梗死。 結論:國人后循環(huán)梗死部位的分布與西方人相比并無明顯差異。 第三部分 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血管病變 目的:分析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的血管病變狀況,初步探討國人后循環(huán)血管病變特點及與國外的異同。 方法:采用以DSA為主(82.7%),包

6、括MRA、CTA、TCD及頸部血管超聲等方法檢查血管。將后循環(huán)血管分為顱外段及顱內段,將管腔狹窄≥50%定義為閉塞性病變。分析后循環(huán)血管病變分布在性別、年齡分組(≤45,>45)及不同梗死部位間的差異;并結合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及MRI分析后循環(huán)閉塞性血管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 結果: (1)動脈粥樣硬化是后循環(huán)血管病變最常見的病因(95.7%),未發(fā)現(xiàn)有動脈夾層。(2)后循環(huán)血管病變以顱外段病變?yōu)橹?51.1%),且96.7%為V

7、1 段病變;其次是顱內段(32.3%),顱外段合并顱內則為16.5%。(3)后循環(huán)單支孤立性的閉塞性血管病變較彌散性病變常見(64.7%vs 35.7%)。(4)高血壓(OR=4.549,P<0.001)、男性患者(OR=3.665,P<0.001)、后循環(huán)TIA或梗死前有TIA表現(xiàn)(OR=3.480,P<0.001)是ECVA閉塞性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近段延髓梗死(OR=8.775,P<0.001)、男性患者(OR=4.248,P<0

8、.05)是ICVA閉塞性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前循環(huán)顱內段閉塞性血管病變(OR=4.696,P<0.05)、糖尿病(OR=3.771,P<0.05)是BA閉塞性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ECVA閉塞性病變(OR=6.460,P<0.001)是后循環(huán)血管病變合并頸內動脈起始部附近閉塞性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ECVA閉塞性病變(OR=3.037,P<0.05)及高血壓(OR=2.905,P<0.05)是后循環(huán)血管病變合并腎動脈閉塞性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

9、。(5)男性后循環(huán)梗死患者較女性更常伴有:ECVA(65.3%vs 36.8%,P<0.05)、ICVA(21.4%vs 5.3%,P<0.05)及腎動脈(18.8%vs 7.0%,P<0.05)的閉塞性血管病變。>45梗死患者較<45患者更常伴有ECVA(33.6%vs 10.0%,P<0.05)閉塞性病變,而ICVA(13.4%vs 35.0%,P<0.05)則相反。(6)延髓梗死常伴有同側ICVA病變。小腦梗死常伴有ECVA病變,

10、其中近段小腦梗死,除ECVA外,也常伴有同側ICVA病變。ECVA及BA是橋腦梗死常伴有的血管病變。ECVA及ICVA是PCA區(qū)域梗死常伴有的血管病變。 結論:(1) 國人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血管病變與西方人相比存在差異。(2)后循環(huán)缺血患者的血管病變分布因性別、年齡及梗死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從而為臨床工作及研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 第四部分 后循環(huán)梗死機制 目的:分析后循環(huán)梗死機制,為臨床的病因篩查提供依據(jù)。

11、 方法:首先參考 TOAST 分型將后循環(huán)梗死機制分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及不明原因;其中不明原因包括未查明原因、多種原因和未給予相關檢查3亞型。但為和NEMC-PCR研究進行比較以及在隨后的具體分析中,則參照NEMC-PCR,細分出動脈源性栓塞的診斷,同時將心源性栓塞、動脈源性栓塞及心源性栓塞合并動脈源性栓塞的患者統(tǒng)歸于栓塞分型。隨后分析后循環(huán)梗死機制在性別、年齡分組(≤45,>45)及不同梗

12、死部位間的差異;并結合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血管病變及MRI分析后循環(huán)梗死機制的獨立預測因素。 結果:(1) 參照TOAST分型,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血管病變是后循環(huán)梗死最常見的原因。后循環(huán)TIA或梗死前有TIA發(fā)作(OR=4.748,P<0.05)、頸內動脈起始部位閉塞性病變(OR=2.990,P<0.05)及男性(OR=2.763,P<0.05)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血管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高血壓(OR=4.302,P<0.05)、糖

13、尿病(OR=2.092,P<0.05)是小血管病變的獨立預測因素。多發(fā)性梗死(OR=4.283,P<0.05)、女性(OR=4.022,P<0.05)是心源性栓塞的獨立預測因素。<45 歲則是其他原因(OR=7.268,P<0.05)及未查明原因(OR=16.100,P<0.001)的獨立預測因素。(2)參照NEMC-PCR診斷標準,栓塞則為后循環(huán)梗死的最常見病因(50.0%),其中動脈源性栓塞較心源性栓塞常見(23.1%vs 21.0

14、%),且ECVA是最常見的動脈源性栓子來源(75%)。(3)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血管病變(39.4%vs18.8%,P<0.05)、動脈源性栓塞(29.5%vs 10.9%,P<0.05)在男性梗死患者中更常見,而心源性栓塞則在女性梗死患者中更常見(35.9%vs 13.1%,P<0.001)。(4)其他原因(19.0%vs 2.4%,P<0.05)及未查明原因(33.3%vs 10.3%,P<0.05)在≤45歲梗死患者中較>45歲患者常

15、見。(5)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血管病變是延髓梗死最常見的機制。小腦梗死最常見的機制是栓塞,且以心源性栓塞為主。栓塞和BA及其分支病變是橋腦梗死的常見機制。PCA區(qū)域梗死中,除孤立的PCA深穿支梗死以小血管病變最常見外,PCA皮層支梗死及PCA皮層支合并深穿支梗死均以栓塞機制為主,且動脈源性栓塞較心源性栓塞常見。 結論:(1)參照TOAST分型,動脈粥樣硬化性大血管病變是后循環(huán)梗死最常見的原因;如參照NEMC-PCR診斷標準,則栓塞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