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選用揮發(fā)性和非揮發(fā)性兩類食品抗菌劑,研究了環(huán)糊精(CD)在抗菌食品包裝中的兩種應用方式:一是先使環(huán)糊精與抗菌劑形成包合物,然后加入到食品包裝材料中,通過抗菌劑從包合物中的緩慢釋放以及在材料中的遷移,最后達到食品表面發(fā)揮抗菌作用;二是先將環(huán)糊精固載在纖維包裝材料上,然后通過固載環(huán)糊精對食品抗菌劑的包埋與緩釋來實現(xiàn)纖維材料的抗菌性能。 異硫氰酸烯丙酯(AITC)對食品常見腐敗菌和致病菌都有很強的殺滅作用,由于其具有強揮發(fā)性及刺

2、激的氣味,很難直接應用于包裝材料上。本文利用環(huán)糊精或固載環(huán)糊精纖維對其進行包埋與釋放,模擬了氣態(tài)AITC釋放形式的抗菌食品包裝體系。首先,利用溶液共沉淀法制備環(huán)糊精-異硫氰酸烯丙酯包合物(CD-AITC,主客體摩爾比1:1),通過均勻設計試驗分析優(yōu)化了包埋工藝。以環(huán)糊精包埋率為指標,MATHEMATICS4.0分析得到擬合方程y=9.44+4 x<,1>+22.74x<,2>+0.35 x<,3>-0.45x<,4>,對各因素最佳取值后

3、包埋率可達88.5%:以環(huán)糊精回收率為指標,利用MATHEMATICS4.0分析得到擬合方程y=17.87=2.5 x<,1>+42.87 x<,2>-0.15 x<,3>+0.074x<,4>,對各因素最佳取值后環(huán)糊精回收率可達88.0%。同時,根據(jù)環(huán)糊精包合物的包埋與釋放機理,建立了CD-AITC的準確定量分析方法,即利用無水環(huán)境下的有機溶劑洗滌法測定包合物表面吸附油、利用有機溶劑-水體系下的熱浸提法測定包合物中的包合油,并以紫外分

4、光光度法進行定量。實踐證明,該方法具有需要樣品量少、操作相對簡便和準確度高的優(yōu)點,RSD不大于1.26%,包合物含油量測定平均回收率為95.6%。 通過紅外光譜及熱重分析,確認了CD-AITC包合物的形成。熱重分析表明AITC經CD包埋后,揮發(fā)性大為降低,耐熱性顯著提高;釋放實驗表明,CD-AITC具有一定的緩釋特性,其釋放速率與環(huán)境相對濕度(RH%)和環(huán)糊精包埋率密切相關,隨著RH%的增加其釋放速率也相應變大,低包埋率時釋放速

5、度趨緩;α-及β-CD-AITC具有相似的釋放規(guī)律,但由于空間結構的匹配性,α-CD-AITC的釋放速率要緩慢得多。通過Avrami方程對包合物的釋放過程進行擬和,得到50RH%、75RH%和98RH%三種相對濕度條件下α-及β-CD-AITC的釋放速率常數(shù)k和釋放機理參數(shù)n(均在0.5附近),可以判斷α-及β-CD-AITC中AITC的釋放都是遵循限制擴散的動力學過程。 其次,研究了聚丙烯酸法接枝環(huán)糊精到纖維素纖維上的新工藝。

6、結果表明該法與常用檸檬酸接枝法相比能達到更理想的環(huán)糊精固載率:對反應溫度的研究表明接枝反應分為兩個階段,聚丙烯酸的接枝主要發(fā)生在低溫階段,而環(huán)糊精的接枝固著主要發(fā)生在高溫處理階段,因此在不影響纖維品質的條件下高溫處理有利于高環(huán)糊精固載纖維樣品的獲得。通過固載環(huán)糊精纖維對AITC的包埋試驗發(fā)現(xiàn),由于空間位阻作用纖維中環(huán)糊精固載率與AITC的包埋載量并不完全成正比,保持環(huán)糊精有效的包埋位點非常重要。試驗結果顯示,環(huán)糊精固載量應控制在7.5-

7、9%之間較為合適,此范圍的功能纖維樣品對AITC的包埋量在600-750μL/100g之間,固載環(huán)糊精包埋率達95%以上。包埋AITC的功能纖維同樣具有控制釋放的特性,其釋放規(guī)律與CD-AITC包合物相類似,并遵循限制擴散的動力學過程,而由聚丙烯酸網絡層吸附的AITC基本不具控制釋放的性能。由于空間位阻以及纖維對AITC的吸附等作用,固載環(huán)糊精纖維AITC的釋放速度小于未固載環(huán)糊精包和物。 作為常見的食品防腐劑,苯甲酸和尼泊金酯

8、耐熱性較差,直接加入包裝材料中在熱成型時會有較大損失,而且有時在包裝材料中的遷移速度也不理想。通過環(huán)糊精包埋可顯著提高其熱穩(wěn)定性,改變其遷移行為,使制備相應的抗菌包裝材料成為可能。本論文利用溶液共沉淀法制備了苯甲酸和尼泊金乙酯與β-CD的固體包合物,采用均勻設計試驗并用MATHEMATICS4.0軟件對包合工藝進行分析優(yōu)化。以環(huán)糊精包埋率為指標,苯甲酸包合過程的擬合方程為y=89.49-1.26x<,1>+21.34 x<,2>+81.

9、15 x<,3>-4.42x<,4>-17.57 x<,2> x<,3>,各因素最佳取值后環(huán)糊精對苯甲酸的包埋率為83.5%,尼泊金乙酯包合過程的擬合方程為y=2.98-0.23x<,1>+23.81 x<,2>+81.14 x<,3>-2.83x<,4>-1.78 x<,5>-16.86x<,2> x<,3>,各因素最佳取值后環(huán)糊精對尼泊金乙酯包埋率為83.1%%;以環(huán)糊精回收率為指標,苯甲酸包合過程的擬合方程為y=253.69-2.

10、17x<,1>-6.14 x<,2>+15.24 x<,3>-8.5x<,4>,各因素最佳取值后環(huán)糊精回收率為74.5%,尼泊金乙酯包合過程的擬合方程為y=2.24+0.37x<,1>+18.68 x<,2>+58.64 x<,3>-4.57x<,4>+0.38 x<,5>-14.12 x<,2> x<,3>,最佳取值后的環(huán)糊精回收率為81.5%。 溶液中包合物相溶解度圖顯示苯甲酸和尼泊金乙酯可以與β-CD形成主客體摩爾比為1:

11、1的包合物,其中尼泊金乙酯-CD包合常數(shù)K為55l L/moL,苯甲酸-CD包合常數(shù)K為270 L/moL,說明環(huán)糊精對尼泊金乙酯的包合能力要強于苯甲酸;環(huán)糊精包埋后苯甲酸和尼泊金乙酯的溶解度都得到提高。紅外光譜和熱重分析結果確認了兩種p-環(huán)糊精固體包合物的形成。其中,熱重分析曲線表明苯甲酸和尼泊金乙酯經β-環(huán)糊精包埋之后,熱穩(wěn)定性都得到很大提高。 選用丙烯酸酯涂膜和聚乳酸膜作為包裝材料基質,研究了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的遷移行為。

12、結果表明,兩種抗菌劑在膜中的遷移速度很大程度上受食品模擬液性質的影響。在低醇類食品體系中,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在聚乳酸膜中基本不發(fā)生遷移,只在高醇溶液中發(fā)生遷移;當抗菌劑以環(huán)糊精包合物形式加入膜中,由于包合物對膜的結構特性產生影響,致使其遷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且遷移速度同時還受環(huán)糊精包合物控制釋放機制的影響。在10%和50%乙醇溶液中包合物膜中抗菌劑遷移速度較快,而在60%甘油體系中則體現(xiàn)較明顯的緩釋效果,在正己烷中釋放程度很低。該結果說

13、明環(huán)糊精包合物聚乳酸膜在中低水分活度的食品中可以發(fā)揮長效抗菌作用。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在丙烯酸膜中能發(fā)生遷移,遷移質量比在45-60%之間,而以環(huán)糊精包合物形式加入涂膜,其遷移質量比得到提高,且遷移速度同樣受環(huán)糊精包合物控制釋放的影響。研究表明,該類環(huán)糊精包合物丙烯酸涂膜不適合脂肪食品體系,而應用于中低水分活度的非脂食品中可以發(fā)揮長效抗菌作用。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包合物在膜中的釋放過程可利用Fickian公式來進行預測,通過對不同時間遷移質

14、量比的測定,利用Mathcad軟件計算得出相應的遷移系數(shù)D,可建立起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 將制得的β-CD-AITC包合物及其功能纖維應用于冷鮮肉的模擬包裝,結果顯示緩釋的AITC對肉品中的腐敗菌和致病菌都具有殺滅作用,由于釋放出的為氣態(tài)AITC,因此該類包裝材料不需與食品直接接觸,尤其適用于固態(tài)食品的防腐包裝。將含有尼泊金乙酯環(huán)糊精包合物的聚乳酸膜應用于中式香腸的模擬包裝,結果顯示該包裝膜具有很好的殺菌效果。以上試驗說明,食品抗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