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一、明確肩部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常見壓痛點的分布規(guī)律及臨床特征,為肩痛患者的診治提供更為詳實的臨床資料。 二、為肩部常見疾病的體表定位、手法操作和扳機點注射等治療提供解剖形態(tài)學資料及應用基礎。 方法: 一、臨床研究:選取54例主訴肩部疼痛的患者,明確診斷,分別依次行局部壓痛點檢查及解剖定位并進行局部壓痛的疼痛量化評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所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
2、)表示,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行方差分析。明確其疼痛的部位、性質、持續(xù)時間、牽涉痛的范圍和伴隨癥狀以及以往診治情況等。 二、解剖學研究:選取6具成人防腐尸體,觀測肩部,尤其是常見痛點的解剖形態(tài)學結構特征,毗鄰關系以及血管、神經等走行及分布特征。同時注意觀察肩部常見穴位與痛點的解剖學關系。 結果: 一、臨床研究:肩部疼痛的患者較為多見。由于病因不同患者的癥狀也各有特點。但多以疼痛、運動受限和局限性壓痛為主
3、要癥狀,有時可表現(xiàn)疼痛逐漸增加,夜間痛較著,尤以肩外展外旋時疼痛加重,亦可向肩胛部、頸、手等處放射。壓痛點多在上斜方肌、岡下肌、喙突、小結節(jié)和肩峰下等處,??呻S肱骨的旋轉而移位,可導致肩部滑囊壁的增厚和粘連,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逐漸縮小。176例患者中,診斷為岡下肌筋膜炎52例,上斜方肌筋膜炎50例、凍結肩24例、肩袖損傷12例、肩胛提肌損傷10例、喙突炎6例、肩峰下滑囊炎5例、肩鎖關節(jié)損傷4例、后斜角肌筋膜炎2例、岡上肌筋膜炎各1例。
4、 二、解剖學研究:喙突外側端為肱二頭肌短頭及喙肱肌附著,中部前側半為胸小肌肌腱附著,后側半為喙肩韌帶附著,內側部為喙鎖韌帶,在胸小肌肌腱及喙鎖韌帶之間尚有鎖骨下肌的腱膜附著。結節(jié)間溝寬度右側低于左側,深度右側高于左側。右側小結節(jié)向上突起,增生明顯,而左側小結節(jié)則多低平,結節(jié)間溝較右側淺。岡下肌覆蓋于肩胛骨岡下窩內,為三角形扁肌,肌纖維呈多羽狀。該肌的上外側部被三角肌后上部肌纖維所掩蓋。 結論: 一、臨床上,肌筋膜炎是肩
5、部最常見的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其所致的壓痛點也是發(fā)生率最高,壓痛最明顯的部位。這些肌筋膜炎所致的肩部壓痛點僅局限于該病變肌肉,且壓痛多為1處,臨床上多根據(jù)壓痛點即可做出大致的診斷。凍結肩和肩袖損傷的壓痛點較肩部其他軟組織損傷性疾病的壓痛點多,且廣泛,二者壓痛點的分布雖多有重疊,但也有不同。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其壓痛程度也有所不同。 二、肩部不同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具有各自的壓痛點分布部位和特征。喙突部出現(xiàn)壓痛多見于凍結肩和喙突炎。肩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肩部軟組織壓痛點的體表定位及其解剖學研究.pdf
- 肘外側軟組織痛的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髕骨外側軟組織的解剖學研究.pdf
- 肩部軟組織痛的基礎與臨床
- 拇外翻軟組織平衡的解剖學研究.pdf
- 上瞼軟組織結構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鼻尖支持結構及鼻背部軟組織層次的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宣蟄人軟組織疼痛強刺激推拿壓痛點(解剖圖)
- 額顳部皮膚軟組織靜脈回流模式的解剖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pdf
- 臨床常見軟組織疼
- 后盆腔組織的解剖學研究和臨床應用.pdf
- 臨床應用解剖學
- 耳的臨床解剖學
- 解剖學神經組織
-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
- 內側髕股韌帶的解剖學特征和起止點足印的解剖學研究及臨床意義.pdf
- 皮膚組織解剖學
- 臨床應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復習題
- 肱肌止點的解剖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pdf
- 舌動脈的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