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細菌生物膜引發(fā)的慢性感染是臨床上棘手的問題之一。由于細菌生物膜對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藥性,而在缺乏新抗生素或者高效抗菌策略的前提下,只能加大現(xiàn)有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延長給藥時間。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耐藥性和耐藥菌株的產生,同時,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也會增加。因此,通過改良抗生素的現(xiàn)有給藥方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劑量,提高作用效果,可以為細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療提供更好的解決辦法。本文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帶正電荷的溶菌酶修飾帶負電荷的脂質體,提高了脂質體的穩(wěn)
2、定性,增強了對細菌生物膜的親和力,提升了慶大霉素對生物膜的作用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采用1,2-棕櫚酰磷脂酰甘油(DPPG)和二棕櫚酰磷脂酰膽堿(DPPC),通過擠壓法制備了慶大霉素脂質體(LG),經磷鎢酸鈉沉淀法測定可知慶大霉素的包封率為0.6%。其次利用靜電作用將帶正電荷的溶菌酶吸附到負電荷的脂質體表面得到溶菌酶修飾的慶大霉素脂質體(LLG)。根據(jù)表面Zeta電位由LG的負值向LLG的正值轉變可知,溶菌酶成功吸附到了脂
3、質體表面。通過定時檢測48h內LG及LLG的粒徑變化可知,溶菌酶的引入可以穩(wěn)定脂質體。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實時監(jiān)測72h內LG及LLG體外釋放慶大霉素含量發(fā)現(xiàn),LG在前48h內,慶大霉素釋放量超過了50%,而在72h時70%以上的藥物已經釋放。相反地,在72h時也僅有14%的藥物從LLG中釋放出來。由此也證明了溶菌酶吸附到慶大霉素脂質體表面可以有效改善脂質體的穩(wěn)定性。通過體外構建銅綠假單胞桿菌(革蘭氏陰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
4、)生物膜,利用結晶紫染色法和MTT實驗評價發(fā)現(xiàn),與單獨慶大霉素相比,LLG在破壞已形成的細菌生物膜和抑制細菌生物膜形成時更為有效。通過熒光顯微鏡及掃描電鏡觀察細菌生物膜發(fā)現(xiàn),LLG不僅破壞了生物膜的形態(tài)及內部結構,也影響了單個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通過熒光定量羅丹明B與細菌生物膜的結合量,探討了LLG破壞細菌生物膜的潛在機制,結果顯示,LLG能更有效的吸附于負電荷的生物膜,進而定點釋放藥物,從而達到增強LLG的抗生物膜效果。
綜上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硫酸慶大霉素脂質體復合多孔β--TCP支架的制備及其體外抗生物膜活性的實驗研究.pdf
- 熒光脂質體技術研究天然產物的生物膜通透性.pdf
- 細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研究注射用雙黃連對細菌生物膜的影響.pdf
- 羧甲基葡聚糖修飾阿霉素脂質體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pdf
- 柔紅霉素脂質體的制備
- 鹽酸表阿霉素脂質體的研究.pdf
- 鼠尾草精油納米脂質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控制.pdf
- 連續(xù)培養(yǎng)下細菌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及頭孢他啶對生物膜細菌的作用.pdf
- 慶大霉素脂質體抗菌骨治療兔慢性感染性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阿霉素長循環(huán)脂質體的研制.pdf
- 穿心蓮內酯抗單一與混合生物膜作用及其與慶大霉素的協(xié)同作用.pdf
- PEG修飾的長春瑞濱脂質體的研究.pdf
- Pluronic修飾的脂質體穩(wěn)定性研究.pdf
- 慢性鼻-鼻竇炎中細菌生物膜與溶菌酶,SLPI和gp340關系的實驗研究.pdf
- 細菌生物膜多糖的研究進展[文獻綜述]
- 達托霉素和克拉霉素共載藥脂質體的研究.pdf
- 給水管道生物膜中的細菌生長研究.pdf
- 自養(yǎng)型硝化細菌生物膜氧化NO的研究及生物膜空間結構定量化的探索.pdf
- 強力霉素脂質體的制備及藥效學研究.pdf
- 脂質體阿霉素藥物動力學的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