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位二級脾蒂離斷與自制取脾袋在脾切除術中的應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原位二級脾蒂離斷在脾切除術中的應用,,脾臟外科,脾臟是一有著特殊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脾臟外科的發(fā)展與解剖學、生理學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古代----文藝復興前,實驗性脾切除和脾臟外科的興起,文藝復興時期,現(xiàn)代脾臟外科,.,LOGO,脾臟外科發(fā)展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前,,,,,,,Growth,Start,Jump,亞里斯多德,柏拉圖,希波克拉底,人類有4 種體液: 血液、粘液、黑膽汁和黃膽汁。疾病根源于這4 種體

2、液的失調(diào), 黑膽汁起源于脾臟, 并且他認為脾臟可以吸收、凈化體液,通過動物實驗認為脾臟無關緊要, 并非生命必需,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對脾臟地位作出的描述,脾臟與肝臟關系密切, 脾臟主要是吸收、凈化來自肝臟的體液,,,,,,,,,,肝臟與脾臟的血管系統(tǒng)明顯不同,醫(yī)學界公認對外科學、生理學和病理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脾臟過濾從血液來的黑色膽汁,維薩里《人體的構造》,文藝復興時期,,實驗性脾切除和脾臟外科的興起,,17 世紀已有動物脾切

3、除,馬爾皮吉第一次歸類了脾臟作為腺體的分泌特性, 也就是后來提到的“ 馬爾皮吉小體”,,1549 年Zaccarello為l 例脾大的女病人成功實施了脾切除術門, 成為近代脾臟外科的開端,近代脾臟外科,“ 脾臟無用論” 階段,無選擇性保脾階段,選擇性保脾階段,1,2,3,現(xiàn)代脾臟外科,“ 脾臟無用論” 階段,,,,Content 03,Content 02,,,,Content 01,早期脾切除術并不順利,1892 年Lane描述了2

4、例脾切除術均失敗。Leipzig 分別1893 、1596和1898年描述了3 例, 也以失敗告終。,Riegner 成功為1 例14 歲的男孩實施脾切除術后, 脾切除才廣泛開展起來。,1908 年Johnston 報道了脾外傷的150 例脾切除術, 其中在1900 年以后實施的就有113 例。隨著脾切除例數(shù)的增多, 適應證也在不斷擴大。,到20世紀初, 人們對脾臟的功能已有了初步了解。認為脾臟不僅具有儲血、濾血和造血功能, 且還具有免

5、疫功能。但并不清楚這些功能是否對人體是不可或缺的, 全脾切除術仍是當時惟一的選擇。,,,,無選擇性保脾階段(20世紀中期到70 年代),脾臟解剖學的進步, 特別是脾臟血供的分支分段理論的闡明,1952 年Ki ng等報道了5 例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的兒童脾切除后引起嚴重的全身性感染, 其中有2 例死亡, 后來稱之為OPSI 。.,脾一旦受損, 立即切除,“保脾”,,反對,,,,選擇性保脾階段,,,保脾手術有一定的范圍, 臨床上應根據(jù)

6、不同的損傷進行合理的選擇, 而不應片面追求擴大保脾手術-----脾損傷分級標準,保脾,,,,,先保命后保脾是基本原則,年齡越小越優(yōu)先選擇脾臟保留手術,必要時聯(lián)合應用數(shù)種術式更為安全,根據(jù)脾臟損傷程度、類型選擇最佳術,我國脾臟外科發(fā)展回顧(夏穗生),,展望深入探索階段,80年代以前,,80年代初,,85年以后至今,今 后,,,,Company History,走向正確認識階段,確認多種功能階段,認識完全錯誤階段,傳統(tǒng)脾切除術,結扎脾動

7、脈處理脾周韌帶---先易后難, 由淺入深, 步步為營搬脾及脾蒂處理---三鉗法,不足之處,強行搬動時→大出血, 此時盲目鉗夾或縫扎→術后結腸瘺、胰尾瘺等并發(fā)癥脾門血管常常是成束處理, 結扎線松動或滑脫→大出血胰尾位于脾蒂內(nèi)下方,處理脾蒂時胰尾常常被盲目鉗夾或縫扎→術后胰瘺脾靜脈受到過度牽拉→靜脈內(nèi)膜受到損傷→脾靜脈血栓易造成腫瘤擴散,原位二級脾蒂離斷脾切除術,二級脾蒂離斷法-------彭淑牖等 1999

8、年提出原位脾切除術--------孫文兵2003年提出􀀂,脾蒂的解剖,二級脾蒂:脾血管主干在脾門處分出2支或多支脾葉血管二級脾蒂又分出3~5支血管支配脾臟的上、下極,二級脾蒂上下兩分支與脾門構成一間隙,操作要點(一),在脾臟原位狀態(tài)下盡量徹底地處理胃短血管。使胃底與脾上極、脾上葉血管支完全分離。當完全離斷胃短血管后, 將胃底向右上方拉起,借著處理胃短血管的暴露條件, 脾上葉血管顯得較為游離, 如可能, 可先予以結

9、扎甚至離斷。,操作要點(二),在脾臟原位狀態(tài)下分支處理二級脾蒂。方法是沿脾下極分離脾結腸韌帶和脾腎韌帶, 自脾下極處剪開脾門周圍的漿膜, 自下而上、自淺入深逐支分離、結扎、切斷脾下極血管、脾下葉動靜脈、中葉動靜脈( 如果存在的話) 和上葉動靜脈,原位二級脾蒂離斷法的優(yōu)點,原位二級脾蒂離斷法是在脾門將脾動靜脈分支分別離斷,避免了大塊集束結扎原位處理脾門血管,避免損傷胰尾及脾蒂血管膈下感染、腹腔內(nèi)出血等術后并發(fā)癥明顯減少 原位二

10、級脾蒂離斷,可減少血管牽拉和內(nèi)膜損傷,降低術后脾靜脈、門靜脈血栓,降低脾熱的發(fā)生原位切除,減少脾腫瘤切除時的腫瘤轉(zhuǎn)移機會,腹腔鏡下原位二級脾蒂離斷脾切除,自1991年澳大利亞里斯本皇家醫(yī)院 Delaitre 等完成首例腹腔鏡脾切除術國內(nèi)許紅兵1994年7月首例LS 在309醫(yī)院獲得成功 腹腔鏡脾切除術目前主要用于治療ITP等各種血液系統(tǒng)疾病, 已成為治療ITP脾切除的“金標準”,體位及穿刺孔的選擇,全麻下,左側(cè)腰背部墊高10

11、°~30°或截石位,根據(jù)不同手術步驟靈活調(diào)整患者體位。顯示器放于患者頭部前方,術者站在患者右上方或兩腿之間, 扶鏡助手位于右側(cè)下方。采用三或四孔法: 臍下作一10mmTrocar為腹腔鏡觀察孔,劍突下5cm穿入5mmTrocar,左鎖骨中線臍水平線上3cm穿入10mm Trocar為主操作孔。氣腹壓力維持在14mm Hg以下。,穿刺孔的選擇,操作要點,顯露脾臟后先用超聲刀松解結腸脾曲, 分離脾結腸韌帶顯露脾臟下極。因

12、腹腔鏡視線及操作器械多為自下而上方向,故游離時多從脾下極開始。無損傷胃鉗向右牽拉胃前壁, 超聲刀離斷胃結腸韌帶和脾胃韌帶中下段,繼續(xù)游離脾腎韌帶及脾背外側(cè)結締組織,將脾臟輕輕向上抬起,增加脾門的暴露。在保持脾臟原位的情況下,緊靠脾臟自下而上、由淺入深分離脾臟二級血管分支,即脾葉動靜脈支,超聲刀切開脾蒂漿膜層后緊靠脾臟分離脂肪疏松組織,分離出血管分支,用適合的Hemolok血管夾夾閉, 近端上雙夾,遠端上單夾后剪斷。再分離脾胃韌帶上

13、部及脾膈韌帶,離斷韌帶將切除的脾臟裝入自制的取脾袋中,擴大左側(cè)鎖骨中線戳孔至2cm后將標本袋口由戳孔處取出,用海綿鉗伸入標本袋中將脾臟鉗碎后取出。,自制取脾袋,取結實的標本袋,邊緣放置彈性較好的鋼絲,將標本袋放入腹腔后,袋口自動彈開,脾臟可順利放入袋中,取脾時間大為縮短。,,,住院時間及費用,二級脾蒂法術后并發(fā)脾熱及胰漏較切割閉合器法少,從而減少住院時間及費用切割閉合器需4000-5000元、加用釘倉(2000元/個)、術中采用鈦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