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共同的研究對象:,食物,人,第一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與食物的 消化吸收,,一、 人體的構成與營養(yǎng),人體基本構成,在人體內,從細胞到整體,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多種多樣的生理化學反應,人通過攝入食物,實現(xiàn)營養(yǎng)過程,保持著生命的存在與繁衍。 人體可分為8大系統(tǒng),與人體食物營養(yǎng)與安全關系比較緊密的系統(tǒng)包括體液與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免疫保護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等。,一、人體的構成與營養(yǎng),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不
2、超過60種,真正對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現(xiàn)在證明有25種左右。,化學元素的存在形式:除碳(C)、氫(H)、氧(O)、氮(N)主要以有機化合物 形式 存在外,其余元素統(tǒng)稱為礦物質或無機鹽,,根據(jù)其含量可分為:,常量(宏量)元素,含量大于0.01%,如:有鈣(Ca)、鎂(Mg)、鉀(K)、
3、 鈉(Na)、磷(P)、硫(S)、氯(Cl)七種;,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一般認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有14種。,1、人體的化學元素組成,199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將微量元素進行了分類:,①維持人體
4、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八種:鐵(Fe)、鋅(Zn)、碘(I)、硒(Se)、銅(Cu)、鉬(Mo)、鉻(Cr)、鈷(Co)。②可能必需元素有五種:錳(Mn)、硅(Si)、鎳(Ni)、硼(B)、釩(V)。③有潛在毒性,但低劑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元素有八種:氟(F)、鋁(Al)、錫(Sn)、鋰(Li)、鉛(Pb)、隔(Cd)、汞(Hg)、砷(As)。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人體必需元素。,一、人體的構成與營養(yǎng),1、人體的化學元素
5、組成,人體中的必需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主要可分為三大類:,水,含量最大,占體重的60%以上;有機物,決定人體結構與功能 (包括蛋白質、脂類、糖類、核酸等)礦物質,以離子狀態(tài)或結合于有機物而起作用。,一、人體的構成與營養(yǎng),2、組成人體的化學物質,表 2-1成年人體化學組成成分(%),一、人體的構成,2、組成人體的化學物質,正常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食物和液體約3000g,每年平均約1噸,一生有50~60噸左右的食物通過消化
6、道。,二、 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消化道主要器官圖,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二、 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咽,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可濕潤與溶解食物,易引起味覺;可清潔和保護口腔,當有害物質進入口腔后,唾液可起沖洗、 稀釋、中和作用 ,其中的溶菌酶可殺滅進入口腔內的微生物;黏蛋白可食物黏合成團
7、,便于吞咽;淀粉酶可對淀粉進行簡單的分解,但這一作用很弱,且唾液淀粉酶僅在口腔中起作用,當進入胃后pH下降,此酶迅速失活。,2.消化器官的功能—A口腔,口腔為消化管的起始部位,有吸吮、咀嚼、辨味和初步消化食物等功能。,口腔的唾液除了占99%的水之外,其余為唾液淀粉酶、粘蛋白質、溶菌酶和少量無機鹽。正常人每日分泌唾液1.0~1.5升。其作用為 :,咽(pharynx)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其下端通過后與器官和食道相連,是食物與
8、空氣的共同通道。當吞咽食物時,咽后壁前移,封閉氣管開口,防止食物進入氣管而發(fā)生嗆咳。 食團進入食道后,在食團機械刺激下,位于食團上端的平滑肌收縮、下端的平滑肌舒張使得食物順利下移。,2、消化器官的功能—B咽與食道,2.消化器管的功能—C胃,胃是消化管中一個袋狀的膨大部分。初生兒的胃容積約為7毫升,至1周歲時可增至300毫升。成年人的胃可容納3升食物和水。胃是膨脹能力最強的消化器官,常把它的形狀描述為J形。成人食物通過胃的速
9、度為4~6h,并與食物的種類有關。,胃的容受性舒張,胃在充盈狀態(tài)下體積可增大到1000-1500ml,使其在接受食物時而不引起胃內壓力的增大;緊張性收縮,胃被充滿后,通過緊張性收縮可使胃腔內產生一定壓力,有助于胃液滲入食物以及推動食物向十二指腸移動;胃的蠕動,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以利胃液消化作用并把食物以最適合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腸排放。,2. 消化器官的 功能—C胃,胃的運動:胃部肌肉的收縮形成了胃的運動,胃酸,由胃粘膜壁細
10、胞分泌的鹽酸構成,功能為:激活胃蛋白酶元、維持胃內的酸性環(huán)境、殺死隨同食物進入胃內的微生物、使蛋白質變性以便更容易被消化分解。(鹽酸造成的酸性環(huán)境還有利于小腸對鐵與鈣的吸收。因此,胃內鹽酸不足,會影響胃腸的消化與吸收。)胃蛋白酶,是由胃粘膜的主細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的形式所分泌,在胃酸的作用下轉變?yōu)榫哂谢钚缘奈傅鞍酌浮.斒趁舆M入小腸后,pH升高,此酶迅速失活。黏液,主要成分為糖蛋白。黏液覆蓋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一個厚約為500u
11、m的凝膠層,既可起到潤滑作用利于食物通過,又可保護胃粘膜(不受食物中的粗糙成分的機械損傷,還因其為中性或偏堿性,可降低酸度減弱胃蛋白酶的活性,從而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對胃粘膜的消化作用)。內因子,壁細胞還能分泌一種稱為“內因子”的物質,能促進VB12的吸收。,2.消化器官的功能—C胃,胃液,胃壁的胃腺每天分泌胃液約2L,胃液為透明、淡黃色的酸性液體。 主要成分組成為:,小腸位于胃的下端,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
12、所,從上到下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成人小腸長5~7米,表面積巨大(200~400m2),95%以上的的營養(yǎng)素在小腸吸收。食糜在小腸中停留3~8小時。,2.消化器的組成與功能—D 小腸,緊張性收縮,通過緊張性收縮可以完成食糜在小腸內的混合和運轉;節(jié)律性分節(jié)運動,通過有節(jié)律的收縮和舒張,把食糜分割成許多節(jié)段,使食糜得以不斷的分開又不斷的混合;蠕動,是一種把食糜向著大腸方向推進的作用。食糜在小腸內的推進速度很慢,為1—2cm/m
13、in.,2.消化器的組成與功能—D 小腸,小腸的運動,腸液:是小腸粘膜內小腸腺分泌的,呈弱堿性。成年人每日分泌1~3升。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堿性液體,正常人每日分泌1~2升,含20~30克消化劑,其中含多種消化酶,胰液由胰腺管與膽汁總管匯合進入十二指腸。膽汁:是由肝臟細胞分泌的一種粘稠而帶苦味的液體。它通過膽總管流入十二指腸 。成人每日分泌膽汁0.8~1升。,二、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與功能—小腸,進入小腸的消化液:,2.消化器的組成與功能
14、—D大腸,,大腸上接回腸,終于肛門,長約1.5米。食物經過小腸的充分消化吸收后,剩下的殘渣進入大腸。大腸液中不含或僅含有少量的消化酶,因此沒有明顯的消化作用。大腸主要是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殘余的水分,每天吸收水分約3升,并暫時儲存糞便。,大腸的消化吸收,三、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消化:人體攝入的食物,在消化系統(tǒng)內借助 消化液中所含有的酶等物質,將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過程。,吸收:食物經過消化變成小分子的物質,從食 物的細胞中釋放出
15、來,通過消化道管壁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過程。,三、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1. 食物的消化,三、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2. 消化道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部位,三、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小腸長5~7米;皺襞和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內表面積;小腸中有多種消化液;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吸收;,三、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16、 食品加工處理對消化吸收的影響,許多技術手段如崩解(切割、磨細、打漿、均質)、提取、加熱、冷藏、腌制、后熟、消化、乳化等都可以改善食品的可消化性,從而提高其中營養(yǎng)素的吸收率。,例如:熟食比生食更好,殺菌,改善風味、提高營養(yǎng)質量;經過烹飪后,淀粉粒的外膜崩解糊化,肉類的結締組織軟化,蛋的蛋白質變性凝固,這些變化都有利于消化酶對它們的作用。,進食要細嚼慢咽 細嚼、破碎、混勻,品味、利于消化液的分泌。 三餐應定時定量
17、 (3:4:3) 早餐要好,午餐吃飽,晚餐要少排便要定時 選擇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及粗糧,保持腸道充盈,排便通暢。,三、重視消化道保健、提高營養(yǎng)水平,,第二節(jié) 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1)能量供給;(2)組織構建與更新;(3)生理調節(jié)。,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一、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人體的化學組成,體內不斷進行的
18、新陳代謝,各種生理活動都需要營養(yǎng)物質保證。人體正常生理過程所需要的營養(yǎng)素,必須能滿足人體三方面的基本需要:,人體所需的六大類營養(yǎng)素的元素的組成,到目前已知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至少有40種以上,一般將其分成六大類 :,① 所有B族維生素都含有氮。 ② 蛋白質和有些維生素會有硫(S),維生素B12含有鈷(Co)。,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一、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素的種類,,傳統(tǒng)營養(yǎng)素六大類: 1.水、2.糖類、3.脂類、4.蛋白質、 5.維生
19、素、6.礦物質等共計40多種(8種必需氨基酸,2種必需脂肪酸,14種維生素,6種大量元素,8種微量元素,糖類和水)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 第七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微量物質物質:植物化學物 phytochemicals、核酸與核苷酸、類維生素等也可將營養(yǎng)素分為 宏(大)量營養(yǎng)素:蛋白質、糖類和脂肪 微量營養(yǎng)素:礦物質、維生素和植物化學物質等,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二、人體營養(yǎng)素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定義:是指為了維持“適宜的營養(yǎng)
20、狀況”,并處于繼續(xù)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在一段時間內平均每日必須“獲得的”該營養(yǎng)素的最低量。,鑒于“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可有不同的標準, FAO/WHO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提 出 三個不同水平的需要量:,①基本需要量,達到這種需要量是機體能夠正常生長和繁育,但機體組織內很少或沒有此種營養(yǎng)素儲備,所以如果短期內膳食供給不足就可能造成缺乏;②儲備需要量,為維持組織中儲存一定水平該營養(yǎng)素的需要量;③預防明顯的臨床缺乏癥的需要量,這是一個比基本需要
21、量更底水平的需要。,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三、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s Intake ,RNI)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 ,AI)可耐受最高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DRIs是在RDA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yǎng)
22、素攝入量的參考值,由4項指標組成:,定義: 是指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對某營養(yǎng)素需要量的平均值,營養(yǎng)素攝入量達到EAR時可以滿足人群中50%個體的營養(yǎng)需要,但不能滿足另外半數(shù)個體的需要。,三、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1、估計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EAR是一個特定人群的平均需要量,主要用于計劃和評價群體的膳食。,,,,,,,,EAR,RNI,人群頻率,50%
23、,97%~98%,攝入量,三、膳食營養(yǎng)參考攝入量(DRIs),定義:是指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shù)個體(97%~98%)的需要量的攝入水平半數(shù)個體的需要。,2、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s Intake, RNI) ),RNI用途:不是評價個體或群體膳食質量的標準,也不是為群體作膳食計劃的根據(jù) ;只是個體適宜營養(yǎng)素攝入水平的參考值,是健康個體膳食攝入營養(yǎng)素的目標。,長期攝入RNI水平,可
24、以滿足機體對該營養(yǎng)素的需要,維持組織中有適當?shù)臓I養(yǎng)素儲備,可以達到預防營養(yǎng)缺乏癥發(fā)生,保持健康。,三、膳食營養(yǎng)參考攝入量(DRIs),2、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s Intake, RNI) ),RNI的計算: RNI是以EAR為基礎,通過統(tǒng)計學處理制訂的。,如果關于需要量變異的資料不夠充分,不能計算SD時,一般設EAR的變異系數(shù)為10%, 則 RNI=1.2×E
25、AR,如果已知EAR的標準差, 則RNI=EAR+2SD(SD:標準差),三、膳食營養(yǎng)參考攝入量(DRIs),3、適宜攝入量(Adequate Intake, AI),定義:是通過觀察或實驗獲得的健康人群某種營養(yǎng)素的攝入量。,主要用途:AI的主要用途是作為個體營養(yǎng)素攝入量的目標,也用于限制過多攝入的標準。 。,在個體需要量的研究資料不足而不能計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時,可設定AI來代替RNI。,當健
26、康個體攝入量達到AI時,出現(xiàn)營養(yǎng)缺乏的危險性很 小。如長期攝入超過AI值,則有可能產生毒副作用。,,UL并不是一個建議的攝入水平。這個量對一般人群中的幾乎所有個體都不致于引起不利健康的作用。而當攝入量超過UL進一步增加時,損害健康的危險性將隨之增大。,三、膳食營養(yǎng)參考攝入量(DRIs),4、可耐受最高攝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定義:是平均每日攝入營養(yǎng)素的最高限量。,主要用途:是
27、針對營養(yǎng)素強化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的日漸發(fā)展,指導安全消費。,,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圖解,,,,( AI ),,能量和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RNIs)及脂肪供能比;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推薦攝入量(RNIs)及適宜攝入量(AIs)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推薦攝入量(RNIs)及適宜攝入量(AIs);某些微量元素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s); 蛋白質及某些微量營養(yǎng)素的平均需要量(EARs)。,四、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參考攝入量,中國居民
28、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00年)主要數(shù)據(jù)集中簡化為五個表(教材P10--12):,,,,,,,,,RDA和DRIs的概念,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yǎng)素供給量或膳食營養(yǎng)素供給量建議,是由各國行政當局或營養(yǎng)學術團體根據(jù)營養(yǎng)科學的發(fā)展,結合若干具體情況,向人們提出的、對社會各人群一日膳食中應含有的熱能和各種營養(yǎng)素種類、數(shù)量的建議。 DRIs(dietary
29、 reference intakes):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是在RDA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yǎng)素攝入量的參考值,其中包括4項內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和可而受最高攝人量(UL)。 (參考書:中國營養(yǎng)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 北京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0年) 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的使用推廣,最好辦法是用通俗易懂的、形象的形式表達——
30、 膳食指南和食物定量知道方案(膳食寶塔),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能量是營養(yǎng)學的基礎,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來維持。 能量的平衡與否一直是營養(yǎng)學的重要話題。,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營養(yǎng)缺乏,營養(yǎng)過剩,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一、人體能量平衡,(一)能量的計算單位,焦耳(joule,J), 千焦耳(kilojoule,kJ)
31、 卡(calorie,cal) 這也是許多人將能量成為卡路里的原因。 千卡(kilocalorie,kcalorie,kcal) 1cal=4.184J 1KJ=0.239Kcal 1MJ=239Kcal,一、人體能量平衡(二)體內能量的周轉、貯存及消耗,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一、人體能量平衡,(三)能量平衡,能量產生,人體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脂肪和蛋
32、白質。三類物質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進入到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環(huán)(TCA)產生能量;能量的利用,用來維持生命活動、從事各種體力活動; 能量平衡 攝入能量(Energy in)=消耗能量(Energy out),,能量平衡并不是要求一個人每天都達到平衡,而是要求成年人在一段時期(5~7)內趨于平衡。,能量平衡 ; 人體健康、精力旺盛、代謝平衡、體重正常(成年人體重相對穩(wěn)定) 能量不平衡: 能量缺乏,體力精力受到影
33、響、消瘦 能量過剩,多余的能量物質轉化為脂肪,長此以往將會出現(xiàn)超重、肥胖,食物總能值又稱“物理燃燒值”,是食物在體外充分供氧條件下徹底燃燒時所測定的能量值。(氧彈式量熱計) 糖類和脂肪徹底燃燒時的最終產物為CO2和H2O,蛋白質在體外燃燒時最終產物是CO2、H2O和氮的氧化物。,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二、產能營養(yǎng)素的能值,,1、食物的總能值(gross energy),,三種產能營養(yǎng)素的總能值為:糖類:
34、17.15KJ(4.1Kcal)/g;脂肪: 39.5KJ(9.45Kcal)/g;蛋白質:23.64KJ(5.65Kcal)/g。,氧彈式測熱計示意圖,生理能值又稱凈能值,是指人體從食物的產能營養(yǎng)素可利用的能值。(消化、吸收及利用) 生理能值一般比總能值要小。消化率分別按糖類98% ,脂肪95%,蛋白質92%計算。,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二、產能營養(yǎng)素的能值,,2、食物生理能值(physiological fuel
35、 value),,食物的燃燒與在體內可用的能量,2、食物生理能值(physiological fuel value),三種產能營養(yǎng)素產生的生理有效能量值(凈能值): 糖類 17.15KJ×98% = 16.84KJ (4Kcal) /g 脂肪 39.54KJ×95% = 37.56KJ (9Kcal)/g蛋白質(23.
36、64KJ-5.44KJ)×92%=16.74KJ (4Kcal)/g,轉換系數(shù)又稱凈能值系數(shù): 每克產能營養(yǎng)素所能產生的凈能值數(shù)。,2、食物生理能值(physiological fuel value),食物生理能值(凈能值)的計算:,例如:100g混合食物,含糖類55g、脂肪25g和蛋白質5g,則該100g混合食物可產生凈能值為:55×4(16.84)+25×9(37.56)+15×
37、;4(16.74)=505 Kcal(2116.3 KJ)。,當混合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產能營養(yǎng)素時,則分別按其不同物質的構成求出它們總的凈能值。,,這種替代從能量方面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可行---糖類和脂肪可以替代蛋白質(稱為糖類和脂肪對蛋白質的節(jié)約作用)。替代的局限性—例如蛋白質為人體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不能為另外兩類營養(yǎng)素替代;糖類在很大程度可代替脂肪,但必需脂肪酸還必須由脂肪供給。,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二、產能營養(yǎng)素的能值與測定
38、,3、產能營養(yǎng)素的等能值,如果僅從為人體提供能的角度來看,三種產能營養(yǎng)素之間是可以互換的,或稱彼此替代 。,如1g脂肪=2.27g糖類=2.27g蛋白質,,三、人體的能量消耗,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三、人體的能量消耗,(一)基礎代謝及其影響因素,1、基礎代謝(basal metabolism, BM),定義:是維持人體最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測定方法:測定空腹12~15h、睡醒靜臥、環(huán)境溫度25~30
39、°C時的能量消耗。意義:維持體溫、心跳、呼吸、各組織器官的基本功能。,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三、人體的能量消耗,(一)基礎代謝及其影響因素,2、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定義:指單位時間內人體基礎代謝所消耗的能量?;A代謝率(BMR)的表示單位: ①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耗能量:KJ/(m2?h); ②每小時每kg體重的耗能量:KJ/(kg?h) ③也可用
40、每天的能量消耗值表示:MJ/d。,,附表:常用人體平均代謝率-BMR (單位體表面積表示),,測定條件:測定時全身處于休息狀態(tài),禁食僅需4小時。因此,RMR的值一般略高于BMR 應用:由于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比較困難,WHO于1985年提出用靜息代謝率代替BMR。,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三、人體的能量消耗,(一)基礎代謝及其影響因素,3、靜息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人體24小時靜息代謝
41、參考值(kcal),摘自Nutritio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第二版,第190頁,1997年。,,,計算方法:(1)采用體表面積計算;(2)直接用公式計(Harris-Benedict);(3)采用Schofield公式,按體重計算BMR;(4)粗略估算,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三、人體的能量消耗,(一)基礎代謝及其影響因素,4、基礎代謝的計算,A.表面積的計算:男性體表面積(m2) S =0
42、.00607×身高(cm)+0.0127×體重(kg)-0.0698 女性體表面積(m2) S =0.00586×身高(cm)+0.0126×體重(kg)-0.00461學齡兒童體表面積(m2) S =42.3356×身高(cm)+175.6882×體重(kg)- 272.2715B.基礎代謝的計算: BM=S×BMR×12,第三節(jié)
43、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三、人體的能量消耗,4、基礎代謝的計算,(1)體表面積與相應的BMR相乘計算法,,人在熟睡時,能量消耗比基礎代謝約減少10%,所以計算時可扣除睡眠時少消耗的這部分熱能。,,③ 該男子一天(24小時)的基礎代謝為:BM =S×BMR×24=1.748×36.8×24=1544Kcal,② 由教材P15表1-7查其BMR=36.8Kcal/ m2?h,① 體表面積:S=0.0060
44、7×175+0.0127×60-0.0698=1.748m2,例題:一個體重60kg,身高175cm,年齡為30歲的男性,其一天的基礎代謝計算:,上例題一個體重60kg,身高175cm,30歲男子之數(shù)值代入公式計算: BM=66.4730+13.751×60+5.0033×175-6.7550×30=1564.5(Kcal),4、基礎代謝的計算(2) Harris-Bene
45、dict公式法,Harris-Benedict公式男性和女性分別用不同公式,將身高、體重和年齡直接代入公式,不用另外計算體表面積:,男性BM=66.473+13.751×體重(kg)+5.003×身高(cm)-6.755×年齡(y) 女性BM=655.095+9.463×體重(kg)+1.849×身高(cm)-4.675×年齡(y) 上述公式求出的BM是24小時的總
46、能量(Kcal)消耗,年齡以年(y)計。,4、基礎代謝的計算 (3) Schofield公式公式法,表1-8 按體重計算基礎代謝的Schofield公式,注:w為體重(kg)。r,相關系數(shù);SD,BMR實測值與計算值之間的標準差。我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兒童、青少年該公式適用,18歲以上人群按公式計算結果減5%。,例題:還以上例體重60kg,30歲男性為例計算:,一天的基礎代謝=11.6×60+879=1575Kcal,若減去
47、5%為1595×(1-5%)=1496Kcal,計算:,4、基礎代謝的計算(4).粗略估算法,A. 粗略地估算一天的基礎代謝(BMR):成人男性按每公斤體重每小時1kcal(4.18kJ),女性按0.95kcal(3.97kJ) 僅直接與體重相乘計算。,例如:60kg男性一天的基礎代謝:,60×1×24=1440Kcal,B. Kleiber還認為,可以用體重(kg)的0.75次方求出
48、24小時的能量消耗,亦即:,一天的能量消耗=體重0.75,例如:60kg男性一天的能量消耗=600.75=2155.8Kcal,Kleiber公式計算的24小時的能量消耗為總能量,即已包括了體力活動與食物特殊動力,5、營養(yǎng)基礎代謝率的因素,(一)基礎代謝及其影響因素,●體格的影響 同等體重,瘦高者>矮胖者,男性高于女性5%-10%。 ●不同生理、病理狀況的影響 兒童、孕婦高,30歲以上每10年降2%。
49、 ● 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炎熱、寒冷、過多攝食、精神緊張基礎代謝水平升高;禁食、少食、饑餓基礎代謝水平降低。 ● 藥物的影響 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礎代謝水平升高,(二)體力活動,體力活動消耗的能量,除基礎代謝外,是構成人體總能量消耗的主要部分。通常情況下,占人體總能量消耗的25%~35%。這部分能量消耗,主要取決于體力活動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人體能量需要量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體力活動的差別。,,中國營養(yǎng)學
50、會建議的我國成人活動水平分級,表中PAL稱為體力活動水平系數(shù)(Physical Activity Level,PAL)PAL=(24h內總能量消耗量)÷(24h內的基礎代謝率),(二)體力活動,不同級別的體力活動有其相應的PAL系數(shù)。 一天的總能量消耗量估算:,總能量消耗量(24h)=基礎代謝率(24h)×PAL,,(三)食物的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不同的產能營養(yǎng)素
51、其食物熱效應不等 脂肪:消耗本身產生能量的4%~5% 碳水化物: 消耗本身產生能量的5%~6%, 蛋白質: 消耗本身產生能量的30%。,食物熱效應,即食物特殊動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指人體在攝食過程中,由于要對食物中營養(yǎng)素進行消化、吸收、代謝轉化等,需要額外消耗能量,同時引起體溫升高和散發(fā)能量。,混合性食物其食物熱效應占其基礎代謝能量的10%
52、 故一天的 能量消耗=總能量消耗×1.1,(四)生長發(fā)育對能量的需求,體內有新組織的增長時,需要消耗能量。 每增加1g的體內新組織約需4.78kcal的能量。,四、人體一日能量需要的確定,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現(xiàn)主要采用兩種方法:,1、計算法:是一種簡便易行,但相對粗糙的方法,對于確定個體或群體的能量需要均可行,且被廣為使用;,2、測量法:是一種比較準確、但復雜且昂貴的方法,常用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或個人的能量
53、需要確定或研究工作的需要。,確定各類人群或每個人的能量需要量,對于指導人們改善自身的膳食結構、膳食規(guī)律、維持能量平衡、提高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計算能量消耗,確定能量的需要,四、人體一日能量需要的確定—1.計算法,①通過BMR×PAL計算 即:,② 要因加算法 對個體而言,詳細記錄每一天各種活動花費的時間。分時段計算每項活動所需能量,最后加和即為一天的能量需要。,一天的能量消耗量(或能量需要量)=BMR(2
54、4h)×PAL,每項活動的能量消耗量=BMR×IEI×h,將全天活動簡單分為四類:a. 臥床時間(IEI=1.0);b. 職業(yè)活動時間 輕(IEI=1.7); 中(IEI=2.2);重(IEI=2.8);c. 家務勞動(IEI=3.0);d. 休閑時間(IEI=1.4),四、人體一日能量需要的確定—1.計算法,要因加算法--綜合能量系數(shù)(IEI),每項活動的能量消耗量=BMR×IE
55、I×h,四、人體一日能量需要的確定—2.測量法,原理:人體釋放熱量的多少可反映機體能量代謝情況,進而可求出機 體的能量需要。測定條件:將受試者放入四周被水包圍的小室,人體釋放的熱量可全部被水吸收而使水溫升高。根據(jù)水溫的變化和水量,即可計算出釋放的總熱量。(這是一種實用價值不大的方法,很少采用。),(1)直接測熱法 (Direct Calorimetry
56、 ),(2)間接測熱法 (Indirect Calorimetry),原理:產熱營養(yǎng)素在體內氧化產生CO2和H2O,并釋放能量滿足機體需要。因此只需測出氧氣消耗量或產生水量的多少,就可以計算出能量的消耗,進而確定能量的需要量。,測定條件:使用一種特殊設備,測定氧氣的消耗??蓽蚀_記錄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量,并根據(jù)兩種氣體含氧量之差計算出消耗量。(但儀器昂貴,目前使用較少 ),五、人體能量供給與食物來源,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健康是
57、一種平衡,五、人體能量供給與食物來源,第三節(jié) 能量與營養(yǎng)平衡,能量的供給應依據(jù)能量的消耗而定,不同人群的需要和供給量各不相同。 參考可如下頁表:,1、能量供給,蛋白質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 55%~65%,三大生熱營養(yǎng)素的供能占總能量供給的比例:,,五、人體能量供給與食物來源1.能量供給 能量需求-計算/查表/估算,例如:某個人的基礎代謝為1544Kcal/d,從事中
58、等強度的體力活動(PAL=1.7),則其一天的總能量需求為:,一天的總能量需求=BMR×PAL=1544×1.7=2625Kcal,三大類產能營養(yǎng)素按糖類占60%,脂肪占25%,蛋白質占15%的攝入比例,每天需由:,糖類提供的能量= 2625×60%=1578Kcal脂肪提供的能量為= 2625×25%=652 Kcal蛋白質提供的能量為=2625×15%= 394 Kcal,通過產
59、能營養(yǎng)素的凈能值系數(shù)(糖類4Kcal/g,脂肪9Kcal/g,蛋白質4 (Kcal/g),將能量轉化成營養(yǎng)素的質量數(shù)(能量÷凈能值系數(shù)),則每天需要攝入:,糖類394.5g(1578÷4)脂肪72.4g(652÷39)蛋白質98.5g(394÷4),三類產能營養(yǎng)素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這普遍存在于各種食物中。1.植物性食物,谷物類(小麥、大米、玉米、燕麥等)、根莖類(土豆、甘薯),含有大量的糖類
60、(以淀粉為主),它們均是比較經濟的能量來源。(主食最重要)2.堅果類,如花生、核桃、葵花籽、松子和棒子等含有較多脂肪和蛋白質,具有較高的熱量。3.動物性食品(肉、蛋、奶)和豆類蛋白含蛋白和脂肪較高,是上乘的能源食物。,五、人體能量供給與食物來源2、能量的食物來源,五、人體能量供給與食物來源能量食物的分類,① 高熱能食品 : 主要是脂肪含量高、含水量少的食物。如黃油、干酪、巧克力、堅果及油炸性食品。這類食品對高寒地區(qū)工作和從
61、事野外考察、探險、運動時需要,對一般消費者不適多食。② 低熱能食品: 主要由含熱能低食物原料制成。如含人類不易消化吸收的纖維素,木質素較高,有時還可加入一些增稠賦型劑,能量少,能維持飽腹感,用以滿足肥胖癥、糖尿病患者的需要。,根據(jù)一定量食物中所含能量的高低(能量密度),可將食物分為:,,消費提示: 鑒于我國城鎮(zhèn)居民食物消費有的西方化趨勢,畜肉類及油脂消費過多,谷類食物消費偏低。所以在產能營養(yǎng)
62、素的選擇上應增強谷物類植物性食物的攝入量,降低油脂、精制糖和富含脂肪的畜肉類的消費。,六.人體能量代謝狀況的評價 與體重控制,1.概述攝入能量過多或過少都會使人體代謝異常。肥胖者,能量長期攝入過多,造成體內脂肪積累。而消瘦型營養(yǎng)不良則多是食物能量攝入不足造成的。通過對人體體格檢查項目綜合觀察與分析,有時還要結合其它生理生化指標,應用一定的標準指標判定,才可給出能量營養(yǎng)狀況是否正常的結論。選用綜合觀察指標,不同年齡組選用不同指
63、標(見下表)。,人體體格檢查項目,六.人體能量代謝狀況的評價與體重控制,2.人體能量營養(yǎng)狀況評價常用基于體重和身高的方法:,A.理想體重(Ideal Weight):,理想體重(Ideal Weight):又稱標準體重,應用于成年人,一般依此來衡量實際測量的體重是否在適宜范圍。,常用計算公式如下:,理想體重(kg)=身高(cm)-100 (Broca公式)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 (Br
64、oca改良公式)理想體重(kg)=[身高(cm)-100]×0.9 (平田公式),實際體重在理想體重±10%為正常范圍,10%~20%為超重或瘦弱,±20%為肥胖或極瘦弱,人體能量代謝狀況的評價,B. 體質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體質指數(shù),是近年來國內外專家推薦,用來評判人體營養(yǎng)狀況的常用指標。,體質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2,例如,身高1.75m,體
65、重60kg人:,BMI=60÷(1.75)2=19.59。,3.體重控制與減肥,體重在短期內很快減少,只是減少了水量,是毫無意義的(成年人體水分占50%~60%,這也是很容易達到的)。要降低體重,只有減掉脂肪才有意義,故稱為減肥,從長期預防的角度看體重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體內脂肪的積累。 引起人體肥胖的原因:遺傳因素、生理病變(內分泌失調) 最主要的原因是能量攝入過多,消耗少。致使產能營養(yǎng)素轉化為脂肪貯存造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黃魚營養(yǎng)生理的基礎研究.pdf
- 食用菌的營養(yǎng)生理
- [教育]營養(yǎng)學基礎(能量與宏量營養(yǎng)素)
- 營養(yǎng)養(yǎng)生理念08-3-10
- PUFAs真菌選育及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苦瓜鎂素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牛蛙鈣磷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杏鮑菇碳氮營養(yǎng)生理的研究.pdf
- 生菜無土栽培方式比較及營養(yǎng)生理基礎研究.pdf
- 菠菜品種間葉柄硝態(tài)氮累積差異的營養(yǎng)生理基礎.pdf
- 營養(yǎng)與養(yǎng)生試題
- 小白菜鎂素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鮮食型甘薯磷營養(yǎng)生理特性研究.pdf
- 擬穴青蟹脂肪營養(yǎng)生理研究.pdf
- 特色雜糧紅稗營養(yǎng)生理特征的研究與應用.pdf
- 人體與營養(yǎng)體質養(yǎng)生
- 皺紋盤鮑(haliotisdiscushannaiino.)水溶性維生素營養(yǎng)生理的基礎研究
-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營養(yǎng)生理初步研究.pdf
- 水稻oryzasatival.鋅高效營養(yǎng)生理機制研究
- 黑鯛(acanthopagrusschlegeli)脂類與維生素e的營養(yǎng)生理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