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時大彬茗壺考</b></p><p> 對于‘茶具’來說,‘壺’只是其中之一。至于各地名茶及對茶的品評、描述,無論官宦詩人,隱士高流,道家佛家都各有贊賞的佳句,且表達(dá)的都是各家的審美愛好,絕對不是隨意說來的事情。所以,‘茶道’或‘茶文化’,發(fā)展至明代,不再沿用歷來將茶碾末,制成團(tuán)、餅或者‘香藥’以供人咀嚼食使用,證明前人已勝過古人。而近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更不斷
2、淘汰了銀、錫等金屬壺具甚至福建、江西的陶瓷壺具,而崇尚宜興紫砂壺具,說明近人更遠(yuǎn)勝過前人了,這種宜興紫砂陶有何特點呢?就在于宜興本地土砂燒制的壺具能充分發(fā)揮‘茶’的色、香、味,正如詩人杜甫稱譽的‘傾金注玉驚人眼’,高流品茶意在免俗也。故紫砂壺具,每每遇一名手所制作者,雖重不過數(shù)兩,而價值幾十兩白銀,幾使陶土與黃金爭價,這種現(xiàn)象,令人感嘆。紫砂壺在中國陶瓷史和物質(zhì)文化史上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小小的一把紫砂壺,耗盡歷代能工巧匠的移山心力,深
3、得文人雅士追捧,更是價等黃金。試問為何紫砂壺能從一件簡單的喝茶的器物,變成一件藝術(shù)品?我試著從源頭開始尋找其中的答案。為了探討陶工陶土的歷史,我讀了《陽羨茗壺錄》這本書,書中著重介紹了供春、時大彬等31位紫砂民間藝人的造壺技藝及其作品。還</p><p> “時大彬,號少山,或淘土,或雜砜砂土,諸款具足,諸土色亦具足,不務(wù)妍媚,而樸雅緊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壺。后游婁東聞陳眉公與瑯琊太原諸公品茶施
4、茶之論,乃作小壺,幾案有一具,生人閑遠(yuǎn)之思,前后諸名家,并不能及。前于陶人標(biāo)大雅之遺,擅空群之目矣”。 </p><p> 時大彬是宜興紫砂藝術(shù)的一代宗匠,宋尚書時彥裔孫,時朋之子,生平活動期在明代萬歷朝至清代順治朝之間而大彬壺藝在明代就享有盛譽,多見于文人記述當(dāng)中。明許次紓《茶疏》?U「往時供春茶壺,近 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時大彬的作品集各家所長,無論淘土或雜砜砂土,各款皆能,各種土色也是準(zhǔn)備充足,不
5、追求艷麗,而是樸雅緊湊,奇妙不可思議。起初時他從模仿供春[1]入手,喜好制作大壺,之后游歷婁東(指今昆山、太倉一帶)接受陳眉公先生和瑯琊太原諸家先生品茶施茶的高論,改為制作精巧小壺。時大彬在繼供春之后,創(chuàng)制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chuàng)制了許多壺式,也培養(yǎng)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fā)展了紫砂藝術(shù)。 </p><p> 下面從以下幾點分析大彬紫砂壺的特點。 </p><p> 1.壺
6、泥。雖然砂頭均較粗,但可分為“或淘土,或雜碉砂土”兩種。曹墓六方壺和泰州圓壺為“淘土”,即1932年宜興陶器參加芝加哥博覽會籌備委員會出刊的《宜興陶器概要》中介紹的“泥料之制造:淘泥之家,購運山戶生泥,傾入石池或泥潭,用鐵扒漸漸淘攬。時壺應(yīng)該還有其他泥色的。 </p><p> 2.制法。泰州壺容量達(dá)900毫升,屬時早期制作的大壺。其制法正處周容《宜興甍壺記》所述“供春更斫木為模,時悟其法,則又棄?!钡倪^渡期,
7、故壺身上半部以木模拍壓,在內(nèi)壁留下了木紋印,下部則拍打成型。壺內(nèi)上部還有30多處弧狀指甲痕。嘴、把與壺身用脂泥粘接。蓋鈕氣孔被脂泥堵塞,也許與上下對鉆開孔有關(guān)。這也是時大彬及其稍后一段時間內(nèi)的工藝特征之一。曹墓出土的六方壺,壺身用裁片鑲接法筑成,嘴、把用“鉆孔塞泥法”與壺身粘接。唯六方壺每邊的寬度略有差異,棱角不夠明顯,壺蓋與口沿合縫不甚緊密。此壺的制作時間,當(dāng)比泰州壺遲,而比另3把壺早。張墓壺、盧墓壺和華墓壺則都用拍打成型法制作,說明
8、其時制作工藝已經(jīng)成熟。這是時大彬?qū)ψ仙八囆g(shù)最大的貢獻(xiàn)。用顧景舟大師的話來說是:“大彬之技影響著他以后的多少代紫砂藝人,而且,今后還將繼續(xù)影響下去?!?</p><p> 3.造型。這5把壺只有六邊柱形和圓球形兩種形體,看似簡單,其實即使同是圓球形,造型也各異,絕無雷同。如華墓壺是三錐體足,張墓壺是假圈足,盧墓壺雖同為假圈足,蓋上卻有三只扁鼎足:盡亮造型不一,但也有共同之處:諸壺都有短頸,壺嘴、把均高于壺口,應(yīng)是
9、為了增加壺的容量;它們曲流的走勢幾乎是一樣的;壺把上根部加粗、拉長,以擴(kuò)大與壺身的接觸面,防止開裂。時大彬壺的造型當(dāng)然不止這5種:周高起說其“諸款俱足”,各種款式都有。明末清初的周容在《宜興甍壺記》中,就曾記:“是日主人(指時大彬再傳弟子許龍文)出時壺二,一提梁卣,一漢解,俱不失工所言”,風(fēng)格敦雅古穆。即時大彬有仿青銅器的提梁壺和解形壺。 </p><p> 4.裝飾。這5把壺俱為素面素心,樸素?zé)o華,但已經(jīng)有一
10、些裝飾手法的運用。六方壺有意識地將壺嘴、壺把制成六棱形、五棱形,雖然是明代民間圓桶形四系壺裝飾手法的沿用,卻更加和諧。此壺的直頸和壺蓋還使用了起線的裝飾方法。蓋鈕有對合的半弧紋。這些都使得該壺圓與方、曲與直的對比更加強(qiáng)烈。又如張墓壺和華墓壺,壺頸根部和壺蓋上凹面環(huán)線的運用,避免了造型的單調(diào)呆板。而華墓壺壺蓋貼塑四瓣對稱的柿蒂紋,既繼承了吳經(jīng)墓壺的裝飾紋樣,又顯得更加靈巧。 </p><p> 5.銘款?!蛾柫w茗
11、壺系》記:“鐫壺款識,即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用竹刀畫之,或以印記,后竟運刀成字,書法閑雅,在《黃庭》、《樂毅》帖間,人不能仿,鑒賞家用以為別?!贝苏Z不虛,制于早期的泰州大圓壺的底部款識,即是先銘印記,然后字內(nèi)用雙刀法依筆劃刻過。故除“茶”字草頭未曾刻過外,其余筆劃內(nèi)均成V狀。另外4把壺都為楷書刻款,沒有印、款共用的。銘款的內(nèi)容,既有只刻名字“大彬”的,也有連姓帶名“時大彬”的,還有記年“丁末夏日”和帶堂名“茶香室”的。銘刻的位置,如壺
12、底為平面,刻在底面;壺底為曲面,則刻在壺把下的腹體上。未見有刻在正視圖壺腹中心部位的:刻款筆劃,“時”的“寸”,一鉤起勢成斜尖狀,露出一橫很少;“大”字一撇斜出,一捺大多比撇長,刀口較寬;“彬”字“林”中兩豎起筆頓成斜尖狀。 </p><p> 6.指紋。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曾云:“大彬枝指,以柄上拇痕為標(biāo)識。”說的是時大彬一手有六指,以壺柄上自己大姆指的指紋作為防偽標(biāo)識。據(jù)潘持平先生記,泰州壺“壺把上部彎曲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