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精神分析發(fā)展理論弗洛伊德的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埃里克森的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霍尼的基本焦慮理論(一)社會歷史條件1.19世紀末奧地利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的產物。2.19世紀末奧地利的社會文化生活的產物。(二)文化思想淵源1.心理學:萊布尼茨的微覺說、赫爾巴特的意識閾2.哲學:叔本華和尼采的反理性哲學3.科學:弗洛伊德認為,人體是一個復雜的能量系統。心理能量可轉化為不同的形態(tài),但總能量不變。(三)心理病理學的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病醫(yī)學臨床經驗
2、一、理論背景二、弗洛伊德的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一)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階段弗洛伊德的兒童心理發(fā)展,指的是“性的”發(fā)展,而這種“性的”發(fā)展指的是里比多的發(fā)展,或稱心理性欲的發(fā)展。他將人的性心理發(fā)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口唇期(01歲):分為前后兩期,嬰兒從吸吮動作中獲得快樂。②肛門期(13歲):排泄時所產生的輕松的快感,使兒童進一步注意自己的身體。③前生殖器期(36歲):兒童到3歲以后懂得了兩性的區(qū)別,開始對異性父母眷戀,對同性父母嫉恨,其間充滿復雜
3、的矛盾和沖突,兒童會體驗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結(或稱為戀母情節(jié))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結(或稱為戀父情節(jié))。④潛伏期(611歲):呈現出一種停滯或退化的現象,兒童學會了兼顧快樂原則和現實原則;兒童的精力可集中到學習、游戲、運動等活動中。⑤青春期(1113歲開始):兒童對家長容易產生的抵觸情緒及經常采用的克制沖動的方法:禁欲和升華。(二)停滯和退化在里比多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機能由于在某一階段得到過度滿足或過度失
4、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階段,不再繼續(xù)發(fā)展到下一個階段,稱為停滯(或稱為固結、執(zhí)著)。發(fā)展到下一階段的里比多又倒流回先前停頓的地方,稱為退化。停滯與退化是互為因果的,了解其關系對正確認識神經病因有重要意義。有必要指出一點,退化與壓抑不是一回事。停滯和退化可發(fā)生在任何一個發(fā)展階段中,其結果是導致人格發(fā)展受到影響。(三)兒童的焦慮1.焦慮的分類:真實性焦慮、神經病焦慮、道德的焦慮2.兒童焦慮的來源:兒童的焦慮傾向來自遺傳,其根源都是由于里比多得不到
5、發(fā)泄。3.焦慮的防御機制(1)壓抑:受壓抑的觀念或沖動,很容易在兒童的夢中得到表現。(2)反向作用:“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3)投射:投射表明在這方面被壓抑了,在其他方面表現出來。(4)退化:如成人表現出孩子氣,兒童吸吮手指頭、尿床、撒嬌等(5)停滯:過度的滿足或失望都會造成停滯。(四)弗洛伊德的方法論1.自由聯想法自由聯想法要求病人用言語報告正在發(fā)生的一切思想。其基礎假設為:每一個心理事件都是有意義的。2.精神分析暗示法它的
6、原理是將潛意識中的欲望加以暴露,然后使其消除,即在引起癥候的矛盾中求其病源所在,通過精神分析的暗示,讓病人自己努力,消滅內心的抗拒。釋夢,就是一種典型的精神分析的暗示法。3.移情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把自己對雙親的情感轉移到治療者身上,治療者成了患者雙親的替身。這種情況,弗洛伊德稱為外移情作用(簡稱移情)。分為正移情和負移情。總之,弗洛伊德的方法是認真地傾聽病人的談話,通過把病人潛意識中的欲望和觀念提到意識的平面,幫助病人自己找到解決問題
7、的途徑。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發(fā)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如后來常用的談話法、臨床法、個案法即是從中沿襲和引申出來的。三、霍妮的基本焦慮理論(一)霍妮傳略卡倫?霍妮[KarenDanielsenHney1885.19.16-1952.12.04],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心理學的先驅。1913年,她獲得柏林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1914-1918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訓練,之
8、后作為一名精神分析醫(yī)生于1919年私人開業(yè)。受美國新的知識和社會思潮的影響,霍妮提出以文化人際關系取代弗洛伊德理論的基本前提。她和弗洛伊徳一樣,從臨床實踐中發(fā)展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同時也發(fā)展了自己的焦慮理論,并且在此焦慮理論上發(fā)展了自己獨特的神經癥理論。(二)霍妮的幾個基本觀點1.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評價霍妮曾接受過弗洛德正統理論的訓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時,她就受到當時兩位著名的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者亞伯拉罕和H.薩克斯的精神分析訓
9、練。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霍妮發(fā)現弗洛伊德的理論越來越不適應臨床實踐。作為新弗洛伊德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雖然在原則上接受弗洛伊德潛意識觀念,但極力反對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和把人格劃分為本我、自我、超我,對幼年經驗決定一生的理念也持反對態(tài)度,認為人類的精神沖突是由外部文化及環(huán)境造成的。2.童年經驗的重要性霍妮承認,“童年經歷對一個人的發(fā)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眴栴}不在于早期經驗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是否有影響,而在于如何影響。霍妮
10、認為,早期經驗的影響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早期經驗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跡。如早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經歷與后期感到受虐待的傾向有某種聯系。第二種更為重要的方式是童年的整個經歷帶來了某種性格結構,或更確切地說,開始了它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停止時間。因此,事實上我們很難劃分所謂早期與后期的反應的聯系,“我相信不必從記憶中尋找最終答案,而應當努力根據具體人的實際性格結構來理解那些直接事件……意味著什么?!?.關于女性心理學當
11、霍妮還是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一名講授正統理論的教師時,她開始反駁弗洛伊德關于陰莖羨妒、女性受虐狂和女性發(fā)展的學說,并試圖用站在女性立場的觀點去取代當時流行的以男性為中心的女性心理學觀。霍妮有關女性心理學的論文徹底脫離了弗洛伊德“解剖構造即命運”的信條,強調文化因素是女性問題及其性別定位的重要誘因。她采取阿德勒的觀點,指出女性希望成為男性是因為希望擁有那些被我們的文化認為屬于男性的特質或特權,比如力量、勇氣、獨立、成功、性自由及選擇伴侶的權
12、利,這些都是文化因素而非生物因素決定的。她呼吁:第一,停止對女性氣質操心,應把注意力放在作為人的潛力的發(fā)展上;第二,女性應團結起來,普遍地提高自信心。4.基本焦慮與防御機制基本焦慮(basicanxiety)是指個體自出生后因受環(huán)境種缺乏安全和溫暖之影響所形成的無助感和恐懼感。絕大多數的父母,無法針對幼兒的身心需求設置有利于其成長的理想環(huán)境,甚至有很多父母,對幼兒行為不是過分苛求,就是過分放縱,致使幼兒無法在充滿愛意與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成長。
13、由此可見,霍妮所指的基本焦慮雖始自個體幼年,但與弗洛伊德所強調的以性欲力為基礎的個體本能論極不相同,她所指的基本焦慮乃是起因于個體于他人的社會關系。霍妮認為,人際關系的困擾引起基本焦慮,而焦慮則導致防御策略的形成。這類無意識的方法可歸類為:盲點作用、分割作用、合理化作用、過分自控、自以為是、捉摸不定和犬儒主義。以上各種防御機制都是圍繞著基本沖突而建立起來的?;裟莅堰@整套防御機制體系稱為保護性結構,但它是十分脆弱的。要想真正地解決沖突,唯
14、一的辦法是改變存在于人格本身導致沖突產生的條件。四、埃里克森的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一)埃里克森傳略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父母都是丹麥人。大學預科畢業(yè)后,他違背繼父要他成為一名醫(yī)生的愿望,從事藝術專業(yè),并周游整個歐洲大陸。1927年,他結識了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從安娜那里接受精神分析培訓,安娜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與他父親的理論不同,在諸多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建,這對埃里克森產生深刻
15、的影響。埃里克森是現代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論家,新精神分析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的一生中充滿了自我認同感問題,他的學說是弗洛伊德(S.Freud)自我心理學的發(fā)展,在接受弗洛伊德人格結構說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人的社會心理發(fā)展?jié)u成說。(二)同一性漸成說1.理論基點埃里克森沿著安娜弗洛依德強調自我的適應性功能的路線,創(chuàng)立了新的精神分析學說。埃里克森認為,人在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個方面的因素組成的統一體。他
16、相信每個人經歷某一數量的階段,才能達到充分發(fā)展。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要經過8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并克服新的挑戰(zhàn)。每個階段都建筑在成功完成較早的階段任務的基礎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zhàn),可通過教育在下一階段得到補償。2.關于同一性的概念在埃里克森的理論中,同一性是一個中心概念。真正的同一性,是對自己的本質、信仰和狀態(tài)與外部環(huán)境的整合和協調一致。說得通俗些就是講人格發(fā)展的不同水平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著的間斷性加以溝通和整合。
17、埃里克森認為,自我同一性是一個人的自我疆界之一。與自我同一性相對立的概念是同一性混亂,表現為兒童在重新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作用的過程中產生自我意識的混亂,突出表現為情感障礙。3.同一性漸成的發(fā)展階段⑴嬰兒期(0~1.5歲):獲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階段,體驗著希望的實現。⑵兒童期(1.5~3歲):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感階段,體驗著意志的實現。⑶學齡初期(3~6歲):獲取主動感,克服罪疚感,體驗著目的的實現。⑷學齡
18、期(6~12歲):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⑸青春期(12~18歲):發(fā)展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或稱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性混亂,體驗著忠誠的實現。⑹成年早期(18~25歲):發(fā)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克服孤獨感,體驗著愛情的實現。⑺成人中期(25~50歲):發(fā)展任務主要是獲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⑻成人后期(50歲以后直至死亡):主要為獲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厭惡感,體驗著智慧的實現。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評析
19、對霍妮的基本焦慮理論的評析對埃里克森同一性漸成說的評析五、對精神分析發(fā)展理論的評析(一)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評析貢獻: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開拓了心理學的研究范圍。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推動了對兒童早期經驗的研究和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的建立。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研究方法極大地豐富了心理學研究方法論,他運用自由聯想、精神分析的暗示法和移情的方法震驚了心理治療的行業(yè)和同仁,最終贏得普遍的認可。局限:1.精神分析太富有主觀色彩
20、。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的泛性論傾向。3.歧視婦女,反對男女平等。(二)對霍妮的基本焦慮理論的評析霍妮在對待人格發(fā)展的因素時,注重的不是先天的、生理的因素,而是家庭環(huán)境因素;她對兒童人格的發(fā)展持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對治療神經癥患者的態(tài)度也是樂觀主義的?;裟莅盐幕蛩匾氲脚孕睦韺W,徹底擺脫弗洛伊德“解剖結構即命運”的信條,強調文化因素是女性問題及其性別定位的重要誘因。其理論體系本質上仍是精神分析的。她重視社會因素、文化因素對人格的影響
21、,但她說所的家庭環(huán)境是一種脫離經濟、階級和社會關系的抽象的家庭環(huán)境,并沒有真正揭示社會因素的本質含義。(三)對埃里克森同一性漸成說的評析首先,同一性漸成說的最核心的進步是把整個心理過程的重心從弗洛伊德的本我過程轉移到自我過程,也就是把人的發(fā)展動機從潛意識領域擴展到意識領域,從先天的本能欲望轉移到現實關系之中。第二,埃里克森突破了弗洛伊德對發(fā)展階段的劃定,把人格發(fā)展看成是終生的任務,并為各發(fā)展階段提出特定的心理社會任務,把解決發(fā)展任務作為
22、一種兩極分化的對立面的斗爭過程。同一性在發(fā)展任務的斗爭和解決過程中,依次向下一個不同質的階段過渡。埃里克森的發(fā)展階段理論比其他發(fā)展階段理論更加全面和深刻,也更富有樂觀主義精神;但同一性漸成說從本質上講仍根植于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的土壤之中。Thanks!夢的解析實例一位夫人夢見上衣沾滿了乳汁,弗洛伊德解釋她已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并非是第一胎,年輕的媽媽希望即將誕生的孩子比上一個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一位年輕女人因終年在隔離病房里,照顧患傳
23、染病的小孩,許久沒有參加社交活動。她告訴弗洛伊德,她夢見一大群人歡娛。弗洛伊德解釋說,她希望孩子的病早日康復,滿足她參加社交活動的愿望。弗洛伊德認為,不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夢,本質上都是愿望的達成。兒童的心理較之成人的單純,所做的夢也就單純,是通俗的白話文而不是深奧的象形文字。他說,就像我們研究低等動物的構造發(fā)育,以了解高等動物的構造一樣,我們應該可以多多探討兒童心理學,以了解成人心理。小孩的夢,是簡單明顯的愿望達成,雖然它比起成人的夢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