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前列靈膠囊對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評價其治療效果,探討前列靈膠囊對慢性前列腺炎炎癥調(diào)控網(wǎng)絡及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為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中藥的開發(fā)應用奠定實驗和理論基礎。
【方法】將60只大鼠馴化喂養(yǎng)一周后,隨機分為6組,即空白組、陽性對照組、模型組、前列靈膠囊高劑量組、中劑量組、低劑量組。每組10只,各組用25%烏拉坦1g/kg量,經(jīng)腹腔注射麻醉,無菌條件下取下腹正中切口,打開腹腔,提出膀胱及兩側(cè)精囊,暴
2、露前列腺背葉。其中空白組分別經(jīng)前列腺雙側(cè)背葉注入無菌注射用水0.1ml,其余各組分別注入25%消痔靈注射液0.1ml,縫合后恢復1周。
給藥方法:空白組和模型組每日灌胃一次,每次灌胃與實驗組等劑量的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組(前列通瘀膠囊):每只大鼠經(jīng)灌胃給予前列通瘀膠囊混懸液劑量相當于60kg成人用量20倍;前列靈高、中、低劑量組:每組大鼠給予前列靈膠囊混懸液灌胃,劑量分別相當于60kg成人用量20倍、10倍、5倍;均每日灌胃一次
3、;連續(xù)給藥30天,每天觀察并記錄大鼠活動、體重及精神狀態(tài)變化,于末次給藥后24小時,稱每只大鼠的體重,每只大鼠采股動脈血3-5ml,離心冷藏,斷頭處死,摘除前列腺組織,前列腺組織用4%甲醛固定液固定。采用ELISA法分析各組大鼠血清中IL-6、ACP和SOD、MDA的含量。用S-P法檢測前列腺組織中GSH、GST、GSH-px含量,用電鏡觀察前列腺組織中亡因子Bax、Bcl-2的變化。
【結(jié)果】前列靈膠囊可降低前列腺炎大鼠血清
4、中IL-6、ACP、MDA和升高SOD的含量,以及升高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組織中GSH、GST、GSH-px的含量,前列靈膠囊還具有上調(diào)Bax蛋白含量和降低Bcl-2蛋白含量的作用。
【結(jié)論】前列靈膠囊對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其作用機理與降低前列腺炎大鼠血清中IL-6、ACP、MDA和升高SOD含量有關(guān),以及升高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組織中GSH、GST、GSH-px的含量有關(guān),前列靈膠囊還具有上調(diào) Bax蛋白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前列靈膠囊治療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實驗研究.pdf
- 前列靈膠囊治療濕熱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pdf
- 前列腺炎癥狀
- 前列湯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實驗研究.pdf
- 玄駒對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影響.pdf
- 慢性前列腺炎
- 前列化濁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pdf
- 前列清疏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pdf
- 慢性前列腺炎1
- 飛行因素對慢性前列腺炎的影響.pdf
- 慢性前列腺炎癕患前列腺結(jié)石的臨床研究.pdf
- 前列腺炎癥及增生癥
- 前列康泰方對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組織細胞因子的調(diào)控作用研究.pdf
- 前列腺基質(zhì)細胞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角色.pdf
- 前列沖劑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pdf
- 黃白膠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觀察.pdf
- 前列消炎止痛片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實驗研究.pdf
- 前列腺炎疾病介紹前列腺炎癥狀前列腺炎發(fā)病原因解決辦法的系統(tǒng)性講座
- 武警某部慢性前列腺炎樣癥狀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家庭功能、治療研究.pdf
- 前列腺增生癥合并前列腺炎癥的病因?qū)W及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