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為提高醫(yī)院制劑復方板藍根利咽顆粒(簡稱利咽顆粒,由板藍根、玄參、桔梗、甘草等制成)的質控水平和質量標準,本文采用HPLC法同時測定其水提液中6種有效成分含量和特征圖譜,以此優(yōu)選制備工藝,評價關鍵工藝過程,提升中藥制劑工藝品質。
方法:
1.建立HPLC法同時測定利咽顆粒水提液(簡稱水提液)中6種有效成分(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甘草酸)的含量。
2.利用相同H
2、PLC條件,標定10批水提液共有峰,計算其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軟件(2004A版)評價相似度,建立水提液HPLC特征圖譜。
3.在前期研究基礎上,以6種有效成分轉移率和特征圖譜為主要指標,優(yōu)選陶瓷膜分離工藝的水提液濃度、浸膏和顆粒的干燥工藝。
4.以6種有效成分損失率和特征圖譜為指標,評價利咽顆粒中試工藝過程。
5.建立4種飲片的薄層色譜鑒別法和6種有效成分含量HPLC
3、同時測定法,按2015年版《中國藥典》顆粒劑“檢查”項要求進行檢查。
結果:
1.建立的HPLC法可同時測定水提液中6種成分的含量,分離度、線性關系、精密度、穩(wěn)定性、重復性、加樣回收率均良好。
2.建立了水提液HPLC特征圖譜,以(R,S)-告依春為參照物,標定了19個共有峰,10批水提液與共有模式之間相似度(≥0.914)良好。1~19號峰的相對保留時間規(guī)定值為:0.199、0.255、0.261、0.3
4、19、0.375、0.435、1.000、2.098、2.122、2.164、2.181、2.224、2.507、2.641、2.806、3.394、3.929、4.002、4.080。
3.最優(yōu)工藝為:膜濾前原液濃度為0.2 g/mL(含生藥量);浸膏干燥工藝為真空度-0.085MPa~-0.095MPa的60℃真空干燥;顆粒干燥工藝為70℃常壓干燥。
4.中試工藝過程評價表明:批內4個關鍵工序的6種有效成分單一工
5、序損失率和全程工序總損失率均不同,浸膏真空濃縮和真空干燥是6種有效成分損失的主要工序,(R,S-告依春和哈巴俄苷的損失比其余4種成分高,HPLC特征圖譜相似度隨工序的增加而降低;批間4個關鍵工序的6種有效成分總損失率分別為48.15%和50.85%,2批中試工藝的總體HPLC特征圖譜相似度良好。
5.建立的利咽顆粒中4種飲片的薄層色譜鑒別法和6種有效成分含量HPLC同時測定法可行,暫定了含量限度,各“檢查”項目均符合2015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兒咽扁顆粒提取工藝和質量控制研究.pdf
- 黃萸利咽顆粒的藥學研究.pdf
- 板藍根泡騰顆粒的制備及其質量研究.pdf
- 中藥復方真元顆粒質量標準及指紋圖譜研究.pdf
- 滋陰活血利咽中藥復方治療慢性咽炎的實驗研究.pdf
- 復方補骨脂顆粒的制劑工藝及其質量標準研究.pdf
- 復方槐花顆粒制劑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pdf
- 基于特征圖譜技術的五種藥膳質量控制研究.pdf
- 中藥復方錫類散質量特征圖譜及組方優(yōu)化的初步研究.pdf
- 復方抗癌顆粒制劑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pdf
- 復方丹參顆粒制備工藝與質量標準研究.pdf
- 清喉利咽口含片的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pdf
- 板藍根顆粒制劑生產工藝規(guī)程
- 復方芩連顆粒制備工藝與質量標準研究.pdf
- 復方龍芍顆粒的制備工藝與質量標準研究.pdf
- 板藍根提取工藝及質量標準的研究.pdf
- 復方抗病毒顆粒工藝與質量控制研究.pdf
- 復方石韋薄膜衣片的工藝和質量研究.pdf
- 清咽顆粒劑質量標準的建立及提取工藝優(yōu)化.pdf
- 何首烏飲片質量標準和特征圖譜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