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后牙區(qū)牙種植術中垂直骨量不足相關問題的臨床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評價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量不足時,穿透上頜竇底骨質的種植體在完全負載后的遠期臨床效果,評估上頜竇底骨質穿孔是否是種植術失敗的危險因素,為上頜后牙區(qū)牙種植術適應證提供臨床和理論依據(jù)。 方法:外科手術及義齒修復:術前測量擬種植牙區(qū)槽嵴頂至上頜竇底骨垂直距離,竇嵴距5~10mm的為實驗組,8~13mm的為對照組,兩組均實施牙種植術,3~4個月后完成義齒修復,實現(xiàn)完全負載。 病例隨訪:(1)主觀癥狀:采用McGill疼痛問卷和

2、自制調查量表,分別于牙種植術后24h和2008年1月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主觀癥狀。(2)臨床檢查:2008年1月集中患者復診,采集所用種植體齦溝液流量指數(shù)(GCF)、菌斑指數(shù)(PLI),并采用生化法測量齦溝液堿性磷酸酶(ALP)活性、髓過氧化物酶(MPO)活性,并檢查余留牙自然牙位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CPI),了解患者口腔健康情況。(3)影像學檢查:拍攝全口曲面斷層片,采用專業(yè)軟件分析種植體周圍骨密度、垂直骨量變化、上頜竇竇骨質改建、上頜竇

3、炎發(fā)病率。(4)義齒功能恢復情況:咬合力檢查:使用國產YH-1型電阻應變式牙合力儀測量種植體咬合力,間隔1min,測量3次,取平均值為最終咬合力。 咀嚼效率檢查:過篩稱重法,以炒熟去皮分瓣花生為試料,囑患者雙側交替咀嚼30s,收集全部漱口液,過篩稱重余留試料,根據(jù)公式計算咀嚼效率,重復測量兩次,取平均值為患者最終的咀嚼效率,兩次取材間隔時間為10分鐘。吸光度法:取過篩后漱口液,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咀嚼后的花生米混懸液進行測定。

4、結果:外科手術及義齒修復:共32例患者接受上頜后牙區(qū)牙種植術,植入種植體42枚。21枚種植體穿透上頜竇底骨質,但在觀察期內無上頜竇炎發(fā)生。41枚種植體獲得良好的骨愈合并已完成修復實現(xiàn)完全負載,對照組中1枚種植體在術后16個月因種植體周圍炎拔除。30例患者對修復效果滿意。 病例隨訪:(1)主觀癥狀:術后24h患者對種植區(qū)疼痛感覺的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種植義齒完全負載后0.5~2年后,主觀癥狀無差別,對食物選擇等依從性

5、有顯著差別(P<0.05),實驗組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2)種植體周圍組織檢查:種植體菌斑指數(shù)、GCF指數(shù)、GCF-ALP活性、FCF-MPO活性_、余留自然牙CPI無顯著性差別(P>0.05)。兩組BL差異顯著(P<0.01),兩組種植體周圍骨密度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PLI與GCF指數(shù)、GCF-ALP活性、GCF-MPO呈正相關。實驗組種植體周圍骨高度術前、術后差異不顯著(P>0.05),對照組種植體周圍骨高度術前、術后差異

6、顯著(P<0.01)。兩組種植體周圍骨密度術前、術后差別顯著(P<0.01)。實驗組21枚種植體頂端均有不同程度骨質修復,竇底黏膜無影像學改變。上頜竇底骨質穿孔與種植體失敗率相對危險度為1。(3)功能恢復:兩組患者咀嚼效率、種植體咬合力無顯著性差異(P>0.05),咬合力與術前骨高度無相關關系。結論:上頜竇底骨質穿孔對患者主觀癥狀、種植義齒功能恢復無影響,不能認為上頜竇底骨質穿孔是種植術失敗的危險因素。嚴格遵守手術規(guī)程,保持上頜竇底黏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