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運用哲學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通過對藏族格言詩經典著作《薩迦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的文本分析和解讀,嘗試從新的角度探討藏族格言詩的的主要內容、基本框架、思想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考察藏族格言詩與藏傳佛教思想的聯(lián)系以及與藏族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在關聯(lián),挖掘出藏族格言詩中的哲理。文章主體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藏族格言詩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基本特點。格言詩的產生與西藏佛教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其次是它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印度格言詩和
2、佛經詩歌,因而文章首先介紹了藏傳佛教的發(fā)展和印度佛教格言詩的特點,由此來考察格言詩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緣由和發(fā)展特點。另外,解讀一部作品,必然要考慮到作者個人知識結構與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故而在第一章中分別介紹了格言詩的作者,以便更好地明晰格言詩的思想內涵。 第二部分,分別分析三部格言詩的主要內容。最早的藏族格言詩,是薩班于13世紀時創(chuàng)作的《薩迦格言》,它以藏傳佛教思想為主導,結合西藏的人文景觀、政治經濟狀況以及傳統(tǒng)文化特色寫作而成
3、?!端_迦格言》之后的格言詩都繼承了其寫作風格、語言特點,思想內容上也一脈相承,但又不乏其各自的特征,因而文章第二部分分三節(jié)詳細解讀了三部格言詩的內容和特點。 第三部分,嘗試從新的角度與研究方法探討格言詩中所蘊涵的思想特色和主旨。一部詩歌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薩迦格言》、《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作為藏族格言詩的優(yōu)秀代表,則聚集了藏民族千百年來文化積淀的精華,代表了藏民族的思想特色、經驗水平和思維高度;而其作為僧人作品,則又必然
4、帶有濃厚藏傳佛教思想的特色。因此,格言詩所共同擁有的藏族文化與藏傳佛教思想的交融碰撞,實則為藏傳佛教民間普及化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也是藏族格言詩所具有的最為歷史性與思想性的特點。再者,藏族格言詩以勸誡形式從上到君王下到臣子,大到國家小到家庭,涉及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學習生活各個方面既抽象又形象地闡明了人生的哲理與追求,在內涵上也逐漸從物質的、感性的、生理的層面轉向精神的、道德的、理性的層面,體現(xiàn)了格言詩中所蘊涵的思想主旨的反思性、終極性、
5、超越性。詩中包含對人性本質的認識,對社會理想的描述,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完美詮釋了“真善美”涵義的和諧統(tǒng)一。最后通過對經驗中的現(xiàn)實世界的批判指向人文精神上的終極關懷,論人之追求,人之永恒,統(tǒng)一有序,和諧為美,展示了格言詩中“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的佛學境界。 這些格言詩里已將寫作者的佛學思想和人生觀完美融合,形與質的結合呈現(xiàn)出美感,故我們后來人才能夠為這些充滿哲理魅力的箴言集所深深吸引并將其永恒流傳下去。解讀藏族格言詩,對我們理解藏族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藏族格言詩哲理新探.pdf
- 10句英語哲理格言
- 人生哲理的格言
- 處世格言 處事技巧 哲理經典名言 勵志格言
- 人生哲理的格言大全
- 100句經典的哲理愛情格言
- 55句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 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座右銘500
- 富有人生哲理的語句格言500
- 人生哲理的格言大全 人生處處風景
- 宋代哲理詩的美學內涵.pdf
- 白居易諷諭詩新探.pdf
- 宋代哲理詩的美學內涵
- 最有哲理的45條心理格言和人生策略
- 蘇軾山水詩特征新探.pdf
- 魏晉玄風與陶淵明哲理詩
- 論紀伯倫散文詩的哲理內涵
- 高中政治哲理——唐宋經典名言的哲理賞析+格言名句成語典故蘊涵的哲學道理(全)!!
- 論紀伯倫散文詩的哲理內涵_9305.pdf
- 陸機“詩緣情”說新探_39571.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