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呂燕玲—牛運震和他的《金石圖》4前言前言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求的是知行合一,這是古人的一種求知的模式,一是自我修養(yǎng)的一種途徑。在博覽群書之后親歷親見,在追群前人足跡的同時,先人的遺跡也散落于名山大川、之古跡廟宇間,讓后人膜拜。例如涵括了整個中國書法史的泰山石刻、曲阜孔廟里保存的漢代以來的歷代碑刻石刻等等,這些只是存在于我國廣袤厚土中無數(shù)碑刻石刻中的滄海一粟??梢哉f就是這些石刻與其他的鐘鼎等物承載了中
2、華燦爛的文明,維系了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五千年以上,也漸漸延伸出了一門學問——金石學。金石學是以中國夏、商、周以來的所有古器物作為研究的對象,對歷代金石的名義、形式、制度、沿革以及該器物上所刻的文字、圖像的體例、作風等進行研究的一門學問,上自經史考訂、文章義例,下至藝術鑒賞之學,都是金石學的范疇。朱劍心先生的《金石學》中就有解釋,他認為金石學就是研究中國三代以來的古器物文字的一門學問。由此看來,金石學是一門博大的學問,其涉獵范圍極為廣
3、泛,可以說它涵蓋了古器物的絕大部分。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呂燕玲—牛運震和他的《金石圖》6朝代人數(shù)位1周12唐33晉64宋35齊26梁37陳18宋1289金710元3611明4712清366數(shù)量不一定準確,但這大概的數(shù)字卻可以給我們一個直觀的印象,清代人對金石學研究的十分廣泛。在整個清代的二百多年時間里,學術巨匠不時涌現(xiàn),學術著作層出不窮。清代中期以后的金石學研究,不僅在學術程面上不斷深入,金石學著作在體例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摘錄
4、原文、摹繪圖畫、編纂字典的工作,在清代越來越深入。與此同時,對金石文獻分地域、分時代、分收藏者得編纂模式也逐漸形成了一定的氣候。以摹圖的方式著述的始盛于宋代,陸和九在《中國金石學正編》里面對圖譜之學做了詳細的例說。圖譜之學亦盛于宋。王俅之嘯堂集古錄。雖后于呂大臨之考古圖。王黼之宣和博古圖。無名氏之續(xù)考古圖。而較為精核。故當時可與此美者。惟王厚之主復齋鐘鼎欵識。皆録原器拓本。勝于王黼等之摹繪。降及有明只宣蘭鼎彝譜一種。至清代西清古鑒固不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