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Th2細胞因子譜在血液腫瘤病兒童G+-G-菌膿毒血癥鑒別診斷中的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化療是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但也損害了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導致粒細胞缺乏。感染是血液腫瘤患兒化療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導致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診斷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對患兒的預后至關重要。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感染指標包括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CRP)、前降鈣素(PCT)及血培養(yǎng)。但是這些指標對于感染的早期診斷敏感度或特異度較差。近年來,細胞因子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內外研究表明細胞因子與感染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然而通過分析細胞

2、因子譜區(qū)分革蘭氏陰性菌及革蘭氏陽性菌感染報道罕見。本研究通過分析血液腫瘤病兒童G+/G-菌膿毒血癥細胞因子水平,尋找一種快速診斷方法用于臨床早期鑒別診斷G+/G-菌膿毒血癥。
   方法:采用流式細胞儀微球陣列(CBA)技術測定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間在我院血液科住院被確診為膿毒血癥190例患兒發(fā)熱時、69例患兒熱退后細胞因子水平。并以本院血液科同期住院無感染表現(xiàn)的99例患兒作為對照。采用SPSS(Statistical

3、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發(fā)熱第1天(T1)病例組和對照組,病例組內革蘭氏陽性菌感染與革蘭氏陰性菌感染IL-2、IL-4、IL-6、IL-10、TNF-α及IFN-γ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參數(shù)檢驗,患兒發(fā)熱第1天(T1)和熱退24小時內(T2)IL-2、IL-4、IL-6、IL-10、TNF-α及IFN-γ比較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各細胞因子間相關性

4、分析采用Spearman rank相關性分析。分析G+和G-菌感染細胞因子譜的變化規(guī)律,探索G+和G-菌感染相關細胞因子譜。結果均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發(fā)熱初膿毒血癥組細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G-菌感染組IL-6、IL-10、TNF-α中位數(shù)值分別為284.35pg/ml、98.70pg/ml、4.45pg/ml,明顯高于G+

5、菌感染組(72.15pg/ml、10.90pg/ml、2.85pg/ml,P<0.01)。以IL-6≥100pg/ml且IL-10≥25pg/ml作為G-菌感染細胞因子譜來預測G+/G-菌膿毒血癥,其特異度為83.70%,靈敏度為60.20%。以IL-6<100pg/ml或IL-10<25pg/ml作為G+菌感染細胞因子譜來預測G+/G-菌膿毒血癥,其特異度為60.20%,靈敏度為83.70%。膿毒血癥組熱退24小時內(T2)IL-6、

6、IL-10、TNF-α、IFN-γ中位數(shù)值分別為9.30pg/ml、5.90pg/ml、2.4pg/ml、4.8pg/ml明顯低于發(fā)熱初(T1)(212.2pg/ml、99.6pg/ml、3.0pg/ml、6.90pg/ml,P<0.01)。
   結論:血液腫瘤病兒童膿毒血癥時IL-2、IL-4、IL-6、IL-10、TNF-α及IFN-γ水平升高。血液腫瘤病兒童膿毒血癥G-菌感染時IL-6、IL-10、TNF-α水平明顯高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