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柴油機的顆粒物排放是造成大氣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氣的污染對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傷害。隨著機動車排放法規(guī)的不斷加嚴和空氣凈化的需要,柴油機尾氣排放的顆粒凈化技術成為近些年來研究的技術熱點。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是降低柴油機顆粒物排放最有效的后處理解決方案之一,但是由于再生溫度高,再生時機判斷困難,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而在DPF載體上涂覆一定量的貴金屬催化劑,即催化型顆粒捕集器(Catal
2、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則可以利用NO2的強氧化性,有效的降低顆粒再生溫度,保證DPF的可靠有效的連續(xù)再生。本文通過臺架試驗與模型仿真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式對CDPF的不同涂覆量的壓降變化、加載過程、再生特性進行了詳細分析。為CDPF的被動再生性能、貴金屬催化劑涂覆量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依據(jù)。研究結(jié)果表明:
1、通過對比三種不同貴金屬涂覆量的CDPF催化器,其壓降隨著催化劑涂覆量的增
3、加、溫度的升高、排氣質(zhì)量流量的增加而升高。催化劑涂覆量越大的CDPF,其捕集相同質(zhì)量的碳煙,其壓降越大,其中19g/l涂覆量的載體與29g/l涂覆量的載體相比,壓降最大相差0.68KPa。涂覆量大的CDPF,其被動再生能力越強,其被動再生過程產(chǎn)生的NO2較多,三種涂覆量的載體,涂覆量每增加5g/l,載體出口處的NO2約增加50ppm。
2、CDPF的碳煙加載,其深床層碳煙的加載只有0.4g/l,但是卻帶來了壓降的急速上升,后續(xù)
4、餅層碳煙的增加對壓降的影響成線性增加,但增加速率明顯下降。
3、通過仿真分析研究得出19g/l涂覆量載體的平衡點溫度350℃,29g/l涂覆量載體的平衡點溫度為325℃。在375℃以下的溫度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的升高,載體再生效果不斷增強。根據(jù)碳煙的沉積量變化,可以進一步判斷再生的順序。先深床再生,后向餅層再生過渡。
4、DOC載體可以促進NO到NO2的轉(zhuǎn)化,在溫度低于300℃時轉(zhuǎn)化效果不明顯,300℃以上轉(zhuǎn)化效率較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再生性能的數(shù)值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微粒捕集及熱再生的模擬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再生仿真.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四效催化再生技術.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捕集再生機理及模型研究.pdf
- 柴油機紅外再生微粒捕集器試驗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再生技術研究.pdf
- 壁流式柴油機微粒捕集器捕集及微波再生機理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逆向噴氣再生技術研究.pdf
- 基于鈰添加劑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催化再生機理研究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系統(tǒng)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噴油助燃再生特性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連續(xù)再生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pdf
- 柴油機催化型顆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策略與試驗研究.pdf
- 基于鈰添加劑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催化再生機理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的性能仿真與試驗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再生過程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pdf
- 柴油機CPF捕集及主被動再生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pdf
- 柴油機微粒捕集器DPF內(nèi)部流動及再生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pdf
- 噴油助燃再生柴油機微粒捕集器與整車匹配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