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年來,水污染事件頻發(fā),生產事故、水污染長期積累等引發(fā)的污染事件對社會經濟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嚴重的威脅。有機溶劑因其在環(huán)境中難降解,可累積富集,嚴重損害人類健康。針對水中有機溶劑污染問題,常規(guī)物理工藝難以將水面溶劑處理完全,化學方法將造成二次污染問題,生物處理法屬于環(huán)境友好的處理方法,但卻只能處理可被生物完全分解代謝的有機物,且耗時相對較長。吸附法對水溶液的處理是一種重要和成熟的技術,吸附樹脂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有機吸附材料,吸附樹
2、脂吸附性能好,再生容易,有逐步取代活性炭的趨勢,有越來越多的業(yè)內人士研究高效吸油樹脂的合成與應用,以便高效、低成本回收水中的有機溶劑。本課題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預聚體為組分A,正丁酯和月桂酸錫的混合物為組分B,制得的樹脂其具有極強的親油性、化學及熱穩(wěn)定性、機械強度好、易從水中分離等優(yōu)良性能,可作為高效吸油材料處理含有機溶劑廢水。
本課題采用添加四氯化碳與正辛烷混合液作為致孔劑的方法,制備得到可漂浮于水面的PDMS多孔
3、小球。通過熱重、孔結構、掃描電鏡等方法對聚合物進行了表征??疾煸撔∏驅τ诓煌袡C溶劑的吸油特點以及最大吸油率。
結果表明:(1)PDMS多孔小球最佳合成條件為:質量比A∶B為31左右,致孔劑為四氯化碳與正辛烷1∶1混合液4mL,聚合時間40min,反應溫度70℃,攪拌速度80r/min,分散劑選用濃度為0.05g/mL的明膠溶液。
(2)表征結果得出,不溶于常見酸堿及有機溶劑,具有熱穩(wěn)定性,在451℃以下基本穩(wěn)定;從
4、掃描電鏡分析看出PDMS多孔小球內部大量孔結構,此種結構有利于吸附質快速進入到孔隙內部,提高吸油率。閉孔的存在增大了保油率。
(3)PDMS多孔小球對不同溶劑根據其溶解度參數相似程度具有選擇吸附性,最大吸油率為正庚烷2.55g/g。通過動力學分析,吸附動力學符合偽二級動力學方程。經多次重復吸油試驗證明該材料可以多次循環(huán)使用,且不影響吸油率。
(4)有機溶劑水溶液吸附實驗,PDMS小球對溶劑的去除率在70%左右。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層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的制備、改性及脫硫性能研究.pdf
-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富氧膜性能的研究
-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復合網絡及環(huán)氧樹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互穿網絡的研究.pdf
- 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富氧膜性能的研究.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研究.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滲透汽化膜的制備及對乙醇水溶液的分離研究.pdf
- 納米金-聚二甲基硅氧烷柔性復合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微納結構制備與應用.pdf
- 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硅橡膠的制備及性能評價.pdf
- 多孔材料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酰亞胺用于氣體分離的研究.pdf
- 單端雙羥烴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及研究.pdf
- N,N-二甲基-γ-氨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應用及膜形貌研究.pdf
- 氫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合成與分析研究.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ZSM-5滲透汽化復合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基于硅油稀釋聚二甲基硅氧烷法制備軟模板的紫外納米壓印技術.pdf
- 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備及其乳膠膜形貌的探究.pdf
- 高性能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砜滲透蒸發(fā)脫硫膜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