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經(jīng)絡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第一,主講 牟慧琴,一、“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的含義:,1、提示病位深淺及發(fā)展:經(jīng)絡病為淺,先病經(jīng)絡再傳臟腑為病情加重,為疾病的必然變化;先病臟腑為直中,提示邪氣毒,正氣虛衰,病情為深為重。先臟腑后經(jīng)絡,提示病情向愈。2、內(nèi)傷雜病辨證的依據(jù):是臟腑經(jīng)絡的脈證表現(xiàn)3、內(nèi)傷雜病的辨證論治:以臟腑經(jīng)絡的脈證表現(xiàn)為辨證依據(jù),以臟腑經(jīng)絡的病理變化為病理基礎。,二、本篇基本內(nèi)容:,1、本篇為全書總綱,條文共計17條。2、本

2、篇講述了認識疾病全過程的基本方法。即認識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原則、預后的方法。,1、病因及預防(2、8、13條),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蜌庑帮L,中人多死。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jīng)絡受邪,入臟腑,為內(nèi)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2),1、認識病因及預防(2、8、13條)

3、,若人能養(yǎng)慎,不令邪風干侮經(jīng)絡;適中經(jīng)絡,未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jié)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紋理也。(原文2),1)認識病因的方法,天人一體: 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2; 至而不至8;

4、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13個人一體:三因理論 經(jīng)絡受邪傳臟腑 四肢九竅血脈相傳 金刃蟲獸所傷,,,2)掌握要領與思路,提要:本條從人與自然密切相關的整體觀念出發(fā),分析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分類及疾病的預防與早期治療的措施。,3)分析原文:要求掌握的觀點

5、,1)整體觀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正常氣候養(yǎng)人;正常氣候太過(六淫)及異常氣候使人產(chǎn)生疾病。2)在認識疾病之前,首先認識人體生理常態(tài):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即知常達變)3)病邪侵犯身體的途徑:三因?qū)W說。,3)分析原文:要求掌握的觀點,4)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客氣與邪風(13、8)5)預防疾病的方法。內(nèi)養(yǎng)正氣,外避邪氣。6)有病早治的方法。適中經(jīng)絡,未流傳臟腑即醫(yī)治;四肢才

6、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7)腠理的概念。皮膚與臟腑相通。,舉例:人與自然一體觀的病因?qū)W思想認識:,人在自然界生存,必然受自然影響,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必然對人體有影響。例如:冬天多發(fā)感寒疾病,夏天多發(fā)感熱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癥狀具有相同特征,病因相同,六淫為病;亦或有癥狀不同者:體質(zhì)不同。臨床追尋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必然責之于自然六氣(六淫)或疫癘以及體質(zhì)原因。(依據(jù)癥狀具有普遍性及個體性)。,舉例:人體生理常態(tài)與病理:,五臟元

7、真通暢,人即安和。(即知常達變)四時旺脈:春應弦,夏應洪,秋應毛,冬應石。四時旺色:春應青,夏應赤,秋應白,冬應黑人為萬物之靈長,可以調(diào)節(jié)身體、保持身體“五臟元真通暢”,身體則處于健康狀態(tài)。血脈壅塞不通;及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張仲景三因與陳無擇三因?qū)W說之關系,一、經(jīng)絡受邪傳臟腑,為內(nèi)所因也,(內(nèi)部發(fā)病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外部發(fā)病)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七情:傷臟腑,(

8、內(nèi)部發(fā)病)為內(nèi)傷病因六淫侵襲體表,(外部發(fā)病)為外感原因其余為不內(nèi)外因。,張、陳病因理論比較結(jié)論:,陳無擇三因?qū)W說,源于張仲景三因說;實際為一脈相承.陳無擇強調(diào)誘發(fā)疾病的邪氣因素張仲景強調(diào)疾病發(fā)生的部位。,原文2條后半段:,若人能養(yǎng)慎,不令邪風干忤經(jīng)絡;適中經(jīng)絡,未 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jié)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腠者,是

9、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預防疾病,有病早治的方法:,若人能養(yǎng)慎,不令邪風干忤經(jīng)絡。有病早治:適中經(jīng)絡,未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早期治療方法: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 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身體內(nèi)外的交通要道:腠理。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總結(jié):病因整體觀:,天人一體:看患病季節(jié)的主氣看人體的體質(zhì)特點人本身是一個整體看人體的體質(zhì)特點看

10、全身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與季節(jié)相同否五臟是一個整體(內(nèi)傷七情)看全身癥狀的變化及相關臟腑的癥狀變化,1、追尋病因的方法,看患病季節(jié)的主氣:查詢病邪因素(四季主氣)看人體的體質(zhì)特點:查詢?nèi)梭w易感性(陽虛之人易感寒;陰虛之人易熱)看全身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分析邪氣種類(依據(jù)邪氣特性:寒凝經(jīng)脈,溫邪上受,濕留關節(jié))看全身癥狀的變化及相關臟腑的變化:把握邪氣損傷正氣的相關部位,寒傷陽,熱傷陰等等,2)掌握正常氣候與六淫,風—大邪、陽邪;傷人于午

11、前,使表虛,脈浮寒—小邪、陰邪;傷人于夜幕,凝經(jīng)體痛,脈緊暑為清虛之邪夾濕,傷人上部,使頭痛,脈浮緩濕為陰邪重濁,傷人下部,留關節(jié),脈沉細燥為陽邪;傷人陰液,使燥熱,脈浮數(shù)火為陽邪;為熱之甚,熱傷陰;火既傷陰也傷陽耗氣。極熱傷絡。共為六種淫邪,名稱六淫.正常氣候傷人則為六淫,3)邪氣之客氣(外來為客),1、五邪:指風、寒、濕、霧、飲食之邪客氣:客氣指留滯在體內(nèi)的外邪。客氣傷人多發(fā)生與季節(jié)氣候特點相關的疾病。客氣傷人多發(fā)

12、生與個體體質(zhì)特點相關的疾病。,邪氣原因:客氣(13條),13條原文: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飪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于前,寒中于暮,濕傷于下,霧傷于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jié),食傷脾胃 ,極寒傷經(jīng),極熱傷絡。,解:客氣(13條)(外來為客),1、五邪(客氣):指風、寒、濕、霧、飲食之邪??蜌庵竿庑?,自然之正常氣候??蜌鈧硕喟l(fā)生與季節(jié)氣候特點相關的疾病。客氣傷人

13、多發(fā)生與個體體質(zhì)特點相關的疾病。2、客氣與六淫:外邪留在身體為客氣;亦為六淫。,客氣中傷人體的規(guī)律及癥狀,2、五種邪氣侵犯人體部位的規(guī)律:1)風中于(午)前,風令脈浮;2)寒中于(夜)暮,寒令脈急;3)濕傷于下,濕流關節(jié);4)霧傷于上,霧傷皮腠;5)食傷脾胃 ;馨飪之邪,宿食也。6)寒熱太過:極寒傷經(jīng),極熱傷絡。,4)不正之氣候——邪風,原文8條: 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過,何謂也?師曰:

14、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陽,少陽之時,陽始生,天得溫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溫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邪風指不正之氣(反常氣候),邪風指與自然正常節(jié)氣不相符合的異常氣候。邪風導致的疾病多具有異常氣候的共性,即患病者癥狀表現(xiàn)類似。,原文分析:,1、未至而至:前面的 “至”字是指時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與時令相應的氣候到。

15、2、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個甲子夜半,此時正當雨水節(jié)。冬至一陽生,六十日后甲子日少陽生;六十日后甲子日陽明生;以此類推三陽三陰。,反常氣候:——邪風,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溫和;至而太過-以得甲子,而天溫如盛夏五六月時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溫和;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六節(jié)臟象大論》曰:,“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不分,邪僻內(nèi)生

16、,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自然24個節(jié)氣,春雨驚春明谷天,夏滿芒夏暑相聯(lián);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分屬六氣冬至;一陽生:小寒;大寒。立春(太陽寒水)雨水;二陽生:驚蟄;春風;清明(少陽)谷雨;三陽生:立夏;小滿;芒種(陽明)夏至;一陰生:小暑;大暑;立秋(太陰)處暑;二陰生:白露;秋風;寒露(少陰)霜降;三陰生:立冬;小雪;大雪(厥陰),反常氣候?qū)е氯梭w疾

17、?。?人與自然是統(tǒng)一的整體,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是正常的自然規(guī)律,有益于萬物生長,人也是適應環(huán)境變化而健康生存。若氣候與時令不符和即為反常氣候,易導致人體群體發(fā)病。 夏至一陰生 三陽谷雨 處暑二陰 二陽雨水

18、 霜降三陰 冬至一陽生,,,二、病機——原文分析第10條,原文10條:問曰:經(jīng)云‘‘ 厥陽獨行” ,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曰厥陽。,提要:本條論述厥陽獨行的病機。,《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人體

19、陰陽相互資生消長,處于相對平衡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人體陰陽升降保持平衡協(xié)調(diào),也是陰陽運動的機制之一?!柏赎柂毿小笔顷庩柺д{(diào)的病理狀態(tài)結(jié)論:陰陽失調(diào)是雜病及一切疾病的基本病機。,原文提示辨證論治法則:,此條以“厥陽獨行”為例,提示了一切疾病的病理變化,都是人體陰陽失去相對平衡的反應,也就是陰陽失調(diào)為雜病的總病機。 ――調(diào)整陰陽為雜病總治則。,原文1條:五臟病傳變(

20、1條),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原文1條:五臟傳變(1條),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 調(diào)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經(jīng)曰:

21、“ 虛虛實實,補不足,損有余” ,是其義也。余臟準此。,詞解,1)上工:指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鹅`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善調(diào)脈者,不待于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下工,下工十全六?!?)治未?。哼@里指治未病的臟腑?!端貑?#183;四氣調(diào)神大》:“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指治未病之人。 3)實脾:補益脾臟。,詞解,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農(nóng)歷三、六、九、十二月之末

22、)十八天,為脾土當令之時此時脾氣旺盛,故云四季脾旺5、虛虛實實:虛證誤用瀉法,使正氣更虛,謂虛虛;實證用補法,使邪更盛,謂實實。,五臟是一個整體,從人體內(nèi)部臟腑相關的整體觀念出發(fā),提出有病防傳的關鍵在于掌握疾病臟腑傳變規(guī)律及虛實異治的法則。 臟腑的傳變規(guī)律,依據(jù)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論進行把握。,5)五臟五行傳變途徑,木(肝) 水(腎

23、) 相克 火(心) 金(金) 土(脾),,,,,,,,,,,,《內(nèi)經(jīng)》相關論述:,《素問·玉機真臟論》“五臟有病 , 則各傳其所勝”。《素問·五運行大論》“氣有余 , 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 ,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原文分析:高明的醫(yī)生治未病,1)高明的醫(yī)生與水平底下的醫(yī)生的差別在于:

24、 高明的醫(yī)生治未病,而水平底下的醫(yī)生治本病。2)治未病臟腑的意義在于截斷疾病的臟腑傳變。盡量減少疾病對多個臟腑的損傷,勿使疾病加重。例如:肝病傳脾,脾病傳腎,腎病傳心,心病傳肺。肝病至肺而死。3)治未病的目的還在于把疾病局限在一定范圍內(nèi)便于把握,勿使疾病加重。,原文分析:邪氣實則傳,傳己所勝,肝病實證:邪氣實則傳,傳己所勝;侮己所不勝。1、肝勝脾,故肝病必然傳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因此我們就得出結(jié)論:肝病傳脾是必然的,然脾虛接受

25、傳,脾實則不受。即虛則受傳,實則不受。2、肺勝肝,肺為肝所不勝,肝實則侮己所不勝。肝病也傳肺。肺虛受傳,肺實則不受。(肺主一身之氣,肝實肺也實,故傳肺少見,故不論。,原文分析:肝病實證,當先實脾。,治療肝病實證的方法:當先實脾。理論依據(jù):此即治未病方法。治療未病臟腑,截斷疾病傳變。例如:乙肝初期,西醫(yī)診斷的癥狀依據(jù):1厭油膩,2不思飲食,3疲乏無力,或右側(cè)肝區(qū)疼痛。1、2、3癥狀均為中醫(yī)脾虛癥狀。提示肝病對脾的影響是確定的。

26、臨床也常見化驗室診斷陽性而無臨床癥狀之肝炎。提示肝病而脾實不受其影響。,肝病發(fā)展規(guī)律:五臟病實證傳己所勝,從肝病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先有1厭油膩,2不思飲食,3疲乏無力(脾病);治療不當,則肝硬化腹水(腎?。?;氣短,心慌,體疲,心率失常(心?。恍乃t死(肺?。?。因此當先實脾確實是截斷肝病傳變的最好方法。,肝虛證治療,肝之病,補用酸,酸入肝,目的補本臟。助用焦苦,焦苦入心,目的使不泄母氣。子能令母實。益用甘味之藥調(diào)之。甘入脾,

27、為中焦,化生氣血。調(diào)之的目的,不使脾實而侮肝;平調(diào)腎氣,不使過偏而虛。腎氣平均為腎氣充盛。,辨證論治要點:,肝病實證,邪氣損害,疾病傳變。故治療本臟之時以防止疾病傳變?yōu)橐x。肝病虛證,本臟不及。故治療本臟之時以防止所勝之臟與所不勝之臟侮而乘之,以本臟虛氣不盛而病不愈為要義。,一切疾病的治療原則:,不可虛證用瀉法,使虛者更虛;不可實證用補法,使實者更實;而應該補虛瀉實,補其不足,損其有余,始為正治。肝病如此,其它諸臟之疾

28、亦可類推,故曰“余臟準此”。,臨床誤治舉例:,乙肝,治療用清熱解毒之品,苦寒傷胃,而至飲食不得消化,加用消導之品,或加理氣之品,導致腹?jié)M脹,繼而腹水者多也。不知腹水的產(chǎn)生是脾虛,傳變至腎的原理,繼續(xù)用利小便方法,損傷腎氣,導致全身浮腫。繼而發(fā)生心慌氣短。此時強心利尿,使氣更傷,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傷,則邪由心至肺,心肺同病則心衰而死。,疾病復雜,必須認真把握虛實:,李世材所說:“至虛有盛候,反瀉含冤;大實有羸狀,誤補益疾?!?因此臨

29、床醫(yī)生必須認真把握疾病虛實才不會犯“虛虛實實”的錯誤。,整體觀的診斷方法(3,4,5,6,7,9,16),望診:問曰:病人有氣色見于面部,愿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痙”原作“痓”),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3),原文分析:以鼻頭顏色變化為例,望外而知內(nèi)的方法:,1、先要知其常:

30、鼻為面王脾為中臟,故鼻內(nèi)應于脾脾色黃,鼻頭黃為本臟之色,若出現(xiàn)其他色,則為脾虛而他臟乘侮。2、鼻色青而癥狀見腹痛:脾虛肝乘。3、鼻色黑而癥狀見浮腫:脾虛腎侮。4、鼻色黃而癥狀見咳嗽咯痰:脾虛生痰。5、鼻色白而癥狀見出血:脾肺氣虛,不能固閉陰血6、亡血之人,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顏面色紅屬實證:,鼻頭色赤,脾土熱,火生土旺,屬陽熱實證。顏面潮紅,心火上炎。兩頰潮紅,屬心火移于肺。(毛細血管擴張)額上黑,為腎陰虛有熱

31、,(黃疸篇)推測頜上屬心。,望呼吸形態(tài):息搖肩者實;息張口短氣者虛,原文5、6、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5)師曰:吸而微數(shù),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6),原文分析:5論病理,6論部位,息搖肩者,心中堅——心肺實證。息引胸中上氣者,咳——呼吸時肺氣上逆則咳嗽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肺痿特征:吐涎

32、沫吸而微數(shù),其病在中焦,呼吸均勻而略快狀態(tài)。其吸促,指呼吸短促狀態(tài),主病在上焦。其吸遠,指吸長呼短狀態(tài),主病在下焦。呼吸動搖振振者——呼吸衰竭狀態(tài)。,聞診:聞聽聲音確定疾病部位,原文4: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jié)間?。徽Z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原文分析4:通過聲音分析疾病部位,1、語聲寂然,喜驚呼,提示五臟氣血充盛而能夠應急,說明病不在五臟,而在四肢,屬淺在疾病2、語聲喑喑然不徹者,

33、心膈間病,氣道部位疾病3、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能夠發(fā)聲而不敢,提示病位在重要部位但不是在臟腑。,問診:問平素生活喜惡,師曰:五臟病各有得者愈,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fā)熱也。(16),原文分析16:,五臟病各有所惡,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病者平素惡冷,則為陽虛或寒病;病者平素惡熱,則為陰虛或熱??;病者平素惡冷飲食喜熱食,則為脾胃虛寒病病者平素惡熱食喜冷食,則為陰虛或胃熱病病者素不

34、應食,說明屬脾胃疾病。五臟與自然相關的緣故,自然脾氣主時則可以緩解癥狀,但是疾病未愈,故食多則必定不能消化而必發(fā)熱。,切診:切脈象及其部位,原文7、9。師曰:寸口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假令肝王色青,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7)師曰:病人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強不能行,必短氣而極也。(9),四時生理常態(tài)與判斷病脈的方法:,1、四時旺脈:春應弦,夏應洪,秋應毛,冬應石。2、四時旺

35、色:春應青,夏應赤,秋應白,冬應黑3、色脈不一致或色脈與四時不一致,皆為病。如“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原文分析:9條,1、通過切診,提示同一浮脈見于不同部位(寸、尺部位),主病亦異。2、脈浮者在前,即寸口之寸部,上以候上,候外,故浮脈主病在外,在上,所以主病在表。3、尺脈浮則為腎勞傷,精虧于內(nèi),不能充盈督脈,不能充實筋骨,而見腰痛背強,不能行。腎氣虛不納氣,故短氣不足以息;虛陽外浮于四末,上浮擾心,故脈浮。,卒厥

36、病人的預后:以癥狀判定,問曰: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臟即死,入腑即愈,此為卒厥,何謂也?師曰:唇口青,身冷,為入臟即死;知身和,汗自出,為入腑即愈。(11)  問曰:脈脫入臟即死,入腑即愈,何謂也?師曰:非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12),判斷卒厥病人預后的方法:癥狀判斷,脈象:寸脈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沉脈主疾病在里,滑脈

37、主實熱,大脈主邪氣盛實。脈象:虛脫主氣血不足。預后的好壞在于氣血通暢與否。而非有脈無脈。病理上:邪氣有外達之勢,氣血得以通暢,則預后好;邪氣瘀閉在內(nèi),氣血不能通暢,則預后差。邪入臟,瘀閉氣血不通,死,癥狀表現(xiàn)唇青身冷邪入府,邪氣外達,氣血通利愈,癥見汗出身和,治療原則一:表里同病,當救其急,原文14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體疼痛,清便自調(diào)者,急當救表也

38、。(14),內(nèi)傷雜病急當救里或救表的緩急問題要視正氣強弱而定。,1、表里同病,而里氣不足,正虛瀉泄,此時治療以扶正止瀉為治療原則;若正氣充實,則當先治療表證。2、正氣虛陷,癥狀腹瀉,則急當救里。3、正氣強,大小便正常,身體疼痛,則急當救表4、表里俱虛,因里虛而表不得解;溫里則表邪內(nèi)陷,張仲景提示烏頭桂枝湯方法。,治療原則之二:痼疾,加以卒病,先治卒,原文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痼疾加以

39、卒病,不可同時治療。 應當先治卒病,后治痼疾,,1、卒病—新感疾?。火蠹病蘧眉膊?。2、卒病,因新感而所入未深,可取效于旦夕多以疏散外邪為治法。3、痼疾病久,勢緩難除,欲速不達;新病始得,勢急易去,遲則生變。4、卒病,痼疾若同時治療。則卒感之邪與痼疾糾結(jié),使疾病復雜化。治療難以把握,治療原則之三:病在臟,攻其所得,原文17夫諸病在臟,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與豬苓湯。余皆仿此。(17)原文分析:本條論述治療雜病

40、應掌握疾病的癥結(jié)所在而審因論治,原文分析:,1、疾病在五臟的治療原則,是隨其得病的根本原因而治療,舉例如渴者與豬苓湯。意在示人,渴的原因是陰虛水蓄,則應育陰利水。即治療根本原因的方法。2、攻法,即祛邪的治療方法,攻其所得,即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3、五臟疾病攻之,不可發(fā)汗《平脈法》曰:“臟病攻之,不可發(fā)汗”。,總結(jié),1、整體觀念的認識疾病思想:天人合一。臟腑相關;體表、經(jīng)絡、臟腑相關。2、病因?qū)W與發(fā)病學基本觀點:病因三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