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耳與臟腑的關系,生理關系:腎藏精,腎之精氣上通于耳,腎精充沛,耳竅得以濡養(yǎng),則聽力聰敏,能聞五音。病理關系:腎精虧損,耳竅失于濡養(yǎng),則可致耳鳴耳聾。診斷關系:耳的病證,多與腎臟的病理變化有關 治療關系:一些耳病,主要是腎虛者,可以從腎論治。臨床上常有滋腎填精,滋腎降火,溫腎利水等治法。,第一節(jié) 耳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耳是司聽覺,主平衡的器官。耳位于頭部,是清陽之氣上通之處,屬“清竅”之一,,一、 耳與臟腑的關系腎,所屬關系:

2、腎主耳,耳為腎之竅,為腎之官。 《靈樞·五閱五使篇》:耳者腎之官也生理關系: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靈 樞·脈度篇》病理關系:腎氣不平,則耳為之受病?!稘?#183;耳門》 靈樞·海論篇》:髓海不足,腦轉(zhuǎn)耳鳴診斷關系:視耳之好惡,得知腎病的性質(zhì)。 《醫(yī)學心悟》:察耳之

3、枯潤,知腎之強弱。治療關系:常用治法有補腎填精、溫補腎陽、滋陰降火,心,所屬關系:耳為心之客竅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 于心,開竅于耳。”《醫(yī)貫》卷五說:“心為 耳竅之客?!鄙黻P系:腎之精氣通于耳,心腎相交則耳聰病理關系:心虛血耗可致耳鳴耳聾?!    ⌒哪I不交可致聽聞擾亂?!    ⌒盁嵘戏付[,壅閉心包,可致危證(膿耳

4、 變證)治療關系:養(yǎng)心安神,滋陰降火,交通心腎,清心開竅 等,肝膽,所屬關系:(1)由經(jīng)絡而發(fā)生聯(lián)系,肝膽互為表里      (2)肝腎同源生理關系:肝膽之氣上通于耳。耳也有         賴于肝膽之氣條達和肝血奉養(yǎng)。病理關系:肝膽火熱上犯于耳?!额愖C治裁》“有肝 膽火升,常聞蟬鳴” 肝氣上逆于耳。

5、 肝血虛,耳竅失養(yǎng)。治療關系:常用方法有清肝瀉火、疏利肝膽、鎮(zhèn)肝 熄風、滋養(yǎng)肝腎、滋補肝血。,脾,所屬關系:脾主運化上奉于耳。生理關系: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運化水 濕。脾的功能正常,則清氣上升,濁陰下 降。耳為清竅,得清氣濡養(yǎng)而健旺。 病理關系:(1)脾虛氣血不足,清氣不能上奉,耳 竅失養(yǎng)。

6、 (2)濕困于脾,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蒙蔽耳竅。治療關系:常用治法有健脾益氣、健脾燥濕、 溫中化濕、清熱利濕。,肺,所屬關系:1.由經(jīng)絡而發(fā)生聯(lián)系?!稖責峤?jīng)     緯》:肺經(jīng)之結(jié)穴在籠蔥,專主乎聽。 2.五臟生克關系。為腎之母,而腎主耳?,F(xiàn)代解剖:咽鼓管咽口在鼻咽,與中醫(yī)之肺之絡會于耳中之理論相吻合。組織胚胎學:咽鼓管和中耳粘膜同屬上呼吸道粘

7、膜的一部分,與鼻腔粘膜有連續(xù)性,咽鼓管、鼓室內(nèi)表面均為呼吸粘膜上皮所覆,咽鼓管的粘膜是由呼吸道粘膜分化而來的真性粘膜。臨床應用:宣肺開竅法治療耳病的報道。,肺:,生理關系:肺主氣,肺氣貫于耳?!峨y經(jīng)·四十難》說:“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腎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病理關系:外邪犯肺,肺氣不宣?!端貑?#183;氣交變大論》說:“肺金受邪,民病瘧,……嗌燥耳聾?!薄端?/p>

8、問·臟氣法時論》說:“肺病者,……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干?!?治療關系:常用的治法有疏風清熱、宣肺通竅、補肺斂肺、養(yǎng)陰清肺等。,二、 與經(jīng)絡的關系,耳為宗脈之所聚?!鹅`樞 邪氣臟腑病形篇》:“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別氣走與耳而為聽”。,手少陽三焦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均從耳后入耳中,走耳前。手太陽小腸經(jīng),由目銳眥入耳中。足陽明胃經(jīng),從頰車上耳前。足太陽膀胱經(jīng),其分支從巔至耳上角。,,第二

9、節(jié) 耳病的病因病機概述,,外因:外感邪毒、外傷、飲食所傷內(nèi)因:情志所傷、勞倦所傷、臟腑虛損,耳病的發(fā)生是正邪斗爭的反映,是五臟六腑功能失調(diào)的結(jié)果。1.急性耳病多屬實證熱證,常與肝膽有熱,或邪毒侵襲相關;2.慢性耳病多為臟腑功能失調(diào),以腎、脾虧虛為主,或肝陽上亢或邪毒滯留有關。,一、邪毒侵襲多為風、熱、濕三邪。,風熱之邪侵襲:首先犯肺,肺失宣降,邪壅于耳,引起耳竅肌膚及耳膜紅腫、疼痛、耳脹、溢膿、耳鳴、耳聾等癥。風熱濕邪侵犯:

10、或直襲耳竅,或遇素有肝膽濕熱內(nèi)蘊者,則致內(nèi)外合邪,邪毒循經(jīng)上犯耳竅,結(jié)聚不散而致耳脹、耳痛、耳內(nèi)堵悶、耳鳴低沉、肌膚糜爛或滲黃水。邪毒熾盛,內(nèi)犯心包:若耳病治療不當或失治,邪毒久困于里,火熱邪毒熾盛,熱毒橫溢,上犯腦海,或熱入營血,邪犯心包,引動肝風,而致耳膿臭穢,耳痛加重,頭痛發(fā)熱、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嘔吐、頸項強直、抽搐等重癥。,二、肝膽功能失調(diào),肝膽濕熱上擾:肝膽濕熱內(nèi)蘊,或兼風熱濕邪侵襲,濕熱上犯,蒸灼耳竅,致耳部紅腫疼痛,肌

11、膚濕爛,耳膿黃稠。肝火上擾:肝主升發(fā)、疏泄,喜條達,暴怒傷肝或肝郁化火,氣火上逆,上擾清竅,則致耳鳴耳聾、耳眩暈。如若肝火燔灼耳竅肌膜,傷及津液,腐肌成膿,致耳內(nèi)紅腫疼痛劇烈,膿液稠黃。 肝陽上亢:若郁怒焦慮,氣郁化火,內(nèi)耗陰血,陰不制陽,或肝腎陰虛,水不涵木,以致陽亢于上,引起耳鳴耳聾、眩暈,三、腎臟虛損,腎陰虛:腎陰虧虛,水不制火,虛火上炎,可致耳鳴耳聾、眩暈。腎虛則骨質(zhì)松脆,易為邪毒灼腐而出現(xiàn)邪毒內(nèi)陷的重癥。腎陽虛:命門火衰

12、,陽氣虛弱,溫煦生化功能不足,耳竅失于溫養(yǎng),可致耳鳴耳聾,陽衰不能溫化水液,寒水上犯,停聚耳竅,產(chǎn)生耳眩暈。,心腎不交:耳為腎之竅,為心之客竅。生理上,心陽下降于腎,以溫腎水,腎陰上濟于心,以養(yǎng)心火,心腎相交,則水火既濟,若腎陰不足,心火獨亢或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腎,則致水不濟火,心腎不交而致耳鳴耳聾?!侗孀C錄·耳痛門》說:“腎不交于心,與心不交于腎,皆可使聽聞之亂。”,,肝腎陰虛:“肝腎同源”、“精血同源”。肝腎病變常

13、互相影響,腎陰不足常致肝陰不足,肝陰不足亦會使腎陰虧虛,陰虛則陽亢,陽亢于上,蒙蔽耳竅而致耳鳴耳聾、耳眩暈。,四、脾虛濕困,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則耳失濡養(yǎng)而致耳鳴耳聾、耳眩暈。脾虛濕困:脾虛失運,水濕內(nèi)停,濕困于脾 ,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濕濁滯留于耳竅而致耳內(nèi)流膿,耳部肌膚濕爛、耳鳴耳聾、耳眩暈。,五、氣血瘀阻,耳病日久,邪毒滯留,經(jīng)脈痞塞,氣血瘀阻,或外傷、創(chuàng)傷、而致脈絡受損,氣血不暢或血溢脈外,導致耳外傷、耳閉、耳鳴耳

14、聾、眩暈。,第三節(jié) 耳病的中醫(yī)辨證要點(西醫(yī):耳的癥狀學),耳病的辨證是以望、聞、問、切四診,就全身和耳的局部癥狀結(jié)合起來,在八綱辨證和臟腑辨證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F(xiàn)將耳病常見的幾個主要癥狀分述如下:(辨病與辨證),1.   辨耳痛,耳痛:多為炎癥性疾病,余為牽涉性痛或反射性痛初起:風熱耳病已久,耳內(nèi)微痛不適-多見肝腎不足或脾氣虛弱。耳內(nèi)深部痛劇,呈跳痛或鉆痛-肝膽火熾,濕熱壅盛釀膿。耳痛加劇,耳膿驟然增

15、多或減少,頭痛劇-火毒內(nèi)攻,邪犯心包。耳痛牽引耳殼或壓迫耳屏時痛更甚-火熱邪毒上攻耳道。,2.   辨耳膿(耳溢液),耳漏:或稱耳溢液。漿液性、粘液性、膿性、水樣、血性等。炎癥、創(chuàng)傷、腫瘤等皆可引起。炎癥為多。新病膿液稠黃-肝膽火熱上蒸久病膿液清稀,量多-脾虛有濕膿液中有豆腐渣樣物,臭味-腎元虧虛,邪毒停滯。,3.辨耳鳴耳聾,耳鳴是指病人自覺耳內(nèi)有響聲,但其體外環(huán)境中并無相應聲源,是聽覺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種常

16、見癥狀。響聲如蟬鳴、鐘鳴、雷鳴等,從其音響的聲調(diào)來說有高調(diào)與低調(diào)之分。有的間歇性出現(xiàn),有的持續(xù)不停;輕者安靜時方覺耳鳴,重者擾人不安,工作和生活皆可受影響。病因:,耳鳴爆發(fā),聲音大,聽力下降-肝膽之火上逆?;蛱祷鹩艚Y(jié),上擾清竅。耳鳴漸發(fā),聲音細,聽力逐漸下降-肝腎陰虛或氣血虧耗。耳鳴如蟬-肝腎或心腎虛損,氣血不足。耳鳴如潮聲、風聲-肝膽熱盛,邪氣壅阻耳竅。,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有聽而不清,有全然聽不到音。暴聾 多以

17、風熱濕邪壅塞耳竅,或有盯聹堵塞。漸聾 多以肝腎脾等臟腑虛損為主。年老聽力不靈,無流膿史,多為肝腎兩虧,氣血不足。,4.辨眩暈,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感自身或外界景物發(fā)生運動。 眩暈伴頭重、耳痛脹悶、口苦咽干,多屬肝陽上亢之證。眩暈伴頭重,頭脹,低調(diào)耳鳴,胸悶,倦?。禎褊兆柚C經(jīng)常頭暈,耳鳴聽力差,遇勞或體位改變突發(fā)眩暈,多屬氣血不足,脾氣虛損。常眩暈,眼前黑花,并有高調(diào)耳鳴聽力下降,腰膝酸軟-腎精虧損之證。,5.辨

18、鼓膜異常,鼓膜的形態(tài)、色澤變化及鼓膜穿孔的位置分析。鼓膜形態(tài)、色澤:微紅、鮮紅、橘黃、外突、凹陷、增厚、混濁、萎縮等。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位置、新舊。,第四節(jié) 耳病的中醫(yī)治療概要,一、內(nèi)治法二、外治法三、針灸療法四、按摩導引,內(nèi)治法,1.祛風法:(1)因于風寒侵耳者,宜祛風散寒,常用方如三拗湯、荊防敗毒散;(2)因于風熱犯耳者,宜祛風散熱,常用方如銀翹散、蔓荊子散等;耳癢者多屬于風,宜祛風止癢,常用方如消風散、四物消風飲

19、;,2.清熱法,包括清熱解毒法和清熱利濕法。清熱解毒法用于邪毒傳里,里熱壅盛之耳癥如耳瘡、耳痛流膿黃稠等。清熱利濕法用于肝膽濕熱或脾經(jīng)濕熱熏耳者,常用方如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3.和解法,用于邪在少陽,樞機不利所致的耳病,常用方如小柴胡湯;如柴胡、黃芩、青蒿、等。,4.祛痰法:,(1)因于痰熱擾耳者,宜清熱化痰,常用方如清氣化痰丸或加味二陳湯;藥物如黃芩、膽南星、竹茹、瓜蔞、貝母、半夏等。(2)因于痰濁聚耳者,宜燥濕除痰,常用

20、方如六君子湯合五苓散加減;如白術、黨參、陳皮、澤瀉、半夏、茯苓等。,5.活血祛瘀法,用于血瘀耳竅證,常用方如通氣散加味、通竅活血湯、桃紅四物湯等;如丹參、赤芍、桃仁、紅花、葛根、柴胡、香附、石菖蒲、路路通之類。,6.補益法:,(1)脾虛氣弱者宜益氣健脾,常用方如補中益氣湯、益氣聰明湯;氣血不足或心脾兩虧者,宜益氣養(yǎng)血,常用方如八珍湯、歸脾湯;(2)腎虛精血不足者,宜補腎填精,常用方如六味地黃湯、杞菊地黃湯、知柏地黃湯;(3)腎陽虧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