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厘清學術走向, 把握主干知識,嘉興市教育研究院 戴加平 2006.10·臺州,序,1.歷史高考怎么啦?,例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法國和德國(聯邦德國)由敵視轉為和解。下列各項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歷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 B.歐洲煤鋼聯營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體的成立 D.《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1 )根據材料一,
2、概括從春秋時期到東漢初中國文化發(fā)生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3.717 ) 。 (2)根據所學知識,概括漢唐時期少數民族在哪些方面豐富發(fā)展了中華文化(2.303 )。,例2:材料一 據《禮記·王制》記述,春秋時期“中國(中原華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變)?!哉Z不通,嗜欲不同”。而至東漢初年,據《續(xù)漢書·祭祀志》記載,光武帝稱其時已然“車同軌、書同文、人同倫”。,2
3、.歷史高考面臨重大轉折。,▲考查方向的轉換:,朝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 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適應中學歷史新課程,并促進新課程的推廣和完善。,▲考查目標的轉換:,(1)知識與能力;,(2)過程與方法;,(2)過程與方法;,例1:人們通常根據文獻資料研究歷史,而今以口述回憶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興起。下列最適合用口述史方法進行研究的是: A 紅軍戰(zhàn)士長征日記
4、 B 解放初期的梁價波動情況 C 鴉片貿易的統(tǒng)計資料 D 文革時期的民眾生活狀況。,例2:材料一:在歐洲,有人認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遷的匈奴族后裔。這些匈牙利人……的民歌曲調與我國陜北、內蒙相似;他們也像陜北人一樣吹嗩吶和剪紙,甚至說話的尾音也有點相似。 材料二:中國古代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北方人口南遷??茖W家試圖用“基因解碼
5、”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變南方人的遺傳結構,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1)匈奴西遷開始于哪個朝代?原因是什么?(3)上述兩則材料用了民俗調查、基因分析等研究 方法,除此之外,你認為還可用哪些方法研究 人口遷徙問題?,▲考查目標的轉換:,(1)知識與能力;,(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不能考?能不能測量?目前還需要嘗試。這些新目標肯定要納入考試中。(楊寧一),例:
6、 民國初期學生心目中的偉人 1913年對3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他們崇拜的人物依次為:孔子、孟子、孫中山、諸葛亮、岳飛、黎元洪、華盛頓。 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是提出課題。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針對以上材料展開討論: 甲:中小學生崇拜孫中山、華盛頓,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乙\丙:略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說法?丙為什么說 (2)根據上面的討論,為他們的研究擬定
7、一個題目。,▲ 考查內容的轉換,史學范式---文明史范式; 考查范圍與知識要點;,結論:高考面臨更理想還是更現實的選擇,這兩年是向著“更理想”推進,以此引導高中歷史教學; 高三歷史教學必須自覺地適應這種趨勢,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平衡點。抱殘守缺和怨天尤人均無濟于事。,歷史高考面臨重大轉換,A.考查方向的轉換:,B.考查目標的轉換:,C.考查內容的轉換:,一.近年來我國史學界的 主要學術趨
8、勢及成果,1.03年以來我國史學界若干刊物 主要論文與報道梳理,A.2003年來我國史學界召開的 重要學術討論會的主題,1.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 國際學術研討會2.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學術討論會3.近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國際學術討論會4.第二次中華民國史 中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歷史研究》,5.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
9、研討會6.商會與近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7.首屆區(qū)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 學術討論會8.一九五0年代的中國學術討論會9.中國知識與制度轉型學術研討會,《歷史教學問題》,1.5-17世紀世界經濟、文化和現代化 國際學術研討會2.中國世界史研究論壇首屆年會3.“國
10、際視野下的中國史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歷史教學》,1.全國首屆袁世凱與北洋人物研究學術討論會2.孫中山研究新進展---“孫中山與世界” 國際學術研討會3.“留學生與中外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4.“區(qū)域研究與東南亞歷史進程”
11、 全國學術研討會5.“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模式”學術討論會,B.2003年以來我國史學界討論的重要學術問題綜述與述評,《歷史研究》,1.“北洋外交”研究評價2.北伐時期列強對華政策研究評價3.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美經濟關系研究述評,《歷史教學問題》,1.伊朗伊斯蘭革命研究綜述2.中國學術界關于建國初期的“一邊倒” 外交研究述評3.近二十年明代海盜
12、史研究綜述4.近年來關于“封建”問題的討論綜述5.近十年來資源委員會研究綜述6.近二十年來中國商會研究綜述,《歷史教學》,1.近年來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研究概述2.近十年來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研究綜述3.近五年來張之洞研究的新進展4.近年來我國史學界關于“馬歇爾計劃” 研究綜述5.中國傳統(tǒng)社會基本問題論壇綜述6.近五年來國內關于社會主義
13、改造研究綜述,C.2003年以來我國史學界 關注的重要學術專題,《歷史研究》,1.近五十年的中國史學史2.二十世紀的中國秦漢史研究3.二十世紀的清史研究4.中國“封建” 概念的演變 和“封建地主制”理論的形成,5.二十一世紀中國古史研究 面對的主要問題 6.地域社會與文化的結構過程 7.從中
14、央與地方關系的互動看 宋代基層社會演變8.唐代家庭形態(tài)的復合型特征9.明清徽州宗族的異姓承繼10.工業(yè)化與土布業(yè): 江蘇近代農家經濟結構的地區(qū)性演變,11.中國行會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2.整體改造和點滴改革 ---“問題與主義”之爭再認識之二13.困境與反思: “歐洲中心論”的破除與世界史的創(chuàng)
15、立14.美國的亞洲移民史研究15.五十年來中國的法國大革命史研究16.俄羅斯重新評價斯大林,《歷史教學問題》,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中國古代歷史2.二十世紀上半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3.從史學的科學性說到 110年中國近代史“兩段論”4.歷史學若干基本共識的再檢討及發(fā)展前景5.區(qū)域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6.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國家對社會的控制:
16、 手段與途徑 7.中國民間傳統(tǒng):它的主要內容和意義8.元代及明前期的社會變動9.清中葉的宗族、政府與地方治理 ---透視溫州糧食危機引發(fā)的騷亂及其消弭10.19世紀中葉士紳階層的分裂 ---以溫州社會為考察中心,11.論20世紀初江浙農民 生存境遇變動的制約因素 1
17、2.海外華僑華人與清末民初 東南地區(qū)社會變革13.三民主義:整合近代中國 民主革命政治資源的一面旗幟14.民國時期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層間流動15.略論近代濟南市政建設的現代轉型16.20世紀初期上海城市娛樂體系的演變,17.“全球史觀”問題:困局與機遇18.多視角透析全球歷史19.中國抗日戰(zhàn)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20.東亞
18、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問題,C.2003年以來我國史學界 關注的重要學術專題,《歷史教學》,1.近年來圍繞唯物史觀的理論爭鳴 2.“封建主義”—概念錯位的原委及應對 3.試論明代對官員生活行為的 法律和制度約束4.從官員出行的法律管制看 明代的職務犯罪控制5.略論明末清初廣州在中西文
19、化交流中的地位,6.中國近代史學術研究的新觀點 7.關于近代中國“兩半”社會性質 總理論的由來8.論中國近代城市的崛起9.近五年來張之洞研究的新進展10.論袁世凱的仇日政策及實踐11.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活動若干問題評析12.近年來關于大革命失敗問題的研究,13.“東突”恐怖主義的歷史根源14.世紀之交的我國世界現代史研究15.世界歷史視野
20、中的民族主義16.現代化與20世紀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的創(chuàng)立及其傳播,17.再述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起源18.試論15-18世紀英國城市的轉型19.談英國議會改革中和平變革的機制20.自由與平等的博弈 ----解讀20世紀資本主義的三次調整,C.2003年以來我國史學界 關注的重要學術專題,2.值得關注的我國史學界 主要學術趨勢及成果,(1)史學范式的變化
21、:,不再是“唯物史觀”獨尊; 多元解讀人類歷史進程:,2004年第6期《歷史教學》:以現代化 視野構建世界近現代史學科體系,2.值得關注的我國史學界的 主要學術趨勢及成果,(2)史學方法的變化:,高度重視中國史學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汲取人類的優(yōu)秀史學成果,一.近年來我國史學界的 主要學術趨勢及成果,(1)史學范式的變化:,(2)史學方法的變化:,(3)研究重心的變化:,世界現代史
22、的研究,---對世界現代史的根本特征----整體化有了大體一致的認識; --- “20世紀歷史巨變”成為研究的熱門話題; ---與高科技革命問題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視; ---對20世紀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史的研究成為重中之重。,(4)對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與重新認識:,中國史:農民戰(zhàn)爭; 人物評價;,世界史:民族解放運動、第三世界、 國際關系史、殖民主義活動;,(4)對以往研究成
23、果的反思與重新認識:,中國傳統(tǒng)社會基本問題研究: 參見2006年第1期《歷史教學》夏炎《中國傳統(tǒng)社會基本問題論壇綜述》;,近年來關于“封建”問題的討論綜述 參見2006年第2期《歷史教學問題》,(4)對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與重新認識:,中國近代學術研究: 參見2004年第5期《歷史教學》 華中師大劉偉教授 《中國近代史學術研究的新觀點》,4.對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與重新認識:,2006年第1期《
24、歷史教學問題》: 近二十年明代海盜史研究綜述,抗日戰(zhàn)爭: 參見2005年第11期《歷史教學》中央黨校郭德宏教授《論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5)新研究領域的拓展:,中國史:家族史、區(qū)域史、城市史、移民史、社會生活變遷史;,世界史: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科技史、婦女史、人口與家庭結構史、宗教史、人權史等;,二.命題專家對我國史學界 主要學術成果的認識與實踐,1.認識: (1
25、)理念上要向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接近; (2)要嘗試把學術成果引入高考中, 引導中學歷史教學; (3)要逐漸地“脫教材”,,,,2.實踐,例1:今中國雖與歐洲各國立約通商,開埠互市,然只見彼邦商船源源而來。近日開海上某埠頭,明日開內地某口岸。一國爭,諸國蟻附;一國至,諸國蜂從。濱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縱橫。——鄭觀應《盛世危言》 上海在鴉片戰(zhàn)爭前是
26、清朝一千三百多個縣…… (2)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通商口岸的開放對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雙重影響。,例2:依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法國大革命中瓦爾密戰(zhàn)役中,普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所述的瓦爾密戰(zhàn)役的性質。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狹隘民族主義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產生的歐洲國際關系背景。 (3)指出材料反映出的凱末爾革命中民族主義的目標。 (4)依據上述三條
27、材料,簡要評價民族主義的歷史作用。,,例3:以詩證史,以史究詩,23.在14—17世紀的歐洲和中國,都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唐吉訶德》和《水滸傳》的相同之處是 A.歌頌反抗斗爭精神 B.揭露社會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義 D.反映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要求,例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法國和德國(聯邦德國)由敵視轉為和解。下列各項中, 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歷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
28、 B.歐洲煤鋼聯營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體的成立 D.《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三.高三歷史復習的對策: 厘清學術走向,把握主干知識,1.轉變觀念,主動順應高考轉型2.努力掌握史學界的主要學術成果,途徑與方法,3.重新界定“主干知識”,主干知識判斷標準,歷史知識點,在學科中的基本地位 在文明史中的地位在學術界研究中的地位,推薦書目及參考文章,一.主要書目1.《世界文明史》
29、 馬克垚2.《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諾斯3.《現代化新論》 羅榮渠4.《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 陳旭麓,二.主要文章,1.《近年來關于“封建”問題的討論綜述》 06.2《歷史教學問題》2.《中國近代史學術研究的新觀點----以高中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為對照》 04.5《歷
30、史教學》3.《論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05.11《歷史教學》,二.主要文章,4.《歷史之交的我國世界現代史研究》 2004年第9期《歷史教學》5.《面對歷史高考重大轉換的理性思考》 2006年第4期《歷史教學》,,,高考命題導向: 主題設置,板塊設計,具體表現: 古今貫通,中外相連
31、 ---文明史\整體史,主線:人類文明發(fā)生\發(fā)展及相互聯系與演 進中的重大事件\時代的精神風貌.,,例:文明史,傳統(tǒng)文明中新因素的出現;不同文明融合與撞擊中出現的變化;,人口的遷移\物種的交流;近代城市(港口)的興起及其影響;新技術的擴散\新思想的出現與傳播.,,楊寧一:命題恐怕要注意三點--- 一是確定必要的基礎知識----不要管是什么版本(經典史實必須知道); 二是大量的命題是脫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