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從理論美學到生活美學</p><p> 內容提要:長期以來,美學家們傾向于從哲學角度來建構美學理論體系,而忽視了對于大眾審美實踐的關注,使美學這門人文學科遠離了大眾的生活,成為無源之水。要走出困境,美學家們就需要理論與實踐兼顧,將理論學和生活美學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 </p><p>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美學熱”退潮以后,關于美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話題層出不
2、窮。有關于美學學科基礎的反思,也有關于美學思維方式的反思,更有關于美學學科體系的反思,最終在90年代演化成為轟轟烈烈的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的論爭。這些反思和論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學學科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它們都是在“理論美學”的范圍內展開的,雖然有著一定的學理價值,但是由于這些美學理論體系的建構都遠離了大眾的社會生活,無論是實踐概念還是生命概念以及生存概念都與大眾的美好生活相去甚遠,因而我們的美學就不能深入到大眾生活之中,不能成為關于大眾
3、美好生活的學問。相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相應的審美意識有所覺醒,這正是美學學科大有作為的時候?;诖耍覀兒魡疽环N立足于建構大眾美好生活的美學,一種從理論的框架中走出來,研究廣泛存在的生活美學。 </p><p> 一、理論關學的發(fā)展歷史及其當代困境 </p><p> 美學作為一門自律的學科的誕生源于德國美學家鮑姆加通《美學》一書的出版。在美學發(fā)展史上,《美學》的出
4、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自己開始執(zhí)掌門戶,有了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學科問題。鮑姆加通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包括知、情、意三個方面,相應地應該有三門不同的學科來加以研究。研究“知”的學科是邏輯學,研究“意”的學科是倫理學,剩下的“情”也應該有一門獨立的學科來加以研究,鮑姆加通把研究“情”的學科定義為美學。在《美學》的開篇中就談論“美學是感性認識的科學”[1],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比是低級的認識能力,但這種較低級的認識能力
5、也必須有專門的一門學問來加以研究,否則感性認識就沒有自己獨立的地位。這樣,美學也就成了一門有別于哲學、邏輯學和倫理學等的獨立學科。美學的獨立意味著這個學科有著自己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關于美學體系的理論思考成為美學家需要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在鮑姆加通之后的德國古典美學階段,康德和黑格爾對美學的理論體系建構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p><p> 康德和黑格爾都在鮑姆加通感性學的基礎上,以感性作為思考的中心,致力于解決
6、感性與理性的和諧統(tǒng)一問題。他們都立足于各自的哲學立場建構起自己的美學理論??档略邗U姆加通提供的美學是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想象力這個中介環(huán)節(jié),提出了“審美判斷力”問題,建構了其先驗哲學的美學體系。他從“審美判斷力”出發(fā),重點分析了審美心理機制問題,抓住想象力與其他心理機能的相互組合,闡發(fā)了美感與崇高感、趣味與天才等問題。感性與理性的相互統(tǒng)一是他構建自己心理美學理論的核心。黑格爾則把藝術納入絕對理念發(fā)展的歷史,將藝術視為理念外化為主體心
7、靈的感性表現(xiàn),即美作為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經(jīng)歷了一個有序的發(fā)展過程。黑格爾根據(jù)邏輯與歷史相互統(tǒng)一的原則,以藝術美的理念為中心建構了一個龐大而又嚴謹?shù)睦碚擉w系。康德和黑格爾的美學理論體系后來成為中國美學研究的兩種主要范式,即審美心理學研究范式和藝術哲學研究范式。再加上希臘的美學傳統(tǒng)對美的本質的構建,即美本質研究范式,這三種美學研究范式就成為后來中國當代美學理論體系建構的典范。 </p><p> 西方現(xiàn)代美學打破了以黑
8、格爾美學為代表的形而上學體系,代之而起的是多元演變的新局面。西方現(xiàn)代美學立足于人本即精神主體來回答美學問題,以人本主義哲學為出發(fā)點,張揚個體的感性、本能、欲望、直覺,并將它們上升到本體論的高度。審美經(jīng)驗問題成為西方現(xiàn)代美學研究的中心課題。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待藝術,藝術不過是審美經(jīng)驗外化的產(chǎn)物——審美心理經(jīng)驗是藝術的內在根源,藝術則是審美的外在表現(xiàn),審美和藝術密不可分。因而我們可以說西方現(xiàn)代美學是以“審美一藝術”為中心課題的。西方現(xiàn)代美學家
9、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研究美學,而不像古典美學那樣來建構一個宏大的體系。這種消解美學理論體系的研究方式張揚了美學的精神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審美的本質內涵,例如存在主義對個人審美之謎的揭示,現(xiàn)象學對審美意向性的闡釋等都為美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視野和方法。但是由于現(xiàn)代西方美學的發(fā)展直接源自于西方現(xiàn)代哲學,而對于大眾的審美意識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因而只是具有學理的價值,而對于大眾的美好生活沒有能夠提供多少助益。 </p><
10、p> 中國當代美學理論建構的資源直接源自于德國古典美學,因而建構自己的美學理論成為美學家們的首要選擇。發(fā)生于上世紀50、60年代的“美學大討論”是為了批判美學研究中的唯心主義,確立美學研究領域里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由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們對美學學科的論述不多,對于當時的中國的美學家來說就有了可以闡釋的空間。這時的美學論爭的焦點集中在美究竟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這一非美學問題上。大討論中有著一個不證自明的真理:凡是
11、認為美是客觀的就是唯物主義的,凡是認為美是主觀的就是唯心主義的。力爭站在唯物主義陣營中是大家的共同取向。這次美學大討論雖然在當時是最具有解放意義的討論,但由于他們把復雜的審美現(xiàn)象劃歸入唯心與唯物的論爭,將美學所要研究的問題幾乎完全哲學化,因而其學術史的意義并不是很大①。產(chǎn)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二次美學大討論是50、60年代美學大討論的延續(xù)。各派的美學理論在這一階段都得到了發(fā)展并且樹立了實踐美學的核心地位。這之后,當代中國美學家們加強了
12、對西方美學理論的翻譯工作以及對中國美學史資料的系統(tǒng)整理,為建設科學的、體系化的美學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實踐美學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取得中國當</p><p> 從中西方美學發(fā)展史我們可以看出,美學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的建構和藝術審美的研究上,這種從學理分析和美學史資源中尋找美學建構的可能的美學研究方式我們可以稱為理論美學。理論美學總是從哲學的高度為美學尋求安身立命之所,極力從理論上論 證人類審美活動的普遍價值,對人類審
13、美活動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特性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理解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 </p><p> 與積極建構理論美學大廈相對應的是美學家們對大眾審美實踐的漠視。這種漠視使得理論美學的建構一直在“高空運作”,而借助哲學話語權建構起來的堂皇的美學理論與人民大眾的現(xiàn)實審美活動幾乎毫無關系。因而,理論美學在當代的發(fā)展遇到了困境: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時代背景的變化,當前,發(fā)展的重要性超越了啟蒙,美學的工作中心亟待
14、轉移,即美學首先應該積極地介入到大眾生活之中,成為建構大眾美好和諧生活的學問,而不應該再囿于概念化的范疇內自娛自樂;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建構理論美學的學者們遠離了大眾生活,躲在書齋里閉門造車,建構了一個個美學體系,而實際上,這些體系對于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卻無關痛癢,這種美學與生活隔離的狀況使得理論美學成為無源之水。因而我們呼喚美學介入生活,在大眾的生活中發(fā)揮美學應該具有的社會功能。</p><p> 二、大眾審美意識的
15、興起與生活關學的建立 </p><p> 理論美學的發(fā)展歷史揭示了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是由于“美學家只在美學史資源中討生活,他們滿足于根據(jù)已有的理論提出新的理論;滿足于在邏輯自足中建立各種理論體系,其眼光始終只盯著書本,思想神游于觀念王國,沒有去關心比觀念、邏輯更為根本、更為豐富生動的現(xiàn)實生活本身,沒有去研究身邊正在發(fā)生著的大眾審美事實。”[2]因而,美學研究就在邏輯、概念里兜圈子,美學家
16、的這種自娛自樂的努力只能夠滿足自己的“美學話語權”的建立而不能被廣大的群眾所接受,廣大的群眾不知道美學究竟為何物,不理解美學與他們美好生活有什么關系,不了解美學的存在究竟對自己有什么價值。 </p><p> 美學研究遠離大眾的傾向遭到了一些青年美學家的批評①,這些批評的確擊中了理論美學的要害,美學如果不走出純理論的“象牙塔”就不能真正的被廣大群眾所接受,而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如果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無關痛癢、不能解
17、決現(xiàn)實問題就不會有生命的活力。因而美學走向大眾,走向生活是其理論創(chuàng)新的一條新的途徑。我們將這種走出理論體系建構的走向大眾生活的美學稱為“生活美學”?!吧蠲缹W”并不是一門新的美學建構方式,它實質上是深入到大眾中去、解決大眾生活審美難題的應用美學。 </p><p> 美學走向生活或者說“生活美學”的提出是否就是要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感性審美問題呢?這就牽涉到“生活美學”與“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的區(qū)別?!吧蠲缹W”和
18、“日常生活審美化”都立足于大眾生活本身的審美,都是對理論美學的一種反駁與修正。但兩者的區(qū)別也是明顯的:首先審美主體是不同的。生活美學立足于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全體大眾是“生活美學”的審美主體;而“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的審美主體是發(fā)達城市生活中的中產(chǎn)階級,他們擁有相當充足的金錢,因而在物質極為豐富的發(fā)達城市中可以找到他們審美的領地,這只是一部分有錢人的美學。其次是審美活動的出發(fā)點不同。“生活美學”的出發(fā)點是大眾生活中的現(xiàn)實審美現(xiàn)象,并以大眾生
19、活的藝術化、大眾生活的幸福和諧為最終目標。而“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的出發(fā)點是審美的感官享受和物質刺激,它建立在豐裕的物質生活基礎之上,是被物質商品所包圍的“消費社會”的產(chǎn)物。最后是審美活動的價值歸依不同?!吧蠲缹W”所追求的是人生的藝術化,以造福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為價值歸依,它是由日常的物質生活向精神生活的升華,是由日常生活的“實用”層面向“藝術”層面的過渡,是由功利實用的勞動向本真存在的澄明境界的提升;而“日常生</p>&
20、lt;p> 立足于大眾立場的“生活美學”關注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審美問題。大眾日常生活是非常廣泛的,既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而生活美學的主旨就是要把美學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關注他們的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的審美問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注重自己身體的美化、注重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美化,從中獲得一種舒心的享受;在人們的日常勞動中,勞動者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造所帶來的快樂,這些都是生活美學所關注的問題。在大眾的精神生活
21、領域,美學要擔當起培養(yǎng)大眾的審美情趣、提高人的道德素養(yǎng)和豐富人的情感世界并且弘揚積極的人生價值觀、引導健康的娛樂消費方向的任務。這些任務的實現(xiàn)就要求美學關注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關注大眾的審美心理的發(fā)展。美學應該逐漸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應該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美的追求是普遍的:從美容美發(fā)、服飾、家居裝修、旅游再到生活飲食等各個方面。這種審美追求可以說永無止境。大眾審美意識的興起無疑為生活美學的大展身手創(chuàng)造了舞臺,這就需要美學超越只關
22、心理論的傳統(tǒng),深入到大眾生活之中,協(xié)助大眾提高自己的審美修養(yǎng)和審美趣味。大眾的審美意識興起的時代也正是美學應該大有作為的時代。沒有現(xiàn)實基礎的</p><p> 三、理論關學與生活美學要互補 </p><p> 從系統(tǒng)性和體系性出發(fā),理論美學堅持對美學進行學理分析,探討審美活動產(chǎn)生的邏輯前提,在此基礎上提出美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并給予自己的解答,這對美學這門學科的發(fā)展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任
23、何一門學科的建立,首要的任務就是確立自己的研究對象并給予理論上的分析,美學當然也不例外。這種學理分析的重要性在于確立了美學的自律,使美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成為可能。但是一味地追求理論化、思辨化使得美學這門研究人類感性的學科越來越遠離人類的現(xiàn)實生活而成為一門“玄學”。中國當代美學的發(fā)展就顯示了這個趨勢。近20年來中國美學學科的所謂創(chuàng)新也常常超越了美學自身的范圍,無論是實踐美學話語權的建立還是后實踐美學對實踐美學的辯駁,其實都是哲學思想的論
24、爭在美學領域中的表現(xiàn)。美學理論家不愿意從具體的審美現(xiàn)象出發(fā)而熱衷于從哲學入手來探討美學的邏輯起點和美學的基本問題,以哲學修養(yǎng)和邏輯修養(yǎng)的高下來爭取美學理論建構的話語權。理論可謂層出不窮,但是美學和人民大眾的現(xiàn)實生活的隔膜卻依然有增無減。 </p><p> 伴隨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大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眾以不同的方式在追求著美:建筑裝潢、室內裝修、美容美發(fā)、環(huán)境綠化、花卉修剪、影視娛樂等等與審美
25、相關的一些行業(yè)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社會大眾的審美實踐來看,我們的美學正是應該大有作為的時候,而現(xiàn)實的美學研究卻是令人失望的。中國當代美學要走出困境,重新獲得自己應該具有的學術地位,就應該積極地介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自身發(fā)展所需要的養(yǎng)分,拓寬自己的學科領域,展示美學學科積極介入社會的價值;當然,在面向現(xiàn)實生活的同時,美學也不 應該忽視學科自身的理論建設,即美學要在當下的學術語境中不斷地尋求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突破。這樣,
26、美學一方面做好了學科自身的理論建設,另一方面又積極地介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就使美學能夠在學理和生活兩個方面相得益彰。 </p><p> 美學是一門“形而上”和“形而下”兼有的學科,它一方面要在“形而上”的層面探討美學的學理價值,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形而下”的層面探討大眾的現(xiàn)實審美。它并不是一門社會應用學科,而是一門人文學科,這就要求它必須以人為本,追求其超越性和自由精神。各種社會生活中應用美學的發(fā)展最終還需要理論
27、美學的成果來支持,而理論美學的研究和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立足于現(xiàn)實的審美實踐和審美經(jīng)驗,在現(xiàn)實審美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和概括,從而形成具有學科形態(tài)的美學理論。反過來,這些具有學科形態(tài)的美學理論又能夠指導現(xiàn)實的審美實踐,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因而美學研究應該面向多元:既要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美學問題,又要研究具有理論形態(tài)的美學問題。事實上,生活美學是理論美學的源頭,理論美學的理論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審美經(jīng)驗,而生活美學又給理論美學提供豐富的
28、審美例證,沒有生活美學支持的理論美學是“有學無美”的,沒有理論支持的生活美學是“有美無學”的。美學要發(fā)展,要取得突破,就必須面向多元,將立足于大眾審美的生活美學和立足于學科建設的理論美學統(tǒng)一起來,給生活美學尋找理論依據(jù),給理論美學尋找現(xiàn)實依據(jù)。 </p><p> 總之,美學要想走出低谷就必須走出思辨的理論的王國,走向社會生活的廣闊空間,走向對生活審美的研究,在大眾的生活幸福和心理健康方面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就要
29、求美學家們不僅要在思辨的領域內研究美學,還應該對生活中的實用美學進行研究;要用開放的心態(tài)來容納各種不同的審美價值取向,不能認為只有理性統(tǒng)攝下的審美才是正確的,而別的審美方式都不可??;要樹立大美育的思想,不僅要在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觀念,更要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全體社會大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只有這樣,美學才能從形而下的角度給人以引導,培養(yǎng)大眾正確的審美情操,同時又探究人們的精神追求,從形而上的角度給人以啟迪。也只有這樣,美學才能夠實現(xiàn)從
30、具體的審美事實出發(fā)達到對大眾終極關懷的目標。作者:劉廣新 胡友峰 </p><p><b> [參考文獻] </b></p><p> [1]鮑姆加通.美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13. </p><p> [2]薛富興.生活美學——一種立足于大眾文化立場的現(xiàn)實主義思考[J].文藝研究,2003(3). </p>
31、;<p> [收稿日期]2006—12—01 </p><p> [作者簡介]劉廣新(1972-),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博士生。 </p><p> ?、傩毂梯x在《對五六十年代美學大討論的哲學反思》一文中,對這次美學大討論的弊端進行了探討,認為“大討論”在思維方式和哲學基礎上都有非常大的缺陷。見《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哲學到美學:阿多諾摹擬概念研究
- 翻譯研究:從接受美學到多元闡釋.pdf
- 從哲學到美學:阿多諾摹擬概念研究.pdf
- 從美學到政治瓦爾特.本雅明藝術生產(chǎn)理論評析
- 從自然美學到生態(tài)美學——以黑格爾、丹納、利奧波德的美學思想為例.pdf
- 從身體哲學到身體美學——以理查德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生成為例
- 論劉小楓早期美學思考與轉向——從詩化哲學到拯救與逍遙
- 生活設計美學
- 11192.從身體哲學到身體美學——以理查德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生成為例
- 從接受美學到闡釋學——翻譯中文本地位的重構.pdf
- 生活美學結業(yè)論文
- 異趣與異形:從日常生活到奇異美學.pdf
- 生活美學之一(茶道)
- 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研究
- 我從生活中學到了語文
- 美學原理論文
- 日用食器開啟生活美學
- 中國美學中“生活性”審美特征向當代“生活美學”的演繹
- 從《美學散步》透析宗白華美學思想的文化關懷精神
- 試論李漁的生活美學.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