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播方式及氮肥運籌對小麥產量和生理特性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試驗于2011-2012年在安徽省渦陽縣農技推廣中心試驗基地進行,供試材料為皖麥68,研究不同耕播方式及氮肥運籌對小麥生理特性,產量以及品質的影響,結果如下:
  1、耕播方式及氮肥運籌對小麥群體質量的影響
  耕播方式對小麥群體主要指標的影響均達極顯著差異,最適耕播方式是耕翻+鎮(zhèn)壓+條播,旋耕+鎮(zhèn)壓+條播次之;旋耕+撒播時,莖蘗成穗率、葉面積指數、干物質積累量及花后干物質貢獻率顯著減小。基追比例4:6優(yōu)于5:5和6:4,

2、4:6能擴大群體,同時極顯著提高莖蘗成穗率、葉面積指數、干物質積累量及花后干物質貢獻率。耕播方式與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對小麥群體調控主要指標作用極顯著。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氮肥基追比例4:6組合處理最利于優(yōu)化小麥群體質量,成穗率達51.47%,最大葉面積指數為7.28,花后干物質積累量和花后貢獻率分別達5307.57kg·hm-2和53.29%;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基追比例5:5組合處理和旋耕+鎮(zhèn)壓+條播與基追比例4:6組合處理也較好。

3、  2、耕播方式及氮肥運籌對小麥旗葉衰老的影響
  耕播方式間比較,耕翻+鎮(zhèn)壓+條播處理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極顯著高于旋耕+撒播、旋耕+條播、旋耕+鎮(zhèn)壓+條播,丙二醛(MDA)含量相對較低,葉片衰老速度緩慢。基追比例間比較,4:6處理顯著提高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明顯降低MDA含量,有利于延緩旗葉衰老。
  3、耕播方式及氮肥運

4、籌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耕翻+鎮(zhèn)壓+條播處理穗數、千粒重和產量極顯著高于旋耕+撒播、旋耕+條播、旋耕+鎮(zhèn)壓+條播,穗粒數僅為32.35;基追比例4:6處理穗數顯著高于5:5和6:4,穗粒數僅次于6:4,千粒重和產量極顯著高于5:5和6:4。產量三因素對產量的貢獻表現為穗數>千粒重>穗粒數。耕播方式與氮肥基追比例互作對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影響極顯著。綜合來看,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氮肥基追比例4:6組合處理為最理想組合,穗數

5、、千粒重、產量均最高分別為716.66×104hm-2、46.52、9424.66kg·hm-2;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基追比例5:5組合處理也較好,穗數、千粒重及產量僅次于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4:6組合處理;旋耕+鎮(zhèn)壓+條播與基追比例4:6組合處理也值得推廣,穗數和千粒重較高,產量達8896.33kg·hm-2。
  4、耕播方式及氮肥運籌對小麥品質的影響
  氮肥基追比例相同時,耕翻+鎮(zhèn)壓+條播處理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容重、淀

6、粉含量、濕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及硬度均顯著高于其它處理,旋耕+撒播各品質性狀最差;耕播方式相同時,氮肥基追比例4:6和5:5處理較氮肥基追比例6:4處理,能顯著提高蛋白質含量、容重、濕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偟目磥?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基追比例4:6蛋白質含量、容重、淀粉、濕面筋含量和硬度最高,分別達14.17%、791.17g·L-1、64.97%、32.47%、48.97,出粉率和沉降值較高,為最優(yōu)組合;耕翻+鎮(zhèn)壓+條播與基追比例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