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免耕、深松結合秸稈覆蓋是保護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維持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農田管理方式。從2008年開始,在平度設計耕作方式定位試驗,設置傳統(tǒng)耕作、免耕和深松三個處理,秸稈全部還田。在膠州設計輔助試驗,設置留秸稈和去秸稈處理。研究耕作方式如何通過對土壤結構和秸稈分布的改變,影響土壤含水量和有機質、速效氮,影響小麥產量。利用RZWQM模擬耕作方式對容重、飽和導水率、有機質和產量的影響。試驗得到如下結果:
免耕土壤容重高于傳統(tǒng)耕作,10~
2、30cm土層差異顯著(P<0.05)。免耕田實施深松,20~30cm土層容重下降顯著(P<0.05)。深松土壤硬度低于免耕,20~38cm土層,硬度逐漸下降。免耕土壤飽和導水率低于傳統(tǒng)耕作;實施深松后,飽和導水率大幅增加,利于土壤水分入滲。實施多年耕作方式定位試驗后,小麥收獲后測定土壤含水量,相比與傳統(tǒng)耕作,0~100cm土層含水量,免耕增加6mm(2013年)和8mm(2014年),深松增加8mm(2013年)和14mm(2014年)
3、。
小麥季免耕秸稈累積腐解率(81.1%)低于傳統(tǒng)耕作(86.5%)。實施6年耕作試驗后,免耕秸稈堆積,0~20cm土層,有機物料殘留量為3.42 kg/m3,高于傳統(tǒng)耕作(2.56 kg/m3),致使下層有機物料補充不足,10~30cm土層有機質含量低于傳統(tǒng)耕作。實施深松,有機物料殘留量有所下降(3.08 kg/m3),下層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有機碳礦化累積量和氮素礦化率主要決定于土壤有機質含量,0~10cm土層,免耕速效氮
4、顯著(P<0.05)高于傳統(tǒng)耕作;10~30cm土層,速效氮含量顯著(P<0.05)低于傳統(tǒng)耕作。實施深松,0~10cm土層速效氮含量維持在較高水平;10~30cm土層,高于免耕。
兩年小麥平均產量,免耕(7644.8kg/hm2)略高于傳統(tǒng)耕作(7454.1kg/hm2);實施深松,產量(8200.0kg/hm2)顯著(P<0.05)高于免耕、傳統(tǒng)耕作。
RZWQM能夠模擬耕作方式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實施耕作后,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耕作方式對春小麥產量及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pdf
- 不同耕作方式對冬小麥土壤肥力特性及產量的影響.pdf
- 土壤水分和耕作方式對小麥耗水特性和產量的影響.pdf
- 土壤水分和耕作方式對小麥水分利用特性及產量形成的影響.pdf
-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理化性質及小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pdf
- 耕作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土壤主要理化性狀及小麥玉米產量的影響.pdf
- 耕作模式與施氮量對土壤理化性狀及小麥玉米產量、品質的影響.pdf
- 土壤水分與耕作方式對冬小麥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謝及產量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對晉西北土壤質量及作物產量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和氮肥運籌對旱地小麥耗水特性和產量形成的影響.pdf
- 耕作施肥對麥田肥力和小麥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pdf
- 耕作和氮肥互作對耕層土壤理化性質及冬小麥產量的影響.pdf
- 不同播種方式對小麥生育特性及產量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與施氮水平對麥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產量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對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田雜草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pdf
- 不同栽培方式對小麥產量、土壤肥力特性及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pdf
- 土壤耕作方式對土壤理化性狀及夏玉米生長發(fā)育的影響.pdf
- 耕作方式和土壤水分對小麥耗水特性和產量形成的影響及其生理基礎.pdf
- 保護性耕作措施對土壤理化性質及旱地冬小麥莖稈生理特性的影響.pdf
- 小麥玉米輪作下耕作方式對夏玉米花后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