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網融合主要是指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yè)務。而IPTV作為其中最重要的業(yè)務之一,也必然是未來數字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業(yè)務形態(tài)。三網融合是現代信息通信技術融合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技術和市場空間,加快發(fā)展已進入關鍵時期。而三網融合的難點是工信部管理的互聯網資源(基礎網絡由各電信運營商掌握)和廣電總局管理的影視網內容資源的雙向進入。三網融合中的雙向
2、進入、互聯互通已非技術上而更多的是體制以及部門利益糾紛的問題。
在融合進程中,為適應并促進其發(fā)展,相應的監(jiān)管體制及政策法規(guī)從長期觀點看也應隨之改變。而目前我國的工信部、廣電總局分業(yè)縱向監(jiān)管已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無法為廣電、電信雙向進入提供政策依據和利益保障,國內的三網融合市場在不完善管制下無法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本文在總結國外先進管制成果和國內管制現狀的基礎上,以IPTV的發(fā)展為例,結合國內的具體市場、體制等環(huán)境,理論分析并選出
3、適合我國的政策建議并加以修正改進。利用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激勵機制設計理論以及委托代理理論分析我國在發(fā)展三網融合時,IPTV產業(yè)中雙向進入管制難題,通過模型分析以優(yōu)化管制模式,為未來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依據的可行建議。本文主要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對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中的進化博弈和委托代理理論進行綜述,為后面的模型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基礎。
(2)對國內已有相關研究進行綜述。總結國外成功的
4、三網融合經營模式與相關政策、市場環(huán)境,結合國內試點城市具體方案,探討中國IPTV未來有效的發(fā)展道路。
(3)本文首先通過進化博弈模型,對IPTV產業(yè)鏈中廣電、電信在分別提供內容和帶寬的合作問題中進行分析,得出合作是符合社會大眾利益、利于IPTV全面快速發(fā)展的策略選擇,提出廣電與電信合作的必然性。其次通過單委托人—多代理人的委托代理質量激勵模型,對廣電、電信雙方在合作中的質量激勵機制進行研究,得出相應的質量激勵方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融合視角下雙邊市場的競合博弈研究——以廣電和電信IPTV業(yè)務為例.pdf
- 三網融合下的電信與廣電比較研究
- 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行業(yè)融資模式淺析
- 網絡融合環(huán)境下的動態(tài)市場結構及管制——以電信產業(yè)為例.pdf
- “三網融合”背景下地方廣電媒體的戰(zhàn)略管理分析——以廈門廣電集團為例.pdf
- 三網融合趨勢下廣電媒介發(fā)展研究.pdf
- 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商業(yè)業(yè)態(tài)與盈利模式研究
- 三網融合背景下,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的博弈研究.pdf
- 產業(yè)融合條件下電信非對稱管制研究——對我國“三網融合”的建議.pdf
- 三網融合視角下我國廣電運營商的TIMES融合運營模式研究.pdf
- 三網融合下廣電數字電視運營商運營模式研究
- 三網融合下廣電數字電視運營商運營模式研究.pdf
- 三網融合下廣電網絡公司運營模式思考
- 三網融合下廣電媒體應對策略探析
- 三網融合下廣電圖像內容檢索技術研發(fā).pdf
- 三網融合背景下天津廣電互動電視商業(yè)模式演化與創(chuàng)新.pdf
- 我國IPTV產業(yè)管制模式研究.pdf
- 產業(yè)融合類型與產業(yè)演化研究——以IPTV產業(yè)為例.pdf
- 三網融合下廣電視頻字幕的提取方法研究.pdf
- 三網融合下廣電圖像不良內容檢測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