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匯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營營銷 >
    經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科 神經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3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75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5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4
      1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3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5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6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3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1
      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5
      頁數: 8
      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6
      頁數: 5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指導思想,,,,天人相應,膏方治療學的理論基礎,膏方治療學理論基礎,,,,,,,來源于,四時養(yǎng)生學,扶正與祛邪,氣血理論,精氣學說,腎命學說,治虛三本論,,,例如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反復發(fā)作,本已虧虛,更易招致外邪,而重虛其精,所以腎精虧虛又是這些疾病所共有的表現。故而可見精氣充盛對于疾病的重要性。而膏方之中或配味厚滋膩之品,或伍血肉有情之品,善于填精扶羸,培本固元。,,,,玉機真藏論云“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金匱真言論指出“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溫”,陰陽應象大論更是昭示大法“精不足,補之以味”,金匱真言論云“夫精者,身之本也”,六節(jié)藏象論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膏方經典理論指導實踐,膏方經典理論指導實踐,,,慢性疾病或因虛致實,或因實致虛,然而遷延日久,多呈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勢。若遇外感風寒、飲食勞倦、七情觸犯,則更虛其本,而形成虛者愈虛、實者愈實的惡性循環(huán)。故而此時的疾病多處于以本虛為主導,夾雜邪實的過程。,膏方經典理論指導實踐,,,,,辨氣血陰陽有余不足而配制膏方,阻遏外邪侵襲,提升自身之抗邪能力,扶助正氣、燮理陰陽,使正虛得復,扶正填精,正勝邪卻,膏方之源,,,在中醫(yī)理論里,膏方是一種具有高級營養(yǎng)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根植于中醫(yī)理論的膏方,至今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素有“養(yǎng)生貴族”之稱。在古代,膏方屬于宮廷御用,多為達官貴人所服用,以達到“補虛駐顏,延年益壽”的養(yǎng)生功效。,“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备喾匠霈F于秦漢時期,完善于宋元時期,興盛于明清時期。清代膏方屬于宮廷御用,備受達官貴人青睞。晚清時,由于貿易和物流的發(fā)展,配置膏方所需藥材能夠在全國流通,膏方的配置技術日臻成熟,膏方開始在民間流行。,膏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最初起源于外用膏劑。在先秦時期的山海經中記有用羊脂類藥治療皮膚皸裂,可謂早期膏方的雛形。在另一部出土的漢代五十二病方以及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中都有膏方的記載。而此時這種膏方多指外用劑。,2、在漢代金匱要略中明確指出外用的叫“膏方”,內服的叫“煎”,比如大烏頭煎,用來治療寒疝繞臍痛,可謂是內服膏方的最早記載。,3、到了唐代,膏方已用于滋補強身,比如杏仁煎、枸杞煎。宋代,內服膏方的命名已出現“煎”向“膏”過度,用途亦更加廣泛,并以內服為主,如瓊玉膏。,4、到了金元時期至明代,內服膏方的稱謂才正式改為“膏方”,如天門冬膏、龜鹿二仙膏。至清代,膏方已廣泛用于內外婦兒各科,上至宮廷,下至民間,此時期在膏方的制作上有了嚴格的規(guī)定。,,,5、近代以后,上海、江浙一帶的醫(yī)生,在這方面的多有建樹。發(fā)展到現在,膏方成為既能夠健身又能夠治病的一種劑型。,膏方分類,膏方的種類,,,,,,按照含有成分分類,按照制作過程分類,,,,清膏是中藥經過慢煎、濃縮到最后是直接收膏。,蜜膏如在濃縮以后再加入蜂蜜收膏,就成為蜜膏。,素膏就是藥也好,加入的輔料也好,不含有動物藥、動物膠,血糖高的人還可以用木糖醇收膏。,葷膏反過來加入動物藥、動物膠的,就叫葷膏,如阿膠、鹿角片、龜版膠等,起到補血補腎的作用。,,膏方適應范圍,,,,,慢性病人,亞健康者,,中老年朋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講,“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中青年女性,“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中醫(yī)講久病必虛,,這些病人最適合服用膏方,以白領精英居多,,膏方禁忌對象,,,,兒童及體質健壯者,藥補不如食補,兒童只要是比較健康的,就沒有必要服膏滋藥。體質健壯者,陰陽本就平衡了,膏方怎么補都是破壞,急性感染性患者,急性病,按照中醫(yī)來看是身體當中有邪氣,所需要的是把它趕出去,如果這個時候你用膏方,就等于關門留寇。,難治病處于不穩(wěn)定階段者,難治病很多,比如說腫瘤的早期、放化療階段,或者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病情波動多的時候,都不適合用膏方。再比如肝炎活動期、血糖升高期的人,也不宜進補。,服用膏方不能盲目跟風,膏方若服用不當,例如補陽的吃多了,就會齒浮、口干、大便干結,流鼻血補陰的吃多了,就會食欲減退、大便稀薄,怕冷要是吃了做得不好的膏方,沒有補瀉結合,來年春夏就會產生不良反應。,,膏方的制作經過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幾道工序。1.浸泡先將藥物統(tǒng)統(tǒng)放入容量相當的不銹鋼鍋內,加水以高出藥面10厘米左右,冬季浸泡68小時,夏季23小時;2.煎煮把浸泡后的藥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左右,轉為微火以沸為度,約15小時左右,此時藥汁漸濃,即可用紗布過濾出頭道藥汁,再加清水浸泡原來的藥渣后即可上火煎煮一小時,如此反復三次,合并藥液;,膏方制作流程,,3濃縮過濾凈的藥汁倒入鍋中,進行濃縮,在攪拌到藥汁滴在紙上不散開來為度,此時方可暫停煎熬,這就是經過濃縮而成的清膏。4收膏把蒸烊化開的膠類藥與糖以冰糖和蜂蜜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煉,不斷用鏟攪拌,直至將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結成珠而不散即可。5封裝把熬好的膏劑放到專業(yè)封裝機里進行封裝,裝好的膏方后要放置陰涼處存放。,膏方制作流程,,,膏方選材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氣虛體質的人,表現為易患感冒、乏力、易出汗、飲食無味、脈弱無力等,可以選用由人參、黃芪、茯苓、白術等制成的膏方;,血虛體質的人,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健忘、失眠、脈細無力等,可以選用由阿膠、熟地、當歸、白芍等制成的膏方;,陽虛體質者,表現為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尿頻遺精等,可以選用由鹿角膠、杜仲、蛤蚧、核桃仁等制成的膏方。,陰虛體質者,表現為形體偏瘦、口干咽燥、潮熱盜汗等,可以選用由麥冬、沙參、龜板、枸杞等制成的膏方。,膏方選材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膏方藥,都是在中醫(yī)師悉心診察詢問病人的詳細情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后,在中醫(yī)整體調整觀念的指導下,進行辨證論治,全面考慮體內氣血陰陽的變化后制訂的方劑,具有針對性強,作用明顯全面的特點。切不可有藥越貴越有效的想法,只有處方得當、服用合理,才能促進急慢性病人康復,使正氣旺盛、身體健康,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可見,膏方雖好,使用時亦應區(qū)別對待,不可盲目使用。,服用膏方時間,,,服用膏方最好從冬至起連續(xù)服用約50天左右,也就是冬至以后的“一九”到“六九”,或服至立春前結束。,服用膏方時還需要配合飲食調理,并做到勞逸結合、適度運動,這樣才能使膏方的作用發(fā)揮至最佳。,膏方服用方法與用量,將膏方儲存在密閉的瓷罐中,每日清晨取一湯匙沖開水服用。也可根據病情需要,用黃酒沖服。如方中用地黃等滋膩藥或配料中膠類劑量較大時,則膏滋非常黏稠,難以沖開,這時可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方服用劑量要根據病情或患者的身體情況及藥物性質決定,與患者消化功能關系非常密切。一般來說,服膏方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如成人每日先服一湯匙,約1015克,如果消化功能正常,1周后改為1天服兩次,即早晨起床后與晚上睡前1小時各空腹服用1次。,膏方注意事項,在服用膏方期間,如因誤食所忌飲食,常能使膏方的療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應。如服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生蘿卜,因蘿卜是破氣消導之品。服膏方時一般不宜用茶葉水沖飲,因茶葉能解藥性而影響療效。服用膏方期間如患者屬陽虛有寒者,應忌食生冷飲食;如屬陰虛火旺者,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為哮喘患者,宜忌食蝦蟹腥味等。為保障膏方的品質和效果,在進行膏方選材時一定要講究藥材的道地性。,膏方儲藏方法,膏滋藥應儲存在瓷罐中亦可搪瓷燒鍋存放,但不宜用鋁鍋作為容器。膏方應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最好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內,避免靠近廚房爐火邊,以防霉。當每天取用膏滋藥時,不要每次換一只湯匙去掏,以免每天將水分帶進罐里,促使發(fā)霉變質。應該放一只固定的湯匙在罐里。,,1瓊玉膏(壽世保元)成分人參、生地黃、白茯苓、白沙蜜。制法人參(揀好者去蘆)600G,生地黃(洗凈搗取其汁)5000G,白茯苓(堅白者去皮及筋膜最佳)1200G,白沙蜜2500G。上將參、苓為細末,忌鐵器。蜜用生絹濾過。地黃取自然汁,去渣,同藥一處,拌和勻入瓷器內封固。凈紙二十余重密封,入重湯內煮。用桑柴火煮六日,如連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蠟紙數重包瓶口,入井內,去火毒,一伏時久。再入舊湯內煮一日,出水氣,取三匙作三盞。服法每晨以二匙溫酒調服,不飲者白湯化下。功效滋陰潤燥,益氣生津。適應證肺氣虛損,肺燥傷津。,進補膏方舉偶,,2固元膏成分阿膠500G、冰糖500G、紅棗200G、核桃仁500G、芝麻500G、枸杞75G、黃酒500G。制法將阿膠和冰糖敲碎,制成粉末備用。鍋內加黃酒加熱,待煮沸后將阿膠和冰糖粉末倒入鍋內攪拌均勻。將去核紅棗放入鍋內煮30分鐘,再將核桃仁、芝麻、枸杞倒入阿膠紅棗鍋內攪拌均勻。最后將鍋內熬制好的膏劑盛出,裝入陶瓷容器里壓實即可。服法每日2次,每次10G。功效養(yǎng)氣補血,美容養(yǎng)顏,滋陰潤肺,延緩衰老。適應證常用于氣血兩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貧血。還能美容養(yǎng)顏、烏發(fā)祛斑,是女性的美容佳品。,進補膏方舉偶,,3神仙餌茯苓延年不老方(普濟方)成分白茯苓1500G(去皮、切細、曬干),白菊花500G。制法上藥為末,以煉松脂和丸,如彈子大。服法每服6G,以酒化破服,日再。功效健脾利濕,清熱明目。適應證脾虛便溏,頭昏眼花。,進補膏方舉偶,,4仙術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成分蒼術75G,棗肉、杏仁各100G,干姜1500G(炮),甘草黃1500G,白鹽100G。制法上為細末。服法每用6G,沸湯空心沖服。功效溫中健脾。適應證脾胃虛寒,痰濕內停。,進補膏方舉偶,,5烏麻散(千金翼方)成分純黑烏麻,量不拘多少。制法將烏麻以水拌,令潤,勿使太濕。蒸令遍即下,曝干再蒸,往返九蒸九曝訖,搗去皮作末。服法空腹以溫水或酒調下6G,日二服。功效補腎潤燥。適應證老年腎虛津虧,肌膚干燥,大便秘結。,進補膏方舉偶,,6胡桃丸成分胡桃仁、破故紙、杜仲、萆薢各500G。制法上藥為末搗勻,丸如梧子大。服法每空心溫酒鹽湯任下15G。功效補腎氣,壯筋骨。適應證老年人腎氣虛衰,腰膝酸軟無力。,進補膏方舉偶,,7延齡固本丹(萬病回春)成分天門冬(水泡,去心)、麥門冬(水泡,去心)、生地黃(酒洗)、熟地黃(酒蒸)、山藥、牛膝(去蘆、酒洗)、杜仲(去皮、姜酒炒)、巴戟酒浸、去心、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萸(酒蒸、去核)、白茯苓(去皮)、人參、木香、柏子仁各100G、老川椒、石菖蒲、遠志(甘草水泡去心)、澤瀉各50G,肉蓯蓉(酒洗)200G,覆盆子、車前子、菟絲子(酒炒爛搗成餅,焙干)、地骨皮各75G。婦人加當歸(酒洗)、赤石脂(煨)各50G。制法上為細末,好酒打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服法每服15G,空心溫酒送下。功效益腎壯陽。適應證五勞七傷,諸虛百損;顏色衰朽,形體羸瘦;中年陽事不舉,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須發(fā)先白。,進補膏方舉偶,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26
      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眼視光學的理論和方法,第一章概述,目錄,理論和方法的基本構成和相互關聯,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眼睛以及疾患所包含的內容,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一、理論和方法的基本構成和相互關聯,眼功能或病理問題對患者所造成的感受,人眼光學構成視覺特性各種屈光不正的機制,眼球解剖特性、生理狀態(tài)、病理發(fā)生及表達特性,交流信息及檢測結果的分析、診斷及鑒別診斷思維、科學判斷及合理處理,二、眼睛以及疾患所包含的內容,三、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思維的作用,三、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思維的作用,三、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思維的作用,三、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思維的作用,三、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思維的作用,三、眼視光流行病學資料對臨床診療思維的作用,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一)臨床基本檢查的構成(二)完整檢測的具體內容(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主觀(SUBJECTIVE),主訴及病史,客觀(OBJECTIVE),視覺功能眼球生理,SOAP的含義,評估(ASSESSMENT),診斷及排除診斷,方案(PLAN),對應診斷相關處理,(一)臨床基本檢查的構成,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二)完整檢測的具體內容,,,,,,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詢問病史,初步檢查,,,視力,眼位眼球運動,瞳孔,視野色覺,融合立體,,遠視力(裸眼、戴鏡)近視力(裸眼、小孔、戴鏡),角膜印光、眼位檢查、遮蓋測試、集合運動,直接對光反射、間接對光反射、相對性傳入性瞳孔障礙近反射,(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驗光,,客觀驗光,主覺驗光,,電腦驗光主覺驗光,綜合驗光(鏡片箱試鏡架等),若存在視覺疲勞等癥狀應行調節(jié)和輻輳功能檢查,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裂隙燈檢查,,眼瞼結膜,前房房角,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角膜,,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裂隙燈檢查,,眼壓,視盤,血管,黃斑,視網膜,屈光介質,,診斷治療,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眼視光常用檢查及結果的英文縮寫,四、臨床規(guī)范和流程及其重要性,(三)檢查后的思考歸類眼視光常用檢查及結果的英文縮寫,謝謝大家,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20
      1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基礎理論成都中醫(yī)藥大學,緒論重點掌握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標志掌握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一、中醫(yī)學●是關于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及其攝生康復,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一門傳統(tǒng)醫(yī)學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古代哲學相結合的綜合學科?!癯浞煮w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和特點。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一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什么是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主導思想整體觀哲學基礎、思維方法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生理病理基礎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病因病機學說診治特點辨證論治,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1以古代解剖知識為基礎2長期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經驗的積累3社會及自然科學知識的滲透4古代哲學理論的影響,形成的源流脈絡,起源奠基形成充實(原始)(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晉隋唐)突破發(fā)展中西匯通振興(宋金元)(明清)(清末民初)(現代),,,,,,,,形成的標志●基礎理論體系的確立1、黃帝內經的成書第一部醫(yī)學典籍,譽為“醫(yī)家之宗”素問9卷81篇內經162篇,14萬余字靈樞9卷81篇,,,經常道、規(guī)范,黃帝內經包括兩部分素問陰陽五行、臟腑理論等靈樞經絡腧穴、行針治療等,成就△標志著中醫(yī)學由單純的經驗積累階段,發(fā)展到系統(tǒng)理論總結階段(感性上升至理性)。△構建了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鳛橹嗅t(yī)學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依據。,2、難經“難”,有質難之意,即問答。全書共有81個問答,稱“八十一難”。成就在內經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尤以脈診和針灸治療較內經更詳。內、難二經的成書,已為中醫(yī)學的獨特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辨證論治體系的確立和應用傷寒雜病論第一部辨證論治的專著(或稱第一部臨床醫(yī)學專著)作者東漢末年名醫(yī)張仲景。在內難基礎上,總結前人成就,結合自己臨證經驗而著成。經后人整理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兩書。張氏被后人譽為“醫(yī)家之圣”。,傷寒雜病論,東漢醫(yī)圣張機,字仲景,傷寒雜病論分為兩部分傷寒論以六經論傷寒金匱要略以臟腑辨雜病,成就△以六經辨證和臟腑辨證等方法,對外感疾病和內傷雜病進行辨證論治?!鱾d方113首,金載方262首,成為中醫(yī)方劑學的鼻祖?!鬟\用了理、法、方、藥一體辨證論治原則,創(chuàng)立了中醫(yī)辨證論治體系。傷寒雜病論的成書,使中醫(yī)理論與臨床融貫成一體。,●藥物專著的問世神農本草經第一部藥物學專著。載藥365種。成就為中醫(yī)學術體系提供了較系統(tǒng)的藥物學知識。,(二)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發(fā)展使中醫(yī)學術界有了統(tǒng)一的學術范式四部經典出現促使醫(yī)學呈現出較快的發(fā)展勢態(tài)此后,歷代醫(yī)家大多結合臨床醫(yī)療實踐,從不同角度發(fā)展中醫(yī)學。,,●兩晉隋唐時期中醫(yī)理論體系得以充實和系統(tǒng)化。晉、王叔和脈經第一部脈學專著西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現有最早針灸專著一批??菩灾魉?、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第一部病因病機與證候學專著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記載處方和各種治療手段的方書,,●宋金元時期百家爭鳴,學派涌現,中醫(yī)理論體系突破性進展。此期,涌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醫(yī)學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A、劉完素(河間)“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能化火”火熱論寒涼派,B、張從正(子和)“邪去則正安”攻邪論攻下派,C、李杲(東垣)“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論補土派,D、朱震亨(丹溪)“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相火論滋陰派,●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fā)展中醫(yī)理論,形成對前期理論進行分析評價,綜合匯通的總趨勢。證治準繩景岳全書一批集大成的醫(yī)宗金鑑綜合性醫(yī)著問世四庫全書子部醫(yī)家類清政府組織編寫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全錄本草綱目,,醫(yī)學理論進展顯著※明趙獻可、張介賓“命門學說”藏象理論的深化※明、李中梓“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清、王清任“腦主思維”、“瘀血”致病,,●明清時期溫病學說形成※明、吳又可瘟疫論創(chuàng)“戾氣學說”(新的病原學說創(chuàng)始)※清、葉天士溫熱病篇溫病學家創(chuàng)“衛(wèi)氣營血辨證”※清、吳鞠通溫病條辨創(chuàng)“三焦辨證”※清、薛雪濕熱病篇深化濕熱病證論治※清、王孟英溫熱經緯發(fā)展了溫病診治,,后四人被譽為清代“溫病四大家”。至此,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溫病辨證診治的理論和方法,使溫病學在因證脈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總結中國醫(yī)學史上的四次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西漢末黃帝內經東漢末傷寒雜病論金元四大家的出現清代溫病學派的形成,,,,●近代收集整理前人成果及中西匯通?!魑鞣结t(yī)學大量傳入中國,對中醫(yī)學產生沖擊(鴉片戰(zhàn)爭后)。,長期論爭中西醫(yī)匯通思潮(雙方在學術上逐漸溝通)代表人物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一部很有價值的中西醫(yī)學匯通的專著。,,△中西醫(yī)結合,中醫(yī)現代化的提倡。1956年以來,國家大力提倡中西醫(yī)結合。近30年來,用現代科學研究中醫(yī)的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中醫(yī)的現代繼承與創(chuàng)新,三、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一)整體觀念含義客觀世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種要素以一定方式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哲學上整體與部分辯證法的一對范疇構成諸要素的統(tǒng)一體整體中某個或某些要素整體中某個或某些要素,,中醫(yī)學整體觀念是一種思想方法,貫穿于生理、病理、診法、辨證、養(yǎng)生和治療所有領域。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體現于四個方面,●形體結構方面人體組織器官相互溝通,局部與整體不可分割。五臟心、肝、脾、肺、腎內六腑胃、小腸、大腸、三焦、人體膀胱、膽五體皮、脈、筋、肉、骨九竅眼、耳、鼻、口(舌)、外前陰、后陰(肛門),,,,所有器官通過全身經絡而相互聯系,其規(guī)律是一臟、一腑、一體、一竅構成一個系統(tǒng)。例心小腸脈舌(心系統(tǒng))肝膽筋目(肝系統(tǒng))注每一系統(tǒng)皆以臟為首領,故五大系統(tǒng)以五臟為中心,而五臟之中又以心為最高統(tǒng)帥,對人體生命活起著主宰作用。結論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生理功能方面各臟腑、形體、官竅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例心主血液,而血液的運行又需得到肺氣的推動;心血充足,人體全身得到血液營養(yǎng),各臟腑行使正常功能。結論任何一個臟腑的功能,都是在其他臟腑密切配合下進行的,相輔相成、協調合作,共同完成人體統(tǒng)一的機能活動。,●病理方面病理上的整體性即是生理整體性的反?!魅魏我粋€臟腑發(fā)生病變,都能影響在生理上與之相關的臟腑。例膽汁上泛黃疸、口苦肝病→膽膽汁排泄障礙惡嘔、厭油、腹脹、腹瀉,,,,△任何一個局部的病理變化,都不應把它看作局部的問題,而應從整體去分析。例目赤腫痛←肝火亢盛舌體潰爛←心火上炎結論中醫(yī)病理學注重局部病理變化與整體病理反應的統(tǒng)一性。,●診斷治療方面△診察疾病依據“有諸內,必形諸外”(孟子),從整體出發(fā),察外知內?!w變化必然反映于相應的形體官竅診斷疾病※從局部病變可測知整體氣血盛衰,,例面色蒼白、舌淡、脈細無力心血不足結論中醫(yī)診病,不僅重視局部病變或癥狀,更重視通過病變的部位或臟腑分析它與整體的關系,把局部與整體相結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確診斷結果。,,△治療疾病對于局部病變,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主張從整體上加以調治。,例眼科疾患,可從調治肝著手(肝開竅于目)口舌糜爛,可清心瀉火(心開竅于舌)耳鳴耳聾,可益腎補精(腎開竅于耳),對于某一臟腑的疾病,不是僅調治本臟腑,而注重協調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和全身氣血。例心氣不足,血行無力,既可補益心氣,也當補益肺氣以助心行血。膽氣郁滯,膽汁排泄不暢,可疏肝理氣。結論中醫(yī)治病把局部與整體相結合,治療注意調整機體,從本論治。,2、人與外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生理方面※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存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陽光、空氣、五谷雜糧),※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人體陽氣發(fā)泄,氣春夏血趨向于外,皮膚松弛人體受自然氣候(氣溫高)汗孔開泄,多汗少尿影響生理活動作出與之相應的調節(jié)秋冬人體陽氣收藏,氣(氣溫低)血趨向于內,皮膚致密,汗孔閉,少汗多尿,,,,※晝夜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平旦陽氣生興奮、活動、一日之中日中陽氣盛抗病力強日西陽氣虛抑制、休息、夜晚陽氣內斂抗病力弱,,,,※地區(qū)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含地域性氣候、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因素,可影響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江南地勢低平,氣候溫暖濕潤,人人體差異們腠理疏松,體偏瘦北方地高山多,氣候寒冷干燥,人們腠理致密,體偏壯,,△病理方面人類適應環(huán)境變化有積極的適應能力,但有一定限度。氣候劇變,超過人體適應力導致疾病發(fā)生某些原因,削弱人體適應力,,與環(huán)境有關的病變如春多溫病夏多泄瀉季節(jié)性多發(fā)病秋多瘧疾冬多傷寒東方多癰瘍南方多攣痹(潮濕)地方性疾病西方多內傷北方多滿?。ú睾?,,△診斷方面診察疾病,應聯系四時氣候、地方水土、生活習慣、體質強弱等。例春圓滑流暢四時脈象夏洪大明顯秋輕平虛浮冬沉伏在內,,△治療方面因時、因地制宜中醫(yī)治療學的特點.例用熱遠熱用溫熱藥,避開炎熱用藥的季節(jié)或地域用寒遠寒用寒涼藥,避開寒冷的季節(jié)或地域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內經概括為“天人相應”。,,●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大至社會發(fā)展、經濟水平、生社會環(huán)境活水平等※小至個人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生活水準、經歷遭遇、人際關系等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身心健康,抗病能力,疾病發(fā)生與否。,,△顯現出“自然社會形神(人)”的醫(yī)學模式(天地人一體)△養(yǎng)生防病,注重“調攝精神”△病因情志致?。▋葌髦委煛爸尾≈自谥涡摹?、“以情制情”,(二)辨證論治辨病論治各醫(yī)學體系診斷治療疾病的手段辨證論治對癥治療中醫(yī)強調辨證論治,以此作為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概念運用中醫(yī)的診斷方法,對病人的復雜癥狀,進行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辨證;進而根據中醫(yī)治療原則,確定治療方法論治。從哲學概念而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1、癥、證、病的含義●癥(癥狀、體征)※病人主觀異常感覺或某些病態(tài)變化癥狀如發(fā)熱、咳嗽、嘔吐、具體的臨床表現頭痛等(自覺癥為主)※能被察覺到的客觀表現體征如面黃、目赤、舌紫、脈數等(他覺癥為主),,●證(證候)既不是疾病的全過程,也不是某一項臨床表現。病因如風寒、風熱等病位如表、里、某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臟、某經等的病機概括病性如寒、熱等邪正關系如虛、實等,,●?。膊。┲赣刑囟ú∫?、發(fā)病形式、病機、發(fā)展規(guī)律和轉歸的一種完整的病理過程。如風寒型病因;風寒、風熱、暑濕等風濕型感冒發(fā)病形式四季皆可;輕者傷風、重者感冒風熱型發(fā)展規(guī)律起病急、傳變快、暑濕型流行性,,,2、癥、證、病三者之間的區(qū)別與關系癥疾病的個別表象(不及證深刻、準確)區(qū)別證疾病某個階段的本質變化(比病更具體、貼切、更具可操作性)病疾病病理變化的全過程(概括)關系內含內含癥狀病證(若干個)癥體征,,,3、辨證與論治的關系辨證前提和依據相互聯系,不可分割論治治療的手段和方法是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辨證正確與否的檢驗法方藥的具體運用4、辨證與辨病的選擇※中醫(yī)治病主要不是著眼于“病”之異同,而是取決于“證”的性質?!嗅t(yī)認識和治療疾病,既重視辨病又強調辨證,且重點在于辨證。,,疾病多有較長過程,每階段病理變化不一,不可以同一治法,應根據病變過程中每一階段的病理概括確定治療方針。,目前,中西醫(yī)結合實踐中,提倡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原由,5、辨證論治的運用辨證論治作為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要求人們辯證地看待病與證的關系。一種病常可表現出多種不同的證同病異治(如感冒、水腫等)病與證不同的病在其發(fā)展過程的某些階段,可以出現類同的癥狀異病同治(如久泄、脫肛、子宮下垂等),,重點回顧1、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形成標志四部經典著作。2、中醫(yī)理論體系的發(fā)展以金元四大家為主要代表。3、中醫(yī)學基本特點二大特點。同病異治4、辨證論治的具體運用異病同治,,復習思考1、代表中醫(yī)理論體系形成標志的是哪四部經典著作2、中醫(yī)金元四大家是誰其學術觀點是什么3、中醫(yī)學的基本特點是什么4、中醫(yī)整體觀體現在哪幾方面5、談談癥、證、病的概念與關系6、什么叫辨證論治二者關系如何7、什么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 64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醫(yī)各家學說,,,,,徐大椿對醫(yī)學理論的闡發(fā),中醫(yī)各家學說,,,,,一、生平與著作,徐大椿,又名大業(yè),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江蘇吳縣人,清代著名醫(yī)學家,生活于清?康熙三十二年至乾隆三十六公元16931772年。其治學特點,主張尋本溯源,由源及流。即首先要熟讀內經本草傷寒論金匱等古典醫(yī)著,以打好基礎,力求通曉經脈臟腑、辨治大法、制方之義、藥性之理;繼而博覽千金外臺以下歷代醫(yī)著,取長補短,以廣見聞。對于前人的學說,必須要發(fā)揮獨立思考精神,并須理論聯系實際,多經臨證驗證。這樣才能避免落人窠臼,避免步入偏見而誤入歧途。,,中醫(yī)各家學說,,,,,中醫(yī)各家學說,,,,,徐氏之醫(yī)名日彰,名播京都。徐氏勤于著述,著作宏富,流傳至今的有醫(yī)學源流論傷寒論類方慎疾芻言蘭臺軌范難經經釋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醫(yī)貫砭洄溪醫(yī)案等,后人將其著作輯成徐氏醫(yī)書八種。其書理論聯系實際,切合臨床實用,頗受后人好評。,中醫(yī)各家學說,,,,,二、學術貢獻,1、尊經溯源,針砭時弊,“不薄今人愛古人”。杜甫,徐氏在基本理論、治則治法、方藥、醫(yī)德、醫(yī)家、醫(yī)史等方面,均有論述。特別在如何評價古代醫(yī)藥成就問題上,他大致繼承了儒家崇圣尊經的思想傳統(tǒng),認定神農、岐伯、黃帝是創(chuàng)立醫(yī)藥學的圣人,神農本草、黃帝內經為不可移易之經典。尤其對張仲景推崇備至“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猶儒宗之孔子他主張醫(yī)者“言必本于圣經,治必尊乎古法,學有淵源,而師承不絕”。否則,難稱之為醫(yī)。,中醫(yī)各家學說,,,,,2、研究傷寒,以方類證,“仲景傷寒論編次者,不下數十家,因致聚訟紛紜,此皆不知仲景作書之旨故也。觀傷寒敘所述,乃為庸醫(yī)誤治而設,所以正治之法,一經不過三四條,余皆救誤之法,故其文亦變動不居。讀傷寒論者,知此書皆設想懸擬之書,則無往不得其義矣。今人必改叔和之次序,或以此條在前,或以此條在后,或以此癥因彼癥而生,或以此經因彼經而變,互相詬厲。孰知病變萬端,傳經無定,古人因病以施方,無編方以待病。其原本次序既已散亡,庶幾叔和所定為可信,何則叔和序例云今搜采仲景舊論,錄其癥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者,擬防世急。則此書乃叔和所搜集,而世人輒加辨駁,以為原本不如此。抑思茍無叔和,安有此書且諸人所編,果能合仲景原文否耶夫六經現癥,有異有同,后人見陽經一癥雜于陰經之中,以為宜改入陽經之內,不知陰經亦有此癥也。人各是其私,反致古人圓機活法,泯沒不可問矣凡讀書能得書中之精義要訣,歷歷分明,則任其顛倒錯亂,而我心自能融會貫通。否則徒以古書紛更互異,愈改愈晦矣?!贬t(yī)學源流論傷寒論論,中醫(yī)各家學說,,,,,3、元氣論,◆徐氏論元氣從景岳命門之說,更側重于對命門元氣說的臨床指導作用的闡發(fā)。,他說“命門為元氣之根,真火之宅,一陽居于二陰之間,熏育之主,而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元氣者,視之不見,求之不得,附于氣血之內,宰乎氣血之先”;“元氣雖自有所在,然實與臟腑相連屬者也?!?;“五臟有五臟之真精,此元氣之分體也”。,中醫(yī)各家學說,,,,,他認為,人之元氣在“其成形之時已有定數。”這就好比“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漸久則烈,薪力盡而火熄矣”。所以,人在四十歲以前,日生日長,以前漸盛,而四十歲以后,則日消日減,元氣漸盡而至于死。如果“終身無病者,待元氣之自盡而死,此所謂終其天年者也?!闭f明元氣盛則身體壯,元氣衰則身體衰,元氣耗盡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芍獨獾氖⑺ゴ嫱鲫P系到人身生命的盛衰存亡。故徐氏強調保護元氣是“醫(yī)家第一活人大義。”,中醫(yī)各家學說,,,,,◆元氣的辨證,判斷預后,擬定大法“若元氣不傷,雖病甚不死;元氣或傷,雖病輕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有先傷元氣而病者,此不可治者也;有因病而傷元氣者,此不可不預防者也;亦有因誤治而傷及元氣者;亦有元氣雖傷未甚,尚可保全之者,其等不一。故診病決死生者,不視病之輕重,而視元氣之存亡,則百不失一矣”,中醫(yī)各家學說,,,,,觀神察元氣“人之生氣,無所不在。如臟腑有生氣,顏色有生氣,二便有生氣,生氣即神氣,神自形生,何可不辨。”“心絕則昏昧不知人事;肝絕則喜怒無常;腎絕則陽道萎縮;脾絕則食入不化;肺絕則氣促聲啞。六腑之絕而失其所司亦然?!?中醫(yī)各家學說,,,,,◆保護元氣為“醫(yī)家第一活人大義”“若夫有疾病而保全治法何如蓋元氣雖自有所在,然實與臟腑相連屬者也。寒熱攻補不得其道,則實其實而虛其虛,必有一臟大受其害,邪入于中而精不能續(xù),則元氣無所附而傷矣。故人之一身無處不宜謹護,而藥不可輕試也。若夫預防之道,惟上工能慮在病前,不使其勢已橫而莫救,使元氣克全,則自能托邪于外;若邪盛為害,則乘元氣未動,與之背城而一決,勿使事后生悔。此神而明之之術也。”,中醫(yī)各家學說,,,,,◆保護元氣之法“衰者速培,猶恐弗及。然必細審孰者已虧,孰者能益生氣,孰者能損生氣,孰者宜先攻病氣以保生氣,孰者宜先固生氣以御病氣?!薄吧w邪氣雖去而其人之元氣與病俱亡,一時雖若粗安,真氣不可復續(xù)。如兩虎相角,其一雖勝,而力已脫盡,雖良工亦不能救也。又有病必不愈而人亦不死者,蓋邪氣盛而元氣堅固,邪氣與元氣相并,大攻則恐傷其正,小攻則病不為動,如油入面,一合則不可復分,而又不至於傷生。此二者皆人之所不知者也?!?中醫(yī)各家學說,,,,,◆保護元氣,不可輕投補劑,,“邪未盡而輕用補者,使邪氣內人而亡”?!靶笆⒍洞髣﹨⒏剑粫r陽氣大旺,病氣必潛,自然神氣略定。越一二日,陽氣與邪氣相并,反助邪而肆其毒,為禍尤烈”?!按蟛≈?,邪未全退,又不察病氣所傷何處,即用附子、肉桂、熟地、麥冬、人參、五味、萸肉之類,將邪火盡行補澀。始若相安,久之,氣逆痰升,脹滿昏沉,如中風之狀,邪氣與陽氣相并,諸藥無效而死”。,中醫(yī)各家學說,,,,,4、論亡陰亡陽,病因高熱內燔、發(fā)汗太過、吐瀉過度、失血過多等。病機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多汗、奪血則亡陰;陰氣上竭,腎中龍雷之火無所依附而外散則亡陽。用藥亡陰必用涼心斂肺之藥;亡陽則回陽救逆,用大劑參、附佐咸降之品(童便、牡蠣之類)。而龍骨、黃芪、五味子等都可運用。鑒別亡陰汗出粘膩,畏熱,手足溫,肌膚熱,汗熱味咸,口渴喜涼飲,氣粗,脈洪實;亡陽汗出稀冷而味淡微粘,身惡寒,手足冷,肌膚涼,口不渴喜熱飲,氣微,脈浮數而空。,,,,中醫(yī)各家學說,,,,,5、病癥異同論,“凡一病必有數癥,有病同癥異者,有癥同病異者,有癥與病相因者,有癥與病不相因者。蓋合之則曰病,分之則曰癥?!薄胺膊≈傉咧^之病。而一病必有數癥,如太陽傷風是病也;其惡風身熱自汗頭痛是癥也。合之而成其為太陽病,此乃太陽病之證也。若太陽病而又兼泄瀉不寐心煩痞悶,則又為太陽病之兼癥矣。如瘧病也,往來寒熱嘔吐畏風口苦,是癥也。合之而成為瘧,此乃瘧之本癥也。若瘧而兼頭痛脹滿嗽逆便閉,則又為瘧疾之兼癥矣。若瘧而又下痢數十行,則又不得謂之兼癥,謂之兼病。蓋瘧為一病,痢又為一病,而二病又各有本癥,各有兼癥,不可勝舉,以此類推。”,中醫(yī)各家學說,,,,,“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則效,治彼則不效,且不惟無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則以病同而人異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氣體有強弱,質性有陰陽,生長有南北,性情有剛柔,筋骨有堅脆,肢體有勞逸,年力有老少,奉養(yǎng)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憂勞和樂之別,更加天時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淺之各異。一概施治,則病情雖中,而於人之氣體迥乎相反,則利害亦相反矣。故醫(yī)者必細審其人之種種不同,而后輕重緩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中醫(yī)各家學說,,,,,“凡病之因不同,而治各別者盡然,則一病而治法多端矣。而病又非止一癥,必有兼癥焉。如身熱而腹痛,則腹痛又為一癥。而腹痛之因又復不同,有與身熱相合者,有與身熱各別者。如感寒而身熱,其腹亦因寒而痛,此相合者也;如身熱為寒,其腹痛又為傷食,則各別者也。又必審其食為何食,則以何藥消之。其立方之法,必切中二者之病源,而后定方,則一藥而兩病俱安矣。若不問其本病之何因,及兼病之何因,而徒曰某病以某方治之。其偶中者,則投之或愈,再以治他人,則不但不愈,而反增病。必自疑曰何以治彼效,而治此不效,并前此之何以愈亦不知之。則幸中者甚少,而誤治者甚多,終身治病而終身不悟,歷證愈多而愈惑矣?!?中醫(yī)各家學說,,,,,6、論遣藥制方,“方之與藥,似合而實離也。得天地之氣,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變易血氣以除疾病,此藥之力也。然草木之性,與人殊體,入人腸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為之制方以調劑之,或用以專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輔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藥各全其性,亦能使藥各失其性,此制方之妙也?!?中醫(yī)各家學說,,,,,“若夫按病用藥,藥雖切中,而立方無法,謂之有藥無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雖良善,而其藥有一二味與病不相關者,謂之有方無藥?!薄坝盟幹?,并不能專取寒熱溫涼補瀉之性也?;蛉∑錃?,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藥似與病情之寒熱溫涼若不相關,而投之反有神效。”,中醫(yī)各家學說,,,,,“蓋人之氣血無所不通,而藥性之寒熱溫涼有毒無毒,其性亦一定不移,入於人身,其功能亦無所不到,豈有其藥止入某經之理即如參耆之類,無所不補;砒鴆之類,無所不毒,并不專於一處也。所以古人有現成通治之方,如紫金錠、至寶丹之類,所治之病甚多,皆有奇效。蓋通氣者無氣不通,解毒者無毒不解,消痰者無痰不消,其中不過略有專宜耳?!薄肮室阅乘帪槟苤文辰浿t可,以某藥為獨治某經則不可;謂某經之病當用某藥則可,謂某藥不復入他經則不可。故不知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泛,必無捷效。執(zhí)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泥,反能致害?!?中醫(yī)各家學說,,,,,三、學術評議,徐氏崇尚經典,主張研究醫(yī)學應當從源到流,才能學有準則,明辨是非,博采眾長。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反對脫離臨床的空談。為糾正時醫(yī)濫用溫補之弊,強調在臨床診療中應審證求因,審因施治。提倡主方主藥,重視臟腑經絡辨治。發(fā)展了命門元氣學說,注重固護元氣,總結出亡陰亡陽機理、辨別和治療方法。以方類證研究傷寒論,重視辨證論治在傷寒中的重要性。,中醫(yī)各家學說,,,,,復習思考題1.試述徐大椿元氣淪的主要觀點及其意義。2.徐大椿所論亡陰亡陽的辨證要點是什么3徐大椿是如何辨病和辨證的4.徐大椿所論遣藥制方的原則有哪些,中醫(yī)各家學說,,,,,謝謝大家,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5
      頁數: 23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4
      頁數: 11
      0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客服 - 聯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