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試論魏晉南北朝浙南農田水利開發(fā)試論魏晉南北朝浙南農田水利開發(fā)農田水利發(fā)展是反映我國古代農業(yè)文明發(fā)展程度重要方面,因此,農田水利成為眾多學者在研究某一時代或者某一區(qū)域農業(yè)發(fā)展甚至交通運輸的重要切入點,這在一定程度說明農田水利研究在對把握社會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不同時代水利開發(fā)重點會由于統(tǒng)治中心轉移經濟重心轉移等一系列因素而發(fā)生改變。在魏晉南北朝前期黃河流域一直是農田水利建設的重心,

2、魏晉時期水利建設的重心開始向江淮流域轉移,史料的記載也開始向江淮地區(qū)傾斜,這為后人研究江淮流域的農田水利建設提供便利,當今學者在研究六朝農田水利與農業(yè)發(fā)展上,也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區(qū),可以說江淮流域農田水利研究成果豐碩,這也為筆者的課題研究提供一定借鑒意義。相比較與江淮流域農田水利研究,這個時期浙南地區(qū)農田水利研究幾乎處于空白領域。其實,魏晉南北朝時浙南農田水利發(fā)展的起步階段,做好這一時期的研究對更好了解當時浙南當時相關的發(fā)展情況和把握唐宋

3、以后浙南農田水利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筆者認為借助于通濟堰這樣一座魏晉南北朝時期浙南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作為研究浙南農田水利發(fā)展的重要突破口,來分析當時水利修建情況以及對當時社會經濟的作用。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浙南農田水利出現幾乎真空的狀態(tài),主要是因為浙南在當時開發(fā)程度不高政治地位不足,因此相關史料記載浙南地區(qū)特別是通濟堰所在麗水地區(qū)的情況缺乏,除了通濟堰在《梁書》有寥寥數語的記載外,一直到到隋唐,近500年間有關浙南農田水利建設幾乎無

4、資料可查,直到宋代通濟堰重修,史料開始逐漸完善,但也并非記入相關正史中,多以碑文以及當地官員的詩文出現,需要費時費力搜找。因此史料的相對匱乏是研究本課題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在正史缺乏情況下,地方志史就顯得相當重要,為保證史料相對的正確性,清代官修的《四庫全書浙江通志》與2006年浙江社會科學院集合正史資料與地方志編修的《浙江通史秦漢六朝卷》對于研究本課題具有重要資料參考價值。在魏晉南北朝農田水利區(qū)域上,相比浙南,對于整個江南農田水利的研究

5、還是頗多的。呂思勉先生的《兩晉南北朝史》中《論江南開發(fā)》一文最早提及江南農田水利建設的研究,現今王永平教授的《孫吳文化》一書,其中專門有《江南的開發(fā)》,何茲全先生《魏晉南北朝史論》中也有專門《江南的開發(fā)》一文,鄭欣先生《魏晉南北朝史探》中《論孫權對江南的開發(fā)》以及萬繩南先生的《魏晉南北朝試論稿》都有對江南農田水利有所提及,為后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鑒意義,也為筆者研究浙南農田水利提供良好參考資料,但是農田水利只是作為農業(yè)發(fā)展經濟社

6、會發(fā)展一個[4]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71.[5]班固.后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1.[6]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7]薛瑞澤.六朝水災及救助[J].金陵職業(yè)大學報,2003(9):第18卷第3期.[8]姚漢源.中國水利史綱要[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9]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10]黃佩芳.孫吳時期浙江的社會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