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國世族作家群體考略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春秋時期楚國世族作家群體考略</p><p>  摘 要:春秋時期,楚國存在一個比較大的世族作家群體。其中,楚伍氏為熊氏分枝,春秋時期世系為:伍參→伍舉→伍奢、椒鳴,伍奢→伍尚、伍員;楚觀氏為夏禹之孫、帝啟庶子五觀后裔,出于觀丁父,春秋時期世系為:觀丁父……觀起→觀從→觀瞻……觀射父;桀氏為夏禹之子帝啟后裔,春秋時期世系未詳;陸氏為熊氏之別,春秋時期世系未詳。伍氏、陸氏二族為楚公族,觀氏、桀

2、氏二族皆為楚公室異姓貴族。其中,有傳世文學作品者為伍參、伍舉、伍尚、伍員、觀射父、觀瞻、桀溺、陸通,伍參、伍舉、伍尚、伍員、陸通五子皆屬楚公族作家群體,觀射父、觀瞻、桀溺三子可稱之為楚公室異姓貴族作家群體。 </p><p>  關鍵詞:春秋時期;楚國;世族作家群體;文學創(chuàng)作 </p><p>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3)01—0

3、156—05 </p><p>  春秋時期,隨著文化教育的漸次下移,下層貴族、都邑平民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作家群體逐漸由上層貴族擴大到士階層。但是,出身于王室世族的作家依然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本文主要考證春秋時期楚國的伍氏、觀氏、桀氏、陸氏族屬、世系以及有傳世文學作品的伍參、伍舉、伍尚、伍員、觀射父、觀瞻、桀溺、陸通等8位作家事略,以反映春秋時期楚國世族作家群體與文學創(chuàng)作繁榮之基本狀況,從一個側面展現(xiàn)長三角區(qū)域文

4、化價值累積與裂變的歷史進程。 </p><p>  一、伍氏族屬、世系暨伍參、 </p><p>  伍舉、伍尚、伍員事略考 </p><p>  關于楚國伍氏之族屬,宋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三十六、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續(xù)集》卷十六并引唐林寶《元和姓纂》:“伍,楚大夫伍恭(參)生舉,舉生奢,奢生尚、員。員字子胥,奔吳,其子又為王孫氏,適齊。”①宋鄧名世《古今

5、姓氏書辯證·十姥》:“伍,伍氏出自春秋時楚莊王嬖人伍參,以賢智升為大夫;生舉,食邑于椒,謂之椒舉,其子曰椒鳴、伍奢。椒鳴得父邑,而奢以連尹為太子建太傅,費無極譖之,王逐太子而殺伍奢及其子棠君尚。尚弟員,字子胥,奔吳事闔廬為卿,破楚入郢,以報父讎。吳夫差時,忠諫不見聽,屬子于齊為王孫氏。”②鄭樵《通志·氏族略四》:“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后也。伍子胥奔吳,其子又為王孫氏,適齊。……又有五氏,本伍氏,避仇改為‘五’?!?/p>

6、③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卷上:“伍氏,亦作‘五’,楚伍參之后有舉、奢、尚、員?!雹?</p><p>  案:伍參,《漢書·古今人表》作“五參”;伍舉,宋洪適《隸釋》卷三著錄漢桓帝延僖三年(160)五月立《孫叔敖碑》作“五舉”;伍員,《呂氏春秋·異寶篇》、《抱樸子·嘉遁篇》作“五員”;伍子胥,《戰(zhàn)國策·燕策五》、《漢書·古今人表》、《藝文志》作“五子胥”。故清洪亮吉

7、《春秋左傳詁》卷十五曰:“《孫叔敖碑》作‘五舉’。案:唐《石經(jīng)》初刻亦作‘五’,后加‘人’旁,非也?!雹葑阋姟拔槭稀?,本作“五氏”。則楚伍氏(五氏)為熊氏之別,未詳其禰。 </p><p>  關于春秋時期楚伍氏之世系,襄二十六年《左傳》杜《注》:“椒鳴, 伍舉子?!雹拚咽拍辍蹲髠鳌范拧蹲ⅰ罚骸拔樯荩榕e之子,伍員之父。”程公說《春秋分記·世譜七》:“伍氏,參生舉,舉生二子:曰奢,曰椒鳴;奢生二子:曰

8、尚,曰員?!雹邉t春秋時期楚伍氏(五氏)世系為:伍參→伍舉→伍奢、椒鳴,伍奢→伍尚、伍員。 </p><p>  關于伍舉其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伍舉娶于王子牟。”杜《注》:“伍舉,子胥祖父椒舉也?!薄秶Z·楚語上》韋《注》:“椒舉,楚大夫,伍參之子、伍奢之父伍舉也?!雹?</p><p>  案:關于楚椒氏之族屬,先哲

9、主要有三說:一為“越椒之后”說,唐林寶《元和姓纂·四宵》:“椒,楚大夫越椒之后?!倍椤拔閰⒆娓钢蟆闭f,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宵》:“椒,《元和姓纂》曰:‘楚大夫越椒之后子鳴?!`也。謹案:《春秋》越椒者,若敖之后。而伍參之子伍舉謂之椒舉,舉之子曰椒鳴。是伍參之祖父有字椒者,而舉以王父字為氏;不然,則椒邑以邑為氏。特史失其傳,非越椒之后有椒鳴也。今宜曰出自伍氏,伍參之子舉以王父字為椒氏?!比秊椤拔閰⒅蟆闭f,

10、鄭樵《通志·氏族略三》:“椒氏,楚伍參之后也。或為伍氏,或為椒氏?!苯窨迹涸浇罚次木拍?、宣四年《春秋》之“椒”,亦即文九年、宣四年《左傳》之“子越椒”,亦即文十六年、宣四年《左傳》之“子越”,亦即宣二年《左傳》之“斗椒”,亦即宣四年《左傳》之“伯棼”,為斗伯比之孫、子良之子,仕穆、莊二王凡14年(前618—前605),莊王九年(前605)滅若敖氏,斗椒之子苗賁皇出奔晉,復斗般之子斗克黃祀斗氏。而伍參見于宣十二年《左傳》,即莊

11、王十七年(前597),上距莊王滅若敖氏之族已8年。則伍參之子椒舉(伍舉)、椒舉之子椒鳴,自然非若敖氏之族,即楚椒氏并非出于斗</p><p>  關于伍尚其人,昭公二十年《左傳》杜《注》:“棠君(尚),奢之長子尚也,為棠邑大夫?!眲t伍尚(前?—前523),即昭二十年《左傳》之“棠君尚”,羋姓,本氏熊,別氏伍(五),名尚,伍舉(椒舉)之孫,伍奢(連尹奢)長子,伍員(申胥、伍子胥)之兄,楚棠邑(地在今河南省遂平縣西北

12、百里)大夫,本年(前522)為平王所殺。其提出“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擇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之說,倡導“孝”、“仁”、“知”、“勇”,恪守禮儀,素有令名,善于辭令,富有文才,為春秋后期楚國著名貴族文士,傳世有《孝仁知勇論》(見《左傳·昭公二十年》)一文。   關于伍員其人,《左傳·哀公十一年》云:“(子胥)使于齊,屬其子于鮑氏,為王孫氏。”《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員

13、。員父曰伍奢,員兄曰伍尚。其先曰伍舉,以直諫事楚莊王,有顯,故其后世有名于楚。”《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越絕書·荊平王內傳》說大同?!秶Z·吳語》韋《注》:“申胥,楚大夫伍奢之子子胥也,名員。魯昭公二十年,奢誅于楚,員奔吳,吳與之申地,故曰申胥?!闭讯辍蹲髠鳌范拧蹲ⅰ罚骸埃ㄎ椋﹩T,尚弟子胥?!?</p><p>  案:昭二十年《左傳》言伍員逕至吳,與費無極及伍尚之言合;

14、而《呂氏春秋·異寶篇》、《首時篇》、《史記·伍子胥列傳》、《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越絕書·荊平王內傳》多言伍員經(jīng)歷宋、鄭、許諸國,最后適吳,與昭二十年《左傳》異。又,《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有夫差稱伍子胥“相國”之語,《左傳》、《國語》、《史記》均無此說?!跋鄧币辉~,始見于《史記·趙世家》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任肥義之職,遠在春秋之后。故《吳越春秋》之說不足信

15、。則伍員(前?—前484),即《國語·吳語》、《越語下》、《越絕書·越絕請糴內傳》、《越絕內經(jīng)九術》之“申胥”,亦即《戰(zhàn)國策·秦策三》、《燕策二》、《史記·秦本紀》、《吳世家》、《楚世家》、《樂毅列傳》、《蒙恬列傳》、《專諸列傳》、《李斯列傳》、《韓信列傳》、《范雎列傳》之“伍子胥”,亦即《呂氏春秋·異寶篇》、《抱樸子·嘉遁篇》之“五員”,亦即《戰(zhàn)國策·燕策五》、《漢

16、書·古今人表》、《藝文志》之“五子胥”,姓羋,本氏熊,別氏伍(五),又別氏申,其子又別為王孫氏,名員(贠),字子胥,伍舉(椒舉)之孫,伍奢(連尹奢)次子,伍尚(棠君尚)之弟,楚平王七年(前522</p><p>  二、觀氏族屬、世系暨觀射父、觀瞻事略考 </p><p>  關于楚觀氏之族屬,《左傳·昭公元年》:“夏有觀、扈?!薄稘h書·地理志上》顏《注》引漢

17、應劭《風俗通義》:“(畔觀縣)夏有觀、扈,世祖更名衛(wèi)國,以封周后。”⑨《后漢書·郡國志三》:“衛(wèi)公國。本觀故國,姚姓,光武更名?!雹狻都本推肪硪活仭蹲ⅰ罚骸坝^,夏之同姓諸侯也。國滅之后,因而氏焉。晉有觀武,楚有觀起、觀從,皆其胤也?!彼侮惻砟甑取稄V韻·二十九換》“觀”字《注》:“亦姓,《左傳》,楚有觀起?!编嚸馈豆沤裥帐蠒孀C·二十六桓》:“觀,出自姒姓,夏王啟庶子五人,食邑于觀,謂之五觀。其地洛汭是也

18、。五觀之后為諸侯,有罪,夏王滅之,子孫以國為氏。觀丁父仕鄀,楚武王伐鄀,俘丁父以歸,使為軍帥。故楚大夫獨有觀氏,而世掌太卜,謂之卜尹。觀起、觀從、觀詹(瞻),皆其后也?!编嶉浴锻ㄖ?#183;氏族略二》:“觀氏,……姒姓,侯爵?!蹲髠鳌吩啤挠杏^、扈’,皆同姓之國。至商失國,子孫以國為氏。今澶州有觀城,是其地也。楚有觀氏。”羅泌《路史·后紀十四》:“(夏啟)子太康立,厥弟五人分封于衛(wèi),是為五觀。其支于莘者,為莘氏、辛氏、甡氏、

19、觀氏、卜氏?!?</p><p>  案:“觀”義有三:一為夏啟之子,即《國語·楚語上》“啟有五觀”之“觀”,韋《注》:“五觀,啟子,太康昆弟也?!北蔽横B道元《水經(jīng)·巨洋水注》:“《國語》曰:‘啟有五觀’,謂之奸子?!逵^’蓋其名也。所處之邑,其名曰觀?!薄朵克ⅰ氛f大同。二為夏之敵國名,即昭元年《左傳》、《漢書·地理志上》顏《注》引漢應劭《風俗通義》之“觀”。據(jù)《漢書·地

20、理志上》、昭元年《左傳》杜《注》,故觀國在山東省觀城廢縣治西,即今范縣之故觀城。三為夏之同姓國名,即《后漢書·郡國志三》、《急就章》卷一顏《注》之“觀”,當為夏敵國之觀被夏滅后封其同姓之國。故清秦嘉謨輯補《世本》卷七中以《急就章》卷一顏《注》為誤,實非。 </p><p>  關于春秋時期楚觀氏之世系,《左傳·昭公十三年》:“觀起之死也,其子從在蔡,事朝吳?!卑吣辍蹲髠鳌罚骸坝^丁父,鄀俘也

21、,武王以為軍率,是以克州、蓼,服隨、唐,大啟群蠻?!彼纬坦f《春秋分記·世譜七》:“觀氏,丁父與起,不詳其世;起生從,從生瞻?!鼻謇羁渡惺?#183;氏族志二》:“觀氏,觀丁父為武王軍率,其后曰觀射父,射父后曰觀起,起生從,從為卜尹?!?</p><p>  案:觀起,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康王九年(前551)被車裂。觀從,觀起之子,見昭十三年《左傳》,靈王十二年(前529)去楚。觀丁父

22、以鄀俘為楚武王(前740—前690在位)軍率,則觀起當為觀丁父之后。又,觀瞻,觀起之孫,觀從之子,見《左傳·哀公十八年》,惠王十二年(前477)時為楚開卜大夫。而觀射父仕楚昭王(前507—前494年在世)??梢姡^射父當與觀起之子觀從大體同時。則春秋時期楚觀氏世系為:觀丁父……觀起→觀從→觀瞻……觀射父。 </p><p>  關于觀射父其人,《國語·楚語下》:“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

23、,以行事于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表f《注》:“觀射父,楚大夫?!彼握露ā睹t氏族言行類稿》卷五十二:“射,楚大夫觀射父之后。見《左傳》?!鼻鍙堜娥B(yǎng)素堂文集·補風俗通姓氏篇序》:“昔春秋之時,周之史伯,魯之眾仲,鄭之子羽、晉之胥臣,楚之觀射父,皆善言族姓,炎、黃以來,如指諸掌?!?</p><p>  案:觀射父見于《國語》,未見于《左傳》。章氏說失考。故射氏為觀氏之別,出于觀射父。則觀射父,姓姒,氏

24、觀,其后別氏射,名射父,本觀人,國滅徙居楚,仕為行人,生卒年未詳(前507—前494年在世)。其提出“神以精明臨民”之說,倡導“絕地天通”之論,強調官制之別乃祭禮之序的社會本質,精通天文歷法,恪守周禮,素有令名,熟識典籍,尤諳習《書》,善于辭令,富有文才,為春秋后期楚國著名思想家與貴族文士,傳世有《絕地天通》、《祭禮之序》、《祭禮之物》、《祭祀之別》、《祭禮之純、精、事》、《祭禮三事》、《官制之別》(俱見《國語·楚語下》)諸文

25、。   關于觀瞻其人,《史記·楚世家》:“初,靈王會兵于申,僇越大夫常壽過,殺蔡大夫觀起。起子從亡在吳,乃勸吳王伐楚,為間越大夫常壽過而作亂,為吳間?!薄蹲髠?#183;哀公十八年》杜《注》:“觀瞻,楚開卜大夫,觀從之后?!眲t觀瞻,姓姒,氏觀,名瞻,觀起(厘子)之孫,觀從(子玉)之子,本觀人,徙居楚,后徙居蔡,復歸楚,仕為開卜大夫,生卒年未詳(前478年在世)。其熟知天文、歷法、星象、術數(shù)、卜筮之學,善于辭令,富有文才,為春

26、秋晚期楚國著名貴族文士,傳世有《卜如志》(見《左傳</p><p>  三、桀氏族屬、世系暨桀溺事略考 </p><p>  關于楚桀氏之族屬與春秋時期之世系,偽古文《尚書·商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慙德?!彼梧嶉浴锻ㄖ?#183;氏族略五》:“桀氏,古隱者桀溺,漢襄城侯桀龍。”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卷上說大同。 </p><p> 

27、 案:《潛夫論·志氏姓》、《元和姓纂》、《廣韻》、《古今姓氏書辯證》“桀氏”皆闕。則楚桀氏為鯀(熙)之孫、夏禹(文命)之子帝啟后裔,春秋時期世系未詳。 </p><p>  關于桀溺其人,《論語·微子篇》何晏《集解》引漢鄭玄《論語注》:“長沮、桀溺,隱者也?!薄墩撜Z·憲問篇》梁皇侃《義疏》引《論語注》:“伯夷、叔齊、虞仲,避世者;荷蓧、長沮、桀溺,避地者;柳下惠、少連,避色者;荷蕢、

28、楚狂接輿,避言者也?!痹摹墩撜Z通》卷九引宋吳棫《論語續(xù)解》:“接輿書楚,故沮、溺、丈人不復書,蓋皆楚人?!?</p><p>  案:《論語集解義疏》引《論語注》皆作“避”,阮?!墩撜Z注疏》引《論語注》皆作“辟”。又,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潕水注》、《史記·孔子世家》張守節(jié)《正義》并引晉李彤《圣賢冢墓記》:“南陽葉邑方城西有黃城山,是長沮、桀溺耦耕之所,有東流水,則子路問津處。”《史記

29、83;孔子世家》張守節(jié)《正義》引李泰《括地志》:“黃城山俗名菜山,在許州葉縣西南二十五里?!眲t子路問津處在葉邑(今河南省葉縣)西南二十五里之黃城山。時沈諸梁為葉公(縣尹),其必為楚地。故桀溺為楚葉邑人。則桀溺,姓姒,氏桀,名溺,本巢人,國滅徙居楚葉邑,生卒年未詳(前489年在世)。其倡導做“辟世之士”,善辭令,有文才,為春秋后期楚國著名耕隱之士,傳世有“辟人與辟世之別”(見《論語·微子篇》)。 </p><

30、p>  四、陸氏族屬、世系暨陸通事略考 </p><p>  關于楚陸氏之族屬與春秋時期之世系,宋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卷上:“陸氏,羋姓,陸終之后。楚接輿陸通。又齊宣王封少子達于東原陸鄉(xiāng),因以為氏?!蛾惲麸L俗述》云:‘陸渾國之后?!?</p><p>  案:王氏《姓氏急就篇》所引《陳留風俗述》,文淵閣四庫本作《陳留風俗傳》。據(jù)王氏《姓氏急就篇》,陸氏所出有三:一為羋姓,出自祝融(

31、陸終);一為媯姓,出自陳公子完后裔齊宣王(前319—前301年在位)少子達。一為妘姓,出自祝融八姓(陸終六子)后裔陸渾之戎。而唐林寶《元和姓纂·一屋》、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一屋》、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續(xù)集》卷二十二、謝枋得《翰苑新書后集下》卷五、明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一屋》皆僅謂陸氏出自齊宣王田氏之后,說不確。則楚陸氏為熊氏之別,春秋時期世系未詳。 </p><p>  關于

32、陸通其人,《楚辭·九章·涉江》:“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漢王逸《注》:“接輿,楚狂接輿也。髡,剔也。首,頭也。自刑身體,避世不仕也。桑扈,隱士也。去衣裸裎,效夷狄也。”《戰(zhàn)國策·秦策三》:“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fā)而佯狂,無益于殷、楚?!薄端?jīng)·潕水注》引《尸子》:“楚狂接輿耕于方城。”漢揚雄《法言·淵騫篇》:“昔者箕子之漆其身也,狂接輿之被其發(fā)也,欲去而恐罹害者也。”《史記

33、83;孔子世家》裴骃《集解》引漢孔安國《論語訓解》:“接輿,楚人也?!迸f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上:“陸通者,云楚狂接輿也。”《史記·鄒陽列傳》司馬貞《索隱》、《戰(zhàn)國策·秦策三》鮑彪《注》并引晉皇甫謐《高士傳》:“楚人陸通,字接輿?!薄墩撜Z·憲問篇》梁皇侃《義疏》引漢鄭玄《論語注》:“伯夷、叔齊、虞仲,避世者;荷蓧、長沮、桀溺,避地者;柳下惠、少連,避色者;荷蕢、楚狂接輿,避言者也?!薄妒酚?#183;鄒陽列傳

34、》裴骃《集解》引魏張晏《史記注》:“楚賢人,佯狂避世也?!薄墩撜Z·微子篇》皇侃《義疏》:“接輿,楚人也。姓陸,名通,字接輿。楚昭王時政令無常,乃被發(fā)佯狂不仕,時人謂之為楚狂也?!?</p><p>  案:楚狂接輿事,亦見《論語·微子篇》、《莊子·人間世》、《逍遙游》、《應帝王篇》、《荀子·堯問篇》、《史記·孔子世家》、《鄒陽傳》,不具錄。又,楚陸通歸隱事,詳見《

35、韓詩外傳》卷二、《列女傳·賢明傳》,不具引。又,唐林寶《元和姓纂·二十九葉》、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二十九葉》、鄭樵《通志·氏族略五》、王應麟《姓氏急就篇》卷上并引漢趙岐《三輔決錄》:“(接氏)接子昕著書十篇。”《元和姓纂·二十九葉》:“接輿,《論語》,楚狂接輿,隱者也,其后為氏?!眲t接氏、接輿氏為陸氏之別,出于陸通(接輿)。則陸通,即《史記·孔子世家》、《列女·

36、賢明傳》、《漢書·古今人表》之“楚狂接輿”,姓羋,本氏熊,別氏陸,其后別為接輿氏,省為接氏,名通,字接輿,楚人,生卒年未詳(前489年在世)。其提出“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自刑身體,避世不仕,素有令名,善于辭令,富有文才,為春秋晚期楚國著名耕隱之士,傳世有《鳳兮歌》(見《論語·微子篇》)。 </p><p>  綜上所考,楚伍氏為熊氏之別,未詳其禰,春秋時期世系為:伍參→伍舉→伍奢、椒鳴,

37、伍奢→伍尚、伍員;楚觀氏為夏禹之孫、帝啟庶子五觀后裔,出于觀丁父,春秋時期世系為:觀丁父……觀起→觀從→觀瞻……觀射父;桀氏為帝鯀之孫、夏禹之子帝啟后裔,春秋時期世系未詳;陸氏為熊氏之別,春秋時期世系未詳??梢?,伍氏、陸氏二族為楚公族,觀氏、桀氏二族皆為楚公室異姓貴族。其中,有傳世文學作品者為伍參、伍舉、伍尚、伍員、觀射父、觀瞻、桀溺、陸通,伍參、伍舉、伍尚、伍員、陸通五子皆屬楚公族作家群體,觀射父、觀瞻、桀溺三子可稱之為楚公室異姓貴族

38、作家群體。   注釋 </p><p> ?、伲ㄌ疲┝謱氉?、(清)孫星衍校輯:《元和姓纂》,中華書局整理點校江寧局本,郁賢皓、陶敏整理點校,1994年,第952—953頁。②(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江西人民出版社點校四庫全書本,王力平點校,2006年。③(宋)鄭樵:《通志二十略》,中華書局點校乾隆間汪啟淑重刻正德間陳宗夔刻本,王樹民點校,1995年,第139頁。④(宋)王應麟:《姓氏急就篇》,江蘇古籍

39、出版社影印清光緒九年浙江書局刊本,1987年。⑤(清)洪亮吉:《春秋左傳詁》,中華書局點校十三經(jīng)清人注疏本,李解民點校,1987年。⑥(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華書局影印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1980年,第1992頁。⑦(宋)程公說:《春秋分記》,上海圖書館藏清抄本。⑧(三國·吳)韋昭注:《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點清嘉慶二十三年黃丕烈刻士禮居仿宋刻明道本,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1998年。⑨(漢)班固撰,(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