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四明樓氏家族與家族文化【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 屆)</b></p><p>  兩宋四明樓氏家族與家族文化</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人文教育

2、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b></p

3、><p>  中文摘要錯誤!未定義書簽。</p><p>  英文摘要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一、學術史回顧1</b></p><p>  二、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興衰更替2</p><p> ?。ㄒ唬┧拿鳂鞘洗砣宋锸疽鈭D2</p><p> 

4、?。ǘ┧拿鳂鞘显诒彼纬跗诘尼绕?</p><p> ?。ㄈ鞘霞易逶趦伤沃坏陌l(fā)展5</p><p> ?。ㄋ模鞘献鍎菰谀纤沃衅诘亩κ?</p><p> ?。ㄎ澹┧卧哟H樓氏家族的式微8</p><p>  三、樓氏家族文化芻議9</p><p>  (一)四明樓氏的家族傳統(tǒng)9</p>

5、;<p><b>  1、忠義兼?zhèn)?</b></p><p><b>  2、以儒傳家11</b></p><p> ?。ǘ鞘霞易宓木耧L范12</p><p>  1、強烈的進取精神12</p><p>  2、深厚的憂患意識13</p><p>

6、;<b>  四、結(jié)語14</b></p><p><b>  參考文獻15</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摘要】四明樓氏在兩宋的興衰更替大抵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北宋初期的崛起、兩宋之交的發(fā)展、南宋中期的鼎盛和宋元嬗代之際的式微。而在其存續(xù)期間,盡管樓氏族勢在不同歷史時段頗有

7、差異,其忠義兼?zhèn)?、以儒傳家的家族傳統(tǒng)卻貫穿始終,同時也洋溢著積極進取精神和深厚的憂患意識。</p><p>  【關鍵詞】四明樓氏;家族文化;婚姻;學術。</p><p>  【ABSTRACT】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Lou Lineage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the early Song China, it’

8、s the period of rise ; in the later North Song and early South Song, it’s the period of develop ; in the middle South Song, it’s the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 ;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alternate period, the

9、 Lou Lineage from great prosperity to rags. In this period ,although the status of the Lou Lineage hav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period , we also can find the history tradit</p><p>  【KEYWORDS】the Lou Lineage

10、 of SiMing;family culture;marriage; academic。</p><p><b>  一、學術史回顧</b></p><p>  明州在宋代(960-1279),尤其是南宋(1127-1279)時期,名門望族集聚,社會文化活動多樣,人際網(wǎng)絡交錯復雜,為此一直是學者研究中古家族史的重要地區(qū)。更具體的說,在宋代四明地區(qū),通過科舉入士的人數(shù)

11、不容小覷。根據(jù)黃寬重的《宋史叢論》,南宋時代明州考上進士的人數(shù)共計782人,占兩浙路總數(shù)3379人的23.14%。再有根據(jù)依戴仁柱(Richard L. Davis)的研究,公元1232年,四明地區(qū)占全國總?cè)丝跀?shù)的1.5%,但進士人口卻占492人中的48人,占近10%??梢姡未拿鞯貐^(qū)文風甚盛,人才輩出。而促成宋代四明地區(qū)文化高度發(fā)展的原因很多,我們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必須要找到切入點。而作為構(gòu)成四明地區(qū)細胞的各大家族正好為我們提供了線索

12、,通過對四明地區(qū)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家族所開展的結(jié)社、婚姻、教育、交游及其所開展的社會公益活動等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宋代整個四明地區(qū)在全國所扮演的角色及各大家族對四明地區(qū)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從這一角度,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對宋代四明地區(qū)家族史研究的意義。</p><p>  以某一家族為中心的個案研究,在學術上雖有以偏概全之不足,不過個案研究能向?qū)W者提供具體家族發(fā)展的全面和深入的事實,展示它們的歷史全貌,不僅是進行綜

13、合分析不可或缺的基礎,更能避免理論抽象在史實取舍中顧此失彼的困境,頗有意義。為此,對于某個家族的個案研究就頗有意義。其中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發(fā)展歷程明確、文獻豐富,完全可以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p><p>  對于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學理探究,大抵始于1984年美國學者Linda Walton 所作的“Kinship,Marriage and Status in Song China:A Study of the

14、 Lou Lineage of NINGBO”。該文從樓氏家族的興起、發(fā)展、義莊、婚姻及人際網(wǎng)絡等方面,探討了該家族如何藉科舉、家族與婚姻等方式的結(jié)合,以獲得、維系乃至鞏固其在地方上的名望。稍后的1991年,余國隆先生在其碩士論文《樓鑰年譜及其行誼》中,也較為簡略地述及了樓氏家族的發(fā)展歷程。時至20世紀90年代中葉,浙江大學的包偉民教授在所作《宋代明州樓氏家族研究》一文中,將該家族的興衰分為三個階段,進而分別分析了樓氏在這三個階段或興或

15、衰的內(nèi)因外緣。除此而外,較為重要的研究成果尚有梁庚堯先生的大作《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方公益:宋元四明鄉(xiāng)曲義田的緣起與演變》。在這篇刊于《中國近世家族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的論文中,梁先生雖然以該期整個四明地區(qū)的重要望族為主要考察對象,卻也在行文中對樓氏家族的婚姻與人際網(wǎng)絡頗有論述,平心而論,梁先生的這項研究成果,對了解樓氏家族的發(fā)展與同期四明地區(qū)的社</p><p>  但是,這些研究或是系統(tǒng)介紹樓氏家族的興

16、衰,或是介紹樓氏家族所開展富有特色的活動,并沒有一項研究是從其家族成員著手進行研究,更沒有觸及其家族發(fā)展的的靈魂——家族文化的研究。也正有鑒于既有研究成果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廣泛收集史料的前提下,在引用前賢時哲研究心得的基礎上,本文另辟蹊徑,根據(jù)黃寬重先生的四明樓氏家族世系示意圖,結(jié)合相關史料(主要是樓鑰的《攻媿集》、宋元時代四明地方志、南宋四明地區(qū)重要士人的文集及相關典籍,也包括近人的研究成果)中所載宋代四明樓氏的代表性人物的事

17、跡,探索明州樓氏家族在宋代(960-1279)的發(fā)展及其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釀造的家族文化。</p><p>  二、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興衰更替</p><p> ?。ㄒ唬┧拿鳂鞘洗砣宋锸疽鈭D</p><p>  根據(jù)黃崇寬先生的四明樓氏家族世系示意圖,再結(jié)合樓鑰《攻媿集》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編制出樓氏家族主要代表人物的示意圖,這些人物或在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崛起時、或在

18、發(fā)展時、或在興盛時、或在衰敗時發(fā)揮過一定的作用,也可以說是決定性作用,現(xiàn)將宋代四明樓氏家族主要人物示意圖繪制如下:</p><p><b>  樓皓</b></p><p><b>  杲</b></p><p><b>  郁</b></p><p>  常

19、 棠 光 省 肖</p><p>  馵 弁 異 棄 幵 弆</p><p>  琛 璩 珌 璹 琚</p><p> 

20、 鐊 鍚 鑰 鉿 鏜 鎡</p><p>  根據(jù)宋代四明樓氏家族主要人物在宋代各個階段的活動,本文將樓氏家族的興衰更替分為四個階段:一、宋初,樓氏家族的崛起時期,主要代表是樓郁,經(jīng)由科舉起家,注重教育、家風建設,為樓氏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二、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這是樓氏家族的發(fā)展時期,主要代表是樓異、樓璹父子,通過創(chuàng)建義莊、書錦坊等社會公益活動的開展,在四明地區(qū)扎根,成為一方大族;三

21、、南宋中期,是樓氏家族的鼎盛時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樓鑰,樓鑰在朝中身居要職,通過各種途徑的交際聯(lián)系,使樓氏家族在對內(nèi)經(jīng)營、對外發(fā)展各方面的活動全面展開,使其成為南宋富有政治影響的顯赫家族,至此進入鼎盛時期;四、宋元政權更替時,樓氏家族由盛而衰,入元后,完全衰敗,主要代表是樓氏第八代、第九代,一方面,科舉入士人數(shù)不斷減少;另一方面,財產(chǎn)也被盜賣瓜分,各種不利于樓氏家族發(fā)展的因素接踵而至,樓氏家族至此一撅不振。</p><

22、p> ?。ǘ┧拿鳂鞘显诒彼纬跗诘尼绕?lt;/p><p>  據(jù)樓鑰說:“樓氏以杞國為郡,而望出東陽。雖聞吾族自婺而遷,不知所始。自鑰一行推而上之,至八世祖而止。惟曾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云六世祖自婺遷于明,是鑰之九世祖也,又不書其諱?!笨芍瑯鞘献嫦缺臼钦銝|婺州東陽縣人,后來整族遷居婺州,又由婺州遷到了宋代所處的明州。根據(jù)包偉民先生的推斷,樓氏由婺州遷到明州的時間大約在唐末或五代初年。</p>&

23、lt;p>  在定居明州后,樓氏家族歷經(jīng)幾代的發(fā)展,傳承至樓皓開始崛起。其崛起的證據(jù)不勝枚舉,就拿樓皓來說,他信仰佛教,曾在奉化告成、明化等佛寺營建了不少塔殿,據(jù)記載他還“特地去杭州贖買了新印《華嚴經(jīng)》十部,私家雕印《法華經(jīng)》一百部,分施給當?shù)厮聫R” ??梢姷搅藰丘r期,樓氏家族已經(jīng)積攢了一定的財富,從而與一般家庭有異了。另一個可靠的證據(jù)便是捐官,眾所周知,不通過科舉而進士的,要么有錢,要么有權,而樓皓正是通過樓氏家族當時的財富在

24、真宗咸平(998-1003)年間捐官被授以“奉化錄事” 的職位,這足以說明,樓氏在四明地區(qū)已嶄露頭角。不僅是在財富上,更是運用財富邁出了進軍仕途的第一步。</p><p>  在這一時期,對樓氏家族的崛起起著關鍵作用的還是樓郁。樓郁是樓皓的孫子,是樓皓次子樓杲的兒子。樓皓生有四子,對于這四個兒子,史料記載不多,這里本文也不加詳述。在這里,我們說說樓郁,樓郁是樓氏家族中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第一人。樓郁在皇佑五年(

25、1053)中進士,曾任舒州廬江縣主簿,后因各種原因辭歸,在家鄉(xiāng)州學縣學教書長達三十余年。在這三十年間,其弟子不乏當朝權貴,這樣也就為樓氏家族在官僚集團中建立廣泛的人際網(wǎng)絡關系奠定了基礎。此外,樓郁還精通儒術,以“古學為鄉(xiāng)人所尊” 。更有趣的是,王安石曾在鄞縣當縣令,與樓郁常有文字往來,對樓郁大家贊賞,稱其“學行篤美,信于士友,窮居海瀕,自樂于屢空之內(nèi),此某所仰嘆也” 。這樣,在三十年間,樓郁逐漸就形成了自己的學術世系,所謂“西湖家學”,

26、在兩宋儒學傳授中確立了顯著地位。不僅在四明地區(qū),樓郁更是在家族內(nèi)部為子弟樹立了榜樣,確立了業(yè)儒的家風。這樣,從內(nèi)部、外部兩個方面,樓郁為樓氏家族躋身官僚大家族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儒學傳家、讀書應舉的家風自然成了樓氏家族崛起的關鍵。</p><p>  在樓郁之后便是其五個兒子,長子樓常,次子樓光先后經(jīng)科舉中進士。樓常中治平二年(1065)年乙科進士,官至左朝議大夫。而樓光更是“妙年舉科”,中熙寧九年(107

27、6)進士,在任官期間,不為權勢所動,被罷回鄉(xiāng),官至承議郎。樓郁的幼子樓肖,科場失利,后以特奏名補和州助教。這兄弟三人,經(jīng)父親的細心培養(yǎng),彼此勤勉向?qū)W,最終二人中舉入士,另一人也是進入仕途,這對于樓氏家族,乃至整個四明地區(qū)文風的興盛都起了榜樣作用。而另兩子,樓棠,樓省,史料記載不多,本文也不詳述。</p><p>  經(jīng)過這幾代人的努力,樓氏家族正式成為四明地區(qū)的仕宦階層,同時也宣告了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崛起。<

28、;/p><p> ?。ㄈ鞘霞易逶趦伤沃坏陌l(fā)展</p><p>  從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這是樓氏家族的發(fā)展時期,也是樓氏家族躍升至明州名族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隨著家族的壯大,樓氏家族各房支的發(fā)展也呈現(xiàn)了極大的差異。</p><p>  在這里我們先看樓肖一脈,自從樓肖科舉失利后,他的子孫似乎也一直未能擺脫科場失利的陰影。樓肖生有五子兒女,較有名的是樓弆,而這樓弆

29、也是屢試不第,晚年信仰佛教,游歷山剎古寺,這才出名。樓弆有五個兒子,據(jù)記載他“教子尤篤,五鼓而興燈,前坐對同讀,一書多至百遍”。即使在當時樓氏家族這樣看重教育,又有這樣業(yè)儒的家風,樓肖一支子孫科舉入士也唯有樓洌一人。在這里所反映出的不僅是科舉考試在當時的進步性、公平性,許多人都將其作為入士的途徑,競爭已相當激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樓氏家族已具有相當?shù)囊?guī)模,其內(nèi)部的發(fā)展已呈現(xiàn)相當大的差異性。</p><p>  在

30、這一時期,對樓氏家族發(fā)展起關鍵作用的還要看樓常一支。樓常有兩個兒子,長子樓弁,次子樓異,這兩個兒子都先后考取進士。樓弁中元符三年(1100)進士第,曾任宗子博士,而其子嗣不詳。</p><p>  樓異是樓氏家族在這個發(fā)展階段的核心人物,樓異對樓氏家族所作的貢獻不僅在于其政治上取得的成就,更在于他使樓氏家族成為四明地區(qū)的望族。樓異在元豐八年(1085)考上進士,初授汾州司理參軍,歷內(nèi)外差遣,知泗州、秀州等。政和七

31、年(1117),受命知隨州,臨走時,他向徽宗提過兩個建議,其一是在明州置高麗司,造百舟,供使者往來之須,以應元豐年間的舊制;其二將明州的廣德湖墾之為田,收租以為應奉之用?;兆诮蛹{了他的意見后,改命他知明州。樓異上任后,積極行事,改進水利,另外落實當初自己的建議,墾湖為田。這些措施加強了宋與高麗的關系,這些措施得到權臣贊賞,得以加官進爵,至徽猷閣待制。之后,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爆發(fā),明州正處在風口浪尖,樓異組織城防,“備御有方,人皆德之”,因

32、此又受到獎勵,進徽猷閣直學士。從這我們不難看出,樓異一路仕途亨通與他積極從事水利建設,投當權者所好,墾湖為田,同時又“應奉有勞”有關。但是,從長遠角度來說,墾湖為田的措施雖然能立時見效,增加良田,使土地產(chǎn)量在短時間內(nèi)增加,但湖泊的消失,使當?shù)厮喔鹊挠欣麠l件也隨之消失,同時當?shù)氐男屡f權貴爭相墾湖為田,致使廣大平民流離失所,最終不利于農(nóng)業(yè)生</p><p>  樓異對于家族的貢獻不僅是其政治上的顯達,另一大貢獻便

33、是典鄉(xiāng)邦達六年,提高了樓氏家族在四明地區(qū)的名望。同時,他還大肆營建“書錦坊”、“錦照橋”、“錦照堂”、“繼秀堂”等建筑,規(guī)模非比尋常,供諸子居住。這些建筑也成為樓氏家族名望地位的象征,不僅樓異在四明地區(qū)有了相當?shù)挠绊懥?,樓氏家族也躋身到了名門望族的行列,同時也可看出樓氏家族在當時已積累了可觀的財富。</p><p>  樓異有五個兒子:琛、璹、琚、璩、珌,他們科場無名,都以門蔭入仕。在他們青年時期正直南北宋交替之

34、際,這使他們的發(fā)展歷程各有不同。其中樓琛與樓珌事跡不詳;樓琚官至右朝散郎;樓璩曾以軍器監(jiān)丞兼權尚書工部郎官,以忠厚廉平著稱于朝,出知處州,通判明州,為沿海制置司參議,終朝議大夫,后以子貴,累贈銀青光祿大夫。</p><p>  在樓異的幾個兒子中,樓璹的政績最為顯著,同時他對家族最主要的貢獻在于他首建義莊的舉措。紹興初任臨安府于潛縣令時,留意農(nóng)事,做《耕織圖》一書,受到嘉獎。后歷任各種官職,官至朝議大夫,聲望顯赫

35、。晚年,他仿效范氏義莊規(guī)范,“斥余俸以為義莊”, 在鄞縣置腴田五百畝,建立義莊幫助族人,樓氏從此有了一份“睦姻族厚風教”的族產(chǎn),這對凝聚族人的向心力做出了重大貢獻,從而使樓氏家族進入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時期。</p><p> ?。ㄋ模鞘献鍎菰谀纤沃衅诘亩κ?lt;/p><p>  到了南宋中期,是樓氏家族的鼎盛時期,這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首先,樓氏子孫在這一時期陸續(xù)考取進士,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劇增;另

36、外,樓鑰在朝中身居要職,通過各種途徑的交際聯(lián)系,使樓氏家族在對內(nèi)經(jīng)營、對外發(fā)展各方面的活動全面展開,成為南宋富有政治影響的顯赫家族;再者,樓氏家族成員通過各種途徑與其他家族結(jié)成廣泛的人際網(wǎng)絡,樓氏家族得以在四明地區(qū)開枝散葉,人丁興旺。</p><p>  這一時期,在樓氏家族中擔當主要角色的是樓異的孫子輩。樓璹至少有四個兒子,次子名鏜,僅知他性格孝順。樓琚生有五男六女,長子樓鈺,事跡不詳,而生平事跡較為顯著的是樓

37、鈜、樓鉅、樓鎡。樓鈜和樓鍔是樓氏家族在南宋首次科場提名的人物,同時也是樓氏在南宋科場輝煌的開端。樓鍔是樓異的孫子,但是哪個兒子所出不詳,他以詞章聞于時,紹興三十年(1160)中進士,歷任宗正寺主簿、玉牒所檢討官、樞密院編修官等。后在知江陰軍時,修貢院以加惠學者,政績最為顯著。</p><p>  在樓鈜和樓鍔之后,陸續(xù)科舉及第的,據(jù)包偉民先生的研究,“從紹興三十年(1160)至開慶元年(1259)總計八十九年間,

38、世系確定為樓氏家族、主要是樓異一支的后代考取文武進士的,共有二十三人,若另加樓槃等世系大致可推斷者,則共有三十人?!笨梢姌鞘霞易逶谀纤慰茍龅妮x煌業(yè)績。</p><p>  在鼎盛時期,樓氏家族的主要代表樓鑰位居兩府,大大提高了明州樓氏在地方乃至南宋的政治影響。樓鑰是樓璩的第三子,隆興元年(1163)中進士,曾隨仲舅汪大猷使金,著有《北行日錄》,從陳傅良游,聞八陣圖,說于薛季宣。樓鑰歷知溫州事等,光宗嗣位,遷國子司

39、業(yè)、太府少卿、起居郎,兼權中書舍人,開始參預宋廷上層政治。他起草了光宗內(nèi)禪詔書,論列朱熹罷侍講出知外郡事,在政治上附同趙汝愚,終于受到韓侂胄的排擠,離開行都,以顯謨閣直學士出知婺州,尋守宮觀,奪職,在家閑居十余年。樓鑰堅持“忠邪之分”,不為權臣所屈,名望日隆。后來,韓侂胄失勢被殺,史彌遠執(zhí)政,即援樓鑰入朝,為翰林學士,不久遷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嘉定元年(1208)八月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十月,進同知樞密院事;二年(1209)正月

40、,授參知政事。六年三月以疾乞老,致仕,四月己丑日去世,享年七十七。在樓鑰從政十年間,在他的蔭庇下,科舉及第除外,以門蔭入士的達數(shù)十人。至此,樓氏家族在南宋就形成了一個在朝廷中頗有影響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官僚小集體。另外,樓鑰的貢獻還不止于此,在樓異時期,典鄉(xiāng)邦,修居坊,到了樓鑰時期,更是大興土木。除了私自出錢修葺</p><p>  在這一時期,我們從其婚姻關系上,也可看出樓氏家族在四明地區(qū)的顯赫地位。樓璹次子

41、樓鏜娶里人蔣氏,乃朝請大夫蔣珫之女;樓琚官至朝散郎,娶陳氏,六女中有一字靚之嫁新昌石氏;樓璩即樓鑰的父親,娶明州汪氏通慧,為樓氏世親,樓郁弟子汪鍔后代,左朝請大夫汪思溫之女。樓弆是樓肖的次子,娶張氏。這說明在南宋,隨著樓氏家族政治影響力的提升,樓氏的交際網(wǎng)絡也日益廣泛,與其他名門望族結(jié)成了姻親關系。同時,隨著婚姻關系網(wǎng)的擴大,樓氏家族也開始在四明地區(qū)開枝散葉。根據(jù)包偉民先生的研究,“自樓郁起的前五世大致每人平均有子女五人,五世以后,一般

42、起碼也有三至四人,到南宋中期,僅樓異一支子孫估計應已不少于數(shù)百人,他們的平均壽命也比較長”,這樣豐富的人力資源不僅是樓氏家族在南宋鼎盛的表現(xiàn),更是鼎盛時期不可或缺的條件。</p><p> ?。ㄎ澹┧卧哟H樓氏家族的式微</p><p>  宋元政權更替時,樓氏家族由盛而衰,入元后,完全衰敗。這一時期樓氏家族的主要代表是第八代與第九代,樓氏家族在政治經(jīng)濟上的地位較鼎盛時期慢慢下滑,入元

43、后更是一蹶不振。</p><p>  樓氏家族發(fā)展到第八代,其發(fā)展狀況雖不能與前代相比,但是家族總體上還是穩(wěn)步發(fā)展的。在第八代中通過科舉考上進士的,根據(jù)宋元四明地方志上的記載有十一人,但是這十一人與樓氏家族各房支的關系尚需理清。有跡可靠的則包括樓鑰和樓鏜的兒子。樓鑰有四個兒子,長子樓淳,官至屯田郎中;次子樓濛早逝;三次樓瀟,曾通判臨安府;幼子樓治,曾</p><p>  任兵部侍郎。樓鏜也

44、有四個兒子,長子樓淵,曾知婺州浦江縣;二次樓源早逝;三子樓洪曾刊印樓璹的《耕織圖》;幼子樓深,曾為國學生,收藏書甚多。</p><p>  樓氏家族發(fā)展到第九代,在科場上,考上進士的也有十一人,與前代相當。但是這一時期,也即南宋面臨內(nèi)外打擊最大,政局日益動蕩的時期,或是因為考試成績并不突出,或是因為承襲儒學家統(tǒng)、重視鄉(xiāng)里,并不熱衷于朝廷的爭權奪利,樓氏家族選擇了退回鄉(xiāng)里。這些名門之后,相當重視文行操守, 喜歡收藏

45、文物典籍,而對經(jīng)濟上的追求并不看重。這是樓氏家族由盛而衰的一個信號。</p><p>  宋元之際,蒙古軍進犯四明,樓氏家族經(jīng)由前代努力積累的財富在這時首當其沖,受創(chuàng)程度可想而知。另外,此時樓氏家族的義莊也遭族人的盜賣瓜分,乃至為其他家族侵奪。各種不利于樓氏家族發(fā)展的因素接踵而至,致使樓氏家族從此一絕不振。</p><p>  三、樓氏家族文化芻議</p><p>

46、  在宋代,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樓氏人物,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演繹人生、尋味意義。透過這無數(shù)血脈相連的樓姓人物的言談舉止,我們可以發(fā)掘出富有特色的樓氏宗族文化。既然自周以來,無論經(jīng)濟形態(tài)和政權形式如何變遷,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始終是構(gòu)成中國社會的基石;既然絕大多數(shù)同姓宗族成員如此穩(wěn)定地生活在某些相對固定的區(qū)域,他們之間就不肯能沒有相似乃至相同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心態(tài)。因此,與中華民族其他姓氏一樣,樓氏宗族文化也是源遠流長而且一脈相承。</p>

47、<p> ?。ㄒ唬┧拿鳂鞘系募易鍌鹘y(tǒng)</p><p>  宋代明州樓姓,執(zhí)著的將雖然淺顯卻不易把握的真理——善待歷史者必將得到歷史的善待——奉為圭臬,故能在宋代成為名門望族:從宋初,家族勢力開始萌芽,初步形成業(yè)儒的家風,為家族崛起奠定基礎;經(jīng)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的發(fā)展,成為地方有影響的家族;到南宋中期,趨于鼎盛,政治影響空前,人際網(wǎng)絡廣泛,社會活動全面展開,成為一方名門。然而,不論高居廟堂的名門望族,

48、亦或是偏出江湖的草芥布衣,均已然遠逝?!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墒牵傆行〇|西難以忘卻,長存在歷史記憶的最深處,特別是一姓一族的宗族傳統(tǒng),頑強地在生生不息的宗族繁衍中延續(xù)和發(fā)揚。</p><p><b>  1、忠義兼?zhèn)?lt;/b></p><p>  忠君觀念作為傳統(tǒng)倫理規(guī)范中的核心思想,可謂源遠流長。就其淵源而言,“忠”無疑是“孝”的擴展,兩者水乳交融、難分彼此,

49、統(tǒng)一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思想和人格境界之中。在家國同構(gòu)的傳統(tǒng)宗法社會,忠君即愛國,倘若人人都能將效忠皇上視為當然,又何必擔擾社會秩序的混亂?執(zhí)此而論,忠君不僅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美德,更是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道德保障。用通俗的觀點來看,所謂忠君就是克己奉公、勤政為民,以及在國難當頭之際,能夠同仇敵愾、共御外侮。</p><p>  縱觀樓氏家族的發(fā)展歷程,樓姓成員一直以自身的言行踐行著忠君的理念。據(jù)史料所載

50、,政和七年(1117),樓異受命知隨州,臨行時還向徽宗提出兩個關乎社稷建議:一是在明州置高麗司,造百舟,供使者往來之須;二是將明州的廣德湖墾之為田,收租以為應奉之用。這兩項建議若是實行,必將發(fā)展宋與高麗的關系,也能保證邊疆的鞏固?;兆诓杉{了這兩個建議,同時也命他知明州,而他上任后更是履行了諾言。在臨行上任之時還心系社稷,提出利國利民的建議,而后更是踐行之,這是忠君愛國的典型代表。</p><p>  另一位具代表

51、意義忠邪分明的人物便是樓鑰,他仕途坎坷,幾經(jīng)貶謫,這與他骨子里所滲透的忠君觀念不無關系。在隆興元年(1163)中進士后,歷任各種官職,直至開始參預宋廷上層政治,“繳奏錄黃,無所顧忌”。他在政治上附同趙汝愚,終于受到韓侂胄的排擠,離開行都,出知婺州,而后在家閑居十余年,“前后凡七任書問,未嘗一入都門,權臣于天下善類中怨公最深”,樓鑰堅持“忠邪之分”,不為權臣所屈,這將忠君愛國之理念落實到了實處。</p><p> 

52、 至于“義”,不僅包括為朋友兩肋插刀、縱然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的江湖義氣,更是指正義和公平。顯然,“義”是存乎于心的道德修養(yǎng),并外化為人際交往中的“誠”、“正”、“信”。古往今來,盡管地有南北之分,人有賢愚之別,卻很少有人不將“義”視為應該堅持的美德。而樓氏家族卻將“義”刻入了靈魂,外化到了行為習慣。</p><p>  樓氏家族所倡導的“義”主要在其開展的社會公益活動上得到體現(xiàn),包括義莊、學校、橋梁等公共建設。

53、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義莊。</p><p>  樓璹晚年致仕后,他慕仿范氏義莊規(guī)范,“斥余俸以為義莊”,在鄞縣置腴田五百畝,首建樓氏義莊來幫助貧苦無業(yè)的族人。他還命四個兒子“歲更任其出納,定規(guī)約以示夫后人”,樓氏從此有了一份“睦姻族厚風教”的族產(chǎn)。到了樓鑰時期,義莊已有數(shù)十年的歷史,義莊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些弊端,于是嘉定五年(1212)“諸孫洪、深、澤、瀚、曾孫杞、椿慮其族大年遠,而不率教者或貿(mào)易鬻之,它而攘斂其入以壞

54、其成,援范文正公例,申請奏裁:敢一違越,則官有恒刑”。當時也由樓鑰“錄其事上聞”,朝廷據(jù)所請行下,樓洪等諸孫因此重新申定“義莊規(guī)約”,比紹興初所訂更加詳盡。這是樓鑰以自己的政治地位,進一步改進了義莊的管理。這體現(xiàn)的是樓氏家族內(nèi)部的“義”,義莊的建立及完善就是為了族人能相互幫助,增強家族的凝聚力,使家族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p><p>  另外,樓氏家族在積極救濟族人之外,還習于救濟他人。如樓異“以列鄉(xiāng)領書錦,義襟

55、素高,夙孤濟救,不遺余力,鄉(xiāng)人猶能道之” 。另有樓鑰母親汪氏“喜周人之急”,他的哥哥樓錫“人有所求,惟力是親,告以急難,必傾身以應之” 。</p><p>  除了樓氏家族及個人從事慈善事業(yè)外,樓氏還聯(lián)合其他家族,通過人際網(wǎng)絡在四明地區(qū)開展更為宏大的公共性建設。如積極修繕、改建州學;協(xié)助建設縣學;參與地方橋梁、堰堤的修筑。這些都彰顯著樓氏家族之“義”行。</p><p>  相對于法令、規(guī)

56、章而言,道德精神最主要的特征是自覺、自律。歷代樓氏族人,無論高居廟堂之高,還是出江湖之遠,大都能以嚴格的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守孝道、重操守、崇道義、尚廉直、講忠信,表現(xiàn)出道德實踐的自覺性,并最終積淀為整個宗族的歷史傳統(tǒng)。</p><p><b>  2、以儒傳家</b></p><p>  自古以來,求仕干進之途不外乎文武兩端:或以武功作晉身之階,或以文才為升遷之本。由

57、于際遇不同,崇文和尚武往往各有所愛。而在宋代,正是科舉制度進一步發(fā)展,展現(xiàn)其進步性、公平性之時,庶族地主大可依仗科舉制度作為升遷之本,樓氏家族也不例外,將業(yè)儒作為一以貫之的家族風尚。</p><p>  樓郁是樓氏家族正式入仕之第一人,同時他還是樓氏家族中最早推動家族及地方教育的人。樓郁自身喜好學術,學問博洽,在四明地區(qū)教學三十余年,除了重視對家族子弟的教育,還在鄉(xiāng)里作育英才,顯示著樓氏家族崛起之后,透過教育,締

58、造儒學傳家的家風。</p><p>  另外,樓郁遷居鄞縣城南,對家族的教育、學術的發(fā)展又起了推動作用。當時,城南是鄞縣的教育重鎮(zhèn),當時四明地區(qū)的名門望族都將子孫送于此接受教育。這樣樓氏子孫就有了與其他望族早年一同學習的經(jīng)歷,如樓鑰兄弟、袁燮、袁方、邊汝實、姚穎等都一起接受過鄭鍔的教誨。樓氏家族成員與同鄉(xiāng)少年共同的學習經(jīng)驗,成了樓氏家族與四明其他家族維持情誼的重要基礎。后來,袁燮是陸門子弟中官職最高的,是為發(fā)揚陸

59、學的關鍵人物。更有狀元兒子袁甫來繼承衣缽,進而發(fā)揚光大。為此,早年的學習經(jīng)歷使樓鑰與四明地區(qū)最活躍的陸學人士建立了密切關系。全祖望說:“宋乾淳以后,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背岁憣W之外,樓鑰與朱子、呂祖謙及其傳人,也有密切來往。這使樓氏在理學三派中親近陸學,也仍維持與朱學、呂學的關系,成為推動四明地區(qū)學術與聯(lián)結(jié)不同學派的紐帶。</p><p>  正是有了這樣重視教育的態(tài)度,又有與理學三派的學術關

60、系,使樓氏家族業(yè)儒之家風得以傳承。記載所及的子孫中幾乎無例外地以讀書應舉為業(yè),子孫在科場連續(xù)的成功,不僅長期維持著樓氏在政治上的顯貴,更為他們提供了一份豐厚的俸祿收入,使之能在南宋初家產(chǎn)焚毀后重又富裕起來。入元以后,樓氏所以成為窶弱之族,也正是由于科舉喪失了在選官制度中的主導地位。</p><p>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業(yè)儒應舉其實并不能一定確保某一家族的興旺發(fā)達。唐宋間制度更換,引入一種競爭機制,擴大了選士的范圍

61、,人們靠業(yè)儒應舉來維持家族地位的努力也因此更多了一種或然性。樓氏家族內(nèi)部房支間發(fā)展的差別便是體現(xiàn),樓肖一支子孫數(shù)代人在科場失利即為明證。</p><p> ?。ǘ鞘霞易宓木耧L范</p><p>  所謂精神風范,不僅指個別族人的日常作風,更是指整個宗族歷代相延且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在情操,它既不可能招之即來,也無法揮之即去,也以深入到每一個樓氏族人的心中。</p><p&

62、gt;<b>  1、強烈的進取精神</b></p><p>  無論對于個人的進退來說,還是就宗族的枯榮而言,動亂的時局既是莫大的挑戰(zhàn),也是難得的發(fā)家機遇,關鍵在于應變能力的強弱。具體到樓姓,在宋代它發(fā)展為名門望族固然有種種外因,但與其正視現(xiàn)狀、積極入世的宗族文化有著更為內(nèi)在的關聯(lián)。</p><p>  樓郁是樓氏家族科舉入士第一人,他精通儒術,以“古學為鄉(xiāng)人所尊”

63、。慶歷初各地創(chuàng)立州縣學校,樓郁受地方人士推薦,掌教奉化縣縣學。數(shù)年后,樓郁又到州學任教,因此從鄉(xiāng)間移居州城,居明州城南,人稱城南先生,非復一介“鄉(xiāng)先生”而已。自樓郁后,子孫無不讀書應舉,確立了業(yè)儒家風。樓郁生了五個兒子,其中長子樓常,次子樓光先后經(jīng)科舉中進士。樓常有兩個兒子,長子樓弁,次子樓異,這兩個兒子都先后考取進士。樓異有五個兒子:琛、璹、琚、璩、珌,科場無名,但也都以門蔭入仕。</p><p>  樓鈜和樓

64、鍔是樓氏家族在南宋首次科場提名的人物,同時也是樓氏在南宋科場輝煌的開端。據(jù)包偉民先生的研究,“從紹興三十年(1160)至開慶元年(1259)總計八十九年間,世系確定為樓氏家族、主要是樓異一支的后代考取文武進士的,共有二十三人,若另加樓槃等世系大致可推斷者,則共有三十人?!币婚T之中科第之盛,鮮有可匹敵者。</p><p>  正是這強烈的進取精神,激勵樓氏族人積極入世,創(chuàng)造了樓氏族人在宋代科舉及第之輝煌。</

65、p><p><b>  2、深厚的憂患意識</b></p><p>  盡管由于時代環(huán)境的差異,也因為個人際遇的不同,樓氏族人的憂患意識有不盡相同的內(nèi)涵,但是,強烈的憂患意識,卻是幾乎所有樓氏族人共同擁有的人文精神。</p><p>  首先來看樓氏義莊的建立,樓璹晚年致仕后,他慕仿范氏義莊規(guī)范,“斥余俸以為義莊”,在鄞縣置腴田五百畝,首建樓氏義莊

66、來幫助貧苦無業(yè)的族人。到了樓鑰時期,又以自己的政治地位,進一步改進了義莊的管理。從這我們不難看出,樓氏族人有著深厚的憂患意識。家族的發(fā)展要靠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要是家族內(nèi)部是一盤散沙,家族的發(fā)展無從談起,別說到了危難時期,就算在鼎盛時期,也可能因爭權奪利而趨于垮臺。而樓氏義莊的建立,恰是為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制定規(guī)約在家族成員有困難時斥資相助,這樣就能保證家族穩(wěn)步的發(fā)展。</p><p>  另外,樓鑰為侍從、居兩

67、府前后數(shù)十年,在他的蔭庇之下,樓氏子孫于科第之外,“以門蔭入仕者又數(shù)十人” ,一門之中,大都任宦作官。如樓鑰的三個弟弟與仲兄樓錫的兒子樓澡,都由他奏補為官。因此僅樓鑰九個同胞兄弟中,除兩人早逝,就有六人為官, 孫輩中入仕人數(shù)也不少。樓氏一家就此在南宋政權中形成了一個頗具影響的、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官僚小集團。樓鑰這樣恩蔭親族及鄰里,是為家族及地方的發(fā)展考慮,但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心中的憂患意識。當自己身居高位,家族及地方會因自己得勢而收到

68、相當大的好處,但要是自己離開了這一位置,家族是否還會繼續(xù)享有這些好處,這是樓鑰不得不廢寢忘食。同時,官場中爾虞我詐,爭權奪利,使樓鑰不得不為自身的地位考慮,要是沒有可靠的同伴,自己是否會被排擠。正是這深厚的憂患意識使樓鑰想到恩蔭門人,不斷能使家族長久受益,還能結(jié)成穩(wěn)固的同盟,鞏固目前的位置。</p><p>  最后,其憂患意識還體現(xiàn)在樓氏家族所結(jié)成的廣泛的人際網(wǎng)絡上。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學術網(wǎng)絡,樓氏族人還通過婚姻

69、與四明地區(qū)的士人家族建立了既緊密又復雜的人際關系,結(jié)成了一張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網(wǎng)。樓氏家族在崛起發(fā)展過程中,因不同的機緣建立婚姻關系的對象,包括四明地區(qū)的汪氏、馮氏、王氏、蔣氏、姜氏等,以及四明以外的陳氏、張氏、周氏、孫氏等,相當廣泛。如樓璹次子樓鏜娶里人蔣氏,乃朝請大夫蔣珫之女;樓琚官至朝散郎,娶陳氏,六女中有一字靚之嫁新昌石氏;樓璩即樓鑰的父親,娶明州汪氏通慧,為樓氏世親,樓郁弟子汪鍔后代,左朝請大夫汪思溫之女。樓弆是樓肖的次子,娶張氏

70、。不得不說,樓氏不管通過學術還是婚姻,與其他士族家族結(jié)成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不是其憂患意識的體現(xiàn),不管哪個家族,其勢力不可能一直保持強盛,總有潮起潮落,若是一直潔身自好,必定不能長久,但若是與其他家族結(jié)成了廣泛的關系,就能優(yōu)劣互補,在失勢時靠得勢家族挺過過難關。這樣說并不是空穴來風,就拿樓、汪兩家的婚姻來說,在建炎三年(1129)樓異所創(chuàng)造的美好家園被金兵侵擾,家園全毀,樓璩薪俸不佳,家庭生計難以為繼,他的妻、子不得已搬到汪家,受到照顧,樓鑰

71、兄弟的童年都是在外</p><p><b>  四、結(jié)語</b></p><p>  在宋代,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樓氏人物,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演繹人生、尋味意義。他們執(zhí)著的將雖然淺顯卻不易把握的真理——善待歷史者必將得到歷史的善待——奉為圭臬,故能在宋代成為名門望族:從宋初,家族勢力開始萌芽,初步形成業(yè)儒的家風,為家族崛起奠定基礎;經(jīng)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的發(fā)展,成為地方有影響的家

72、族;到南宋中期,趨于鼎盛,政治影響空前,人際網(wǎng)絡廣泛,社會活動全面展開,成為一方名門。然而,不論高居廟堂的名門望族,亦或是偏出江湖的草芥布衣,均已然遠逝??墒?,總有些東西難以忘卻,長存在歷史記憶的最深處,特別是一姓一族的宗族傳統(tǒng),頑強地在生生不息的宗族繁衍中延續(xù)和發(fā)揚。在樓氏家族存續(xù)期間,盡管不同歷史時段頗有差異,但其忠義兼?zhèn)洹⒁匀鍌骷业募易鍌鹘y(tǒng)卻貫穿始終,同時也洋溢著積極進取精神和深厚的憂患意識?!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然一姓一族

73、的宗族傳統(tǒng)及刻入靈魂的精神風范,頑強地在生生不息的宗族繁衍中延續(xù)并將得以發(fā)揚。</p><p><b>  參考文獻</b></p><p>  [1]袁燮.絜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1~33.</p><p>  [2]羅濬.寶慶四明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0,18.</p><p>  

74、[3]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90.</p><p>  [4]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07.</p><p>  [5]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48.</p><p>  [6]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78~681.</p>&

75、lt;p>  [7]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08.</p><p>  [8]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80~790.</p><p>  [9]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67.</p><p>  [10]樓鑰.攻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34.&l

76、t;/p><p>  [11]黃宗羲.宋元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6,8.</p><p>  [12]黃宗羲.宋元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6,2459~2540.</p><p>  [13]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1163~11164.</p><p>  [14]袁桷.延祐四明志[M].北京:中華書

77、局,1990,43.</p><p>  [15]王元恭.至正四明續(xù)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0,18.</p><p>  [16]王安石.王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1.</p><p>  [17]黃寬重.宋史叢論[M].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10):85~90.</p><p>  [18]Ri

78、chard L. Davis.Court and Family in Sung China, 960-1279: Bureaucratic Success and Kingship Fortunes for the Shih Ming-Chou[M].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1986,28~29.</p><p>  [19]Walton, Linda. Kinship, M

79、arriage, and Status in Song China: A Study of the Lou Lineage of NINGBO, 1050-1250[J].Journal of Asian History,1984(18):35~77.</p><p>  [20]余國隆.樓鑰年譜及其行誼[D].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1(6): 1~30.</p><p>  [

80、21]包偉民.宋代明州樓氏家族研究[J].大陸雜志,1997(5):31~39.</p><p>  [22]梁庚堯.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方公益:宋元四明鄉(xiāng)曲義田的源起與演變[C].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1998(5):213~237.</p><p>  [23]黃寬重.宋代四明樓氏家族的興衰歷程[J],史學:傳承與變遷,1998(6):237~261.</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