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試驗在理想蛋白模式下,以標準回腸可消化氨基酸(SID AA)為基礎配制等氮(CP,16.5%)、等能(ME,11.11MJ/kg)飼糧,系統(tǒng)研究豆粕、低酚棉粕和雙低菜粕對產(chǎn)蛋雞高峰期生產(chǎn)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旨在改善雞蛋品質的同時,通過拓寬蛋白飼料的選擇范圍,降低飼料成本。本研宄共分2個部分,具體如下:
試驗一:飼糧蛋白源對產(chǎn)蛋雞高峰期生產(chǎn)性能及蛋品質的影響。
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選用32周齡產(chǎn)蛋雞432只,
2、按體重、產(chǎn)蛋率相近原則,分為6個處理,每處理6個重復,每個重復12只蛋雞。以玉米-豆粕型(SBM)為基礎飼糧,其它5個試驗飼糧分別以低酚棉粕(LCSM100)和雙低菜粕(DRM100),LCSM50(LCSM提供對照組豆粕粗蛋白的50%)、DRM50(DRM提供對照組豆粕粗蛋白的50%)、LCSM50-DRM50(LCSM、DRM各提供對照組豆粕粗蛋白的50%)。預飼期1 w,正試期12 w。每4w從各重復固定選取1只雞,空腹翅靜脈采血
3、,分離血漿,測定生化指標。每4w從各重復選取兩枚接近各重復平均蛋重的蛋樣,測蛋殼、蛋清和蛋黃重量,及蛋殼、蛋清和蛋黃比例。12w末的蛋樣同時測定蛋清、蛋黃及全蛋的CP含量。在飼養(yǎng)試驗的12w末的連續(xù)兩天內采集蛋樣586枚,將216枚蛋樣分別儲存于4℃儲存28 d和28℃儲存28 d,相對濕度65%,測定0d和28 d的雞蛋失重、蛋白高度、蛋白pH、蛋黃指數(shù)、熟蛋黃硬度及彈性;將另外270枚蛋樣儲存于4℃,相對濕度65%,測定0d、14
4、d和28 d的雞蛋失重、哈夫單位、蛋白pH、蛋黃指數(shù)、熟蛋黃硬度及彈性。
研究結果表明:(1)7~12 w,采食LCSM100飼糧蛋雞的日產(chǎn)蛋量顯著低于SBM組(P<0.05);整個試驗期,LCSM50組和DRM50組的生產(chǎn)性能與SBM組無顯著差異(P>0.05)。(2)12w末,LCSM50組的蛋黃顏色高于SBM組(P<0.05),LCSM50組和DRM50組的蛋清品質與SBM組無顯著差異(P>0.05)。(3)12w末,飼
5、糧蛋白源顯著影響蛋雞血漿總蛋白(P=0.02)、白蛋白(P=0.04)、球蛋白(P=0.03)含量;與SBM組相比,LCSM100組的血漿總蛋白含量顯著降低(P<0.05)。(4)12 w末,與SBM組相比,LCSM100組和LCSM50-DRM50組的蛋清重量及其粗蛋白含量,雞蛋可食用部分重量及其粗蛋白含量顯著降低(P<0.05);而LCSM50組和DRM50組的蛋清固形物及蛋清粗蛋白重量與SBM組無顯著差異(P>0.05)。DRM1
6、00組的蛋黃租蛋白重量低于SBM組和LCSM50組(P<0.05)。(5)4℃儲存28d,DRM100組和DRM50組的哈夫單位顯著低于其他組(P<0.05),LCSM50組哈夫單位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LCSM100組蛋黃硬度顯著高于其他組。(6)28℃儲存28 d,DRM組出現(xiàn)散黃,其他各組蛋品質無顯著差異。(7)4℃儲存期內,LCSM100、DRM50和DRM100組的哈夫單位低于SBM組和LCSM50組(P<0.05)
7、,且DRM100組的哈夫單位數(shù)值最低。LCSM100組的熟蛋黃硬度和彈性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8)4℃儲存期內,DRM100組哈夫單位顯著低于SBM組和LCSM50組的哈夫單位(P<0.05); LCSM100組蛋黃硬度高于其它組(P<0.05)。綜上,LCSM100或DRM100作為蛋白原料用于產(chǎn)蛋雞飼喂超過6 w可能對生產(chǎn)性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連續(xù)飼喂12w,LCSM100不利于蛋雞機體和蛋清蛋白質的沉積。而用LCSM50或
8、DRM50連續(xù)飼喂12w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蛋品質均無不良影響;對蛋雞體內蛋白代謝及蛋組份無明顯影響。4℃儲存28 d,LCSM100組雞蛋熟蛋黃硬度顯著升高,DRM100作為蛋白質來源所產(chǎn)雞蛋不利于儲存。28℃儲存,DRM100的雞蛋散黃,蛋品質明顯變差。儲存內期內,LCSM50組蛋品質可達到與SBM組相近水平。
試驗二、豆粕、低酚棉粕、雙低菜粕對蛋雞健康及蛋清蛋白表達的影響。
采用單因素試驗設計,選用32周齡產(chǎn)蛋雞2
9、16只,按體重、產(chǎn)蛋率相近的原則,分為3個處理,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2只雞,處理1飼喂玉米-豆粕型基礎飼糧,2個試驗組分別飼喂低酚棉粕飼糧、雙低菜粕飼糧,預飼1w,正試期12 w。飼養(yǎng)12w末,每重復隨機選取一只雞,頸靜脈采血致死,采集主要器官稱重并計算器官指數(shù),同時采集空腸,肝組織、腎組織及輸卵管膨大部置于福爾馬林溶液中,制石蠟切片進行空腸形態(tài)學及相關組織的病理學觀察。飼養(yǎng)12w末,每處理選取接近平均蛋重的18枚蛋樣,4℃儲存,分
10、別在0d、14 d和28d,檢測蛋清中的卵黏蛋白含量。于12 w末,每處理選取接近平均蛋重的6枚蛋樣,4℃儲存28 d,SBM組每3枚蛋樣合并為一個樣品,LCSM100組和DRM100組,每兩枚蛋樣合為1個蛋清樣品。蛋清總蛋白樣品凍干粉采用iTRAQ技術進行差異表達蛋白的定量及分析。
結果顯示:(1)LCSM100組的輸卵管指數(shù)顯著低于SBM組(P<0.05); DRM100組的腹脂率和肝脂率顯著低于SBM組(P<0.05)。
11、(2)SBM、LCSM100及DRM100對肝、腎組織無實質性損害。LCSM100組的輸卵管膨大部的粘膜單層柱狀上皮細胞層不完整,管狀腺輕度腫脹,主要皺褶間幾乎看不到腺體分泌物。LCSM100組的空腸絨毛高度顯著低于其它兩個組(P<0.05)。(3)4℃儲存28 d,LCSM100組和DRM100組的蛋清蛋白質含量和卵黏蛋白含量低于SBM組(P<0.05);且LCSM100組的卵黏蛋白含量最低。(4)通過iTRAQ技術鑒定到106種蛋白
12、質組。與豆粕組相比,LCSM100組有6個下調蛋白質組,DRM100組有5個上調蛋白質組表達和7個下調蛋白質組表達。引起差異表達的蛋白參與碳代謝、氨基酸、糖酵解的代謝通路。綜上,LCSM100對產(chǎn)蛋雞的空腸吸收能力和輸卵管膨大部的分泌能力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4℃儲存28 d,LCSM100組和DRM100組的蛋清蛋白質和卵黏蛋白含量均低于豆粕組。LCSM100及DRM100可能通過對碳和氨基酸代謝的調控而影響雞蛋品質。
綜上,本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脫酚棉籽蛋白對雞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pdf
- 低蛋白日糧添加蘇氨酸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與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菌肽蛋白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蛋雞飼糧添加茶多酚提取物對雞蛋品質影響的研究.pdf
- 低蛋白日糧添加色氨酸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與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pdf
- 日糧汞污染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日糧中鎘含量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 不同能量水平飼糧對產(chǎn)蛋后期肉種雞蛋品質和肉品質影響.pdf
- 日糧纈氨酸水平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pdf
- 日糧蛋白質水平對舍飼羔羊育肥性能及肉品質影響的研究.pdf
- 飼糧色氨酸水平對新楊綠殼蛋種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和繁殖性能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pdf
- 日糧粗蛋白水平對花鳳雞產(chǎn)蛋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pdf
- 不同鐵源對蛋雞產(chǎn)蛋性能與蛋品質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探討.pdf
- 日糧色氨酸水平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與蛋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pdf
- 不同蛋白源在早期斷奶仔豬飼糧中的應用效果.pdf
- 飼糧不同棉籽餅用量對商品蛋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研究.pdf
- 飼糧中添加苜蓿粗多糖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蛋品質及免疫指標的影響.pdf
- 高溫條件下日糧不同代謝能和蛋白質水平對蛋雞生產(chǎn)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pdf
- 日糧蛋白源及半胱胺對肥育豬生產(chǎn)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pdf
- 飼喂蒸汽壓片玉米飼糧對產(chǎn)蛋雞體外盲腸發(fā)酵、產(chǎn)蛋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