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陽泉職業(yè)技術學院</b></p><p><b>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b></p><p><b> 二0一x年x月</b></p><p> 畢業(yè)生姓名:xxx</p><p> 專業(yè):煤礦開采技術</p><p>
2、學號:xxxxxxxxx</p><p> 指導教師xx</p><p> 所屬系(部):資 源 系</p><p><b> 陽泉職業(yè)技術學院</b></p><p><b> 畢業(yè)設計評閱書</b></p><p> 題目:新景礦佛洼分區(qū)采區(qū)設計說明書</p&
3、gt;<p> 資源 系 煤礦開采技術 專業(yè) 姓名 xxx </p><p> 設計時間:201x 年 x 月 xx 日~20xx 年xx 月 xx日</p><p><b> 評閱意見:</b></p><p><b> 成績:</b></p><p&g
4、t; 指導教師: ?。ê炞郑?lt;/p><p> 職 務: </p><p> 201 年 月 日</p><p><b> 陽泉職業(yè)技術學院</b></p><p><b> 畢業(yè)設計答辯記錄卡</b></p><p> 系
5、 專業(yè) 姓名 </p><p> 答 辯 內 容</p><p> 記錄員: (簽名)</p><p> 成 績 評 定</p><p> 注:評定成績?yōu)?00分制,指導教師為30%,答辯組為70%。</p><p> 專業(yè)答辯組組長:
6、?。ê灻?lt;/p><p> 201 年 月 日</p><p><b> 目 錄</b></p><p><b>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I</b></p><p><b> 目 錄i</b></p><p><b> 前
7、言ii</b></p><p> 第一章 礦井概況1</p><p> 第一節(jié) 井田概況2</p><p> 第二節(jié) 地質特征3</p><p> 第三節(jié) 礦井開拓概況11</p><p> 第二章 采區(qū)基本開采條件14</p><p> 第一節(jié)
8、境界及儲量14</p><p> 第二節(jié) 設計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19</p><p> 第三節(jié) 井筒及硐室20</p><p> 第三章 采區(qū)巷道布置及裝備22</p><p> 第一節(jié) 采煤方法22</p><p> 第二節(jié) 采區(qū)巷道布置26</p><p>
9、 第三節(jié) 采區(qū)巷道布置方案的選擇27</p><p> 第四節(jié) 巷道掘進30</p><p> 第四章 技術經(jīng)濟32</p><p> 第一節(jié) 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chǎn)率32</p><p> 第二節(jié) 采區(qū)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標33</p><p> 第五章 采區(qū)通風與安全37</p>
10、<p> 第一節(jié) 概況37</p><p> 第二節(jié) 采區(qū)通風方式及系統(tǒng)39</p><p> 第三節(jié) 采區(qū)風量的計算及分配39</p><p> 第四節(jié) 采區(qū)總風壓及等積孔的計算42</p><p> 第六章 安全技術措施46</p><p> 第一節(jié) 安全通風措施4
11、6</p><p> 第二節(jié) 其他安全技術措施48</p><p><b> 總 結52</b></p><p> 主要參考文獻資料53</p><p><b> 致 謝54</b></p><p><b> 前 言</b>&
12、lt;/p><p><b> 一、編制依據(jù)</b></p><p> 1、新景礦地質測量部門于2004年12月編制的《陽煤集團新景礦南條帶補充勘探地質報告》。</p><p> 2、陽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文件陽煤通字[2005]204號文《關于確定新景礦蘆北3號煤采區(qū)為突出煤層、新景礦為突出采區(qū)》的通知。</p><p>
13、; 3、礦方提供的有關現(xiàn)狀資料。</p><p> 4、國家有關煤炭工業(yè)的規(guī)程、規(guī)范和技術政策等。</p><p><b> 二、設計的指導思想</b></p><p> 在貫徹執(zhí)行煤炭工業(yè)政策、法規(guī)、條例的前提下,以安全生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為中心,以采區(qū)資源條件、開發(fā)條件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采區(qū)已有的井巷和設施,采用國內外先進
14、的生產(chǎn)技術和設備,以高產(chǎn)高效分區(qū)為模式,簡化生產(chǎn)系統(tǒng),力爭達到少投入、多產(chǎn)出、見效快、效益好的目的,把佛洼分區(qū)建成技術先進、安全高效的現(xiàn)代化分區(qū)。</p><p><b> 三、設計的主要特點</b></p><p> 1、佛洼分區(qū)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3.5Mt/a。采用一次設計、一次建成投產(chǎn)的移交方式。</p><p> 2、設計在本分區(qū)中部
15、的佛洼村東南側附近新建一對進回風立井。進風立井裝備梯子間、排水管、壓風管、消防灑水管以及動力電纜等,為進風井兼安全出口;回風立井為專用回風井。形成佛洼風井除提升之外相對獨立的供電、通風、排水、壓風等系統(tǒng)。</p><p> 3、井下主運輸采用膠帶輸送機,可實現(xiàn)從佛洼分區(qū)到蘆湖南分區(qū)直至地面膠帶輸送機一條龍連續(xù)運輸,用人少、效率高、故障率低、安全性好,有利于實現(xiàn)集中自動化控制與管理。輔助運輸采用無極繩連續(xù)牽引絞車
16、牽引1.5t系列礦車運輸,可以保證本區(qū)輔助運輸?shù)倪B續(xù)性。主輔運輸?shù)倪B續(xù)性為新景礦的高產(chǎn)高效提供了有利條件。</p><p> 4、本分區(qū)井下巷道除525軌道大巷少量延伸、佛洼風井井筒及井底部分硐室外其余巷道均沿煤層布置,分區(qū)移交生產(chǎn)時井巷總工程量為23670m,其中巖巷為2170m,占9.2%,煤巷為21500m,占90.8%。</p><p> 5、本區(qū)移交生產(chǎn)時,共布置兩個綜采工作
17、面、四個綜掘工作面、四個普掘工作面。</p><p> 6、佛洼風井工業(yè)場地總平面布置,充分結合地形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布置在三個臺階上,場地布置緊湊而合理,場地運輸環(huán)節(jié)簡單,土方工程量較少。</p><p> 四、主要技術經(jīng)濟指標</p><p> 1、水平劃分及水平標高:本區(qū)劃分為兩個水平,一水平標高為+525m,二水平標高為+420m。</p>
18、<p> 2、本區(qū)移交生產(chǎn)時井巷總工程量為23670m,其中巖巷為2170m,煤巷為21500m,萬噸掘進率為68m。</p><p> 3、風井場地建(構)筑物總體積:26844.0m3;總面積: 3590.2m2。</p><p> 4、分區(qū)原煤全員效率為19.3t/工;</p><p> 5、分區(qū)職工在籍總人數(shù)為707人;</p&g
19、t;<p> 6、分區(qū)建設總工期為18個月,其中施工準備期3個月,建井工期12個月,設備安裝試運轉3個月。</p><p> 7、分區(qū)建設總投資為40647.54萬元,噸煤投資為116.14元。</p><p><b>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b></p><p> 1、本分區(qū)各煤層瓦斯含量高、生產(chǎn)能力大,生產(chǎn)中應加強通風
20、系統(tǒng)和瓦斯抽放系統(tǒng)的管理、檢測和調整工作,以保證采區(qū)安全生產(chǎn)。</p><p> 2、建議地質部門對佛洼分區(qū)西部區(qū)域進行補充勘探,進一步提高該區(qū)域的儲量級別和勘探精度,以滿足下一階段設計和生產(chǎn)的需要。</p><p> 3、在佛洼進回風立井之間補打一個井筒檢查孔,以便為井筒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據(jù)。</p><p> 4、建議在副立井井底及蘆湖南進風井底設蓄
21、電池機車充電檢修硐室,該硐室為獨立通風硐室。</p><p><b> 第一章 礦井概況</b></p><p><b> 一、概述</b></p><p><b> ?。ㄒ唬┬戮暗V概況</b></p><p> 陽泉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景礦(以下簡稱新景礦)是由原陽
22、泉三礦的一期改擴建新增井田部分(西部區(qū))與三礦豎井重新組建的采區(qū)。</p><p> 1997年7月,三礦改擴建一期工程竣工投入生產(chǎn),1998年陽煤集團命名為新景礦。為便于管理,2004年陽煤集團決定將三礦豎井劃給新景礦,對新景礦進行改擴建,采區(qū)設計生產(chǎn)能力由3.2Mt/a增至7.5Mt/a。</p><p><b> 1、開拓方式</b></p>
23、<p> 采區(qū)采用主斜井、副立井的綜合開拓方式。其開拓分為兩個水平,分別為+525水平和+420水平。</p><p> 采區(qū)以X=103000線為界將井田劃分為南、北兩個條帶,即南條帶和北條帶。南條帶以+525西一石門為界劃分為東、西兩個區(qū),分別為蘆湖南分區(qū)和佛洼分區(qū);北條帶以準備開拓的+525三北石門為界劃分為東、西兩個區(qū),分別為蘆湖北分區(qū)和保安分區(qū)。即全采區(qū)分為兩個條帶:南條帶和北條帶;四個分
24、區(qū):蘆湖南分區(qū)、佛洼分區(qū)、蘆湖北分區(qū)和保安分區(qū)。</p><p><b> 2、設計生產(chǎn)能力</b></p><p> 新景礦現(xiàn)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3.2Mt/a,改擴建后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7.5Mt/a,即:豎井分區(qū)為1.0Mt/a,蘆湖南分區(qū)為1.0Mt/a,佛洼分區(qū)為2.4Mt/a,蘆湖北分區(qū)為3.1Mt/a。</p><p> 新景礦現(xiàn)有生
25、產(chǎn)采區(qū)為蘆湖南3號煤(兩個采煤隊,生產(chǎn)能力2.5Mt/a)、蘆湖北3號煤(一個綜采隊1.0Mt/a)、丈八一區(qū)(一個綜放隊1.5Mt/a)。準備采區(qū)為佛洼分區(qū)3號煤和蘆湖南分區(qū)8號煤。</p><p><b> 3、地面工業(yè)廣場</b></p><p> 新景礦主工業(yè)廣場位于黃沙嘴酒廠的西側。</p><p> 在蘆湖南分區(qū)地面建有風井工
26、業(yè)場地,布置有蘆湖南進、回風一對立井;蘆湖南進風立井井筒直徑7.5m,裝備JKMD2.8×4(1)型落地式多繩提升機,井筒內布置一對1.5t單層雙車多繩罐籠,擔負蘆湖南分區(qū)和佛洼分區(qū)的矸石提升和蘆湖南分區(qū)的通風,兼作安全出口。蘆湖南回風立井井筒直徑6.5m,為專用回風井,安裝兩臺GAF35.5-16.8-1型軸流式通風機,一開一備,配套TD143/59-8型2000kW電動機。</p><p> 在蘆
27、湖北分區(qū)地面建有風井工業(yè)場地,布置有蘆湖北進、回風一對立井,其進、回風井的布置、裝備及井筒直徑均與蘆湖南進、回風立井相同。</p><p><b> (二)佛洼分區(qū)概況</b></p><p> 佛洼分區(qū)位于新景礦的西南部,東西長4600m,南北寬平均3200m,面積為14.76km2,主要可采煤層有3號、8號、15號煤。該分區(qū)東部與蘆湖南、蘆湖北分區(qū)相鄰,靠東部
28、約一半?yún)^(qū)域地質勘探程度較高、構造相對簡單;靠西部約一半?yún)^(qū)域勘探程度較低,大部分為C級儲量。</p><p> 目前佛洼分區(qū)正處于準備階段,佛洼分區(qū)的525軌道大巷已掘出1400m左右,四條采區(qū)準備巷合計掘出3500m左右,靠分區(qū)東側有五個回采工作面的順槽巷道基本掘出。該分區(qū)還于2005年布置四個綜掘頭和多個普掘頭,保證了南條帶3號煤的正常生產(chǎn)銜接。</p><p><b>
29、第一節(jié) 井田概況</b></p><p><b> 一、交通位置</b></p><p> 新景采區(qū)田位于陽泉市西部,距陽泉市中心11公里。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3°21′10″—113°31′17″,北緯37°51′07″—37°56′31″。</p><p> 佛洼分區(qū)四鄰關系:東部為
30、現(xiàn)生產(chǎn)的蘆湖南分區(qū)及蘆湖北分區(qū),北部為新景礦北條帶,西部為集團公司規(guī)劃中的壽陽區(qū)七里河礦,西南部為陽泉市郊區(qū)保安煤礦,南部隔桃河為陽煤集團二礦。</p><p> 井田南部有石太鐵路線沿桃河南岸橫穿礦區(qū),往西直達太原與南、北同蒲線接軌,往東至石家莊與京廣線接軌。307國道沿桃河北岸橫穿礦區(qū),往西至太原,往東至石家莊。太舊高速公路橫穿礦區(qū)南部,新景礦工業(yè)廣場往西1km有太舊高速公路入口,四周均有公路通往各村鎮(zhèn),交
31、通十分便利。陽泉至國內主要城市的距離見表1—1—1;交通位置見圖1—1—1。</p><p> 陽泉至國內主要城市距離</p><p> 表1-1-1 </p><p><b>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b></p><p><b> 1、地形地貌</b></p&g
32、t;<p> 井田位于太行山脈北段西側,廟梁及綠巖腦分水嶺以南,地勢北部、西北部高,南部桃河低。全區(qū)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形成復雜的高山地貌。區(qū)內最高點是西北部擔山,高程為+1372.6米,最低點為桃河東部河床,高程為+721.0米。</p><p><b> 2、河流</b></p><p> 本區(qū)屬于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桃河是本區(qū)最大的河流,發(fā)源
33、于西部壽陽高原的溫家莊、太安澤、坪頭等地一帶。全長44km,河床寬約300~400m,流域面積為503km2,由西向東橫穿整個礦區(qū)南部,匯入滹沱河。平均流量僅為0.3m3/s,夏季流量一般為2~8m3/s,最大流量是1959年8月的2200m3/s。</p><p><b> 三、氣象及地震情況</b></p><p> 氣溫:本區(qū)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據(jù)陽泉氣象站
34、統(tǒng)計資料,年平均氣溫10.7℃,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4.6C°,最低氣溫為-19.1C°。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4.3C°,最高氣溫可達40.2℃。</p><p> 降雨量:礦區(qū)歷年平均降雨量為609.8mm,降雨期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歷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885.9mm,最大2831mm,最小1319mm。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2~3倍,因而屬于半干旱的大陸性氣候。</
35、p><p> 風向:夏季為東南、冬季為西北。最大風速為2.8m/s,一般為1.4~1.7m/s,年平均為1.7m/s。凍結期為11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中旬,最大凍土深度為0.7m。</p><p> 據(jù)《山西地震基本烈度區(qū)劃圖》,該區(qū)地震烈度最大為7度。</p><p><b> 第二節(jié) 地質特征</b></p><p&g
36、t;<b> 一、地質構造</b></p><p><b> ?。ㄒ唬┚锏貙?lt;/b></p><p> 在南條帶范圍內,根據(jù)地表出露和井下巷道鉆孔揭露,最老的有奧陶系,最新的為第四系,現(xiàn)分述如下:</p><p> 1、奧陶系(O): </p><p> 1)、下奧陶統(tǒng)亮甲山組(O2 l)
37、</p><p> 本組全厚為60—140米,這段主要以灰白色的白云質灰?guī)r和深灰色的石灰?guī)r及白云質灰?guī)r與石灰?guī)r的互層組成,有時含有少量的燧石結核條帶。</p><p> 2)、中奧陶統(tǒng)下馬家溝組(O2 x)</p><p> 本組以厚層狀的深灰色石灰?guī)r為主,中下部夾厚層狀的角礫狀泥灰?guī)r和白云質灰?guī)r,局部夾薄層狀的泥質灰?guī)r??偤穸?80—190米左右。</
38、p><p> 3)、中奧陶統(tǒng)上馬家溝組(O2s)</p><p> 上段(O2s3):為厚層狀的深灰色石灰?guī)r、灰黃色泥灰?guī)r和深灰色角礫狀石灰?guī)r組成,厚60—70米。</p><p> 中段(O2s2):為巨厚層狀的深灰色石灰?guī)r微密質純性脆,夾方解石細脈。頂部常夾一層黑色泥巖,在中部常夾一層比較薄的深灰黃色角礫狀石灰?guī)r,總厚為120米。</p><
39、;p> 下段(O2s1):為巨厚層狀的深灰色、灰色、白色、雜色角礫狀泥質灰?guī)r和少量的白云質灰?guī)r組成,具豹皮狀,裂隙多為泥質和石膏所充填,厚度80—90米。</p><p> 4)、中奧陶統(tǒng)峰峰組(O2f)</p><p> 由深灰色石灰?guī)r和泥灰?guī)r組成,在中部含有大量的石膏,呈似層狀和脈狀水平分布,最大厚度可達4—8米,夾于石灰?guī)r和泥灰?guī)r之間,底部還常出現(xiàn)1—2層角礫狀的泥質灰?guī)r
40、和角礫狀的石灰?guī)r,全組總厚160—190米。</p><p> 2、中石炭統(tǒng)本溪組(C2b):</p><p> 本組平行不整合于奧陶系峰峰組之上,巖性為灰黑色、黑色的砂質泥巖、泥巖、灰白色細—中粒砂巖、灰色的鋁質粘土巖以及2—3層的深灰色石灰?guī)r組成。在灰?guī)r下部,常夾一層無開采價值的薄煤層。下部層段以鋁質巖為主,上部層段以砂泥巖為主。三層灰?guī)r以下部一層最厚,多在7米左右,最上一層較薄,
41、多在1.0米以下。本組總厚最大可達52米,最小41.95米,平均50.7米,總的趨勢是東部較厚,西部較薄。</p><p> 3、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C3t):</p><p> 太原組是本區(qū)主要含煤巖系之一,連續(xù)沉積于本溪組地層之上。全組厚度107.33—140.60米,平均125米。由灰黑色、黑色砂質泥巖、泥巖、灰白色細—中粒砂巖和煤層組成。全組共有3層石灰?guī)r和9層煤層,其中,主要可采
42、煤層2層(15號、12號)局部可采煤層4層,含煤系數(shù)11.9%。</p><p> 4、下二疊統(tǒng)山西組(P1s):</p><p> 山西組也屬于本區(qū)的主要含煤巖系,連續(xù)沉積于太原組煤系地層之上,在本區(qū)東部的一些溝谷中有出露。厚度東部較厚,可達75.2米,西部地區(qū)較薄,最小為43.7米,平均為56米左右。主要為灰黑色砂質泥巖、泥巖、灰白色細—粗粒砂巖和煤層組成。共含有煤層6層,其中,主
43、要可采煤層1層(3號),局部可采煤層1層(6號),含煤系數(shù)7%。</p><p> 5、二疊系下石盒子組(P1x):</p><p> 下石盒子組出露于本區(qū)東部,連續(xù)沉積于山西組地層之上,根據(jù)巖性和特征,大致分為三段:</p><p> 1)、綠色巖層段(P1x1)</p><p> 由灰黑色砂質泥巖及灰白帶綠色的砂巖組成,底部為一層
44、灰白色的細—粗粒砂巖(K8),厚度平均為5—8米,此層砂巖層位穩(wěn)定,在地表出露標志明顯,是良好的標志層,也是本段的基底砂巖。在本段中部,一般多為細粒砂巖,有時相變?yōu)樯百|泥巖。下部多為砂質泥巖,含1—2層鮞狀和鱗片狀的粘土巖夾菱鐵礦結核,在一些局部地區(qū)有時還出現(xiàn)2—3層煤線,上部多為粗粒砂巖。本段由于地表風化后砂巖及砂質泥巖呈淺綠色,因而稱綠色巖段??偤穸?6-105米。</p><p> 2)、黃色巖層段(P1
45、x2)</p><p> 本段由灰黑色砂質泥巖與黃綠色中粒砂巖組成。底部為一層灰白色的中—粗粒砂巖(K9),其特征是泥質膠結疏松易風化,厚度較大,一般多在10米左右,該層砂巖層位比較穩(wěn)定,在地表出露比較明顯,是本組的良好標志層,屬于本段的基底砂巖。在砂巖中常含有菱鐵礦,呈扁豆狀薄層分布,常呈球狀風化。本段巖層在地表風化后多呈灰黃色,因而稱黃色巖層??偤穸绕骄鶠?0米左右。</p><p>
46、; 3)、砂巖段(P1x3)</p><p> 本段主要由1—2層灰白色中—粗粒砂巖和2—3層黃綠色砂質泥巖及一層黃紅色和灰白色的鋁質粘土巖組成,全厚28--50米。頂部為一層5—8米厚的黃紅色、灰白色的鋁土泥巖(K10),由于含鐵質,風化后鐵質侵染,呈紅白色,猶如桃花,故名桃花泥巖。本層層位穩(wěn)定,厚度變化不大,在地表出露標志明顯,是本段良好的標志層。本段的中部及下部,均系兩層厚度較大的中—粗粒砂巖,砂巖中常
47、含有礫石,局部為細礫巖,該層砂巖多屬于硅質膠結,堅硬耐蝕力強,在地表因風化常形成斷崖陡壁。</p><p> 6、二疊系上石盒子組(P2s):</p><p> 本組總厚度為305米左右,連續(xù)沉積于下石盒子組地層之上。根據(jù)其巖性特征,主要分為三個層段,由上往下依次為:</p><p> 1)、黃紅色巖層下段(P2s1)</p><p>
48、 本段為黃紅色、灰綠色砂質泥巖、泥巖及細粒砂巖組成。砂巖不穩(wěn)定,呈透鏡狀和扁豆狀,連續(xù)性差。泥巖中含有大量的紫斑。總厚度55—77米左右。</p><p> 2)、黃紅色巖層上段(P2s2)</p><p> 本段主要為黃色、紫色、黃褐色的砂質泥巖與紅綠色的砂質泥巖組成。上部為紫色與黃褐色,下部為黃色、黃綠色,含透鏡狀砂巖,變化大,連續(xù)性差。在本段的底部為一層灰綠色的中—粗粒砂巖(K
49、11),亦稱中間砂巖,厚度一般為10米左右。成分以石英為主,膠結較好,但分選較差。該層砂巖層位穩(wěn)定,在地表出露標志明顯,是本段中的良好標志層。本層砂巖由于膠結較好,耐風化,在地表常形成陡崖,同時含水性也較好,在一些向斜部位,常形成下降泉。砂巖的頂面,常分布一層0.3—0.6米厚的錳鐵礦,但連續(xù)性差,全段總厚度為52--93米。</p><p> 3)、褐色巖層段(P2s3)</p><p&g
50、t; 本段出露于西部較高的山頂部位,主要由紫紅色、暗黃色的泥質巖和砂質泥巖及灰白色、黃綠色和紫色的砂礫巖組成,并含有鐵礦。在本段的底部是一層巨厚的灰白色砂礫巖(K12),稱獅腦峰砂巖。該層砂巖為硅質膠結,礫石為石英、蛋白石和燧石,粒度不等,最大可達2—3厘米。由于膠結致密,巖石堅硬,耐蝕力強,常形成斷崖陡壁。由于此層砂巖厚度較大,層位穩(wěn)定,標志明顯,是本區(qū)上石盒子組中的良好標志。砂巖底部常夾有一層0.1—0.2米暗綠色砂質泥巖,是良好
51、的不透水層,因此在一些低洼處,常出現(xiàn)一些獅腦峰砂巖含水的下降泉。本層砂巖在本區(qū)的分布情況是北厚南薄,從馬家坡村往北逐漸分為兩層,中間被一層黃綠色的砂質泥巖所分割,全層總厚度為50-160米。</p><p> 7、二疊系石千峰組(P2sh)</p><p> 主要分布于本區(qū)西部的高嶺,佛洼以北的擔山和雙足山頂一帶,底部為一層淺紅色含礫石的中—粗粒砂巖(K13),連續(xù)沉積于上石盒子組地層
52、之上。砂巖厚度一般10—15米,層位比較穩(wěn)定,標志明顯,為本組良好的標志層。砂巖往上由紫紅色、磚紅色的泥巖和砂質泥巖與細粒砂巖所組成,上部夾數(shù)層扁豆狀的淡水灰?guī)r,該組由于顏色鮮艷,與下伏石盒子組極易區(qū)別,但在本區(qū)因風化剝蝕,出露不全,最大出露厚度達80米左右。</p><p><b> 8、第四系(Q)</b></p><p> 第四系地層以不整合覆于各時代地層之
53、上,大多分布于一些比較平坦的山頂和平緩的山坡地帶。由于露頭零星分布,巖性變化甚大,在對比上有一些困難,大致分為中上更新統(tǒng)的馬蘭黃土和離石黃土(Q2+Q3)。</p><p> 1)、中更新統(tǒng)離石組(Q2l)</p><p> 淺棕黃微帶紅色的粉砂土和亞粘土,富含鈣質結核,并夾有1—2層古土。此層粉砂土較致密,局部地段鈣質較高,質較堅硬。古土壤有大孔構造,有黑色的植物遺留根孔,總厚度0—
54、20米左右。</p><p> 2)、上更新統(tǒng)馬蘭組(Q3 m)</p><p> 馬蘭黃土普遍分布于山梁和一些比較平緩的山坡上,與中更新統(tǒng)呈不整合接觸或直接覆與基巖之上。巖性為淺黃色的亞砂土和細粉砂土,孔隙較大,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由于水流的切割作用,常形成兩壁陡峭不易坍塌,在沖溝發(fā)育地區(qū),還常常形成一些黃土立柱。本層中鈣質結核較多,常形成姜結石狀,全組總厚度0—20米。</p>
55、;<p><b> 9、全新統(tǒng)(Q4)</b></p><p> 本組主要分布于河谷1、2級階地和河灘中,為現(xiàn)代河床沖積和洪積以及一些坡積,其巖性為砂卵石、碎石及粉砂組成。根據(jù)在桃河勘探資料,沖積層結構上下多為砂卵石,中間普遍有一層1—2米厚的黃褐色亞粘土。全統(tǒng)厚度為10—20米,另外在一些山麓,由于地殼的上升,侵蝕切割,地形陡峻,巖層的軟硬相間的組合,因耐蝕力的不同,在一
56、些堅硬厚度較大的巖層中,常形成斷崖陡壁,又經(jīng)長期的風化和重力作用,斷崖和陡壁發(fā)生崩塌和滑落,形成了較多的滑坡堆積物,呈零星分布,厚度不等,應屬全新統(tǒng)的堆積。厚度多在10—20米左右。</p><p><b> (二)地質構造</b></p><p> 新景采區(qū)田位于陽泉礦區(qū)大規(guī)模單斜構造的西部,即太行山背斜西翼,壽陽向斜東翼,是沁水煤田的東北部分。煤層賦存呈東北部
57、高而西南部低的態(tài)勢,傾角一般6°一10°。井田內褶皺構造在平面上大體呈北北東—北東方向展布,以波狀起伏的短軸褶皺構造為主,呈背向斜相間,斜列式、平列式組合,特別在局部地區(qū),還出現(xiàn)一些小型的帚狀、環(huán)狀、S形等組合。在垂直剖面上多以上部比較開闊平緩,下部比較彎曲或緊閉的平行褶皺為主要特征。但在一些局部地區(qū)也出現(xiàn)一些不協(xié)調的層面褶皺,這些不同形態(tài),不同組合的褶皺群,構成了本區(qū)構造的主體輪廓。</p><
58、p> 二、瓦斯、煤塵、煤的自燃及地溫</p><p><b> 1、瓦斯</b></p><p> 根據(jù)新景礦地質測量部門提供的新景礦南條帶補充勘探地質報告資料,本采區(qū)瓦斯主要來源于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及已采區(qū)瓦斯涌出,采區(qū)瓦斯相對涌出量平均為16.0m3/t,絕對涌出量平均為78m3/min。</p><p><b>
59、 2、煤塵</b></p><p> 本區(qū)對3號煤層取樣進行了煤塵爆炸性試驗,結果為3號煤層具有煤塵爆炸危險性。見表1-2-2 。</p><p><b> 煤塵爆炸性試驗表</b></p><p><b> 表1-2-2</b></p><p><b> 3、煤的自
60、燃</b></p><p> 根據(jù)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局綜合測試中心檢驗報告:3號、8號煤層均無自燃發(fā)火性。</p><p> 依據(jù)相鄰采區(qū)情況,15號煤層有自燃發(fā)火性。</p><p><b> 4、煤與瓦斯突出</b></p><p> 依據(jù)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局晉煤安發(fā)〔2005〕270號文“關于確定陽煤集
61、團新景礦蘆北區(qū)3#煤層為突出煤層、新景礦為突出采區(qū)的批復”,確定新景礦為煤與瓦斯突出采區(qū)。</p><p><b> 5、地溫及地壓</b></p><p> 本區(qū)煤系地層平均地溫梯度值為1.6-2℃/100m。本區(qū)屬地溫地壓正常區(qū)。</p><p><b> 三、水文地質</b></p><p&
62、gt; ?。ㄒ唬┖畬蛹案羲畬?lt;/p><p> 1、奧陶系馬家溝組石灰?guī)r含水層組</p><p> 本層主要為巖溶裂隙水,是礦區(qū)主要含水層,也是礦區(qū)主要供水水源。它廣泛出露于礦區(qū)的東部和北部的廣大地區(qū)。西部埋藏較深,一般水位多在300—800m,東部較淺。</p><p> 本層厚度在700—800m左右,由深灰色的厚層狀石灰?guī)r夾薄層狀泥灰?guī)r和中厚層狀的角礫
63、狀石灰?guī)r組成,裂隙和溶隙比較發(fā)育,在上部的峰峰組中含有似層狀和凸鏡狀的石膏層,混合厚度約10m左右。</p><p> 本區(qū)主要含水層為上馬家溝組上段及下段幾層角礫狀石灰?guī)r含水,巖溶裂隙和含水量很不均勻。靜止水位一般在+390—+400m之間。</p><p> 2、中石炭統(tǒng)本溪組含水層組</p><p> 本層主要由灰白色和黑灰色的鋁質巖和粘土巖、深灰色石灰
64、巖、灰白色細砂巖、少量的薄煤層組成。三層石灰?guī)r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透水性和含水性,本層的透水性比較強。</p><p> 3、上石炭統(tǒng)太原組含水層組</p><p> 本組主要含水層有:K2灰?guī)r(四節(jié)石)、K3灰?guī)r(錢石)、K4灰?guī)r(猴石)及上部的第一砂巖和K6(第二)砂巖。K2灰?guī)r位于太原組的下部,厚度6—12m。K3、K4灰?guī)r厚度較薄,含水量甚小。</p><p&g
65、t; 4、二疊系山西組含水層組</p><p> 本組主要含水層:K7砂巖(第三砂巖)、S4砂巖(6號煤老頂)和S5砂巖(3號煤老頂),此三層砂巖裂隙均不太發(fā)育,因此含水性較差。</p><p> 5、二疊系石盒子組含水層組</p><p> 本組地層在區(qū)內廣泛出露,主要含水層有K8砂巖(下石盒子組基底砂巖)、K9砂巖(黃色巖層段的底部砂巖)、K11砂巖(紅
66、黃色巖層段的中間砂巖)、K12砂巖(上石盒子組的獅腦峰砂巖)等四層。K8砂巖,厚度一般7—10m,為中—粗粒砂巖。K9砂巖與K8砂巖間距80m左右,厚度一般在10m左右,為中—粗粒砂巖。</p><p> K11砂巖位于上石盒子組紅黃色巖層段上段和下段之間,平均厚度為10m左右,層位也比較穩(wěn)定,由中—粗粒砂巖組成。</p><p> K12砂巖位于上石盒子組的中上部,由一套灰白色的粗砂
67、巖和礫巖組成,厚度為25—35m左右,砂巖的底部是一層灰色的泥巖,屬不透水層,因此本層含水較好,但由于層位較高,多裸露于地表,經(jīng)長期風化和剝蝕,風化裂隙和荷載裂隙比較發(fā)育,因此含水以下降泉形式全部泄出地表。</p><p> 6、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河床沖積層和坡積層含水層組</p><p> 本區(qū)沖積和坡積層,主要集中分布在桃河、馬家坡河、蘆湖溝河、保安溝河、蒙村河的河床內及兩岸的階地內。
68、坡積層主要分布在一些溝谷的兩岸和山麓地帶。這些現(xiàn)代沉積,是本區(qū)淺層水的主要源地,可視為相對隔水層。</p><p> (二)井田水文地質條件</p><p> 新景礦位于陽泉礦區(qū)的西部,由于受壽陽向斜的影響,煤層埋藏相對較深,地表水的補給條件相對變差,井下涌水量變小。主要含水的巖層與區(qū)域的含水層基本相同,在煤系地層中,太原組有五層,即K2、K3、K4、K5、K6 ,除K2、K6在局部地
69、段富水相對較好一些外,其它三層均較差。在山西組煤系中,主要含水層有三層,即K7、S4、S5砂巖。這些砂巖分布較廣,層位比較穩(wěn)定,但厚度變化較大,在井下開采中的涌水量極小。</p><p> 上述含水層的儲存量非常小,補給條件也非常差。</p><p> 井田開采過程中揭露的斷層均為中、小斷層,構造破碎帶不發(fā)育,對礦床充水的作用和影響不大,揭露的陷落柱基本不含水,只是在雨季向斜部位出現(xiàn)少
70、量涌水。</p><p> ?。ㄈ┲饕渌蛩胤治?lt;/p><p> 煤系地層中的裂隙水和下部太原組層段的巖溶水以及大氣降水的滲入和采空區(qū)低洼地帶中的老空水,是本區(qū)采區(qū)的主要充水水源。</p><p> 1、裂隙水:本區(qū)構造裂隙不太發(fā)育,多數(shù)層間裂隙,規(guī)模較小,連通性差,大多以節(jié)理、劈理等形式出現(xiàn)。斷裂的形式相對較少,沒有直通地表的構造裂隙。因此,本區(qū)因構造裂
71、隙的補給條件相對較差。</p><p> 2、老采空區(qū)積水:由于上部煤層采空,在一些低洼部位常形成老采空區(qū)積水。</p><p> ?。ㄋ模W灰水對開采的影響預計</p><p> 本區(qū)西部15號煤層的最低底板標高為290米,奧灰水位標高為400米,煤層底板標高比奧灰水位標高低110米,煤層底板距奧灰水頂面66.32米,根據(jù)《采區(qū)水文地質規(guī)程》對安全隔水層厚度計
72、算如下:</p><p> t=L×〔(γ2×L2+8Kp×H)1/2-γL〕÷4Kp</p><p> 其中:t—安全隔水層厚度,m;</p><p> L—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寬度,m;</p><p> γ—隔水層巖石容重,t/m3;</p><p> kp —隔水
73、層巖石抗張強度,t/m2;</p><p> H—隔水層底板承受的水頭壓力,tf/ m2;</p><p> 井田基本構造形態(tài)為單斜,在此基礎上發(fā)育有寬緩褶曲和短軸褶曲,斷層稀少,屬簡單略偏中等,基本適宜于機械化開采。</p><p> 2、對高級儲量區(qū)范圍、儲量計算的評價</p><p> 本分區(qū)東部區(qū)域緊鄰現(xiàn)生產(chǎn)的蘆湖南及蘆湖北分
74、區(qū),儲量級別較高,對東區(qū)布置移交工作面比較有利。</p><p> 本區(qū)儲量計算采用地質塊段法,符合本井田煤層平緩、構造簡單、勘探工程分布比較均勻的特點;儲量計算采用的參數(shù)比較合理,計算結果可靠性較高??梢宰鰹椴蓞^(qū)設計的依據(jù)。</p><p> 3、對地質資料的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應補充勘探工作的建議</p><p> 該地質報告通過分析對比、鉆探和物探等勘探手
75、段,基本上探明了各可采煤層的賦存狀況和水文地質情況;初步查明了井田內的主要地質構造和煤質、煤的利用情況;并對主要煤層的開采技術條件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但報告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行補充和完善。</p><p> ?。?)井田西部區(qū)域鉆孔稀疏(佛洼風井西部只有3個鉆孔),絕大部分為C級儲量,勘探程度達不到初步設計要求,對地質構造的控制程度不夠。建議對西區(qū)移交工作面區(qū)域提前進行三維地質勘探工作。</p>
76、<p> ?。?)建議采區(qū)在建設和生產(chǎn)過程中,注意隱伏斷層和陷落柱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及時采取措施以確保采區(qū)安全生產(chǎn)。</p><p> ?。?)據(jù)有關區(qū)域水文地質資料,本井田西南部及8號煤層以下煤層對奧灰水有承壓現(xiàn)象,需要盡快進行補充水文地質勘探,然后準確確定其承壓范圍邊界和水頭壓力,然后根據(jù)各煤層及地段的地質條件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開采方案和防治水措施。</p><p> 第三節(jié)
77、 礦井開拓概況</p><p><b> 一、開拓方式</b></p><p> 新景礦采用主斜井、副立井的綜合開拓方式,工業(yè)廣場位于黃沙嘴酒廠的西側。</p><p> 主斜井巷道凈寬4.8m,傾角13.5°,裝備帶寬1.4m的膠帶輸送機,并設檢修道。主要負擔采區(qū)的煤炭提升任務,兼作進風井及安全出口。</p>
78、<p> 副立井井筒直徑7.5m,裝備JKD3.5×4(2)型多繩提升機,井筒內布置一套三層四車帶平衡錘的寬罐籠,用于采區(qū)人員、材料及設備的提升,兼作進風井。該井裝備為一次設計分期安裝,一期工程安裝一套,預留另一套安裝位置。</p><p> 在蘆湖南分區(qū)地面建有風井工業(yè)場地,布置有蘆湖南進、回風一對立井;蘆湖南進風立井井筒直徑7.5m,裝備JKMD2.8×4(1)型落地式多繩提
79、升機,井筒內布置一對1.5t單層雙車多繩罐籠,用于蘆湖南分區(qū)和佛洼分區(qū)的矸石提升和蘆湖南分區(qū)的通風,兼作安全出口。采區(qū)設置兩個水平,分別為+525m水平和+420m水平,目前采區(qū)僅在+525m水平進行生產(chǎn),+420m水平還未開拓。+525水平的主運輸采用膠帶輸送機,輔助運輸采用12t防爆特殊型蓄電池電機車牽引1.5t系列礦車。</p><p><b> 二、運輸方式的選擇</b></
80、p><p> ?。ㄒ唬┐笙锩禾窟\輸方式</p><p> 根據(jù)采區(qū)開拓部署、煤層賦存條件,考慮現(xiàn)有主要運輸巷道煤炭運輸均采用膠帶輸送機的實際情況,同時又考慮到佛洼分區(qū)的生產(chǎn)能力大,需要運輸?shù)倪B續(xù)性及可靠性作保證。所以,設計確定佛洼分區(qū)煤炭運輸仍采用膠帶輸送機運輸方式。</p><p> ?。ǘ┐笙镙o助運輸方式</p><p> 目前井下輔助
81、運輸均采用軌道運輸方式,為簡化運輸環(huán)節(jié),達到井下運輸?shù)慕y(tǒng)一性,設計確定佛洼分區(qū)輔助運輸仍采用軌道運輸系統(tǒng)。</p><p> 三、主要運輸巷道斷面、支護方式、坡度</p><p><b> 1、分區(qū)膠帶巷</b></p><p> 采用矩形斷面,巷道凈寬4.4m,凈高3.0m,凈斷面面積13.2m2,金屬網(wǎng)錨噴錨索聯(lián)合支護,巷道坡度為6&
82、#176;~10°左右。巷道內鋪設帶寬1200mm的膠帶輸送機。</p><p><b> 2、采區(qū)軌道巷</b></p><p> 采用矩形斷面,巷道凈寬4.6m,凈高3.2m,凈斷面面積14.72m2,金屬網(wǎng)錨噴錨索聯(lián)合支護,巷道坡度為6°~10°左右。巷道內鋪設600mm雙軌,裝備無極繩連續(xù)牽引絞車。</p>&l
83、t;p><b> 3、采區(qū)回風巷</b></p><p> 采用矩形斷面,巷道凈寬4.4m,凈高3.0m,凈斷面面積13.2m2,金屬網(wǎng)錨噴錨索聯(lián)合支護。三 大巷運輸設備選型</p><p> ?。ㄒ唬┐笙锩禾窟\輸設備</p><p> 佛洼分膠帶區(qū)大巷,擔負著佛洼分區(qū)設計生產(chǎn)能力3.5Mt/a的煤炭運輸任務。該巷全長(水平投影
84、長)L=2540m,巷道內現(xiàn)已安裝一部帶寬B=1200mm的鋼繩芯膠帶輸送機510m,其技術參數(shù)為:帶寬B=1200mm;帶速V=3.15m/s;坡度:α=13°;運量Q=750t/h;配套電機2×400kW,經(jīng)校驗其能力滿足大巷運輸要求。剩余大巷長(水平投影長)L=2030m,平均坡度:α=6.5°,本設計只需搭接一部膠帶輸送機運輸即可,故選型時按一部膠帶輸送機進行選型計算。</p><
85、;p> 根據(jù)膠帶大巷的特征及對煤炭運輸設備的要求,結合回采工作面順槽膠帶機的選型情況,膠帶大巷煤炭運輸設備經(jīng)計算選用一部帶寬B=1200mm的鋼繩芯膠帶輸送機。</p><p> 計算電機功率:N0=1197kW;</p><p> 安全系數(shù)n=8.6 >7;</p><p><b> 其技術參數(shù)如下:</b></p>
86、<p> 帶寬B=1200mm;</p><p> 帶速V=3.15m/s;</p><p> 運量Q=750t/h;</p><p> 安裝長度L=2050m;</p><p> 配套電機選用:YB型防爆電機三臺,400kW,6KV,1000r/min;</p><p> 可控起動傳輸系統(tǒng)為
87、CST420KS ,i=20.6316,3臺;</p><p> 輸送帶選用B=1200mm,ST2500強力鋼芯帶,許用最大張力為2500N/mm。</p><p> 傳動滾筒直徑Dg=1250mm;</p><p> 液壓自動拉緊裝置型號為:DYL-01,拉緊力的調節(jié)范圍17KN~50KN,拉緊小車的最大行程10m,尾部車式拉緊,數(shù)量1臺。</p&g
88、t;<p> 制動器選用YWZ3-800/320-10型制動器,逆止器選用DSN型楔塊式低速逆止器,均安裝在低速軸上,逆止器由膠帶輸送機廠家按要求配套供應。</p><p> 四、大巷輔助運輸設備</p><p> 佛洼分區(qū)+525軌道大巷采用12t防爆特殊型蓄電池電機車牽引1.5t系列礦車。佛洼分區(qū)輔助運輸巷道為3號煤采區(qū)軌道巷,移交及達產(chǎn)時,該巷坡度基本在6
89、6;~10°之間,且起伏不平。其中東區(qū)軌道巷全長為2000m,西區(qū)軌道巷移交長度為850m左右,設計分別采用一部SQ-1600型無極繩連續(xù)牽引絞車牽引1.5t礦車運輸。3、水平劃分</p><p><b> 五、開采水平</b></p><p> 本區(qū)水平劃分仍維持新景礦總體開拓布置方案中兩個水平開拓開采的布置形式,即根據(jù)煤層層間距與開采技術條件將煤層分
90、為上下兩個煤組、兩個水平,一水平為+525m水平,二水平為+420m水平。</p><p> 第二章 采區(qū)基本開采條件</p><p> 第一節(jié) 境界及儲量</p><p> 一、佛洼分區(qū)開采境界</p><p> 佛洼分區(qū)位于新景礦的西南部,東部以y=86600與蘆湖南、蘆湖北分區(qū)為界,西部以y=82000與規(guī)劃中的七里河井田為
91、界,北部以x=103000與新景礦北條帶為界,西南部為保安煤礦,南部隔桃河為陽煤集團二礦,分區(qū)東西長4600m,南北寬平均3200m,面積為14.76km2。</p><p><b> 二、儲量</b></p><p><b> (一)地質儲量</b></p><p> 佛洼分區(qū)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穩(wěn)定。參加儲量計算的
92、煤層為3號、8號、15號煤層(注:本次設計未計算9號煤儲量,其原因在開拓方案部分敘述)。根據(jù)《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guī)范》,確定能利用儲量最低可采厚度為0.8m,最高可采灰分為40%。</p><p><b> 1、儲量計算方法</b></p><p> 儲量計算方法采用地質塊段法:</p><p> 計算公式:Q=S×M×
93、D</p><p> 式中:Q——儲量 ,萬噸</p><p> S——水平投影面積 ,m2</p><p> M——平均厚度 ,m</p><p> D——容重, t/m3</p><p> 2、煤層厚度:根據(jù)南條帶儲量計算圖,單獨對佛洼分區(qū)的儲量塊段進行加權平均后計算得各煤層平均厚度分別為:3號煤2.
94、25m;8號煤2.06m;15號煤5.23m。</p><p> 3、煤的容重:3號煤層為1.40t/m3;8號煤層為1.52t/m3;15號煤層為1.435t/m3;</p><p> 經(jīng)計算,本分區(qū)保有地質儲量分別為:3號煤為4646.4萬噸;8號煤為4258.4萬噸;15號煤為11033.8萬噸;合計為19939萬噸。</p><p><b>
95、?。ǘ┛刹蓛α?lt;/b></p><p> 根據(jù)《煤炭工業(yè)采區(qū)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對本分區(qū)設計儲量和設計可采儲量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見表2-1-1、2-1-2。 </p><p> 設計儲量計算表 單位:萬噸 </p><p> 表2-1-1 </p><p> 設計可采儲量計算表 單位:
96、萬噸 </p><p><b> 表2-1-2</b></p><p><b> 三、安全煤柱的留設</b></p><p> 井田內煤柱的留設和計算方法如下:</p><p> 井田境界:留設20m煤柱;大巷:3號、8號煤兩側各留設30m煤柱;15號煤兩側各留設40m煤柱
97、。</p><p> 建、構筑物按照保護等級外推圍護帶,表土按45°移動角下推,遇基巖再按72°移動角下推留設保安煤柱。</p><p> 村莊:按照集團公司搬遷規(guī)劃,設計本分區(qū)村莊均未留設煤柱。</p><p><b> 四、煤層及煤質</b></p><p><b> ?。ㄒ唬┟簩?/p>
98、</b></p><p><b> 1、可采煤層敘述</b></p><p> 本區(qū)開采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及二迭系下統(tǒng)山西組煤系地層,共含16層煤,其中l(wèi)—6號煤產(chǎn)于山西組,8—15號煤產(chǎn)于太原組。煤層總厚度18.63m,煤系地層總厚為181m,含煤系數(shù)為10.6%?,F(xiàn)將本區(qū)主要煤層情況分述如下:</p><p> (1)2號煤
99、層:大部分地區(qū)不可采,向北部逐漸尖滅,僅蘆湖、坡頭、張家?guī)r一帶有一片可采區(qū)。見煤點厚度為0—1.42m,平均厚度為0.46m,可采區(qū)厚度一般僅0.8m,屬薄煤層。</p><p> (2)3號煤層:位于2號煤層下6.05—26.63m,平均間距為11.75m。見煤點厚度為1.87~3.30m,平均厚2.25m。</p><p> ?。?)6號煤層:距3號煤層7.60—52.53m,平均間
100、距23.5m,全區(qū)只有東部的張家?guī)r,中部的蘆湖、高嶺、新莊窩以及西部的棗園、舊街三片可采區(qū),其余大部尖滅。</p><p> ?。?)8號煤層:位于6號煤下11.78—44.31m,平均間距25.48m,見煤點厚度0.48~3.30m,平均2.06m,屬薄—中厚煤層。本區(qū)域北部有一些不可采區(qū)(厚度小于0.8米)。</p><p> ?。?)9號煤層:位于8號煤下0.78~28.57m,平均
101、11.29m,見煤點厚度0.00~3.48m,平均2.03m,屬中厚煤層,該層在李家山、東西畛一帶尖滅,向南及南西方向變厚。</p><p> (6)12號煤層:位于9號煤下9.18—76.58m,平均31.63m,見煤點厚度0.71~1.76m,平均1.29m。該煤層在東西畛、候家山、張家?guī)r一帶厚度較大,普遍1.Om以上,向南、向西方向厚度薄至不可采。</p><p> ?。?)13號
102、煤層:距12號煤層2.35—27.55m,平均間距11.07m,見煤點厚度0.00~1.40m,平均0.74m。該煤層北部、西部尖滅,不可采,僅張家?guī)r、蘆湖、新莊窩、舊街一帶可采。</p><p> ?。?)15號煤層:距13號煤層14.92~63.92m,平均23.69m,見煤點厚度3.94~8.21m,平均5.23m,該煤層東部、北部厚度大,向西部新莊窩、舊街、棗園一帶,由于下部夾石加厚,分出15下號煤,因而
103、煤層厚度減到4m左右。為全區(qū)穩(wěn)定主要可采煤層。</p><p> ?。?)15下號煤層:為15號煤層下分層,距15號煤0.90一5.22m,平均1.92m,見煤點厚度0.18—3.83m,平均1.87m,單獨分層出現(xiàn)在蘆湖、東西畛兩個不可采區(qū),可采區(qū)主要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的保安、舊街一帶,可采區(qū)屬中厚煤層。</p><p> 2、主要可采煤層頂?shù)装?lt;/p><p>
104、; ?。?)3號煤層頂?shù)装澹?lt;/p><p> 頂板:分為偽頂、直接頂、老頂。偽頂:為灰黑色高嶺石泥巖,厚度0.00-0.45m。直接頂:為灰-灰黑色砂質泥巖,厚度平均3.10m。老頂:為灰色中-粗粒砂巖,厚度平均為4.85m。</p><p> 底板:直接底為灰黑色砂質泥巖。老底為灰黑色砂質泥巖和細粒砂巖。</p><p> ?。?)8號煤層頂?shù)装澹?lt;/
105、p><p> 直接頂:為黑色泥巖,厚度平均為11.51m。老頂:為灰白色中—粗砂巖,屬K7砂巖。厚度最大可達20m,平均為5.64m。</p><p> 底板:為灰黑色砂質泥巖,厚度平均為3.83m。老底:為灰白色中粒砂巖,厚度平均5.15m,最大可達17.75m,為K6 砂巖。</p><p> ?。?)15號煤層頂?shù)装澹?lt;/p><p>
106、 直接頂板:為黑色泥巖,厚度在東部地區(qū)平均2.00m,最厚可達5.15m。西部地區(qū)逐漸變薄而尖滅,被石灰?guī)r所代替。老頂:為灰黑色石灰?guī)r(K2灰?guī)r),平均厚度8.16m。</p><p> 底板:灰黑色砂質泥巖,東部地區(qū)較薄,平均厚度1.92m,最厚可達5.22m,西部地區(qū)較厚。老底為灰白色中粒砂巖( K1砂巖),在東部地區(qū)較厚,西部地區(qū)變薄,平均厚度為8.45m,最厚可達22m。 </p>&l
107、t;p><b> ?。ǘ┟嘿|</b></p><p> 各煤層均為中~高變質煤層,煤種屬無煙煤。原煤灰分分別為3號煤16.54%;8號煤25.17%; 15號煤13.37%。硫分分別為:3號煤0.39%;8號煤1.02%; 15號煤2.33%。原煤揮發(fā)分分別為:3號煤10.55%;8號煤11.99%; 15號煤8.4%。各煤層發(fā)熱量分別為:3號煤35.63MJ/kg;8號煤34.6
108、9MJ/kg; 15號煤35.58MJ/kg。 </p><p> 可采煤層特征表 </p><p><b> 表1-2-1</b></p><p> 第二節(jié) 設計生產(chǎn)能力及服務年限</p><p><b> 一、工作制度</b></p><
109、;p> 根據(jù)《煤炭工業(yè)采區(qū)設計規(guī)范》要求,本設計確定:</p><p> 1、年工作天數(shù)為350天,每天凈提升時間為16小時。</p><p> 2、工作制度:采用三八制,其中二班生產(chǎn),一班準備。</p><p> 二、分區(qū)設計生產(chǎn)能力的確定</p><p> 根據(jù)煤層賦存條件、可采儲量、工作面裝備水平等情況,確定本分區(qū)設計生
110、產(chǎn)能力為3.50Mt/a,日生產(chǎn)能力為1萬噸。其主要理由如下:</p><p> 1、本分區(qū)設計可采儲量為12752萬噸,其中,3號煤:3159萬噸;8號煤:2805萬噸;15號煤:6788萬噸。儲量豐富,煤層賦存穩(wěn)定,煤層傾角6°一10°,適宜于綜合機械化開采。</p><p> 2、依據(jù)地質報告,本區(qū)地質構造簡單,斷層、陷落柱稀少,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適宜布置高產(chǎn)
111、高效工作面進行開采。</p><p> 3、集團公司經(jīng)過多年開采,本礦已經(jīng)積累了建設、管理特大型采區(qū)的豐富經(jīng)驗。</p><p> 為此,從資源、煤層開采條件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本分區(qū)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3.50Mt/a是比較合理的。</p><p><b> 三、分區(qū)服務年限</b></p><p> 按
112、下式計算:T=Z/(A×K)</p><p> 式中:T——服務年限,a;</p><p> Z——設計可采儲量,萬噸;</p><p> A——設計生產(chǎn)能力,萬噸/a;</p><p> K——儲量備用系數(shù),取1.4;</p><p> 則:分區(qū)服務年限為T= 12752/(350×1.
113、4)≈26(a)</p><p> 其中分煤層服務年限分別為:3號煤為6.4年;8號煤為5.7年;15號煤為13.8年。</p><p> 第三節(jié) 井筒及硐室</p><p> 一、佛洼風井服務范圍</p><p> 佛洼風井服務于整個佛洼分區(qū),該區(qū)東西長4600m,南北寬平均3200m,面積為14.76km2,可采煤層分別為3號、
114、8號、15號,設計生產(chǎn)能力3.5Mt/a,風井服務年限為26 年。</p><p><b> 二、布置及裝備 </b></p><p> 1、進風立井:井筒直徑為6.5m,凈斷面為33.18m2,井筒內裝備梯子間、排水管、壓風管、消防灑水管以及照明、動力、通訊電纜等,作為佛洼分區(qū)進風井兼作安全出口。</p><p> 2、回風立井:井筒直
115、徑為6.0m,凈斷面為28.27m2,為佛洼分區(qū)專用回風井。井筒特征見表2-4-1。井筒及斷面見斷面圖冊。 </p><p><b> 三、井底硐室</b></p><p> 根據(jù)需要佛洼進風井分別在3號、15號煤層井底設有分區(qū)變電所、水泵房及管子道、水倉等硐室,上述硐室分別設于3號、15號煤進風石門處。其中3號煤馬頭門布置于3號煤層中,15號煤馬頭門布置于15號
116、煤頂板上5米處的穩(wěn)定巖層中,風井兩側的進回風石門及硐室均水平布置。</p><p> 設計風井井底水倉按采區(qū)水倉考慮,其容量以滿足采區(qū)涌水及其佛洼分區(qū)用水量為主,由于分區(qū)用水量為2844m3/d,佛洼分區(qū)東西采區(qū)涌水量分別為105×24=2520m3/d,因此分區(qū)水倉容量以2844÷24×4=474m3進行設計,根據(jù)水泵房的布置形式,設計將水倉布置在進風西石門的西北側,水倉設主倉、
117、副倉各一個,水倉凈斷面面積為7.19m2,長度為130m,有效容量為550m3,大于分區(qū)4小時的用水量474m3。</p><p> 3號、8號、15號煤層分別設有爆破材料庫,爆破材料庫為壁槽式,為獨立通風硐室。</p><p> 佛洼風井井底巷道和硐室采用半圓拱斷面,井筒與井底連接處(馬頭門)為混凝土碹支護,分區(qū)變電所、水泵房及管子道、水倉等硐室采用錨噴支護。</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開采技術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煤礦開采技術
- 煤礦開采技術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煤礦開采技術
-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技術專業(yè)大田煤礦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工藝畢業(yè)設計
- 煤礦煤層開采畢業(yè)設計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3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7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2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6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5
- 煤礦開采畢業(yè)設計魯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